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咋樣?「
「還行吧,差不多」——這句話的意思一般是沒賺錢,或者還賠了錢。
「今年咋樣?」
「挺好的啊,比去年好多了,還準備找地方開第二家店呢」——這句話的意思一般是賠了不少錢。
「今年咋樣?「
」不行,哎,賠了「——這句話的意思一般是賺錢了。
「今年咋樣?」
「虧大了,準備把店轉出去,不幹了」——這句話的意思一般是賺了不少錢。
在消費升級的浪潮推動下,餐飲行業再度煥發新的活力,隨著小而美餐館的興起,餐飲市場規模飛速增長,看起來欣欣向榮,但在繁榮的另一面,卻是屍橫遍野的慘烈景象。
餐飲創業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在餐飲行業摸爬打滾十年的老黃叔,整理了餐飲行業一些經營失敗的典型案例,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得來的教訓,各位老闆要好好研讀一下,避免走類似的彎路。
失敗案例一:菜品變動/不穩定,客單價降低(佛山 經營15個月轉讓)
張先生物流行業出身,在佛山順德開了一家火鍋店,店內的菜品包含火鍋、湯粉、小吃等,開業之初店內以火鍋為主,主要是推四款火鍋菜品,日營業額在4000元左右,後來張先生覺得店內菜品單一,於是在中午時段推出了幾個米飯套餐,客單價降低了不少,雖然每天中午看著比之前火爆了不少,但是整天的營業額降低了不少,日均營業額降到了1000元左右,雖然做了一個月後改回了之前的價格表,但是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不少,生意也變的慘澹起來。
(總結:餐飲店經營在提高消費者入店率的同時,應該試著提高菜品的客單價,可以搞套餐組合,張先生考慮到了用套餐改變店內菜品單一的問題,但是降低了客單價,店內的整體營業額也會降低)
失敗案例二:開店生意好,遭遇同行抄襲(東莞 經營17個月轉讓)
郭先生酒店管理出身,在東莞長安開了一家烤魚店,在經營的前三個月裡面,生意非常好,日均營業額都在10000元以上,隨後的幾個月裡,在同一條街道上,陸陸續續地開了三家同類型的店鋪,其中一家的定價也普遍較低,爭搶了不少老顧客,於是來店消費的客戶慢慢減少了,最後每天的營業額甚至低於1000元,
(總結:郭先生的餐飲店是典型的遭到了同行的抄襲,受制與菜品成本,又不敢跟著一起降價,所以慢慢地被模仿店鋪擊敗了,如果郭先生店鋪能做出自己門店的風格來,或許競爭力會更強一些)
失敗案例三:定位不清,無招牌菜(贛州 經營6個月轉讓)
胡先生在江西贛州投資15萬開了一家小吃店,店鋪內菜品類型很多,包含湯粉、甜品、小吃、飲料等等,但是開業之後生意並不是很好,經過調查,才發現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店裡賣的是什麼,不知道主打產品,平時胡先生也沒做什麼促銷活動,因此生意一直也沒什麼起色。
(總結:店鋪最忌沒有主打菜品,餐飲店在開業之初,就應該通過海報、價目燈箱等宣傳工具將主打菜品推出來,很多餐飲店經營不好,就是老闆自己也不知道店鋪裡主打菜品是什麼,以致門店經營不好)
倚樓聽風雨,笑看餐飲路,你若覺得老黃叔的內容不錯,可以關注並下方留言,咱們一起來聊聊餐飲經營之道,慢慢品味這天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