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的一種江魚——黑龍江鰉魚

2020-12-15 F看水流雲在

黑龍江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鰉魚、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黑龍江裡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故現黑龍江本地魚民統稱為鱘鰉魚。達氏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達氏鰉

鰉魚和鱘魚都屬於鱘形目鱘科,只不過前者屬於鱘屬,後者屬於鰉屬,就象老虎和貓都屬貓科動物一樣,它們相互之間追根溯源都沒有血緣關係。所不同的是達氏鰉口位於頭的用腹面,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觸鬚2對,中間的一對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較尖。左、右鰓膜相互連接,這是與鱘魚的不同點,是鰉、鱘魚的分類依據之一。

而施氏鰉的魚尾與鯊魚相似,當地漁民多稱「七裡鮒子」曾用名黑龍江鱘魚。體長無鱗,體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銀白。棲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體底層遊動。最大個體體可達8米,體重1500千克,壽命可達100齡以上。施氏鰉佔黑龍江鮒鰉魚90%以上。

達氏鰉作為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因其稀少尤顯珍貴,它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

施氏鰉

(一)、黑龍江「鰉魚」是作為貢魚後而得名

達氏鰉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至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為大型食肉性魚類。其魚肉鮮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幾乎沒有廢料,胃、唇、骨、鰾、籽都是烹製名菜的上等原料。

自古東北地區就是滿族的故鄉。也是滿族走向華夏大地的起源地,很自然就有鰉魚和清朝的淵源,是情有獨鍾也是不難理解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曾是滿族的先祖女真人當年生活過的廣大地域,他們靠漁獵為生,因此早就熟知各物種。據《扶餘縣誌》記載:乾隆年間,特將松花江特產鰉魚定為貢品,僅供皇家享用,民間不準私捕達氏鰉魚,更不許吃達氏鰉魚。

黑龍江風光

"清"前鰉魚有多種稱謂:秦王魚、長鼻魚、牛魚、麻特哈魚等20餘種。而沿江兩岸古時,漁民多稱此達氏鰉魚為"鱔",作為貢魚後,去「善」變「皇」稱作」鰉「,也就是皇家專用的魚,貼上了「鰉魚」的標籤後,名字沿用至今。當然世上還流傳著不同的說法,有說是慈禧太后起得名,還有說是乾隆、康熙給起的名,只能證明這種魚的稀有和名貴。更真切的說法是由」鱔「變「鰉」而來。

達氏鰉魚作為貢魚,從乾隆年間開始,延續了150多年,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停貢。在這漫長的150多年裡,演繹出從捕鰉人、鰉魚圈養、運輸、皇家專用等眾多鰉魚文化。

十九世紀俄羅斯人捕獲的鰉魚

專職捕鰉人——錫伯族人:清朝乾隆年間,朝廷設有專門的「鰉魚貢」制度,有專門的衙門和官員負責此事。由於錫伯族人擅長捕魚,被指定為獵捕鰉魚,即居住在現今的吉拉吐鄉(今松原市管轄)附近。直接由清宮內務府管理,網具和鰉魚差所需物資,均由內務府專供。民間不準私捕鰉魚,更不許吃鰉魚,違者砍頭。

有關錫伯族起源多數學者認為,發源於大興安嶺的鮮卑族,也有學者認為是錫伯族最早起源於高車人色古爾氏,發源於貝加爾湖南部的蘇古爾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遠徵高車後,始遷嫩江流域。

鰉魚圈及達氏鰉魚的運輸: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的江邊,至今尚存一些鰉魚圈的遺蹟。最有名的當屬現今松原市的鰉魚圈。所謂鰉魚圈,就是象當今江上的網戶,那時不過是選擇江岔子,用木樁組成欄柵或編柳,與大江相通把捕捉的達氏鰉魚放進去,這樣既防止達氏鰉魚逃脫,又能讓江裡的魚蝦、浮遊生物可隨時湧入餵食達氏鰉魚。

黑龍江風光

鰉魚圈的設立主要是受當時交通條件所限,達氏鰉魚多長七、八尺,大者重數百斤或千斤,因其體大,遙遠而崎嶇的山路,夏日運輸極易死腐。只有等到冬季,才從鰉魚圈裡,破冰下網撈出鰉魚,凍挺捋直,用黃綾裹好,裝進特製的桃木小車,送往京城。所謂的特製桃木小車其實就是現在所說的東北「馬爬犁」,因東北冬季的大雪加之過窄的彎曲山區驛道,四輪小車是無法通行的。只有快到京城時換花軲轆馬車,因是貢品,花軲轆馬車行駛途中,要鳴鑼開道,淨水潑街,車上覆以黃緞的馬車所到之處,大小官員和民眾人都要沿街相送,場面十分隆重。

黑龍江風光

伯都訥(今吉林松源)又名那拉洪,是驛站名。清朝初期在此地設置伯都訥副都統,隸屬於吉林將軍。當時錫伯族人居住在伯都訥和前郭爾羅斯旗所屬的松花江兩岸。伯都訥是當時主要達氏鰉魚始發驛站。

伯都訥最早作為地名是在123年,開始出現於史籍中。伯都訥在古籍裡也記作伯咄、部渚濼、白都訥,滿族意為「有鵪鶉的地方」。清初置驛站,是吉林(今吉林省吉林市)古寧塔將軍境內西部通往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也是黑龍江(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至北京和通蒙古的重要驛站。更是達氏鰉魚進京之道。

十九世紀俄羅斯人捕獲的鰉魚

(二)、黑龍江上遊是達氏鰉魚的主要繁殖場所

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 古稱「黑水」、「弱水」、「完水」,清初,稱「薩哈連烏拉」意為黑龍江。外蒙稱哈拉穆河,俄稱「阿穆爾河」。至清代,」黑龍江」一名正式成為官方名稱,為清初犯人流放之地。1662年,屬寧古塔將軍轄區,1683年劃寧古塔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部分設置黑龍江將軍轄區,將軍既是地方軍政又是地方民政最高長官。

黑龍江風光

黑龍江曾經是我國的內河,它流經外蒙古、俄羅斯,中國、朝鮮等四國,全長5498多公裡。在中國境內河長3474公裡,其中在黑龍江省境內為1887公裡。人們習慣上將黑龍江分成上、中、下遊3段,以便於更好地了解。上段流經黑龍江省漠河、塔河、呼瑪、黑河,全長900公裡。中段流經黑龍江省孫吳、遜克、嘉蔭、蘿北、綏濱、同江、撫遠等縣(市),全長950公裡。較大支流為松花江、烏蘇里江。

黑龍江在俄羅斯境內,自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起,黑龍江下遊全部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境內。依次流經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特羅伊齊克,阿穆爾斯克,阿穆爾畔共青城,烏利奇地區,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附近注入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在俄羅斯境內最大支流,有烏米爾河、阿紐伊河。黑龍江在俄羅斯境內全長1400多公裡,俄稱阿穆爾河。

烏蘇里江

1858年(清鹹豐八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上、中遊被劃為中俄兩國界河。哈巴羅夫斯克(伯力)以下的下遊全部是俄羅斯內河。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籤署最後邊界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黑龍江發源於石勒喀河與額爾納古河,石勒喀河發源於外蒙古。額爾古納河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在黑龍江省漠河縣洛古河村匯合,始稱黑龍江幹流,主要支流有西伯利亞的結雅河(俄境內)、布列亞河(俄境內)和阿姆貢河(俄境內)及中國的松花江、烏蘇里江。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呼蘭河、螞蟻河、海浪河、呼瑪河、額木爾河、訥謨爾河、湯旺河、拉林河、烏斯渾河、烏裕爾河、穆稜河等;

結雅河

黑龍江達氏鰉不洄遊入海,屬江河口種群。只在黑龍江及其支流或遠或近的地方遊動,冬季留在江中深水處。是生活於江河中下層的魚類。常年棲居於淡水中,達氏鰉性成熟晚,生殖周期長,雌魚初始成熟年齡為16-20年,雄體為12年以上。每年5-7月,水溫15-19℃,達氏鰉在中國黑龍江上遊幹流水流急、深水區且沙礫底質的江段產沉黏注卵,達氏鰉懷卵量為25-400萬粒,平均100萬粒。達氏鰉受精卵在水溫15-18℃經過130小時孵化出仔魚。每年白露前後,是在黑龍江中遊捕鰉魚的最佳季節。

黑龍江鰉魚由於生活在冷水流域,其生長較慢。達氏鰉魚是終生都可以生長的魚類,並且它們的壽命非常長,至今沒有明確的數據,人類捕獲的最大鰉魚有1000公斤以上,估計魚齡在200齡以上。沒有人知道鰉魚如果一直長下去到底能夠長多大。,

十九世紀俄羅斯人捕獲的鰉魚

(三)、達氏鰉魚在黑龍江種群分布情況

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達氏鰉可分為3個種群:一是黑龍江河口種群,二是黑龍江河道種群,三是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種群。河口種群有淡水和半鹹水兩種生態型。

有資料顯示,至19世紀末,黑龍江的鱘和鰉的資源幾乎尚未開發利用,自然存在的種群數量較大。從20世紀始,一經開發捕撈,便存在捕撈過度問題,80年代的黑龍江上遊,經常能夠捕獲到上千斤重的大鰉魚。目前,鰉魚在黑龍江上遊和松花江中很難覓到蹤跡。而在烏蘇里江撫遠一帶偶有捕獲,這是因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在俄羅斯境內伯力交匯,黑龍江在俄羅斯下遊人為破壞較小,每年鰉魚有洄源上遊產卵的習性,過境後多數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撫遠段遭遇捕獲。

烏蘇里江風光

由於過度捕撈以及環境汙染等因素影響,黑龍江鰉魚自然資源量極度下降,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將鰉魚認定為瀕危物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為了保護和繁育黑龍江中的鱘鰉魚,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加強了執法管理、限制捕撈量,壓縮捕撈船隻的數量。每年魚類繁殖期,即6月11日至7月15日和10月1日至10月20日,被劃定為禁捕期,這期間全流域禁漁。為了改善水質,採取了節能減排,減少汙水排放以及治理環境汙染、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減少森林採伐等措施,使黑龍江的水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近些年來,為了使鱘鰉魚得以休養生息,在黑龍江全流域放流的鱘鰉魚苗累計已達上千萬尾,使鱘鰉魚資源的恢復得到了保障。

相關焦點

  • 黑龍江抓到全球最大淡水魚,重達「幾千斤」,和恐龍曾在同一時期
    早在我們人類還未出現的時候,魚類就已經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現在依然能夠發現以下古老的魚類品種,有的魚類甚至曾經和恐龍是同一個時期的。
  • 黑龍江漁民撈出800多斤鱘鰉魚 魚子醬可賣30萬
    鱘鰉魚  生活報5月21日訊 「網裡有東西!慢點!」5月19日一大早,我省撫遠縣漁民打上了一條800斤重的母鱘鰉魚,這是近20年來撫遠縣有記載最大的鱘鰉魚,而其歷史上最重的為2000斤。  「起網感覺很沉,我們慢慢往上拽,就看見一條大魚的尾巴先上來了。這麼大的魚勁大,硬拽容易把船打翻,我們就拿著繩子把大魚尾巴系上並栓到船上,拖到岸邊一看竟是一條大鱘鰉魚。」
  • 江魚大全
    」,「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中國「淡水魚之都」撫遠有一百多種野生江魚,因此獲得美譽。鱤條魚,又叫杆條魚、大口鱤、水老虎,屬鯉科魚類,蒜瓣子肉。鰉魚長可達5.6米,重可達1000千克,他生活在白堊世紀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現在依然生活撫遠段,黑龍江烏蘇里江中,號稱水中的活化石、大熊貓。清朝時是供品冬季官兵押送到皇宮,供皇親國戚外來使臣百姓品嘗,老百姓是沒有權利吃的,吃了是犯死罪的。
  • 它是恐龍時代的魚類,自以為是水中霸王,沒想到輸給了中國吃貨
    筆者-小文地球漫長的46億年歷史當中,誕生了無數的物種,而說到過去曾稱霸陸地的怪物,人們都會想到恐龍,作為肉食動物的一種,恐龍尤其是霸王龍絕對是肉食世界中的佼佼者。話雖如此,恐龍的主要範圍還是在陸地上,在浩瀚的海洋中恐龍的存在根本不值一提,而在海裡除了橫行霸道的滄龍和巨齒鯊以外,還有一種歷史悠久的魚類,它們雖然生活在淡水中,但兇狠程度卻不亞於鯊魚。在中國東北跟俄羅斯的交界處,有一種名為鰉魚的大型淡水魚,這種魚類只生活在黑龍江的寒冷水域中,一般人鮮有耳聞。
  • 除了魚子醬 鱘鰉魚肉和骨架也倍受歡迎
    鴨綠江裡的鱘鰉魚。4月17日早晨,3個養魚人正吃力地將一條剛量完體長的雌性鱘鰉魚放到擔架上。這條雌性鱘鰉魚算上尾部,體長達到了1米9、估重120斤。然而,養魚人說,這種10年生的鱘鰉魚僅僅算一般的,鴨綠江裡養殖的鱘鰉魚12年生的,體長一般都在2米以上、重量超過200斤。
  • 我國大型猛魚,活在恐龍時代,卻跟中華鱘一樣不幸
    雖然在恐龍的王國裡,天空中飛翔的始祖鳥比水裡遊的鰉魚更安全一點,但生物大滅絕之後,始祖鳥消失了,鰉魚還活著。它在沒有恐龍的淡水裡遊動,大概會慢慢找到君臨天下的感覺。因為這種魚原本性格殘暴,體型龐大,很少有生物能抵擋它的攻擊。至少在我國諸多水域中,並沒有什麼生物能威脅到它們的生命。
  • 扒一扒這風口浪尖兒上的大鰉魚
    這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魚類瞬間成了網紅,這條迄今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億多年的大魚,在微博上炙手可熱的程度,讓它白堊紀就滅絕了的恐龍晚輩也嫉妒到牙根兒咬出了血來。咱們平臺再不趁著新聞熱度未退來扒上一扒鱘鰉魚的故事,實在是不合適啊。新聞中提到的鱘鰉魚本是生活在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和達氏鰉的統稱。由於史氏鱘早已經是國家級保護動物,捕撈和食用皆是違法。所以我們能談的只有達氏鰉。
  • 鱘鰉魚的自由之路[中國故事]
    近日,在黑瞎子島中俄界碑附近的黑龍江沿岸,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愛心人士放生了手中的鱘鰉魚,小的十多公分,大的有一米多長。魚兒順著放流斜坡滑入江中,融入渾濁的江水。多日的雨水推高了黑龍江水面,攜卷著泥沙的江水緩緩向東流淌。當日,有20萬尾鱘鰉魚苗及200尾20斤到200斤不等的大魚被放流,回歸它們祖輩世代生長的水域。
  • 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淡水怪獸,現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有一個事實很難讓人接受,就是我們人類對地球的了解知之甚少,然而就是這僅僅了解的這一小部分中,就有無數的東西在挑戰想像的極限。尤其是充滿神秘的大海,那裡面藏匿著無數的巨獸。在淡水裡,一樣也存在著龐然大物,今天就來說一說淡水中最大的淡水魚。
  • 直擊: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與恐龍共同生活過,最重可達2000斤!
    世界上已知的淡水大魚大概有20種,比較出名的有湄公河巨鯰、黃貂魚、白鱘、巨骨舌魚、鰉魚等,這些都是河流或湖泊中的大佬,重量大多在100公斤以上,這些魚中當屬鰉魚最大。鰉魚屬鱘科,主產於黑龍江水域,是一種身軀大、壽命長、食量大、力氣大的魚,最大可達2000斤,是大型的食肉魚,有淡水魚王之稱。鰉魚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其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因此被譽為「活化石」。鰉魚生長速度快,據有關文獻記載,最大的鰉魚長5.6米,體重在1000斤以上。
  • 恐龍滅絕後,人類出現前,地球上曾出現過哪些物種?
    無論是從留下來的恐龍化石來看,還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恐龍,無不都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因為體型大,攻擊力強,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恐龍是地球上的霸主。在恐龍滅絕之後,環境不斷地變化發展,在這期間也誕生出現了很多新的物種,也消失了很多物種。
  • 【舌尖上的同江】三花五羅十八子——鰉魚羔子
    鰉魚俗稱鰉魚羔子,學名達氏鰉。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與恐龍同時代,有「水中活化石」之稱。鰉魚身軀龐大,一般體重50~100公斤,大者可達1000公斤以上,為大型食肉性魚類。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淡水魚之王」。現僅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
  • 吉林第一島:鰉魚島——曾盛產皇帝的鰉魚
    松花江流經的吉林德惠以大片肥沃的黑土地聞名,鰉魚島就坐落在這裡。鰉魚島曾是重要的鰉魚生長樂園。而從地圖上看,這座島嶼猶似一條巨大的鰉魚,在松花江面上歡快地遊弋,尾巴扎入水中,昂首遊向遠方。也像一把古箏或琵琶,彈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動人旋律。
  • 天價哈爾濱鰉魚你知道多少?誰知道它的價格?快告訴我!!!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這種鱘魚在某些國家叫「鐵甲鯊」。起源於一億三千萬年前,是白堊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稱。看似斯文的達氏鰉在有時候會變得特別兇狠,大口吞食小魚。
  • 「鰉魚」到底是啥魚?
    鰉(huáng)魚(鱘鰉魚),是鱘魚的一種,學名為達氏鰉。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霸王龍的模樣。的確,恐龍長著一口大牙,尾巴長長的,體格還非常巨大,還曾是地球的霸主,可真是威風凜凜。而對比人類在恐龍面前,就像是螞蟻一般瘦小。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
  • 鰉魚多少錢一斤鰉魚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魚類有很多種,甚至有一些魚類都叫不出它的名字,海鮮市場上有很多種魚類,但是大家喜歡吃的又有多少種呢?去年的哈爾濱天價魚事件,讓鰉魚進入了大眾視野,那麼鰉魚究竟是一種什麼魚,鰉魚多少錢一斤呢?鰉魚多少錢鰉魚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高寒水質魚類,同樣是在黑龍江省,松花江和嫩江裡都沒有鰉魚,這種魚對於自然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只生活在中俄的界江黑龍江中,鰉魚的成長周期很漫長,一般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才能長成。養殖的鰉魚價格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野生的價格自然是比較高昂,而且一魚難求,那麼鰉魚多少錢一斤呢?
  • 起底天價鰉魚:沒人賣純種 最貴30元每斤
    ——不單指生活環境,還必須強調魚的親本(父本和母本)」「在我們這邊的市場上,10斤以下鰉魚的零售價是25元/斤,10斤以上的要賣30元/斤」「很多商家打著鱘鰉魚的牌子,實際上沒有一個是純的鱘魚或者純的鰉魚」春節剛過,哈爾濱一家名叫北岸野生漁村的餐廳一下火遍全國。
  • 鰉魚、中華鱘傻傻分不清 ,「天價魚」背後其實是魚販子的詭計
    然而,這件事背後其實有個蠻有意思的細節——那被稱作「天價魚」的鰉魚,魚頭能賣將近五百塊一斤,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啊?它有可能上餐桌嗎?如果上網去查,你會查到一大堆五花八門的答案,比如有的說鰉魚就是中華鱘,長在南方就是中華鱘,長在北方呢,就是鰉魚;還有的說陳先生在漁村吃的是鰉魚和中華鱘的雜交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