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金融產品檢閱臺|含中症的重疾險和海外醫療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2020-12-19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

步入「開放加速期」的中國保險市場,正迎來眾多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局。目前,國內的保險公司有近200家,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平安、國壽、太平、泰康等,還有很多中外合資(外資)的保險公司,如友邦、工銀安盛、招商信諾、安聯保險等。

中宏保險總經理陳柄根曾表示,總體來看,中外資保險共存的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在初期階段,外資帶入新方法,中資保險意識仍處於萌芽狀態;第二階段,是中資保險公司學習和超越的階段;第三階段,是中外保險相互學習和競爭的階段。目前保險市場正處於第三階段。

中症概念是否雞肋?

事實上,國內保險業很多創新產品和技術都是由外資保險公司率先推出的。如中宏保險2000年在上海售出中國第一張分紅保單,2002年中保康聯成為第一家在我國境內嘗試經營外匯保險業務的公司,2010年,滙豐人壽推出第一款海外醫療保險,2016年,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在一款電銷重疾險產品中,首次引入中症的概念等等。

從最近的中症概念說起,最初的重疾險只保「重疾」,後來發展到保「重疾和輕症」,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引入中症概念後,光大永明人壽也推出含中症保障的重疾險,緊接著,中資保險公司紛紛跟進,百年人壽、天安人壽相繼推出含中症保障的康倍保和健康源尊享,中症的概念由此走熱。

雖然,重疾險的保障範圍越來越全面,但也增加了消費者分辨一款產品好壞的難度。那麼,究竟有沒有必要買帶有中症的重疾險產品?

所謂中症,就是中症就是介於輕症與重疾之間的疾病症狀,具體的病種和條款與輕症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由各家保險公司自行定義,有的寬鬆,有的嚴格。保險公司在設計中症時,主要是將輕症提檔,也就是將部分發病率較高或治療費用較高的輕症,直接歸類進中症,提高疾病的賠付比例。或者是將重疾降檔。是按疾病嚴重程度再進一步細分,比輕症嚴重,但沒達到重疾的程度,歸類到中症裡,這樣降低了重疾的理賠門檻,增加了賠付次數。

但消費者需要知道的是,不論是輕症還是中症,降低重疾險賠付門檻的同時,相對應的保額也有所降低。

目前,業內大部分重疾險賠付的標準為:輕症賠付額度在20%-30%之間;中症的賠付額度50%;重疾賠付額度100%。

雖然,大多數中症都是額外賠付的,但也有些產品的中症保額會佔用重疾保額。如瑞華健康推出的康瑞保,該產品保重疾105種,賠付1次,前10個保單年度,賠130%保額(限40歲內);中症20種,可賠付2次,每次50%保額;輕症35種,可賠付3次,每次30%保額;不同器官的原位癌,可賠付3次,間隔期360天,可選身故責任:返還已交保費。

看似保障十分全面,但其中坑卻不少。例如其中的「不同器官的原位癌,可賠付3次」卻十分雞肋,原位癌之所以叫原位癌,是因為它不會發生轉移,所以多次賠付的機率非常低,且治療費用不高,通常醫保就可覆蓋。

另外,康瑞保還設置了對於相同病因引發的疾病,輕/中症賠付後,重疾保額相應減少的條款。

舉例來說,若投保人買了50萬保額的康瑞保,先後初次確診為輕微腦中風(輕症)、中度腦中風後遺症(中症)、腦中風後遺症(重疾),那麼按照輕症30%賠付可以獲賠15萬,按中症50%賠付可以獲賠10萬。因其設置的條款,獲重疾扣減掉前兩次的賠付金額,則獲賠25萬,三次賠付相加一共獲賠50萬。

但正常的理賠應該是,先得了輕微腦中風,按輕症賠15萬;發展成中度腦中風後遺症,按中症賠25萬;病情嚴重為腦中風後遺症,按重疾賠50萬,三次一共可以獲得90萬的理賠款。

不僅如此,一般單次賠付消費型重疾險,在理賠過輕症或中症後,不影響保單的現金價值,退保或身故依舊能夠拿回來。但康瑞保理賠過輕症或中症,現金價值就歸0。

可以看出,這款產品設置的坑令消費者防不勝防。

友邦保險資深代理人李林(化名)告訴本報記者:「我們目前沒有中症,基本都在輕症裡了,因為我們現在輕症是賠付七次,七次比例是逐次上升的,第一次是保額的20%,然後第三次開始30%,第五次開始是50%。」

「我覺得從友邦來說,它的產品理念主要是追求人性化和相對全面的保障,拿意外險舉例,友邦是發生意外之後,哪個醫院近就去哪個醫院,它對醫院沒有限制,私立醫院國際部、特需都可以。醫療險也一樣,醫療險是一年一購買,如果投保人年底生病了,有些公司就結算到年底,但友邦可以結算到額度用完。」李林說道。

因此,業內人士提醒,目前使用的重疾規範,是12年前制定的,當時還沒有輕症、中症的概念,所以造成了現在重疾險產品輕症、中症的混亂。最新的重疾標準正在修訂中,到時也會對輕症、中症有一個統一的規定。現有的重疾險保障已經非常全面,購買時優先滿足重疾保額,中症責任建議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就不要附加了,如果產品自帶,多一份保障也不錯。

海外醫療險值不值得買?

近年,由於居高不下的癌症患病率,以及中外尚有差距的醫療水平,海外醫療項目越來越被高端精英階層青睞。

《柳葉刀》雜誌在2019年公布的中國癌症人群生存數據顯示:過去10年裡,我國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從30.9%(2003年-2005年)提高到了40.5%(2012年-2015年),雖然進步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癌症診治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2017年美國癌症五年生存率就已達66%。

但出國看病需要面對的是高昂的費用支出和複雜的服務流程,不免令很多人望而卻步。

這時候,海外醫療險則成為了一種有效的輔助方式,如果被保人患了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可以到海外進行治療。在保險額度內的治療費用、交通費、海外住宿、歸國藥費、住院津貼、歸國津貼、遺體遣返費用等一系列的費用都包括在報銷範圍之內。

最早推出海外醫療保險的險企是擁有外資背景的滙豐人壽,其在2010年推出滙豐人壽附加尊享海外醫療保險,而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到目前,已經有中英人壽、陽光人壽、平安健康、信美相互、國壽財險、眾安在線、太保財險、永安財險、工銀安盛、富德生命、光大永明、大地財險、中宏人壽、安盛天平、同方全球等24家險企推出相關產品。

不同於高端醫療險涵蓋所有疾病,海外醫療險的基礎保障內容一般以6種特定高發重疾為主,具體包含了癌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瓣膜替換或修復、神經外科手術、活體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因此理賠概率較低,保費也就更低,一般家庭都能消費的起。這類產品一般價格就兩檔,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未成年人保費比較便宜,最便宜三四百就能買到,成年人保費也普遍在兩三千左右。

雖然海外醫療險有很多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

一是保障病種少,主要的6種特定重疾,如果患的不是這幾種疾病,就不能享受海外就醫服務。二是僅賠付海外治療費用。因為發生重疾後,會在國內進行基本的確認和治療,這筆費用不在海外醫療險的報銷範圍。這也是海外醫療保費便宜的原因之一。三是浮動費率。和一般醫療險一樣,這款產品每年可能都會有一次費率調整。調整的依據主要是醫療通脹成本和保險賠付率等因素,但是不會針對單個被保險人調整費率。

另外,海外醫療產品的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法國再保險醫療險定價負責人、北美精算師張立光表示,例如海外醫療產品受到百萬醫療和高端醫療的競爭,容易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服務質量以及可持續性面臨挑戰,保險公司或缺少國外二診和轉診的能力。

張立光還補充道,從風險控制方面看,海外就診費用高昂,二診轉診醫患糾紛、墊付直付資金周轉、匯率波動外匯管制等問題仍存;在監管方面,健康險新規中短期險「保短期」,其中「續保」操作還未定,另外險企也面臨健康管理服務成本受淨保費20%限制、賠付率應公開披露等挑戰。

所以,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購買保險首要考慮的還是國內的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常規產品,主要用來應對國內醫療費用支出和工作的收入損失、康復期間的各種費用。而海外醫療險並非必需險種,但也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條件允許,又非常看重醫療的質量和服務,那麼可以考慮再額外配置海外醫療險,升級保障。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焦點

  • 有了百萬醫療險還要買重疾險嗎?
    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很多人對於這兩個險種傻傻分不清。都是管治病的,到底有啥區別?如果有了幾百塊的醫療險,還需要花幾千塊買重疾險嗎?今天小編就好好給大家說一說,百萬醫療險和重疾險分別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
  • 有了百萬醫療險 還有必要買重疾險嗎?
    而後,微保、螞蟻保險等網際網路巨鱷紛紛跟進,加之微博等自媒體的推波助瀾,百萬醫療險迅速成為超級網紅,並晉升成「國民醫保」。也因此,很多消費者不禁疑惑:我已經購買了百萬醫療險,有了上百萬醫療保障,是不是就不用買重疾險了呢?
  • 重疾險、防癌險、百萬醫療險可以相互替代嗎?
    不同險種有不同的保障範圍和作用,如果你想要知道百萬醫療險、防癌險和重疾險這3款產品是否可以相互替代,就要先明白這3種保險產品是什麼意思,保障的內容又是什麼?確診即賠付;不限制保額的用途;長期重疾險不擔心產品的停售問題;生病期間的醫療費用有了著落,大大減輕了家庭的醫療費用負擔。想要購買重疾險,投保時間越早越好,年輕時身體健康,容易投保成功,而且保費也很少。年紀越大,保險公司有可能拒絕或者要求加費才能承保。
  • 重疾險保額,到底應該買多少?
    畢竟普通消費者預算有限,不多的資金還是要花在刀刃上。在重疾險諸多關注點上,保額,無疑是重中之重。有句話說得好:「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保額不夠,起不到作用,不如不買。百萬醫療險為什麼受歡迎?不就是保額夠高,價格實惠嗎?那重疾險保額到底應該買多少?好多朋友不是很清楚。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重疾險買多少保額才夠。一、重疾險保額投保現狀別看重疾險這麼多人買,但大多數人的重疾險保額都是遠遠不夠的。
  • 成人重疾險榜單 | 新舊規過渡,哪款產品最值得投保?
    重疾險的配置等級 我們根據重症、輕症、中症、身故、癌症多次、重症多次(分組、不分組)這6大保障內容的搭配組合,可將重疾險分為10個等級。 每個等級後面,都能找到一款產品作為典型代表,10級為最高配置。
  • 2019年哪款百萬醫療險最值得買?一起來看看!
    微醫保從表中可以看出,微醫保對於某些疾病的核保上更加有優勢,很多其他百萬醫療險直接拒保的產品,它都作除外承保。另外,微醫保增加了重疾險保費豁免和重疾住院可以補貼100/天,保障更加全面。基於這種原因,我們在選擇百萬醫療險時,只要相對的續保條件好,產品銷量大,一年期的百萬醫療險產品同樣值得考慮。誤區3:連續續保 = 保證續保很多百萬醫療險產品會在產品宣傳頁上寫「連續續保」。
  • 理財保險套路深,到底值不值得買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購買理財保險是處於一種「被騙」的狀態,看廣告聽說這個保險理財產品好,在業務員的大力推薦下就迷迷糊糊買了,過了幾年後,發現預期的收益和自己想的並不一致,又產生了很多糾紛和退保的想法。那到底理財型保險是「坑」還是「寶」呢?在這裡金鑰匙集團董事長林春浩先生跟大家客觀分析理財型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 駱駝選保:和諧福樂保重疾險怎麼樣?坑不坑,同產品多方位測評!
    重疾險是保險計劃中不會缺少的保障。市面的重疾險產品眾多,但並不是每款產品都值得買。和諧福樂保重疾這款產品宣稱保障全面,61歲前確診重疾可額外賠付70%保額,輕中症賠付比例高。那麼福樂保這款重疾險是真的會讓人眼前一亮,還是打著性價比之王的幌子,掛羊頭賣狗肉?
  • 7款最熱門成人消費型重疾險對比 哪款最值得買?
    因重大疾病對家庭經濟毀滅性地打擊,使得重疾險成為配置優先級最高的產品之一,在「大白保險諮詢群」中,每天大家問得最多的,也就是重疾險該怎麼挑——確實,市面上好產品不僅多,升級換代也很快,很容易就看花眼,陷入過度比較的漩渦。
  • 少兒重疾險有沒有必要買?哪款值得投保?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奶爸,有沒有必要買少兒重疾險呢?其實,要不要給自己小孩買重疾險,取決於你的經濟狀況。如果你連自己的重疾險都沒有買,那麼我建議你先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其實,少兒重疾險和成人重疾險的保障責任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包含少兒特疾保障責任。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少兒特定疾病保障到底保的是什麼疾病呢?
  • 重疾險怎麼買不掉坑?
    拋開理論,從現實生活中實際的購買數據來看,大部分人花在重疾險這類產品上的支出費用在3000元—1萬元之間每年。重疾險,買多少保額夠用?目前,市場上所有重疾險產品,有上千款,選產品前要明確產品的分類,再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價比高的產品。
  • 老百姓最值得買的一張保單是什麼?千萬別說是重疾險
    隨著居民保險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保險,然而如何買產品就遇到困難,日常很多人問過去有了某某病史,還能買保險嗎?或者問想買個住院就能報的險種,其實都是想買個能報醫藥費的醫療險,今天就專門說說保險規劃中最值得買的險種:住院醫療險。
  • 這5種重疾險千萬別買,買了就相當於浪費錢
    總結一句話:治療重疾產生的費用可以用社保,百萬醫療險報銷,但是術後康復,還是要重疾險賠償金作為經濟支撐。重疾險每個人都應該配置,是不是意味著所有重疾險都能買呢?答案是否定的,重疾險產品這5款,奶爸不建議購買。
  • 最新高性價比重疾險挑選指南!
    這裡的重疾+中症+輕症必選保障,是不含身故責任的。 如果買了這種不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出現非重疾身故,可通過退保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點此了解保單現金價值)。 所以為了日後方便操作,重疾險投/被保人最好不是同一人,譬如夫妻互保。 必選保障部分因為競爭激烈,不論是單次重疾賠付,還是多次重疾賠付,現在在售的產品中,性價比基本上非常極致。
  • 2018最新六款終身重疾險對比:中症類保險值得買嗎?
    名稱雖然都叫 「重疾險」,但是實際上重疾險五花八門,如果不加分辨,那麼很有可能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本著通俗易懂的原則,深藍君大概把重疾險進行如下分類:  上面幾類進行排列組合,可以衍生出很多種類的重疾險,已經令普通人非常難以挑選了。
  • 崑崙健康保2.0升級版重疾險怎麼樣?重疾險一年要交多少錢?
    這款產品保障全面,輕中症賠付比例高,如果不附加可選責任的前提下,性價比很高。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崑崙健康保2.0升級版重疾險是否值得買呢?主要內容如下:崑崙健康保2.0升級版重疾險,保障內容有哪些?崑崙健康保2.0升級版重疾險,對於高發疾病的保障怎麼樣?崑崙健康保2.0升級版重疾險,值得買嗎?
  • 12月全網最全重疾險推薦榜單
    重疾險作為四大險種中價格最貴的一類險種,產品設計很複雜,很多人都非常糾結該怎麼買? 在這個新舊交替的節骨眼上,小保妞團隊也相應更新了目前的重疾險榜單,幫大家拓展一下思路。
  • 守衛者3號重疾險是哪家保險公司的?性價比高嗎?
    作為一款不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守衛者3號重疾險的核心優勢是不僅前 15 年得重疾,能多賠 50%,價格也比同類產品低 3-7% 左右,整體來看非常有競爭力。那麼守衛者3號重疾險的具體保障怎麼樣呢?在全國多地設有分支機構,其推出守衛者3號重疾險、超級保個人醫療險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超級保醫療險測評:崑崙健康超級保百萬醫療險保障怎麼樣?值得買嗎?-深藍保www.shenlanbao.com在56家保險公司2019年的理賠數據,崑崙健康保險全年賠付1.03億,平均理賠申請時效2.9天。
  • 重疾險 vs 防癌險,你適合買哪個?
    最近,身邊好幾個朋友在為孩子配置保險時,都有類似的疑問:重疾險和防癌險都能保癌症,為什麼價格相差那麼多?是不是給小孩買防癌險就夠了,還有必要買重疾險嗎?如果兩款都買是不是浪費錢?其實,之所以大家會有這些疑問,主要是因為沒有分清防癌險和重疾險兩者之間的區別。
  • 理財UP|上線數日吸金11億,大福星值不值得買?
    這款號稱人人都買得起的重疾險看,是不是對「便宜」有什麼誤解?現在市場新出的重疾險,哪還有不包含輕、中症責任,且自帶被保人豁免的,而大福星這些都需要再額外加錢,只能說,這樣的產品設計,很平安。看完了大福星的保障內容,我們再來看看額外加錢買的輕症保障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