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除了吃元宵賞花燈,這一活動也受到人們的喜愛

2020-12-15 歷史戰爭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熱熱鬧鬧的過完春節,大家各自回到工作崗位上,過大年的氣息逐漸散去,各位小夥伴們在春節期間有的出去遊玩,有的和家人團聚,一時意猶未盡。但不要心急,因為馬上迎來了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又將為大家的生活增添樂趣。那麼在元宵佳節,除了吃元宵和賞花燈之外,猜燈謎更是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一提起元宵節想到的就是琳琅滿目的花燈高高掛起,花燈上更是懸掛著各種謎語等待有才之士翻閱,有的商家為了吸引遊客會有猜對燈謎領獎品的活動,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物件,但在參與猜謎語的過程是非常有趣的。

謎語最開始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古時候的政客們遊歷各國,為了使自己的觀點深入人心打動君王,經常會使用民間故事隱喻的表達方式,來間接的映射某件事,俗稱「隱喻」也叫「瘦詞」。燈謎是元宵節後的活動,是一種富有智慧開動腦筋的文字遊戲,在宋朝時得到廣泛的發展,從南宋到如今興久不衰,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猜燈謎又稱「打燈謎」,起初是一幫好事者將制好的謎語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大家猜,這一參與性極強的娛樂活動迅速的興盛起來。燈謎主要分為謎面、迷目、謎底這三部分,可謂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謎面它涵蓋了謎語的所有內容,它是一句話或者是一段文字。讓大家根據謎面的線索猜測謎底,它可以是一首詩、一句話、一個動作等等。迷目屬於謎面的一部分,由於燈謎非常的寬泛,迷目更具體的指明方向,好分辨是字謎還是物迷等,起到了框定範圍的作用。謎底最容易理解就是猜測的答案,通過不按常規的拆和分離用另一種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

古時候,謎語不僅是政客在社交過程中鬥爭的武器。也是民間百姓不便表達自己觀點時,借用謎語表述其想法。相傳古時有位非常有錢的財主,經常以貌取人,見到衣著上等絲綢面料的人,便想盡一切辦法去巴結,但是對於穿著普通的百姓,則譏諷嘲笑,有一位少年曾因穿著破爛前去借米,不僅沒有的到幫助,還被羞辱一番趕出了大門。於是在元宵之夜這位少年便提著一頂花燈來到財主面前。

燈上寫著:頭尖身細白如銀,稱稱沒有半分毫,眼睛長在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財主看到立刻大怒命下人前去斥責少年。少年不緊不慢的說,老爺不要生氣,我這四句詩說的是「針」而已,財主聽後只能幹瞪眼,沒有絲毫的辦法。此事傳開之後,人民紛紛效仿將謎語貼在花燈上供大家猜射取樂。

對於形象生動的謎語,比如鐵公雞(打一成語)——一毛不拔,盲人摸象(打一成語)——不識大體。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還有字謎,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字)——許;壹加壹(打一字)——王。各地城市的名字也被製成謎語,掌聲經久不息(打北京一地名)——延慶上下四方都無險(打安徽地名)——六安。除去以上這些還包含中藥類、人名類等等,在開動腦力的同時還擴展了知識面,是一個良性循環。

在元宵佳節之際,走出家門,來到熱鬧繁華的街道,在五彩繽紛的花燈之間,欣賞之餘也可以參加猜燈謎等小遊戲來增加趣味性,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並且老少皆宜。

相關焦點

  • 吃元宵 賞花燈 《元宵節》特種郵票將發行 山東郵政推出紀念郵戳
    圖序、 圖名、 面值分別為:(3-1)T 吃元宵 1.20 元、(3-2)T 賞花燈 1.20 元、(3-3)T 舞龍舞獅 1.50 元 。  魯網2月27日訊( 記者 崔鵬森) 中國郵政定於 2018 年 3 月 2 日發行《元宵節》特種郵票 1套 3 枚,志號:2018-4。
  • 元宵佳節,團團圓圓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正月十五又是進入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因此這一天被稱為「元宵節」,有著和睦團圓的寓意。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這一天天官賜福,給節日增添了吉祥色彩。元宵節的形成與演變有著漫長的發展過程。據史料記載,正月十五日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視作正月十五祭祀神明的先聲。
  • 元宵習俗與養生,這7類人不宜多吃元宵!
    2、放煙花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繡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最愛觀賞的節目之一。
  • 元宵佳節有創意的祝福語,搞笑的元宵圖片!
    1.湯圓好了祝福到,祝你元宵佳節妙,甜甜蜜蜜愛情好,倖幸福福家庭妙,順順利利事業好,開開心心萬事妙,快快樂樂日子好,團團圓圓一年妙!2.三五良宵,花燈吐豔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在這快樂分享的時刻,思念好友的時刻,美夢成真的時刻,祝你元宵快樂,身體健!
  • 元宵節活動方案:親子過元宵
    (一)活動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在節日裡人們會進行:吃湯圓,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
  • 「春節習俗」元宵節:吃元宵賞燈
    元宵是新年首個能看到滿月的夜晚,元宵節是家庭團聚的傳統佳節。過了元宵節,春節節慶活動結束。關於元宵節的起源,自古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為了慶祝,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
  • 2016元宵好去處,賞花賞月賞花燈~
    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辦燈市、鬧元宵,這一天蘇州城內成了歡樂的海洋。不過除了元宵張燈、觀燈的習俗外,元宵前後,蘇州還有一些特有的地方風俗,以及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1、上燈圓子落燈糕,老蘇州人要鬧六天元宵
  • 古詩《正月十五夜燈》元宵佳節,花燈爭豔,為詩詞增添了繁榮色彩
    元宵佳節是於一年一度之中,月亮第一個圓滿的夜晚。元宵節主要過得便是當天的夜晚,人們主要是以賞花燈為主,在元宵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有吃元宵的習慣。元宵節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個古老的節日,所以很多古代的文人都會將這個重要的節日寫進詩詞之中。
  • 元宵節除了吃元宵賞花燈,我省各地還有哪些習俗?有些你想不到
    在古漢語中,「元」為開始,「宵」為夜晚,「元宵」即一元復始後首個月圓之夜。元宵節的歷史傳承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元宵節就已成為重大節日。作為春節的一部分,元宵節也是個連鎖性節日。從長短而言,漢代為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明代詩人唐寅在《元宵》一詩中寫道:「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 元宵佳節:人安心安,諸事成圓
    ,通宵達旦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個熱鬧不眠的日子人們借著萬家燈火趁著興頭歡聚逛燈會、賞花燈、猜燈謎結交情意,彼此祝福元宵節也是一個團圓美滿的日子人們借著新年的第一輪滿月點起燈火、包湯圓、吃元宵闔家團聚,其樂融融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圓時刻願你燈月相伴
  • 元宵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元宵佳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等,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但是按照傳統的說法,過了元宵節才算是真正的過完年。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如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放孔明燈等,元宵節的吃食同樣豐富多彩。那麼,元宵節要吃什麼傳統食品呢,就讓小編來為你介紹吧。元宵節吃什麼食物?
  • 上元燈節、元宵佳節
    漢方帝劉恆登位後便決定把每年奪位勝利的正月十五這一天, 作為自己出宮與民共慶的日子,並把這天晚上出遊叫元宵。宵者,天河夜也,所以,那時的元宵是指一年的頭一個月圓之宵,叫元宵節。從西漢方帝到東漢明帝時,永平年間提倡佛教,明帝劉莊於正月十五日夜,在宮廷要舉行太一神(北極星神)的祭典,寺院也要「燃燈表佛」,明帝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
  • 春節元宵何處去?四子王旗賞花燈!
    春節元宵何處去?四子王旗賞花燈!>一年一度的四子王旗迎春燈飾璀璨奪目、流光溢彩呈現出一派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燦爛的燈光顯得一排排燈籠是那樣的耀眼愈來愈濃烈的年味包裹住四子王旗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到,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
  • 瀘州人難得一遇!「超級月亮」撞上元宵佳節 但驚喜不止是這個
    今天就是今年春節的最後一波高潮——元宵節也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據央視報導,本年度「最大最圓月」將遇上元宵我們的元宵節將在「超級月亮」的陪伴下氛圍更濃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賞花、賞燈、賞月一、瀘州萬象匯主題:萬人喜樂鬧元宵時間:2月19日下午3點萬象匯B1中庭活動:千人齊包湯圓+組隊競猜燈謎+歡歌陣陣辭舊歲+現場搶紅包+元宵送好禮二、瀘州萬達廣場主題:元宵佳節 萬達新體驗時間:2019年2月19日活動:七彩湯圓
  • 元宵怎麼過?多彩非遺鬧元宵文化大餐慶佳節
    又是一年元宵時。傳統佳節需要儀式感來守護,而我省各地正在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就是這種儀式感的最好傳承和發揚。儘管連日來雨水不斷,但這絲毫沒有澆滅各地歡歡喜喜鬧元宵的熱情。賞花燈、猜字謎、聽戲文……各種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將全省各地裝點得格外熱鬧。△2月18日,杭州燈芯巷社區舉辦錢塘燈會,許多市民趕來賞花燈、猜燈謎。
  • 【網絡媒體走轉改】喜迎佳節鬧元宵 姑蘇上演九宗「最」
    好多蘇州人進了臘月便開始早早準備起來,姑蘇區的街道、社區也動足了腦筋,大家各顯神通,開展起一場場各具特色的迎元宵活動,做花燈、猜燈謎、包湯圓、「草根」演唱會等節目紛紛亮相。有的「很正宗、很地道」,有的「很暖心,很有溫度」,還有的「弄潮逐浪」、別具一格……這些活動成功吸引了附近居民走出家門,來到社區齊聚一堂,共迎元宵佳節。來,看看大家的活動有多精彩吧!
  • 【供燈迎元宵】供佛發願,諸事圓滿!元宵這樣過,如意又吉祥!
    提到元宵節的習俗,「吃湯圓」想必是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的關鍵詞。這個可追溯至宋朝的元宵習俗被延續至今,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一碗熱熱乎乎、香甜軟糯的湯圓是必不可少的過節佳餚。那麼除了吃湯圓,這樣一個喜慶吉祥的節日還有哪些民俗呢?古人又是如何把元宵節過出「儀式感」的呢?元宵節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明帝時期。
  • 元宵節,帶著孩子們吃元宵,聽故事、念兒歌
    在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或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舉行種種慶祝活動。 今年的元宵節,雖然小朋友們不能外出賞燈,但我們還是可以在家裡猜燈謎、吃元宵、講故事、讀兒歌,快一起來了解元宵節都有哪些習俗吧。
  • 文娛活動超豐富,各鎮街元宵佳節嗨起來
    超千名市民在容桂慶祝節日   2月19日晚,由容桂街道辦事處宣傳文體辦公室主辦的「我們的節日·元宵--金豬獻瑞鬧元宵」活動在容桂花溪公園歡樂開啟,過千名市民共慶元宵佳節。燈謎應眾區與往年一樣,人氣最旺,過千條彩紙製成的謎語引來無數市民競猜;詩聯雅集區則以詩聯藝術形式暢詠元宵佳節,齊頌社會新氣象;抖音挑戰門互動遊戲及動漫互動小舞臺區域作為今年元宵活動新增的現代潮流項目,主要通過設置檢驗魔鬼身材通道遊戲及由cosplay達人引領進入的奇幻動漫世界遊戲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充滿著傳統元宵元素的自拍留影區則引來不少市民等候留影。
  • 除了吃元宵,這些習俗你可能都沒聽說過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 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