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鎮中勝村委會發展霸王花種植 探索觀光農業實踐 為鄉村產業...

2020-12-17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工人們正在對採摘回來的霸王花進行加工,以便晾曬。

眼下這段時間正值霸王花的花期,在桃源鎮中勝村委會元崗村的霸王花場,漫山遍野的霸王花樹為山頭披上了綠油油的外衣。日前,花場負責人梁結興與工人們採摘新成熟的霸王花,他們帶著一個個裝著霸王花的麻袋滿載而歸,汗如雨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據悉,中勝村委會將霸王花種植作為農業發展方向,並實現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同時,探索發展以觀賞霸王花以主的觀光農業,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新動能。

青山綠水無汙染

環境適宜種植霸王花

霸王花又稱劍花,食用口感好,是兩廣一帶煲湯烹飪的絕佳食材,它不僅花形美麗,還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深受人們的喜愛。「我開設這個花場已有7年多時間,當初就是看中了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決定在這裡種植霸王花。」梁結興坦言。

據悉,中勝村委會沒有進行工業開發,當地環境可謂青山綠水無汙染。這裡的氣候與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霸王花,梁結興的霸王花場就採用天然山泉水噴灌。

中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潔芳告訴記者,當地經濟以農業種植為主,但是因為丘陵較多,地勢高低不平,以及蟲害、鼠害等問題,「三瓜兩豆」種植難以產生較高收益,而霸王花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對土質適應性強,讓當地發展霸王花種植成為可能。

「霸王花的花期較長,產量也大,以前我試過一天就收穫了1噸霸王花。」梁結興說,每年6-10月是霸王花的收穫高峰期,1個月有3批花期,採摘後必須立刻將霸王花分片切開進行晾曬,以便貯藏。收穫規模較大的時候,還需要動用機器烘乾後再晾曬。「做好先烘後曬,可以讓霸王花貯藏數月,以便日後銷售。」他說。

發掘優勢潛力

探索產業振興新方向

目前,梁結興的霸王花場種植規模達到4萬平方米(60畝),年產量20多噸。據他介紹,新鮮採摘用於觀賞的霸王花,收購價是1.5元每個;烘乾晾曬後的霸王花成本較高,收購價達到40元每公斤,而經過「三蒸三曬」重複烘曬工序貯藏的霸王花,收購價達到140-160元每公斤。「廣州那邊經過『三蒸三曬』的霸王花,收購價格更高,起碼要260元每公斤。」梁結興說。

「霸王花場的開設為周邊村民就近提供了就業崗位,幫助村民增收,同時,使村裡的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助力鄉村振興。」李潔芳告訴記者,霸王花場去年為元崗村帶來近7萬元租金收入,並帶動地方就業增加收入8萬元。

據了解,隨著越來越多高級餐廳以霸王花打造相關菜品,霸王花實現了從普通食材到高級食材的轉變,證明了它有自身獨特的市場價值。目前,中勝村委會種植的霸王花多銷往境外,雖然在網上建立了相關銷售平臺,但當地暫未打造出自己的霸王花品牌。

「如何打造、推廣我們的霸王花品牌,還需要我們繼續發掘種植霸王花的優勢和潛力,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方向。」李潔芳表示,霸王花除了用於烹飪、食療,它的花型美麗、花期長,也適合用於發展觀光農業。如今,中勝村委會作為桃源鎮唯一種植霸王花的鄉村,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觀光遊覽。

文/圖 見習記者/張舜同

相關焦點

  • 桃源鎮:生態稟賦孕育綠色農業
    優異的生態稟賦給予了桃源綠色農業無限發展潛力。縱觀桃源的農業產業結構,糧食生產、栽桑養蠶、湖羊養殖、苗木種植是主心骨。規模化的湖羊養殖、地產特色果蔬種植以及酒類加工,孕育了絲棉被、紅燒羊肉、大頭菜、黃酒等桃源特產。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桃源堅守蠶桑這一傳統產業,2018年全鎮飼養春蠶2100多張,佔全區養殖量的50%以上,蠶繭產量穩中有增。
  • 探索發現休閒農業發展產業類型
    、城市休閒旅遊相結合,把工業化,市場化和生態、綠色、高效理念融入到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中,注重挖掘亮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強化扶持,正確引導 積極依託政府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平臺,進行重點立項項補助,予以適當傾斜。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機制,調動社會力量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積極性吸引外資和工商資本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的機制,引進新的理念,採用新的模式,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發展淮山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了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名單,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西連村榜上有名。近年來,七拱鎮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發展特色產業,眾多的特色產業正由資源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名品,帶動產品開發、產業發展,迸發出鄉村振興的大能量。
  • 雲南蒙自: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一鄉一特色 一村一品」區域布局,打造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圍繞品種、品質、品牌提檔升級,植入觀光、體驗、採摘等休閒要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以生態採摘、旅遊觀光為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實施農旅融合發展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調結構 促發展 惠民生——臨夏州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高...
    臨夏州農業農村局局長宗玉良介紹說,今年1月至11月,臨夏州實際新增特色產業種植面積88.11萬畝,農業種植效益大幅提升,增加了農民收入,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臨夏縣群眾收割高原夏菜。資料圖。
  • 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要打破傳統思維和產業格局,鼓勵農村發展二三產業,載體就是產業園區。「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
  • 發展休閒農業,促進三產融合:長清區鄉村振興道路上的農業旅遊新產業
    近年來,長清區借力歷史文化資源與山水田園風光,以名優特產和秀麗田園為依託,用一二三產融合的思路,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在休閒農業和觀光旅遊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打造了萬德茶業特色小鎮、馬山中醫藥康養小鎮、五峰山蒲公英特色小鎮,馬套村更是在發展特色農業鄉村遊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東坂村
    鳥瞰東坂 近年來,東坂村圍繞「生態 休閒 養生」主題和「清新桃源」品牌,著力培育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遊農家園」為主題的本土特色鄉村旅遊精品
  • 大渡口區持續發展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產業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在50平方公裡的鄉村振興區域內,我們發展的是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旅遊大產業。」大渡口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環金鰲山片區這塊位於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內的鄉村,人文自然資源豐富。
  • 昌邑現代化農業發展造就鄉村綠富美
    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讓大荒地村煥然一新,這是昌邑區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跳出傳統思維和經營模式,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以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發展格局,統籌布局稻米產業集群的種植、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休閒等功能。
  • 探索「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特色產業蹚出鄉村...
    作為葡萄產業專業村和葡萄節舉辦地,墾利區郝家鎮薛家村葡萄栽培品種由開始的一兩種發展到現在的半島、巨峰、紅提等十餘個葡萄品種,種植面積1000餘畝。2013年,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思路,牽頭成立了「葡香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探索「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葡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薛家村由此走上鄉村振興路。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農村產業應當是多元的。要打破傳統思維和產業格局,鼓勵農村發展二三產業,載體就是產業園區。「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 中山市鎮區農業:三鄉鎮的觀光休閒農業模式(組圖)
    中山市三鄉鎮特色農業之觀光農業  三鄉鎮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主線,促進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的發展,吸引遊客參加觀光農業遊  一些地方的實踐證明,生態農業、品牌農業的規模發展,正是觀光農業的發展基礎,目前三鄉鎮這一基礎已趨於成熟,他們正密鑼緊鼓規劃、引導發展觀光農業。草莓種植場、塘敢蘿蔔基地、嶺南果場以及一些連片面積較大無公害蔬菜基地等,都是三鄉觀光農業規劃中的實施地。  三鄉觀光農業示範性基地選在三鄉白石村。這裡不論是農業產業規模、農業品牌和地理環境都有著獨特優勢。
  • 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業,通過「消費引進來」、「產品賣出去」的模式,將農產品變成旅遊產品、農家院變成旅遊設施,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特別是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澄邁縣侯臣村以「農村集體+企業+政府」模式,引進社會資金6838萬元將侯臣村閒置房屋和宅基地建設為集商鋪、家庭旅館、茶坊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特色民居,並由村民小組成立的澄邁福山侯臣鄉村旅遊觀光有限公司統一經營,村民按股權佔比進行分紅。
  • 農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支持探索農業與旅遊、養老、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推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特色民宿和農村康養等產業發展。意見的實施,將為振興鄉村注入強大的動力。
  • 博湖:休閒觀光農業為全域旅遊注入發展新活力
    葡萄基地自然條件優越,水資源豐富,與博斯騰湖5A級景區蓮海世界相鄰,氣候溫和、全年多晴日,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經專家鑑定本區域土壤種植的葡萄糖酸比適中,非常適宜種植釀酒葡萄。博湖縣堅持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戰略,把發展工業與旅遊融入進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和服務環境,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質、高標準的旅遊項目,罄玉酒莊為發展工業旅遊作出了典範。
  • 發展休閒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發展休閒農業,有助於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農村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農村實現產業融合、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重要選擇。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等產業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 觀光農業,農業產業的新經濟增長點
    農夫哥覺得,無論觀光農業如何發展,總歸離不開 農業生產,一個沒有產業支撐的農業是沒有發展動力的,也根本支撐不了觀光產業的崛起。所以,做好觀光農業還需要再農業生產上下功夫,觀光只是其中的一項輔助產業。  (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閒旅遊場所結合為一體。
  • 安海鎮瑤前村成立青年合作社 探索產業發展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日前,晉江安海瑤前村舉辦了青年合作社揭牌儀式暨鄉村共享驛站、善水塘垂釣場開業活動。鄉村共享驛站開業首日營業額達14998.26元,善水塘垂釣場收入2460元。產業振興正在給瑤前村的發展、村民致富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  瑤前村青年合作社的成立是瑤前村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