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PPT的不一定是優秀產品經理,但優秀產品經理一定會PPT。本篇文章作者用自己5年阿里產品經歷做出總結,由此整理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做好PPT,文末一併附上豐富的PPT資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同時又是和成長息息相關的一種能力,短時間無法改變。我總結了兩個簡單原則,讓小白也能快速優化PPT視覺呈現。
在視覺感受上有一個神奇數字3在發生作用,所有色彩誕生於紅黃青3原色,同時3又是結構中最穩定的存在。33原則,就是3條不超過數字3的紅線法則,只要遵循它,PPT效果基本不差。
不超過3種顏色:
每個PPT都會有基礎色,主題色和提亮色。
不超過3個字號:
在PPT中使用漢字比英文要克服更多挑戰。
均衡劣勢: 26個英文字母筆畫相近,而漢字從1筆到最多172筆相差懸殊。方塊字把所有筆畫限定在相同空間,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空間失衡。
字重劣勢:相同字號下漢欄位落視覺更沉(密),同樣字號和行高,英文比中文擁有更多行距,看起來更清晰。
空間劣勢:英文表意最小單位-單詞,單詞之間空格分隔,即使長段文字也擁有良好可讀性。而中文表意最小單位-漢字,長段文字通過標點斷句。加上網際網路行業無法避免的英文縮寫,導致兩個體系混合使用較難和諧。
面對以上挑戰,再用上多個字號必然發生悲劇。因此每頁最多3種字號(標題+段落+備用),段落文字中文不小於12px,英文不小於9px。中英文使用不同字體,並且不要放置在同一文本框(相同字體,相同字號中英文行高不同,參見「字重劣勢」)。
不超過3個間距:
每頁PPT有3個基礎留白,段落,標題與行間距。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請確保這三個尺寸逐級縮小,且相同類型的間距保持一致。
除了神奇數字3,還有些潛移默化的大眾審美在影響我們,在「33原則」基礎上,我再補充3條讓PPT更舒服的方法,簡稱「齊白石」。
齊-對齊:
視覺找齊是人最本能反應,而內容不齊,在某些場合會讓觀眾覺得你不專業和敷衍。提供4種在PPT中常用的對齊方式:
白-留白 :
留白指PPT中空白區域,通常用白或深色調背景色,少數情況也能用接近背景的純色圖案或虛化圖片。合理留白除視覺美觀外還能有效聚焦觀眾注意力,最常用的幾種PPT留白方式:
石-靜態少動畫 :
不可否認恰當使用動畫會有奇效,但在日常場合下請謹慎使用,除了編輯和導出PDF會很麻煩,通常動畫一多就容易臨場緊張出錯(例如:內容講過,動畫還沒切)。
1. 識別場景:
向老闆匯報爭取資源,向業務分享講述方案,向技術宣講描繪前景,向客戶演示爭取合作……識別了場景才能聚焦PPT目的,進而因地制宜準備最佳內容。
我從兩個維度組織產品經理的6類PPT場景。如下圖:
2. 準備內容:
識別場景後,我按如下5W1H準備內容:
不同場景內容側重與詳略有所不同(紅星數量代表側重程度)。
3. 表達內容:
為引導觀眾充分理解信息,合理內容編排尤為重要。
稿子:相信我,再優秀的演講者都有非常詳盡的稿子,不只簡單的關鍵信息備註,在重要場合逐字記錄會講的所有內容(除了文字信息,還包括語氣、停頓、語速、表情、手勢等等)。
試講:腦子和舌頭不是一套系統,需要試講幾次讓舌頭跟上腦子。傳奇演說家邱吉爾,每次演說前都反覆排練直到能倒背如流,他還是個結巴。試講要錄音,仔細聽回放你會發現自己無意識帶出的無意義詞彙,如:呃……嗯……我想想也許……換句話說:這些詞彙極大減弱演講過程中的「氣場」,刪除所有弱勢詞彙。
一定要關注最重要的C位聽眾,誰是C位聽眾?老闆,互動積極分子……
緊張,日常習慣都會導致語速過快。普通場景,每分鐘120-140字是最讓人舒服的語速。避免使用長句,避免語調單一,留出停頓。
念PPT是大忌,直接導致觀眾獲取信息的效率大幅衰減(我能自己看,還要你說幹嘛),場面變得無趣。這裡提供3個強制斷掉念稿的休克療法。
請記住講完PPT不是目的,讓觀眾獲取到你要輸出的信息才是關鍵。因此你需要不斷的獲取反饋、調整、互動。而和聊天不同,講PPT是一對多的單向溝通場景。因此使用眼神使你快速獲得觀眾反饋,是否有人想提問?是否語速過快?是否對內容感興趣?是否需要補充描述?而與誰眼神交流?前面已經說到了,就是你要找的C位。
聽眾提問,甚至質疑挑戰的時候,不急解釋,等一片刻,用眼神確認聽眾講完,通常2秒是不錯的停頓時間。答不上很正常,虛心收下表示感謝,聽眾也會因為幫助你而覺得心生歡喜。被K也很正常,沒東西可以K你,當老闆也很無趣的好嗎?
這一點不太好具象的描述,我覺得解除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忽略自己」,別把自己太當回事。觀眾不在乎你長得帥不帥,頭上髮膠亂沒亂,觀眾也沒心思看你,其實誰在講PPT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
因此專注在目的之上,忘掉自己,反而會出現魔力效果,緊張減弱甚至不見了。把焦點放在希望聽眾獲取什麼之上,幫助聽眾去理解。焦點的轉移自然而然會帶來效果變化。
「視覺、內容、講解」三方面幫我們闡述觀點,把信息有效傳遞給觀眾。而更高階則是「打動觀眾」,建立和觀眾直接情感連接,產生情緒共鳴。觀眾會忘記你所說的,但卻會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覺。
什麼是PPT的「調性」?就像寫文章有說明文、議論文、散文……雖然形式不同卻能表達相同內容。PPT也一樣,既可以邏輯推導,也能感性講故事。到最後PPT留在觀眾腦中的情緒化印象,就是PPT的調性。
PPT調性大致受講者風格、聽者風格、場景氛圍三方面綜合影響,因此PPT的調性是千人千面。
講者風格:同一份PPT被不同講者表達,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描述一件事情困難,邏輯型講者會1,2,3分析問題難點,感性講者則會傾述過程艱辛和心裡波折,各有利弊。
聽者風格:對上匯報不同老闆風格完全不同。大家可以了解下DISC性格分析,這部分暫不展開,後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單獨討論。
場景氛圍:阿里社交產品「來往」在遇到瓶頸時,曾做過一次內部交流,要求所有產品經理寫一份PPT,分享自己工作總結。有人理性回顧,分析因果,如何能做更好。有人感性分享心路歷程,堅定信念隨時再戰。在那個場景,換你會怎麼選?
HR曾分享一位技術候選人的面試案例。在面試PPT中,候選人縱橫交錯、密密麻麻畫滿了一整頁系統關係圖。按照基本原則,這樣根本看不清的PPT是不合格。但HR卻在第一瞬間充分感受到問題「非常複雜」,候選人解問題「非常困難」!
也許HR最終仍不懂方案多優秀,但卻感同身受體會了解決過程的不易。我覺得這是一份好PPT,因為它讓觀眾產生了情緒共鳴。
回到PPT,你是否細想過,觀眾從看到邀請郵件的標題,到看你打開PPT首頁,再到聽你講解每頁PPT,他們內心產生什麼感受? 一點點積累,感受最終是引導向你的目標,還是失望放棄等你趕緊結束?
開始考慮觀眾感受,獲得直接和觀眾情緒共鳴的機會……
最好用的PPT插件(Windows版,Mac版即將發布):
開源PPT插件:
阿里媽媽MUX打造的圖標共享平臺:
國外免費圖標資源站:
國外免費圖片素材:
非常方便好用的配色網站:
作者:晨炫,公眾號:橙人產品
本文由 @晨炫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