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導稱,澳大利亞正在就中國阻止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報導尋求中國方面的澄清,表示這可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此前,國內媒體報導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周末批准了10家主要發電商進口煤炭,以解決國內煤炭供應短缺的問題,但是澳大利亞被排除在外。
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煤炭行業煤礦運輸專業委員會尚未對該命令進行宣布,但外交部於周二下午表示,任何出口限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周二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對上述消息「非常、非常關切」。並表示,「這些行為,如果是真的,可能構成對澳大利亞生產商的歧視性行動。」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則對媒體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正在等待中國方面的澄清。但他承認,目前還沒有進行雙方直接討論的時間表。
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已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葡萄酒徵收了臨時反傾銷稅,並限制了一系列澳大利亞商品的進口,包括原木、龍蝦、糖和棉花。汙染、害蟲和裝運標籤錯誤是實施這些貿易限制措施的原因。
在周二被問及這一問題時,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澳大利亞將自己視為受害者,指責中國,這完全是混淆視聽。「中國不會接受它。澳大利亞將兩國關係政治化,違反市場原則,歧視中國企業。……幹擾中澳關係發展勢頭,正在損害澳大利亞的國際聲譽……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擔心的事情。」
中國及亞洲各地的煤炭交易商表示,他們目前沒有接到禁令出臺的通知,也沒有聽說目前對澳大利亞所實施的官方限制措施有任何變化。彭博的數據顯示,有50多艘滿載澳大利亞煤炭的船隻在中國港口外等待卸貨。
普氏能源資訊的大宗商品分析師表示,如果對澳大路亞的煤炭實施限制,俄羅斯和印尼可能是潛在的供應國。與此同時,中國與印尼籤署了一項為期三年、價值14.6億美元的動力煤協議,印度將從明年開始向中國供應更多的動力煤。
俄羅斯、印尼和澳大利亞是中國動力煤的最大出口國,而蒙古、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主導著煉焦煤的出口。
隨著中國決定限制澳大利亞煤炭進口並且收緊國內煤炭生產以降低碳排放,導致煤炭價格出現猛漲。
國家能源局於周一表示,11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