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明明在臨滄,為什麼會出現大理種?

2020-11-11 茶業復興

雲南關於茶的最早文字記錄見於唐代樊綽《蠻書》:「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永德野生茶樹以張宏達分類體系中的大理茶(C.taliensis)為主,少量滇緬茶(C.irrawadiensis),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約有10.5萬畝野生大理茶樹群落分布,其他鄉鎮分布區域約1.5萬畝。


2019年8月,楊世雄博士實地考察永德後提出,永德是大理茶種重要的自然分布區和栽培起源地,老茶園最早栽培的茶組植物是大理茶,以及大理茶與茶種(C.sinensis)植物自然雜交而來的多樣性茶樹群體,勐庫、鳳慶等大葉種茶樹良種是後來引種的。 永德及周邊歷史上較有名氣的茶有鎮康大山茶、感通茶、灣甸茶、金齒茶、木邦茶等。


左邊大理茶(C.taliensis)與右邊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對比


明代初期的「鎮康大山茶」可能屬大理茶種,產地包括今永德、鎮康及緬北果敢;明景泰六年(1455)《雲南圖經志書·土產》載:大理府感通茶「產於感通寺,其味勝於他處所產者」,據專家考證,感通茶屬大理茶種,該書還記載灣甸州「與鎮康間其孟通山所產細茶,名灣甸茶,穀雨前採者為佳,」彼時永德(鎮康)曾屬灣甸州,東北部毗鄰「孟通山」,引種灣甸細茶是自然而然的事,據永康鎮南胖一帶傣族口碑相傳,栽培型茶樹源於灣甸州茶家寨;明萬曆年間黃一正《事物紺珠》載我國96種茶名,其地域從金齒(今保山)、灣甸起,向北綿延一直到今山東萊陽。另據清乾隆年間張泓《滇南新語》載:「滇茶有數種,生性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葉粗味澀,亦作團,冒普茗名,以愚外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虐……」,永德(鎮康)靠近木邦(今屬緬甸),「生性」且「葉粗味澀」的木邦茶取道永德行銷內地。


明清以降,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和茶(C.sinensis)的流行逐漸替代了上述較原始的茶種。


1950年後,邊銷茶原料一度緊缺,1960年起縣茶葉部門開始收購野生茶調撥下關茶廠,1974年收購255擔,為歷史最高年份,據說有藏民反映飲用摻有野生茶的邊銷茶後產生不適,1975年下關茶廠通知永德停收。


永德人工栽培茶樹的時間上限不詳,但有人工栽培痕跡的古老茶樹隨處可見。民間將野生型及變異型大理茶叫做「野茶」「大山茶」,雲南大葉種茶叫做「家茶」「真茶」,大理茶與大葉種茶雜交而來的叫做「大樹茶」「假茶」「特茶」「二姨子茶」 (含義與雲縣白鶯山所稱「二嘎子茶」類似)等。


大雪山野生茶(大理種)


亞練鄉黃草山傈僳族村落有一棵大茶樹,生長在海拔2038米的巨大花崗巖石上,樹高8.2米,冠幅9.6米×9.6米,地徑0.91米,花柱3裂,子房有茸毛,是永德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栽培型大葉種茶樹,歷經千年風霜仍枝繁如蓋,年產毛茶4~6千克,著名茶葉專家徐亞和老師實地考察後頗有感慨地說到:以前業內公認的雲南大葉種茶王樹是1951年雲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南糯山發現的一株高8.8米、主幹直徑0.83米的茶樹,經國內專家多學科綜合考察論證推斷其樹齡800多年,可惜1995年該樹已枯死,黃草山大茶樹是他見過最大的栽培型大葉種茶樹。


2019年7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陳可可高級工程師考察該茶樹後初步認定屬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遺傳基因佔優勢的栽培型大葉種茶;2019年8月,楊世雄博士實地考察後鑑定該樹屬普洱茶種。


黃草山茶王樹


據村裡1948年出生的李洪老人講述,他已故嶽父是生產隊老隊長,聽說大茶樹在傈僳人定居之前就已存在,當地人類活動歷史存在斷層,相傳村旁石頭旮旯地古代有「濮人」居住過,早年傈僳人在大田夥房等地開田時挖到過很多古墳,附近大森林裡隱藏著一些古人開墾過的田丘痕跡。筆者認為,距黃草山直線距離不到10千米的忙度紅巖洞是距今約3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早期棲居著「紅巖人」,稍後是濮人,明清時期有濮人後裔德昂人村落,在古老種茶民族濮人棲息範圍內出現千年古茶樹並不足為奇。


宋元時期,傣民族從今德宏遷入今永德,並向東南拓展,據《雙江縣誌》載,1368年,罕甸率傣族人從鎮康(即今永德縣永康壩)進入今雙江勐庫建立領主政權,1485年,罕廷發土司派冰島村巖信等4人到西雙版納茶山地引回茶籽栽培成活150餘株,培育出被虞富連研究員譽為「雲南大葉種之正宗」 的勐庫茶。永德地處傣民族往返普洱—德宏通道,且縣內崇崗鄉、大雪山鄉大部曾與勐庫同屬耿馬地,就近引種了勐庫大葉種茶。另據史料記載,1761年雙江土司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陪嫁數百斤勐庫大葉種茶籽(註:1斤等於500克,下同),繁殖變異後演化出鳳慶大葉種,永德縣烏木龍鄉、亞練鄉東北部原屬順寧府地,現存很多鳳慶大葉種古茶樹。


茶籽


據烏木龍鄉木廠村1949年出生的俐侎老人羅志保講述,相傳當地最早的「家茶」是有人將茶籽藏在龍竹挑杆中從江外帶過來,這種說法與《雙江縣誌》記載的勐庫茶種來源相似,都是從江外將茶籽私藏在龍竹挑杆中混過關卡,不同的是俐侎人祖籍地原本就在瀾滄江以東的銀生府,那裡是雲南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茶區,唐代就已盛產茶葉。


筆者總結永德茶根據地域和口感風格特點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大茶區。


其中,東部茶區涵蓋環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大雪山鄉、烏木龍鄉、亞練鄉、永康鎮東半山、班卡鄉、崇崗鄉等五個半鄉鎮,大雪山原始生態系統孕育了茶樹種質資源的多樣性,高山雲霧形成的漫射光有利於光合作用和有機物的合成,日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的積累,高山溫溼度有利於增加新梢持嫩性,土壤中的巖石沙土及腐殖質有利於增加鮮葉胺基酸含量,這一茶區的茶複雜度高,花香果香彰顯,茶湯清甜,細膩度高,特點可用「清醇」兩字概括,市面上有不少名為「永德大雪山」或「大雪山」的茶,其中不乏品質上乘者,品飲體驗完全不輸一線山頭茶。


永德大雪山萬丈巖瀑布


西部茶區涵蓋小勐統鎮、永康鎮西半山、勐板鄉、德黨鎮、大山鄉等四個半鄉鎮,受低熱河谷立體氣候影響,茶葉品質特點可用「濃厚」兩字概括,其中,標杆山頭忙肺、梅子箐和鳴鳳山的市場認知度最高。


綜合研判,古代永德茶樹種質資源除本地自然生長的野生種外,大致有北、東、南三個來源:一是從北部灣甸洲傳入的灣甸茶種,形態特徵為「細茶」,永德現有茶園中的一些「老品種」中小葉茶樹疑似該種;二是從東部到景谷運鹽商道引入的普洱、勐庫等地大葉茶種,以及俐侎人從銀生府帶過來的普洱茶種;三是從南部緬甸傳入的大葉種茶,清初南明王朝覆滅後永曆帝身後上千人逃到麻粟壩一帶,與尚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族打客家,墾荒種植來歷不是很清晰的大葉種茶,當時麻慄壩與今永德同屬鎮康州,茶種傳入永德,梅子箐古茶園中部分茶種則源自更遠的緬甸木邦崩龍大山。


縱觀永德茶樹歷史,除野生茶外,早期茶樹主要由德昂族、布朗族、佤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傣族等世居民族在房前屋後單株單塘栽種,以及在地埂成排栽種或園子地小片栽種,所產茶葉自產自用,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生產商品茶的連片茶園,種質資源來源多樣,遺傳基因複雜,種植時間跨度大,由於種茶民族遷徙頻繁,部分存世古茶樹難以準確判定樹齡。


清末至民國早期的30年間,官方數次發動種茶,一些引種茶樹發生變異以及與原有茶樹品種雜交,演繹出一批地方品種,其中,鳴鳳山大葉種和忙肺大葉種1987年被審定為省級優良群體品種。


2016年12月1日《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據《臨滄市栽培古茶園第一批重點保護名錄》和《臨滄市栽培古茶樹第一批重點保護名錄》,全市55個古茶園永德佔21個,99棵古茶樹永德佔29棵。

相關焦點

  • 雲南臨滄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館建成
    2011年初以來,昆明動物博物館基於擴大科普宣傳的力度,與臨滄地區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達成協議,指導和協助其宣教館的建設,經方案設計、標本收集與製作、布展實施等工作程序,在昆明動物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指導、雙方工作人員協同努力下該宣教館於7月10已布展完畢。
  • 臨滄茶區4個大雪山普洱茶:勐庫、邦馬、邦東和永德大的區別
    都知道臨滄有大雪山,但是大雪山不止一個,根據地理位置,有邦馬大雪山、勐庫大雪山、邦東大雪山、永德大雪山,是不是已經傻傻分不清了?跟隨小武來詳細了解一下吧!邦東大雪山、永德大雪山和邦馬大雪山一樣都是山脈。號稱臨滄老班章的昔歸,就在邦東大雪山的東坡。又是東坡,這麼巧?
  • 永德大雪山藤條茶,原來是這個味!
    永德大雪山古茶園大雪山,位於臨滄境內,是知名的產茶山脈。大雪山有4個支脈:永德大雪山、邦馬大雪山、勐庫大雪山、邦東大雪山,其中,永德大雪山的茶葉品質尤佳。永德大雪山位於臨滄市永德縣境內東北部,瀾滄江西岸,距縣城直線距離19公裡。其最高峰海拔3429米,茶樹和原始森林混生,高山雲霧,永德大雪山茶湯的山野韻味相比較其他的茶區是更為凸顯的,由於交通也極其不便利,茶葉的性價比較高。
  • 臨滄機場高速通車實現零的突破
    來源:春城晚報臨滄機場高速通車「經過兩年多的緊張施工,臨滄機場高速公路通過交工檢測驗收,已具備通車條件。」昨日上午9時,承載著臨滄人高速夢的首條高速公路——臨滄機場高速公路在南信橋收費站舉行通車儀式。標誌著臨滄機場高速公路提前半年完成建設任務,實現了臨滄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結束了臨滄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昨日下午,永德(鏈子橋)至耿馬(勐簡)高速公路開工儀式舉行,又開啟了臨滄市重點項目集中竣工和開工儀式新徵程,全市集中竣工和開工重點項目198項,涉及項目總投資341.37億元,2017年計劃完成投資41.64億元。同步組織93項重點集中竣工、105項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 「激情夏日,芒果飄香」2019永德芒果節歡迎你!
    」將於 7月13日至21日,在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城市——永德縣城隆重舉行! 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計劃你的行程吧永德等你來赴一場芒果盛宴  芒果節——永德芒果之鄉文化旅遊節,於每年7月10日左右在永德舉辦,1998年7月,永德縣舉辦了第一屆永德芒果節,到今年為第二十二屆。
  • 普洱茶區(3):臨滄
    在永德、雲縣、雙江等地的大山深處,依然有很多待發掘的古樹資源。1區7縣,各區縣均有大片的古樹資源,按茶葉產量排名,依此為:鳳慶、雲縣、永德、雙江、耿馬、臨翔區、滄源、鎮康(按2009年產量)。永德—位於臨滄西北部距今約兩三千萬年歷史的茶樹始祖:中華木蘭在永德縣被發現(茶樹是由寬葉木蘭經中華木蘭演化而來),歷史悠久的永德,被稱為「萬茶歸宗」的地方。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舉行走進秘境永德大雪山科普活動
    央廣網臨滄7月7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吳麗彬)7月5、6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雲山保護聯合共同開展「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走進秘境永德大雪山」行動,舉辦生物多樣性系列科普活動。
  • 雲南永德: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隨著年底高速公路、鐵路通車,臨滄即將進入第一次跨越發展期,如何抓住機遇,發揮資源優勢,把永德的「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提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成為了永德縣委、縣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永德縣著重提煉鄉村旅遊資源「鄉、土、農」元素在各村的不同體現形式,推進「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建設,通過短視頻宣傳形式開展「尋找最美麗村莊」活動,集中突出村莊最顯著特色特點,比如,忙蚌是「河流掛在天上的村莊」、戶威是「訶子酒飄香的村莊」、大平掌是「長在石頭上的村莊」、扎模是「杜鵑花盛開的村莊」、二道橋是「原始黑衣俐侎部落的村莊」、鳴鳳山是「鳳凰銜來古茶樹的村莊」,為每一個村莊打造一張專屬名片,避免出現千村一面
  • 臨滄——天下茶倉
    ������������������臨滄是雲南省西南邊陲的一座小城,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自古以來一直有「天下茶倉」的美譽。茶樹資源十分豐富,茶樹是臨滄森林中的主要樹種,歷經千年的古茶樹也廣泛分布於境內,也是古茶樹遺產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
  • 臨滄,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一個人的麗江,你尋找的是豔遇;兩個人的臨滄,你收穫的是生活。趁著暖冬,不如到臨滄走一遭。從機場到臨翔區,走進一個儼如童話般的世界,感受恆春之都的美,體驗四季如春的氣候。那麼,臨滄到底是怎麼樣一個城市呢?
  • 帶你看臨滄
    臨滄的主要景點包括:漫灣百裡長湖景區、臨滄大雪山、廣允緬寺、耿馬南汀河、滄源崖畫、滄源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滄源佤山、雲縣大朝山-幹海子、永德大雪山、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等。臨滄交通怎麼去臨滄?
  • 《臨滄使用說明書》來了!快分享給你的朋友
    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著著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非遺手工製品)【探險刺激症】治療方案:瀾滄江百裡長湖、永德大雪山探險度假營地(瀾滄江百裡長湖)(永德大雪山探險度假營地
  • 大臨鐵路有望明年底通車 昆明至臨滄3小時左右可達
    昨日,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訪談活動中,臨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之政說,大臨鐵路預計明年底後年初通車,昆明至臨滄3小時左右可達。永德機場即將開工建設,孟定機場前期工作已在開展中。    張之政說,回顧臨滄70年的奮鬥歷程,可以用「翻天覆地」四個字來概述。
  • 9年,創造臨滄茶的無限可能!
    既然選擇了臨滄茶區,那要怎樣做才像是一個品牌該做的事,在臨滄四小龍開始之前,我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1.臨滄山頭茶擁有怎樣的優勢和劣勢?2.臨滄山頭茶行業從源頭到終端都有哪些環節?3.每個環節創造了什麼價值獲得他所應得的利益?4.誰掌握了產業鏈的定價權?5.消費者對於臨滄茶的認知是什麼?
  • 雲南臨滄下轄的8個行政區域一覽
    雲縣雲縣,雲南省臨滄市轄縣,位於雲南省的西南地區及大理、普洱、臨滄3個州市的交界處,總面積3760平方公裡。雲縣是臨滄地區的交通要道和雲南省廣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門。永德縣永德縣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總面積3296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德土佛。
  • 大臨鐵路預計明年底通車昆明至臨滄3小時可到達
    說到楚雄,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彝州、恐龍谷、火把節,還是野生菌?再提臨滄,你會想到邊貿、生態、古茶,還是堅果?8月7日舉行的雲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楚雄彝族自治州、臨滄市向社會各界展示了兩州市70年來的滄桑巨變。
  • 秀美景點,唯愛臨滄
    秀美景點,唯愛臨滄臨滄為雲南省地級市,地處雲南省西南部。臨滄是佤族文化發祥地之一,居住著23個民族。先後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恆春之都、中國最佳適宜居住城市等榮譽稱號。永德大雪山風景區雲南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永德大雪山風景區位於臨滄市永德縣境內東北部,瀾滄江西岸,距縣城直線距離19公裡,是雲南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為一個較為封閉的低緯度高海拔原始林區。景區內地形多變,地勢險峻,箐深林密,溪流湍急,懸崖壁立,洞穴四布,植被繁紛,類型錯綜,動植物種豐富,垂直自然景觀明顯。是自然旅遊、探險旅遊的理想勝地。
  • 鄉村旅遊看臨滄 | 永德縣班卡村正式上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讓更多人了解永德、走進永德。傳統建築大多為合院式布局,採用「四合一天井」的形式,宅院白牆青瓦,鬥拱飛簷,畫棟雕梁,屬南詔大理建築風格,充分展現了土司建築文化的淳樸、飄逸、隱忍之美,有效的推動了班卡乃至永德民居的建築水平。
  • 【臨滄茶區】永德大雪山茶區介紹
    忙肺茶山位於勐板鎮,是永德的著名茶區,海拔1500~1600米,主要為忙肺群體種,樹齡基本在80年左右。
  • 這裡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地帶,飄著茶香的臨滄都有哪些好茶
    臨滄地處雲南西南部,是雲南省地級市,下轄雙江、永德、鳳慶等產茶大縣。臨滄位於瀾滄江、怒江兩大水系中下遊之間,年平均氣溫17.5°C,北回歸線從境內穿過,全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低緯度、高海拔,水資源豐富,土壤紅壤PH值偏酸,最適宜茶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