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打造大灣區海洋綠色協調發展高地

2020-12-24 寧波頻道

浙江在線-寧波頻道6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應磊 通訊員 陳光曙)象山縣鶴浦鎮的海面上,總投資43.2億元的國電象山1號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正在進行地質勘查作業。該項目用海總面積為247.5公頃,用地總面積為0.08公頃。總裝機容量達254.2兆瓦,擬安裝41臺單機容量為6.2兆瓦的風電機組,並配套建設220千伏海上升壓站、220千伏海纜送出線路和集控中心。

根據計劃,國電象山1號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將於2021年投產發電,年發電量7.2億千瓦時。按照當前進度,該項目預計在今年8月底陸上開工,10月底海上開工。項目建成後將有效填補寧波市海上風電空白,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優化區域能源供給結構。

這個清潔能源項目在象山落地實施,是該縣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大成果。

象山居東海之濱,長三角南翼,自然人文稟賦優越。當前,該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宅經濟」等新產業新經濟態勢良好,還擁有發展空間大、港口岸線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等優勢。以長三角海洋綠色協調發展高地為目標,該縣順應全球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趨勢,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配置資金鍊、優化人才鏈,全方位發動科技創新引擎,賦能藍色經濟,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縣域樣本。

六大對接計劃,全面確立融入相關機制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位於寧波南翼的象山如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去年,象山在省市召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大會後,迅速行動,深入謀劃,編制形成了《象山縣對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並於12月11日印發實施。

《方案》結合象山實際,重點實施產業、科創、文旅、交通、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六大對接計劃」,全面對接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域,通過揚己所長,合作共贏,著力打造長三角海洋綠色協調發展高地、休閒旅遊目的地、健康養生福地,爭當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方案》明確了近3年52項重點任務,每項任務確定縣級牽頭領導、責任部門及年度工作任務。3年內,努力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新突破,強優勢、補短板,承接上海輻射、用好溢出效應的能力不斷提升;努力實現創新協同能力新突破,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引進高層次科創團隊數增幅明顯,科創成果轉化率明顯提高;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合作新突破,與上海等地的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合作持續深化,公共服務領域合作範圍和深度不斷拓展,聯繫長三角區域的交通網絡明顯改善;努力實現交流合作機制新突破,全方位對接長三角區域的工作體系全面建立,形成較成熟的區域間互動交流機制,暢通政府、商界、民間等多層次對接渠道。

為了協調理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象山形成了縣發改局統籌謀劃、長三角(上海)合作聯絡中心統籌推進,各部門具體落實的工作體系。為此,該縣專門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相關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象山縣對接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縣發改局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長三角一體化推進工作。與此同時,該縣還成立長三角(上海)合作聯絡中心,配備10名編制人員,已入駐上海辦公,主要負責與上海開展合作交流工作,加強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對接聯繫,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隨著工作機制的建立,象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出了一大步。就在上個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寧波至象山鐵路被納入城際鐵路規劃。該項目將使象山與寧波城區緊密相連,發揮同城效應。

打破交通不便的瓶頸,象山為此而不懈努力。今年,象山縣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具體工作目標:堅持交通先行,貫徹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要求,全力爭取沿海高鐵過境設站,加快開展城際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象山港二通道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G527石浦至長街段可行性批覆。

建設一條鐵路,是象山人民長期以來的夢想,只有真正融入國家鐵路網,才能真正改變半島交通末端的格局。該縣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象山緊緊抓住甬臺溫高鐵複線建設的歷史機遇期,爭取甬臺溫高鐵過境象山並設站,徹底改變象山沒有鐵路交通的格局,為象山全面融入長三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搶抓歷史機遇,全方位推進半島高質量發展

在象山縣主要負責人看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促進建鏈補鏈強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加強平臺合作開發,加快重點產業對接,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帶動象山產業進入提質、擴量、增速的良性軌道;另一方面集聚創新要素、提高創新能力作為關鍵支撐,借勢借力突破科技創新,搭建載體加快人才引進,聯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今年的象山縣政府工作報告,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了更具體的工作安排。報告明確,象山要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規劃和省市行動方案,推進六大對接計劃52項任務,努力以更多合作成果助推高質量發展。

海洋是象山最大的資源,該縣依託寧波國家海洋經濟示範區建設,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角度,更好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資源外溢,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提升合作能力。目前,象山已經錨定方向,主動作為。該縣將以上海、南京等長三角重點城市為目標區域,構建引才機構戰略合作目錄,實行異地項目評審,促進「半島英才海納」計劃常態化。

根據今年工作安排,該縣將積極承接產業、科技、人才溢出效應,力爭引進重大項目10個,與上海開展科技項目合作5個,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點兩個。加強辦學辦醫合作,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瑞金醫院合作設立特色學科。

加快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寧波啟動南灣新區建設,未來南灣新區將打造成綠色智造高地,重點聚焦高新製造產業,主要發展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象山作為南灣新區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將加快南灣新區環石浦港區域16個項目建設。

可以說,南灣新區建設是象山的一次新機遇,一系列區位產業優勢將助力該縣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國四大漁港之一的石浦港,環石浦港區域內可承建5000至10萬噸級碼頭;藍灣遊艇小鎮項目位於新區新橋片區,規劃海域使用面積4300畝,建成集遊艇設施、休閒旅遊和商業配套為一體的綜合型特色產業小鎮;花岙島旅遊度假區項目位於新區高塘島,規劃面積14.7平方公裡,打造成為集地質觀光、山海休閒、文化體驗等一體的海島旅遊度假目的地。

寧波航天智慧科技城項目規劃面積28平方公裡,啟動區面積5.2平方公裡。項目重點建設「三區兩基地」,即航天產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範區、產城融合樣板區、雲製造示範基地和軍民融合產業基地。

在長三角格局中,象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優勢。為此,該縣將努力開創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互惠共贏新局面,著力打造長三角旅遊目的地,全縣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接待遊客總量年均增長11%以上。松蘭山-大目灣區塊以迎杭州亞運會為契機,將把握區域發展的重大機遇,重點引進長三角水上運動及關聯產業,全力打造長三角水上運動中心。

隨著亞運會、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以及國家高速鐵路、寧波至象山城際鐵路等重大機遇產生的疊加效應,象山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實力不斷增強,居民生活質量將得到全方位提升。

【逐夢一體化】

象山影視產業 突破瓶頸加快發展

在影視行業,象山影視城已經是頭部拍攝基地。當前,象山影視城正在助力長三角的影視拍攝「一體化」。去年6月底,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正式啟動,滬蘇浙皖數個影視基地構建「一體化」劇組服務模式。代表象山影視城籤約的寧波影視文化產業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建瑜,正是這項合作的「首倡者」之一。

陳建瑜認為,在長三角一體化大背景下,影視人應當意識到,長三角地區影視行業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影視基地、影視公司等主體如能夠產生高效協同、深化跨區域合作的強大合力,將有望打造國內場景最豐富、配套最齊全、基礎最深厚、科技含量最高、影視製作成本最低、發展後勁最強的黃金三角影視文化產業帶。

如今,象山影視城也在通過融入長三角化解自己的發展瓶頸。在向影視與旅遊並重的方向轉型中,人才問題尤其突出。在陳建瑜看來,未來各影視基地要靠變革,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在取景地合作、服務模式等方面,長三角的影視基地將開展合作,更好發揮出各地在文化、旅遊方面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長三角影視合作可以說歷史悠久。進入象山影視城,映入眼帘的是這十幾個大字:「《漁光曲》——中國電影從象山走向世界」。上世紀30年代,代表我國電影首次贏得國際影壇榮譽的《漁光曲》,便誕生在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上海。這部電影由著名電影藝術家蔡楚生在上海聯華影業公司自編自導,而電影的外景取景地,便是距離象山影視城不遠處的著名漁港——石浦港。

(本版圖片由象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1591394046000

相關焦點

  • 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專家把脈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灣區優勢 打造海洋經濟新高地文 / 李振 於長洹12月18日,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針對海洋強省,廣東省明確提出,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發展高地,重點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等產業集群,培育天然氣水合物等海洋新興產業,推進海洋交通運輸、船舶製造、臨海石化鋼鐵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面對「藍色經濟」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如何把握?
  • 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產業高地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大鵬新區也走出了一條「兩山」轉化路徑,在保護美麗海灣的同時,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當前,全區生物產業與海洋產業在「綠色發展引領、體制改革保障、創新驅動發力」發展戰略的實施下已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國家基因庫、深圳國際生物谷生命科學產業園、海洋生物產業園和中國農科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等為基礎的「一核一庫兩園多平臺」的產城融合新格局。截至目前,落戶大鵬新區的生物醫藥、生命健康及海洋生物產業企業及機構已近百家,綠色經濟收益顯著。
  • 澳珠攜手打造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高地
    魏勁松攝(人民視覺)   最近一年以來,利用澳門的國際化研究力量,依託珠海橫琴的產業化土壤和廣闊市場,兩地在產學研方面深度融合,正攜手發力打造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高地。
  • 寧波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隨著中化膜產業項目落地象山,相關配套項目也紛至沓來,以膜材料為主體的海洋新材料產業鏈初具規模,預計今年全年當地海洋新材料產值將達24億元。2018年底,以象山為主體的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功獲批,該縣開始謀劃藍色經濟發展大文章,加快探索以海洋經濟為底色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批以海洋裝備、新材料製造等為代表的臨港工業主體。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第三節 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第八章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第一節 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第二節 共建人文灣區第三節 構築休閒灣區第四節 拓展就業創業空間第五節 塑造健康灣區第六節 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第九章 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第一節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時代 支持香港繁榮穩定  霍啟山表示,廣東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
  • 寧波象山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新樣板
    去年以來,寧波市象山縣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塑造特色農業品牌,在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升級版中,縣域農業經濟總量達到134.9億元,農業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並擁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個、保護產品和農產品各1
  • 聚力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
    她表示,淮安將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做示範,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全力當好江蘇高質量發展快班「特長生」,奮力開闢淮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境界,為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貢獻更多淮安力量,充分展現建設好周總理家鄉的「象徵意義」。
  • 大灣區、大花園建設「路線圖」出爐 溫州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根據省委省政府實施大灣區建設的重大部署,高強度推進我市大灣區建設,到2022年,我市大灣區經濟總量將達8000億元,以打造「浙南先進智造高地」、「民營經濟創新示範高地」、「東南沿海開放高地」、「通達便捷的全國性交通樞紐」、「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城市」為發展目標,加速港產城灣一體化發展的國際化灣區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 象山:風勁帆滿力拓高質量發展新藍海
    今年7月,象山錨定「聚力一二五、奮力上臺階」的發展戰略:咬定「快追趕、攀新高」這一目標,發展海洋經濟、美麗經濟兩大經濟,提昇平臺、產業、城市、治理、黨建五大能級,奮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在寧波當好「重要窗口」模範生中爭先創優。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在「六爭攻堅」引領下,象山正力拓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
  • 打造新時代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
    《規劃》顯示,在空間發展策略上,新區重點在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上做文章。其中,將新區建設成為拓展港澳高端經濟的重要平臺和推動粵臺合作的發展空間,外聯深圳大空港地區、前海自貿區和廣州南沙自貿區等區域重大平臺,內接東莞中心城區、松山湖等都市核心區,形成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支撐,從空間、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多方面輻射帶動濱海灣片區四鎮,打造片區發展核心。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_2019年第7號...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發展區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各類要素在大灣區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協調發展,統籌兼顧。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強政策協調和規劃銜接,優化區域功能布局,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 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
    新華社廣州12月15日電題:先行示範 打造開放新高地——2020中國區域經濟版圖之粵港澳大灣區篇新華社記者劉大江、劉宏宇2020年,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向好,大灣區協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正朝縱深推進,一些重大政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為區域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 繼港粵澳大灣區之後,杭州灣大灣區怎麼樣?
    1、《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繼上一次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粵港澳大灣區又一次刷屏。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九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和惠州。與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灣區比肩。
  • 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產業趨藍 向海圖強
    隨著中化膜產業項目落地象山,相關配套項目也紛至沓來,以膜材料為主體的海洋新材料產業鏈初具規模,預計今年全年當地海洋新材料產值將達24億元。2018年底,以象山為主體的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功獲批,該縣開始謀劃藍色經濟發展大文章,加快探索以海洋經濟為底色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批以海洋裝備、新材料製造等為代表的臨港工業主體。
  • 浙江打造12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 帶動大灣區建設
    以舟山和寧波為例,兩市共有嵊泗漁港經濟區、定海漁港經濟區、岱山漁港經濟區、普陀漁港經濟區、奉化漁港經濟區和象山漁港經濟區入圍。每個區域都根據自身不同的海產品總量、漁船、漁港數量等特點進行發展規劃,可謂一區一特色。
  • 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借勢借力推動湛江振興發展_湛江新聞網
    這不僅要求湛江加快提升發展的能級和「噸位」,當好沿海經濟帶的「引領者」,打造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更要求我們跳出湛江謀劃湛江,跳出湛江協調聯通周邊,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寬廣的胸懷,主動扛起區域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更好地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更好地對接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等國家戰略。對接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湛江可以做什麼?兩地在哪些領域可以深度對接?
  • 象山有了新發展平臺 寧波獲批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2018-12-03 12: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俞莉 記者 應磊日前,11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通知》,支持包括浙江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在內的14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
  • 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旅遊合作的示範區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榮華)隨著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廣深港高鐵開通「滿月」,內地與港澳遊客的雙向往來密度將增加,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注入新動能,灣區文旅資源價值凸顯,如何借勢推動深圳尤其是大鵬新區文旅產業進入發展高速路的問題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