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區域一體化路線圖發布:發展格局2035年全面形成
三市新建聯絡線,串通三大高鐵動脈
長株潭區域戰略定位: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全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長沙:打造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為主的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
株洲: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中國動力谷,著力將中小航空發動機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湘潭:依託「芙蓉大道、潭州大道」經濟大動脈著力將九華和昭山建設成融城橋頭堡。
「有了城鐵,感覺三地基本同城化了。」家住株洲在長沙上班的陽先生說,如今長株潭城鐵站點就在市區,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一趟,從早上7時到晚上10時實現了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三幹兩軌四連線」的快速發展,長株潭市民邁入了半小時生活圈,城市群發展的步伐也明顯提速。而如今,長株潭融城發展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0月30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規劃綱要》指出,到2025年,長株潭區域城鎮化率將達到80%,以「三幹兩軌四連線」為骨幹支撐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同時,將加快建設渝長廈高鐵,建設長沙西—湘潭北—株洲西、長沙南—黃花機場聯絡線,串通渝長廈、滬昆和武廣三大高鐵動脈。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卜嵐 實習生 蔣沐晨
背景
三市創造了全省40%以上的財富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主題,「融城」便是極具代表性的當代發展戰略主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長株潭區域一體化加快推進,區域競爭力、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已具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條件。
以長沙為中心的「四小時航空經濟圈」初步形成,高鐵、城鐵、高速、城際快速道、高等級航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經成形;長株潭以全省1/7的國土面積、22%的人口,創造了40%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
資本、技術及人才等要素加速聚集,全省60%以上的創業平臺、7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的高校科研機構、85%以上的科研成果匯聚長株潭。超級計算機、超級雜交稻等一批世界先進科技成果先後湧現,長沙麓谷創新谷、株洲中國動力谷成為中國製造新名片。
同時,生態質量持續改善。湘江保護和治理行動紮實推進,區域內湘江及其支流地表水達標率達99.7%,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城市魅力不斷彰顯,長沙連續11年被評為最具幸福感城市,去年,長株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4.8%。
目標
成為全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經濟、產業、創新等實力不斷提升,長株潭區域融合又將迎來歷史性的時刻。
「作為綱領文件,《規劃綱要》明確了三大戰略定位、兩個階段目標和七項重點任務。」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永健介紹,三大戰略定位是指將長株潭區域建設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全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同時,按照「十四五」結束的2025年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2035年兩個關鍵時間節點,《規劃綱要》還提出了兩個分階段發展目標。
到2025年,長株潭區域城鎮化率達到80%,R&D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以「三幹兩軌四連線」為骨幹支撐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軌道上的長株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半小時通勤圈全面形成,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成功構建。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以上,跨界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到2035年,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為中部地區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群。
七項任務
擬建融城小鎮集聚高端人才
為了推進長株潭地區從「形融」到「心融」,《規劃綱要》指出,將重點完成七項重點任務:構築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動產業發展協力協同,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在發展新格局方面,將以湘江為紐帶,以長株潭生態綠心為核心,形成「一軸一心,三帶多組團」的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新型空間結構。一軸,即串聯三市主城區的湘江發展軸;一心,即長株潭生態綠心;三帶,即長株潭中部(京廣)發展帶、北部(渝長廈)發展帶和南部(滬昆)發展帶;多組團,即圍繞核心區的寧鄉、瀏陽、韶山—湘鄉、醴陵—攸縣和茶陵—炎陵組團。
同時,打造特色小鎮。強化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培育建設一批現代農業、文化旅遊、商貿物流、優勢產業等領域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加強與中心區的規劃統籌、功能配套,有效分擔城市功能。探索在三市融合地段建設融城小鎮,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區。
將建設串通
三大高鐵動脈的聯絡線
建設軌道上的長株潭。加快建設渝長廈高鐵,建設長沙西—湘潭北—株洲西、長沙南—黃花機場聯絡線,串通渝長廈、滬昆和武廣三大高鐵動脈。實行長株潭城際鐵路「高密度、小編組、公交化」運營,加快建設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規劃建設長沙南—株洲大豐站—株洲西等城際軌道,實現多城一網、一票通達。
打造中部國際航空門戶。加快長沙黃花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培育本土航空公司,推進長沙黃花機場國際化、快線化、樞紐化,構建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輻射全國和東南亞、東亞、南亞部分區域。
此外,長株潭將推進教育、醫療、社保、養老、就業、戶籍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實施公交、健康、社保、圖書館等「一卡通」,加快三市政務服務對接共享。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戰略,高水平建設中國(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積極引進國際航空物流龍頭企業,構築航空物流平臺,支持至北美洲、歐洲等地全貨班機發展運營。
定位分解
長沙:打造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
10月30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上,長沙市副市長彭楠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為湖南省會,長沙在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將發揮「頭雁」作用、彰顯更大作為。
他強調,長沙將以落實《規劃綱要》為契機,推動產業鏈上下遊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合力打造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為主的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集群。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充分發揮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優勢,用活用好湘江沿線教育科創優質資源,推動三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共建高水平的產學研創新聯盟。
此外,協同推動改革開放,深入研究、適時出臺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互利共贏的投入政策、稅收分享機制和徵管協調政策;主動邀請株洲、湘潭積極參與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建設,全方位拓展對外合作領域。
株洲:建設成世界一流的中國動力谷
「力爭到2025年,實現軌道交通產業集群規模突破2000億元,株洲·中國動力谷『3+5+2』產業規模達到9000億元以上,努力把株洲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中國動力谷。」在會上,株洲市副市長何劍波表示,株洲將以中國動力谷建設為核心,著力擦亮「株洲·中國動力谷」的「名片效應」。
同時,重點依託中國航發南方公司、山河科技等龍頭企業,加強國內省內產業協作,著力將中小航空發動機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形成長株潭大範圍產業鏈共振。重點圍繞軌道交通、航天航空、新能源裝備等優勢產業鏈,推動中小企業與龍頭骨幹企業協作配套,加快構建長株潭產業鏈自主配套供應體系。
湘潭:將九華和昭山建設成融城橋頭堡
湘潭市副市長陳小山介紹,湘潭將聚焦區域聯動發展,依託「芙蓉大道、潭州大道」經濟大動脈著力將九華和昭山建設成融城橋頭堡。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推進昭山大道與新韶山路連通工程建設,推動昭山實現『芙蓉大道、昭山大道』雙軸發展。藉助昭山的綠心資源和品牌,將昭山打造成『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基地』,成為長株潭三市的生態公園、康養樂園、休閒家園。」陳小山表示。
據悉,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的高地」方面,湘潭還將緊扣智造谷、汽車城、軍工城、文創城「一谷三城」建設,加強與長沙、株洲協同合作。搭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交流合作平臺,加大長株潭工業「地產品」本地化採購力度,不斷提升產業鏈規模。積極對接株洲軌道交通產業,重點發展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配套產品和機電產品,與株洲聯合打造長株潭國家軌道交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