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法海軍下周計劃闖南海,網友警告勿忘「紫石英事件」
2018年6月4日港媒報導:法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對話會上表示,法國和英國海軍軍艦近日將訪問新加波,之後便會去南海「某些區域」...這句話暗示著,英法軍艦在下周要組團來闖南海了。同時法防長說,即時如果英法軍艦遭到驅離,我們將會冷靜面對繼續航行,因為那裡是國際海域...
-
英法海軍下周計劃闖南海,網友警告勿忘「紫石英事件」
2018年6月4日港媒報導:法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對話會上表示,法國和英國海軍軍艦近日將訪問新加波,之後便會去南海「某些區域」...這句話暗示著,英法軍艦在下周要組團來闖南海了。同時法防長說,即時如果英法軍艦遭到驅離,我們將會冷靜面對繼續航行,因為那裡是國際海域...
-
「英法聯軍」又要來了?打腫臉充胖子也要圍堵中國
英法開始跑來亞太刷存在感了。 這兩天日本和歐洲媒體炒作的兩個事情,一個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將在明年部署亞太,而且很可能要在這裡長期部署。 作為歐洲的主要國家,英法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在中國「亮肌肉」?中國海軍的實力能打破他們的「對華包圍網」嗎? 「英法聯軍」,這個詞很多中國人聽起來都很熟悉,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就是英法聯軍用堅船利炮打破了中國的「大門」。之後,逼著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而令當時的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的深淵。
-
「英法聯軍」還想搞炮艦外交?航母出發前,又雙叒漏水了
在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國家利用炮艦強迫中國開放門戶。然而時隔180年後,「英法聯軍」又要來了。對於法國此行的目的,法國海軍參謀長範迪爾生怕別人不知道,高調聲稱這是「針對中國的信息」。
-
「英法聯軍」意圖對華「炮艦外交」:英國航母漏水,法國航母推遲
英國是想在日本衝繩海軍基地內常駐,由美日提供安全護衛和後勤保障,法國則是派遣航母在明年5月與美日舉行聯合軍演,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毫無疑問,英法兩國又想組成"英法聯軍"對華實施"炮艦外交"了,上一次它們就是用這種暴力的方式打開中國的國門,掠去圓明園內大量的文物,最後縱火燒毀。
-
你知道英法聯軍敢燒圓明園,為什麼不敢火燒故宮嗎?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這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奇恥大辱,有的人可能問,既然英法聯軍攻打了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為什麼當時沒有燒故宮?首先我們先談一談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八五四年,英、法、美三個國家提出要修改南京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
-
如果左宗棠鎮守京師,英法聯軍能否攻破並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時期,你讓玉皇大帝、託塔天王來鎮守京師也沒用。為何?其一,左宗棠當時的地位難以服眾,僧格林沁和勝保就不會聽其調遣;其二,奕根本就沒想守,更沒有「以死為國」之心。即使真守,在當時軍心渙散下,在英法優勢武器下左宗棠也守不住北京城。左宗棠確實善守,左宗棠協助張亮基、駱秉章兩任巡撫守湖南長沙的時候,面對的太平軍以及清軍的武器都比較落後。面對英法聯軍的時候,因為皇帝已經跑了,鎮守也不堅決。
-
是的,英法聯軍焚燒了圓明園兩次?
有的人認為,圓明園是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的;有的人認為,1900年八國聯軍火燒了圓明園。上述說法不但都是錯誤的,而且傳遞的信息好像是英法聯軍只火燒了圓明園。其實,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然而並不限於圓明園一個皇家園林,而是包括圓明園在內的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園林。英法聯軍之所以於10月6日向圓明園進軍,是與清軍軍事活動博弈的結果。
-
英法聯軍援助奧斯曼帝國,土耳其人卻疑惑道:他們真是文明人嗎?
英法聯軍是以援軍的身份進入奧斯曼帝國境內的,1854年的4月,英法聯軍開始在加裡波利半島登陸,奧斯曼帝國的居民起初也對英法聯軍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們也曾在街頭歡呼英法聯軍的到來。可是當幾十萬英國人和法國人的軍隊陸續進入奧斯曼帝國境內之後,奧斯曼帝國的居民對這些「援軍」的態度卻急轉直下。
-
1860年:英法聯軍只焚燒了圓明園嗎?
有的人認為,圓明園是1860年被八國聯軍燒的;有的人認為,1900年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有的人認為,1900年八國聯軍火燒了圓明園。上述說法不但都是錯誤的,而且傳遞的信息好像是英法聯軍只火燒了圓明園。本文無意辨析上述錯誤產生的原因,筆者要說的是,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然而並不限於圓明園一個皇家園林,而是包括圓明園在內的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園林。
-
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不領軍來抗擊英法聯軍?
英法聯軍從天津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嚇得鹹豐皇帝倉皇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面對如此外患,外國侵略者都打到了清朝的政治中心北京城。那我們不禁要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三個牛人為何不領軍來抗擊英法聯軍?當時的清政府真是處於內憂外患的不利境地,內有太平天國盤踞南方半壁河山,與清政府分庭抗禮。
-
冷知識:英法聯軍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文|陳卿美1857年(鹹豐七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從廣東一路北上天津,繼而殺入北京,一把火燒了圓明園。拋開侵略不談、拋開家與國不論,只說說這支遠徵軍部隊在中國徵戰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夥食問題的。軍隊出徵作戰,夥食保障是最重要的軍需給養。
-
英法聯軍為什麼破壞圓明園,而不是選擇故宮?2個原因道明真相!
除了圓明園之外,英法聯軍在北京曾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根本就不是沒有燒故宮就能夠洗脫的,而且他們燒不燒故宮,並不是因為他們還殘存一絲的人性,而是有其他的原因。首先英法聯軍之所以沒有燒故宮,是因為當時鹹豐皇帝還有慈禧太后都住在故宮裡,而英法聯軍並不希望這個殘破的朝代瓦解,不希望對他們言聽計從的皇帝垮臺。
-
通惠河上的八裡橋,也曾經歷英法聯軍的炮火...
1860年是個庚子年,英法聯軍和清軍在此激戰。起因是廣東水師扣了在香港註冊的中國船,英方要求賠償,中方不理。法國有個馬神甫,擅自到內地傳教,結果被廣西的知縣直接殺了。於是英法聯軍1858年把軍艦開到了天津。當時清政府正在跟太平天國打,覺得外國人要的是利益,而太平天國卻是要江山,為保江山,只好息事寧人,跟英法美俄四國籤訂了《天津條約》。
-
英法聯軍為了洩憤,放火燒了圓明園,為何卻沒有順便燒掉紫禁城?
尤其是當中國昔日之物件,卻被放在外國的拍賣行裡拍出高價,更是讓人們有著莫名的傷痛。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
-
奔著中國來的?日媒:「英法聯軍」想要在我國家門口搞炮艦外交
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原本「閉關鎖國」的清政府被英法聯軍打破國門,之後英法聯軍便開始在中國肆意掠奪。現如今,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清政府了,而「英法聯軍」卻似乎想要「捲土重來」,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N個細節
法國著名作家維埃爾 雨果有一封很著名的信----《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感動了很多的中國人,並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科書。信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話:「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亞洲文明的剪影。」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為何卻說 園裡沒什麼貴重物品?
英法聯軍在北京的所作所為,使中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無疑給中華民族造成了無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對這種光天化日下的搶劫行為,英法聯軍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宣稱火燒圓明園,是一種正義之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故事還得從幾個月前說起。
-
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始末
英法聯軍離開廣州,走海路北上天津。他們此行的最終目的是在北京建立大使機關。從前面的描述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清廷的官員對內對外都是滿嘴虛話。這一次英法聯軍希望讓清國可以按照現代的外交方式「文明」「有效」的進行溝通。可是在「天朝上國」的皇帝心中,直接面對外國人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這是雙方最根本的矛盾所在,也是引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關鍵。1858年4月13日,英法聯軍加上美國代表來到大沽口,要求清政府進行談判。其中美國代表攜帶美國第15任總統布坎南的信。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反應截然不同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劫掠並燒毀了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讓這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化為一片廢墟。法國文豪雨果這樣評論: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