西班牙發現長著奇特駝背的食肉恐龍

2021-01-11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西班牙發現長著奇特駝背的食肉恐龍

提起長有駝背的動物,大家一定會想到駱駝,其實有些恐龍的背上也長有駝背一樣的結構,其中就包括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西班牙的食肉恐龍,這種恐龍就是外形奇特的昆卡獵龍。

昆卡省的大發現

在西班牙的中部是昆卡省,這裡氣候乾燥、土地貧瘠,常見錐狀山以及峽谷這樣的地質地貌。在大地裸露的巖石之下,經常能夠發現古生物的化石。2002年,西班牙的古生物學家在這些巖層中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當人們將覆蓋在化石之上的巖石清理掉之後,一隻保持著骨骼連接狀態的恐龍化石便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從其保存程度以及骨骼連結狀態來看,這隻恐龍死亡之後就留在了原地,屬於原地埋藏。

圖註:位於西班牙的昆卡省,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發現化石的大石板,圖片來自網絡

恐龍化石明白無誤地顯示,其屬於肉食性恐龍。由於化石發現於昆卡省,因此被命名為昆卡獵龍(Concavenator)。

圖註:古生物學家正在研究昆卡獵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駝背獵人

昆卡獵龍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其背上突出的神經棘結構。在昆卡獵龍的復原中,其背部突出,就好像駝背一樣的突起。駝背結構無疑成為昆卡獵龍的辨識標誌,但是古生物學家卻無法確定這一結構的作用。有部分觀點認為昆卡獵龍的駝背結構適用於調節身體的溫度,而另一些觀點則認為這個駝背是視覺辨識物。

圖註:昆卡獵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長著駝背的昆卡獵龍,圖片來自網絡

長著駝背的昆卡獵龍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食肉性恐龍,它的體長約6米,臀高1.8米,體重大約800公斤。作為食肉性恐龍的昆卡獵龍長有一個大腦袋,在其腦袋兩側長有一對圓圓的大眼睛,它因此具有很好的視力。在昆卡獵龍的嘴巴中長有兩排鋒利彎曲的牙齒,這是它們捕食的利器。

圖註:昆卡獵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昆卡獵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昆卡獵龍的身體強壯,身後一條長長的尾巴用於保持行走和奔跑時身體的平衡。昆卡獵龍的前肢較長,手上長有三個手指,指端有鋒利的爪子。與前肢相比,昆卡獵龍的後肢更長,更強壯,代表其具有相當強的運動能力,昆卡獵龍跑得真的很快。

在研究昆卡獵龍的骨骼化石時,古生物學家在其前臂的尺骨上發現了羽莖瘤結構,這種結構是一排小小的骨質突起,在今天的鳥類尺骨上非常常見,作用是附著長長的羽毛。正是因為尺骨上留有羽莖瘤結構,古生物學家相信昆卡獵龍的前肢上長著羽毛,不過關於其羽毛的作用同樣是一個謎。

圖註:昆卡獵龍的前肢長有羽毛,圖片來自網絡

白堊紀的西班牙殺手

昆卡獵龍生存於距今1.3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時期,生存地則是西班牙。根據發現化石的地層,科學家確定白堊紀的西班牙氣候比今天溫暖溼潤得多,當時存在著大型的內陸湖泊,而內陸湖泊周圍生長著綿延的綠色森林。

圖註:昆卡獵龍生存的世界,圖片來自網絡

在淡水湖泊和森林之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就包括了多種恐龍。目前古生物學家已經在昆卡省發現了屬於似鳥龍類的似鴯鶓龍(Dromiceiomimus),屬於禽龍類的曼特爾龍(Mantellisaurus)。這兩種恐龍都是昆卡獵龍的獵物,但是在獵殺它們的時候,昆卡獵龍的策略是完全不同。對於似鴯鶓龍,昆卡獵龍需要快速追捕;對於曼特爾龍,昆卡獵龍則必須進行力量上的硬碰硬較量才行。

圖註:曼特爾龍,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捕食似鴯鶓龍的昆卡獵龍,圖片來自網絡

毫無疑問,昆卡獵龍是早白堊紀世西班牙的頂級殺手,這種長著駝背的肉食性恐龍是當時西班牙的統治者。

PS:昆卡獵龍曾經出現在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在城堡下面的恐龍復原場景之中有一個長著駝背結構的奇怪傢伙,那正是一隻昆卡獵龍!

參考資料:

1.Rivera, A. (2010). "Descubierto en Cuenca un dinosaurio carnívoro de una especie desconocida hasta ahora." El Pais.com, 8-Sept-2010. Accessed online 9-Sept-2010.

2.Ortega, F.; Escaso, F.; Sanz, J.L. (2010). "A bizarre, humped Carcharodont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Spain" (PDF). Nature. 467 (7312): 203–206. Bibcode:2010Natur.467..203O. doi:10.1038/nature09181. PMID 20829793.

3.Naish, D. (2010). Concavenator: an incredible allosauroid with a weird sail (or hump)... and proto-feathers?. Tetrapod Zoology, September 9, 2010.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你意想不到的八大奇特恐龍,獨特的外表,他們真的曾經存在過
    大家好,我是濤濤隨記,恐龍是個非常迷人的生物,往往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總是讓人目不轉睛,但其中也有外表很奇特,甚至說怪異的恐龍存在。有些造型真的超越了一般對恐龍的想像。我們今天來看看八大造型奇特的恐龍。第八名昆卡獵龍駱駝具有駝峰,看起來就像是駝背一樣,其實有些恐龍的背上也長有看起來像是駝峰一樣結構,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西班牙的肉食恐龍昆卡獵龍就像是白堊紀的駝背獵人。昆卡獵龍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臀部前端的兩節脊椎特別高而脊椎上方具有高而狹窄的突出部,就好像駝背一樣的凸起。駝背結構就成為昆卡獵龍的辨識標誌。但是古生物學家目前無法確定這一結構的作用。
  • 非洲發現巨型食肉恐龍足跡化石 或是2億年前地球霸主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外媒稱,研究人員在非洲賴索托發現了長57釐米、寬50釐米的Kayentapus ambrokholohali恐龍足跡化石。西班牙《世界報》網站援引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的報導稱,這種恐龍身長可達9米,身高可達3米。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澳洲發現的新型食肉恐龍高三米,後側的剪影為暴龍(澳洲廣播公司圖)古生物學家安東尼·羅米利奧(Anthony Romilio)表示,一種腳印達80釐米長的恐龍的發現使澳大利亞在恐龍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羅米利奧博士稱:「我一直想知道澳洲的大型食肉恐龍到底在哪裡。」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近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1億多年前的意莫瑞拉組(Eumeralla Formation)化石中發現了少數骨頭,包括8英寸(
  • 十大肉食恐龍排名 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西雅茨龍是生活在美國的一種巨型食肉恐龍,它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8.食蜥王龍但如果僅僅按照腿長、身高和體長的比例看,南方巨獸龍是按比例最矮的食肉恐龍之一。5.霸王龍
  • 古生物學家在猶他州發現了新的食肉恐龍品種化石
    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異特龍Jimmadseni,新物種是食肉動物,估計長約26至29英尺。異特龍Jimmadseni重約4000磅,大約在1.57億到1.52億年前在北美漫遊,是異龍的最古老物種。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歷史上發現的棘龍化石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此前發現的一個相關標本在二戰中被毀。此前對於非鳥類恐龍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僅限生活在旱地環境,曾有一些關於部分恐龍生活在水環境中的說法頗具爭議,幾十年前就被拋棄了。
  •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
    最強十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然被完爆?!從最近被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食肉恐龍的化石上來看,霸王龍的「恐龍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竟然有比暴龍更大、更可怕的食肉恐龍。下面我們就來根據最新考古探索給恐龍界的十位食肉恐龍老大們做個排名。
  • 幾乎可以秒殺霸王龍的食肉恐龍,喜群居,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謎!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據考古資料記載肉食恐龍大都是「獨行俠」,我們熟知的霸王龍就是其中之一。但事情無絕對,考古學家在近幾年有了重大發現!這一發現曾被西班牙《世界報》報導過,報導稱這種新發現恐龍化石的體形要比霸王龍大得多得多,同樣生活在白堊紀,但要早於霸王龍約3000萬年。幾乎是這一時期最大型的食肉恐龍,更令人意外的是它還是喜群居的大型食肉恐龍!試想:一個霸王龍的戰鬥力就已經驚人無比,一群單個拿出來都能秒殺霸王龍的傢伙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時間一晃就過了40年,2008年,諸城市政府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對諸城境內重要的恐龍化石點進行全面地勘探和發掘,深埋在地下的秘密終於要被揭開了。就在名為玉皇的化石點,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屬於大型食肉恐龍的下頜骨和牙齒化石,化石的特徵明顯屬於暴龍亞科,這一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山東發現暴龍啦!
  • 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 系侏羅紀晚期食肉恐龍留下
    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 系侏羅紀晚期食肉恐龍留下 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攝的疑似恐龍腳印的視頻,四川宜賓百花鎮的網紅周超(微博名@鄉村超娃)沒想到,自己竟真招來了古生物學專家,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 10月18日,四川自   原標題:足長55釐米!
  • 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食肉恐龍——棘龍!
    說到大型的食肉恐龍,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霸王龍,這種白堊紀末期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殘暴的蜥蜴王」,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那些「殘暴貪婪」的食肉恐龍
    其實這樣評價食肉恐龍一點也不公平。既然是食肉恐龍,當然也只有捕殺獵物來維持生命了。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則是自然界中無情的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生物進化的原則。霸王龍:典型的肉食恐龍為了生存,食肉恐龍不得不這樣「貪婪」,總之一句話——為生活所迫。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上圖為:莫裡遜組的三種大型恐龍,第一種為迷惑龍,第二種為巴洛龍,第三種為梁龍莫裡遜組的食肉恐龍們由於莫裡遜組是整個美洲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地質層,所以,無論是食草恐龍還是食肉恐龍的種類都有很多,下面我們就簡單的挑幾種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 盤點最兇殘的肉食恐龍:玫瑰馬普龍最大食肉恐龍[組圖]
    原標題:盤點最兇殘的肉食恐龍:玫瑰馬普龍最大食肉恐龍[組圖] 玫瑰馬普龍:最大的食肉恐龍  玫瑰馬普龍(Mapusaurus roseae)體長40英尺,體重大約6噸,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物種。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第九名:西雅茨龍  西雅茨龍,是生活在美國的一種巨型食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到晚期的白堊紀,生存年代為9900萬年至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森諾曼階,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 的食肉恐龍之一,別名噬人龍、食人妖怪龍。
  • 高棘龍:兇猛的大型白堊紀食肉恐龍
    ,體長12.5米食性:肉食生存年代:距今1.21億年前的早白堊紀發現地點:北美洲,美國化石標本:高棘龍的化石被發現於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與德克薩斯州、懷餓明州等州,在馬裡蘭州也則發現了屬於高棘龍的牙齒。 最大高棘龍的標本可長11.8米,能長到3米多高,體重達到7噸,最大頭顱骨的長度接近1.3米。
  • 像霸王龍一樣大的食肉恐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澳大利亞
    古生物學家已經分析了昆士蘭州南部11個地點的151至1.65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其中大多數產生了大型(長30至50釐米)和非常大型(長於50釐米)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包括澳大利亞最大的食肉恐龍足跡(長79釐米)。
  • 食肉牛龍
    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麥斯特裡希特階)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由發現很多南美洲恐龍的何塞·波拿巴(JoseF. Bonaparte)在1985年所描述及命名。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裡,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根據唯一發現的一個很完整的骨架,食肉牛龍體長8米,體重2.3噸,臀高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