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美國 VS 英國,有何差別?

2020-12-18 騰訊網

對於學霸而言,博士是肯定以及確定要達到的高度,最痛苦的無非是選擇去哪裡讀。作為西方兩個教育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VS 英國,怎麼選?申請要求不一樣,學制不一樣,課程規劃也不一樣,美國 PhD與英國 PhD有什麼區別呢?哪一個才適合自己?

最大區別:

美國博士最低要求學士學位,英國博士要碩士學位。

1從時間上講,美國博士5年,英國博士3年。

根據就讀院校和專業的不同,博士的畢業年限也不同。包含所有可能性的講,美國博士需要 3-8年,英國博士需要 2-7年。

畢竟,「博士」這個詞代表著更重的分量,能否畢業,能否按時畢業,全都在你一個人的手中。

以美國個別院校為例:

芝加哥大學 數學博士學制:為期4-6年

羅切斯特大學 工商管理博士:為期4-7年

聖母大學 政治學博士學制:為期5-6年

西北大學 傳播學博士學制:為期4-7年

其中像是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著名理工類學院,博士的平均畢業年限往往長達 7-10年,淘汰率在20-30%之間。還有不少學生中途轉校,實在是適應不了名校近乎苛刻的學習要求。

但也有例外的天才,像是國內報導過的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副教授蔡天西,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到MIT讀PHD,念了一年,嫌MIT理論不夠強,轉到哈佛的生物統計系研究 Survival Analysis,3年之後,也就是99年,她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那時候她才22歲。

跟美國相比,拿到英國博士看似沒有那麼難了。

許多英國學校都規定,在學校註冊並學習九個學期後就可以申請博士答辯。九個學期正好是三年。當然這只是個參照時間,如果學習成績十分優異的學生,則可以提前畢業。

儘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才」,不少學生也可以在三年內攻下博士學位。獲得英國博士學位最短需要兩年,最多長達 7 年,但大多數人在 3-4年完成。

英國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博士考核制度要求是,入學第一年要求學生在做項目的同時修夠一定學分,每月和導師有一次較正式的會議並給所在院系提交會議報告。

做科研的同學,三年中每一年都要交年度報告並被安排和一位本校考官進行答辯,如果答辯不通過便無法進入下一年的學習。

最後,學生按照研究進度開始寫畢業論文,一旦通過導師審核同意,就可以提交給學校。收到論文後,校方會安排答辯時間,一般需要一至兩個月。

一般而言:

理科學生可能會花兩年半到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實驗方面,然後就是論文寫作,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工科學生在學假期的實習對畢業論文會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實習做得不錯,還聽說過提前畢業的例子。

對於文科學生,時間一般比理工科會長一點。

因此,各位學生和家長要提前了解就讀院校的平均畢業時間,並計劃好學生的就讀時長。

2

美國博士和英國博士的課程規劃不一樣。

英國博士,第一年找資料查文獻,確定研究課題,進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法。第二年開始搞研究。第三年繼續研究和撰寫論文,如果沒有研究完,第四年、第五年繼續...如果研究中途,你發現你的研究問題被別人宣告解決,那你得從頭開始換新的選題,搞新的研究。

而美國博士不同,第一、二年上完全部課程,第三年才算是博士論文開題(一般是第二學年結束有博士資格考試)。所以這五年的時間更像是碩士(兩年)+ 博士(三年)。這也是為什麼那些造詣高的學生本科畢業就能在美國讀博(甚至,許多頂尖美國大學很享受將本科生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模式培養成博士,這樣的科研人員基礎更紮實,視野也全面),不像在國內一樣,必須拿到碩士學位才可以繼續取得更高的造詣。

像剛才講的那樣,英國讀博的第一年就要開始你的課題,所以招生時就要求學生對所學領域有較深的見解,英國博士招生條件中大多會標明「必須拿到碩士學位」。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都對學位有要求。

3美國博士和英國博士的培養體系「不同」。

從英國的整個教育體制來看,入學博士第一年就要自己搞研究,自己確定選題。雖然有「師父」指導,但依舊要求你勤於摸索,邊學邊做。

如果你要探索的是一片黑暗,那你行進的路線和手中的燈能夠照亮哪一片領域都是取決於你自己。你的能力和好奇心像兩隻觸角一樣在黑暗中開墾光芒。

然而有帖子說,美國的博士生們像是一條產業線上的工人們,入學、上課、助教、開題,都有章可循,有很強的規範性。每一個步驟都在框架內有序進行,只要你勤奮努力,只要你完成一切你應該完成的,你就可以順利畢業。而美國畢業的博士生相較於英國博士來說缺少創新能力和能動性。

這一點,我不同意。

與英國相比,美國的招生,培養,直至畢業,這些步驟確實有跡可循,但美國大學也僅僅只是為你規劃了畢業大綱,你的研究領域還是要自己挖掘。

要想獲得美國博士學位,學生不僅需要完成所有的課程,還需要在一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必須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史丹福大學的博士生在第二年就要開始準備自己可供發表的學士論文了。

這意味著英國和美國對博士生的培養沒有本質的不同,只不過英國注重專業的「精深」,美國注重學習的「寬廣」。

4

什麼情況適合讀博士?

1、職業規劃定位是進高校,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的;

2、對目前的工作狀態非常滿足(或者非常厭煩),想換一種生活狀態,打開另外一片天空的;

3、想在某一學科深入研究,有所成就的(比如醫學、法學、生命科學等);

4、為了拿到國外的永居身份(博士相較會容易一點);

5、想進入某些對「學位」有要求的工作領域(比如高校、某科研機構、一些研究職位、高管職位等);

6、有崇高的理想:站在人類的高度,探索出改變某一領域的新法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7、想擺脫目前的競爭圈層,進入一個相對人才比較稀缺的圈層。畢竟每個行業內能拿到博士 title 的還是少數人;

8、最愛博士這個最高榮譽的學位,希望這個榮譽伴隨自己的一生。

最後,讀博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這條路上從一而終。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自己,都要考慮好讀博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一旦決定,就一直走下去吧,這將是一段既讓人畏懼,又懷念終生的經歷。

相關焦點

  • 英國1年制碩士vs英國博士,申請策略有哪些不同?
    你們就開始準備英國博士申請了嗎!!! 就...開始為申請明年英國博士做準備了?! (這種不拖延的好習慣是在哪裡養成的??我也想擁有!!)
  • 去澳洲讀博士有哪些優勢?有什麼要求?
    澳洲讀博的優勢有哪些?得益於澳洲獨特的歷史、地理優勢,澳洲的大學形成了獨特的科研機會。舉個例子,試問有幾個國家能夠為海洋生物學的博士提供去大堡礁這種地方實地研究的機會?澳洲博士教育體系是怎樣的? 澳大利亞的學位系統是以英國為模板的,在本科,碩士之後,博士作為教育的最高等級。澳洲的博士課程,一般都是研究導向型(沒有授課),博士PhD一般需要3-4年,研究型碩士一般需要1-2年(就讀期間也可以申請碩博連讀)。
  • 原來你是這樣的博士 揭秘英國留學讀博生涯
    申博士很重要是最開始需要套詞,就是聯繫你想要讀的專業的老師,爭取錄取和獲取獎學金的機會。我碩士是在國內讀的Geology地質學,其實本科畢業的時候就有考慮出國,當時想去美國考GRE託福,申請的時候專業面比較窄,雖然和地球物理屬於地質學同一大類,但實際上是屬於不同的方向的,而我申請美國時只投了地質學,結果被拒得概率比較高。
  • 泰國讀博士的人這麼多,泰國博士認證程度
    其中,博士留學生數量更是成幾何倍數增長。那麼,泰國的博士項目究竟有哪些優勢可以吸引這麼多中國留學生呢?我們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後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管理、教學上非常有經驗。但是英國高校普遍要求博士課程申請者雅思不低於7.5分(單項不低於7分);新加坡、澳大利亞要求雅思不低於7分,單項不低於6.5分;美國要求託福不低於110分,這對於中國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在高校任職的老師們來說,平時英語的引用非常有限,他們的英語要求只能望而退卻。
  • 本科直接去美國讀博士?你心動了嗎?
    本科畢業去美國讀碩士還是直接讀博士,可結合以下四點考慮: 1、自身條件 博士主要為了塑造研究型人才,因此課程設置偏理論,內容比較深入,未來的目標是專業的研究學者。所以學習過程較為枯燥和漫長,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強烈的專業興趣支撐可能很難堅持完成。
  • 美國博士申請,碩士階段在國內還是國外讀更有利於申請?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你要了解美國的情況,美國大學雖然都設置了本科、碩士、博士三個階段,但是當地人大部分要麼本科畢業直接找工作,要麼走研究方向申請博士。碩士在美國本土的學生中選擇是比較小的。所以換句話說,如果你本科足夠優秀,有一定的科研或研究成果,那麼你是完全可以跳過碩士階段直博的。
  • 留學圈扛把子之爭:美國PK英國,誰站在鄙視鏈頂端?
    儘管美國和英國歷史淵源頗深,有著相同的語言,但他們的文化差異非常大,而且互撕起來毫不留情。尤其在高等教育這一塊,更是誰也不服誰是王者。 到了留學圈甚至流傳的鄙視鏈:美國> 英國> 加拿大>澳大利亞> 法國/德國/義大利 >日韓/新加坡 >香港/澳門。
  • 「不正經的科普貼」選英國還是美國?這些差別先了解!
    英國還是美國呢?算了,隨便選一個吧!反正都一樣!NONONO,千萬別!不一樣的國家差別還是很大的!可別因為草率,讓你以後的留學生活遭罪!小編帶你領略,英美差別!你可以養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反正我們有情侶宿舍英國大學:你最多可以養一隻倉鼠,因為你可以偷偷的養而不被發現。我們不是愛情旅館,如果你要約會,請滾出去美國大學:吃到飽!開飯了!
  • 讀博士的不二選擇
    紐西蘭沿襲英國的教育制度,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授課,有很高的教育水準。很多人申請紐西蘭博士,紐西蘭博士究竟有哪些優勢呢?1、學費低廉獎學金豐厚到紐西蘭讀博,享受和紐西蘭本地學生一樣的費用,一年學費只需要兩三萬元人民幣,你心動了嗎?
  • 英法留學七年:法國太驕傲,英國又太禮貌
    我在英國讀的是牛津的博士。牛津的博士和本科教育,還是很不同的。本科是非常有特色的tutorial(導師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下。 英國博士教育整體比較鬆散,和偏向於push的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美國的博士培養更系統化,職業目的更明確,時間也更長(五年以上),前兩年都像碩士一樣上課,所以美國博士的基礎更紮實。
  • 如何申請美國博士
    如何申請美國博士,美國博士申請要求有哪些? 美國博士學位是全世界含金量最高的學位,任何國家都承認美國博士學位,所以能夠申請到美國博士是件光榮的事情,那麼美國博士申請要求有哪些呢? 成績要求 1、GRE:GRE成績是入學標準化考試成績,也是申請博士獎學金的重要參考標準。
  • 英國VS美國,哪個國家留學更有吸引力?
    近幾年,出國留學越來越普遍,美國和英國作為最熱門的兩大國家,自然也備受學生的關注,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學生徘徊於英國留學還是美國留學。 同為英語國家,也同為留學大國,英國和美國就像是兩個完全不同性格色彩的人。
  • 讀博士需要讀很長時間!博士的含金量有多高,待遇怎麼樣
    所以有些人選擇繼續往上讀,那麼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是盡頭呢?有人說了,既然學歷越高,在就業上的優勢就是就會更大,那麼我國的最高學歷是什麼呢。這裡小編告訴大家在我們國家,承認的最高學歷是博士,全稱是博士研究生。 什麼是博士研究生?
  • 澳洲博士吐槽大會!在澳洲讀博到底水不水?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也各執己見,說澳洲博士水的大多也是對比美國博士來說的。  也有澳洲在讀的Phd說一些人覺得澳博水可能是澳洲很多博士不答辯就拿畢業證書,不過最後還是拼publication數量。  小編看了大部分針對澳洲博士的評論和回答,大部分還是對澳洲博士持認可態度的。
  • 日本年輕人為何不喜歡讀博士
    當然有一個人除外,他就是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的研發工程師田中耕一,他於1983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手頭上既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碩士學位,卻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的得獎是一個傳奇。所以,獲得博士學位,基本上是日本人追尋諾貝爾獎之夢的基本。
  • 讀博士有什麼實用價值嗎?
    這些年身邊有無數個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其中兩個經常被人提及和討論的問題就是:1)讀博士研究的東西真的有什麼實用價值嗎?2)如果發不了CNS,只能發一些一般的期刊文章,這種行為和灌水有什麼區別,有價值嗎?1)前輩A每當回憶起自己曾經在中科院讀博士的時光時,總是感慨萬千。他覺得當時壓力很大,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可是總覺得自己做的東西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不能真正做出什麼大家都在用的東西。現在的他在一家世界500強公司裡做工程師,雖然工作難度不大,可是他很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為公司在做有用的事。
  • 學習英語,要知道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差別
    如果不會區別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初學者就會覺得,有一個一定是錯誤的。而實際兩者都是正確的。差別就是一個是英國英語(color),一個是美國英語(colour)那如何讓孩子們熟悉並記住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到底有哪些差異?
  • 申請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到底有哪些差別?
    英國和美國除了使用的語言相同外,兩國在文化上有諸多不同,大學的申請過程也有很大差別。由於英國即將恢復2年的PSW籤證,令今年不少原計劃申請美國的同學轉申英國,或者選擇英美聯申。今天我們來詳細對比一下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的申請流程的異同。
  • 留在美國的博士年薪能拿多少錢?編者滿足你們的好奇心!
    假如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後,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這是一個令不少人十分好奇的問題。曾經有報導表明,博士學位的攻關方向和研究領域不同會導致他們的年薪不同,大多數博士介於48000-58000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33萬-42萬之間)。
  • 探秘湖南博士村 | 一個小鄉村走出21位博士,到底有何「秘籍」?
    空中俯瞰秧田村和撈刀河  統計博士的出生年份,1987年有2位,1985年3位,1984年4位,簡介上也寫了每位博士所讀的高校。除了21位博士,30年來,還出了100多位碩士,600多名大學生。平均兩個家庭出一個大學生,12個家庭出一個碩士。  秧田村和湖南瀏陽市其他鄉村並沒多大的不同。或許很多人認為,這裡的孩子比別的孩子要聰明;或許以為,這裡的學校教育和別的地方有很大差別。秧田完全小學校長陳永超不這麼認為,村民們也不這麼認為。  屈偉員的女兒屈婷,是秧田村走出的第一個女博士,兒子是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