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專訪丨「香港茶王」王曼源:茶是中國茶 魂是中華魂

2020-12-17 湖南頻道

8月16日,「香港茶王」王曼源在位於香港中環的「榮源茶號」接受了紅網時刻記者專訪。

紅網時刻記者 王義正 香港報導

外界對王曼源的稱呼有很多,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榮譽會長、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組織高級研究員、中國普洱茶評鑑委員會特邀副主任等等,但最響亮的莫過於「香港茶王」。

得此稱號,並不只是因為王曼源的茶葉生意做得久、做得大,更是因為他對人生就如同茶一樣,湯色清澈豔亮,口感厚重純澈,回甘清甜綿長。

他的一生因茶而起,但在他的眼裡,茶已不再僅僅是茶。

王曼源收藏的「中國老茶」。

年輕人在「榮源茶號」裡體驗中華茶文化。

有些東西是源自骨子裡的

8月16日,「湖南紅茶·安化紅茶」推介品鑑會在第三十屆香港國際美食博覽會暨香港國際茶展上舉行,作為茶界巨擘的王曼源受邀參加。

推介會上,這位一輩子只到過湖南兩次、祖籍福建的香港人,放下了地域之見,極力為湖南茶「搖旗吶喊」,竭盡所能地想讓湖南大山裡的「金葉子」能在香港「發光」,通過香港閃耀世界。

王曼源的茶室位於香港中環最繁華的地段,一間只有十平方米左右的「陋室」,略顯擁擠。不遠處,李嘉誠持有的一棟高層寫字樓聳入雲霄。當然,王曼源這間只有十平方米左右的「陋室」並非真「陋」,實則內有乾坤,屋內擺放的均是茶葉市場上的稀有珍品!

「我非常仰慕李嘉誠先生,雖然他有的我沒有,我也需要向他學習,但我卻並不羨慕他。」在王曼源看來,他們那一代人就像是一壺老茶,各有各的苦澀,各有各的甘甜,各有各的沉澱。香港也如同一壺老茶,水常換但茶還是那個茶,茶杯也還是那個茶杯。

「老一輩的智慧、情懷是後生們沒有的,老一輩的告誡總是為了他們好的。」王曼源說,老茶的魅力主要緣自時間的轉化,不如將一切交給時間去見證,無論是茶還是人和事。

回眸自己的一生,王曼源似乎並不為成功而欣喜,也不為挫折而唏噓。「好茶多喝點,好酒少喝點,工作輕鬆點,做人開心點。」很難想像,這是一位腿連續摔斷了三次,被命運反覆捉弄的人所說。

「做人最要緊要真,一不貪,二不懶!」這或許就是王曼源總結的成功秘訣。他那種積極向上、「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的心態,自尊自愛、自律樸實的風格,似乎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延續下來的民族性格的現實樣板。

王曼源也坦言,雖然已經定居香港多年,但有些東西始終不會變,因為是源自骨子裡的。

王曼源出席安溪五中60周年校慶活動,並現場捐資50萬元,支持故鄉辦學。

12斤鐵觀音闖香港

沒有人知道王曼源的茶生意到底有多大,只知道他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茶業大亨,他在雲南、安溪、佛山、廣州、香港等地都有茶倉。手中流轉過的老中青茶,已不計其數。

《大公報》曾作出評價,如果要在香港普洱界評出五位「大佬級」人物,王曼源必定佔有一席之地。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今日的「大佬」,昔日卻充滿坎坷和傳奇。

1957年,王曼源出生於鐵觀音的發源地——福建安溪西坪,時代的無奈讓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另謀生計。

1981年,24歲的王曼源背著12斤鐵觀音,兜裡只有3分錢,隻身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只讀過小學三年級的王曼源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文憑、語言不通,甚至連路都不怎麼認識。「但我當時並沒有放棄,而是在心底告訴自己,不管多難不在香港混出個名堂就不會回去了。」

到香港後,為了感謝一些在初到香港時幫助過他的人,王曼源將自己的「所有資產」——僅有的12斤鐵觀音,拿出6斤送了人。

有人喝過他送的鐵觀音後覺得非常好,便提出買下他手中的另外6斤,開價280元一斤。而當時,安溪的鐵觀音一斤是5.7元。

王曼源嗅到了商機,開始做起散茶的生意。異地的生存是艱難的,剛到香港的頭幾年,他一天打三份工,沒有茶葉生意時,就接裝修的活,晚上還要跑酒樓打雜工,賺到的錢卻一分也不敢多花,就這樣一點點地積攢資金、人脈。

幾年後,他開設了「榮源茶行」,一人兼當老闆、工人、售貨員,無論選貨、進貨、包裝、銷售,都要親力親為。靠著一雙手,憑著家族祖訓「知難而進」的堅定信念,也因為他的誠信經營和寬厚仁義,王曼源的茶行越做越大。

從一小包一小包,到一貨櫃一貨櫃,王曼源走了近40年。

與李嘉誠、邵逸夫等一眾香江大佬們一樣,王曼源在發跡後同樣努力回報那方育養他的土地。

1995年,他回到安溪,建議安溪縣政府、西坪鎮政府舉辦茶王拍賣活動,所有費用由他承擔;並且承諾,如果茶王拍賣不出去,他就自己掏錢以500克兩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來。

最終,一名新加坡華僑以500克五萬八千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金獎茶王。當時香港的黃金價格500克不到三萬元人民幣,金獎鐵觀音拍出如此天價,轟動全國,世人都傳「安溪有個鐵觀音,比黃金還貴」。

安溪鐵觀音自此名動九州,開始廣為人知。

王曼源收藏的茶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香港不產茶,卻是各種老茶文化興起、消費和推廣的重鎮,是整個亞洲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地方,平均每人每年兩公斤以上。而內地的普洱、紅茶、黑茶、綠茶、烏龍茶,通過香港走向了世界。

這裡有無數個茶行商號,哺育著無數香港茶樓、茶客,並在過去的一百年裡,把大量源自內地的茶葉轉口貿易到臺灣、東南亞等大中華茶葉品飲圈,奠定並推動了「老茶品飲」風潮。

當然,也誕生了許多圍繞著茶葉的傳奇、財富和人物,王曼源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普洱茶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雲南的一張名片,而普洱茶給當地帶來的改變更是難以一言概之,而這些都與王曼源關係密切。

1989年,他到雲南普洱茶區。當地人管普洱茶叫「青茶」,茶青只採一芽,他教那些少數民族的茶農們採一芽兩葉的茶青,因為他發現號級茶都很粗壯,他還讓茶農按傳統方式做茶。茶農們起先不信,後來因為他承諾只要照他的要求做出來的茶,他按同樣價格全部收購,茶農們才用他教的方式做茶。

「當時市場價青茶5元一斤,但我收10元一斤。」王曼源說,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茶農們確實非常不容易心生憐憫,另一方面,是在那個普洱籍籍無名的年代他已經預測到了普洱未來的前景,想要培育茶農的生產熱情。

所以,有人說普洱茶的傳統製作得以恢復,以及普洱茶能有今天的榮耀,王曼源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他的執著付出,普洱茶得以推廣到了東南亞、韓國、歐美等更遠的地方。

當然,隨著普洱茶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好,作為「吃螃蟹」的人,王曼源也獲得了他應得的收益。

三十幾年來,普洱茶與王曼源,相互成就著。因為普洱,他成為國際知名的茶葉巨子,擁有實力雄厚的事業,也奠定了在茶葉界不凡的影響力。而因為王曼源,普洱茶則令更多的人知曉與痴迷。

可到底誰成就了誰?誰又說得清呢?

展藏中國老茶的「榮源茶號」從外面看更像一家奶茶店。

「榮源茶號」內景。

未來將大力推廣「湖南紅」

不久前,王曼源受邀去了趟湖南,這是他第二次踏上三湘大地。「上一次是15年前,這一次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湖南的改變非常大。」王曼源說,在湖南幾天去了好幾個區縣,全程走的是高速公路,路況之好、交通之便,顛覆了他對這個內陸省份的印象。

在常德石門等地,湖南紅茶的品質之優、口感之好又一次顛覆了他對紅茶的印象。「以前都說祁紅、建紅,這次發現湖紅並不比它們差。」

除了兩大顛覆,還有一大認同。「這次在湖南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習近平主席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王曼源說,他以前對這句話是一知半解,但在湖南眼見為實了。看到湖南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能夠保護好生態環境,他非常羨慕湖南人。

在王曼源的觀念裡,一泡好茶是從茶樹開始的。「要質量好,就得從小處開始,要原生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看到湖南的生態環保理念,他對湖南茶更加有信心。

「回來後,我就打算在香港註冊一家叫『湖南紅』的公司,專門推介湖南紅茶,讓湖南紅茶紅遍中國、紅遍世界。」而此前,安溪鐵觀音、雲南普洱經王曼源的推廣,已經享譽世界。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王曼源的「榮源茶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的茶與「古色古香」等字眼往往是「天生一對」。

但在王曼源的茶號裡,雖然擺著的是不缺年頭的老茶,但裝修風格卻非常具有現代感、非常時尚,甚至一度讓人覺得走進的不是一家老茶店,而是一家奶茶店。

王曼源說,店鋪的裝修都是兒女們去弄的,他沒有管。「但是我跟他們只有一句話,新的創新,你們自己去改變,但好的傳統要留下來。」

王曼源的堅持並非沒有道理,同為王曼源福建老鄉的嚴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丟掉了傳統,丟掉了文化認同,那麼我們還能剩下些什麼?

如今,王曼源就經常坐在香港最繁華鬧市的一間小茶屋裡,用最地道的中國老茶招待四方來客,把中國茶、中國茶文化推向世界。

喝完這一杯還有下一杯,甘香綿長、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百茶人之王曼源:與「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幾十萬
    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似乎已經超出了一款「茶」的範疇,每每提到老茶的歷史、高度、價值、價格,人們總喜歡以宋聘為例。它更像是一個傳說,活在茶圈的新老故事裡。但筆者未曾想過,自己跟宋聘的相逢會如此「猝不及防」——在香港中環最繁華的鬧市,一個裝修得頗為新派的茶號裡,跟王曼源先生打完第一個照面,微笑點頭寒暄完第二句話,王先生說,「坐,我們喝泡宋聘吧。」
  • 「香港茶王」王曼源和「百年老茶」宋聘號,來啦
    他是香港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永久榮譽會長、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研究員,普洱圈中鼎鼎大名的茶業巨子,同時也是一位在普洱老茶領域赫赫有名的收藏大家。憑著敢拼能闖的韌勁,誠信經營、寬厚仁義的精神,和對商業機會的敏銳嗅覺,王曼源很快從初到香港兩手空空的年輕人,變成「榮源茶行」的茶老闆,不但將家鄉茶安溪鐵觀音推廣到全世界,後又幫助雲南當地茶農把普洱茶傳統製作工藝恢復起來,大力助推普洱茶的發展。
  • 「香港茶王」王曼源親手衝泡的「茶王宋聘號」,究竟什麼味兒?
    而對於愛好老茶的發燒友和熱衷普洱的收藏者來說,到壓箱底老茶特賣展上,與「香港茶王」王曼源見上一面,喝一口他親手衝泡的「天價茶王」宋聘號,才是正兒八經的「追星」。王曼源,人稱香港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永久榮譽會長、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研究員,普洱圈中鼎鼎大名的茶業巨子,出生於安溪西坪的茶葉世家,1981年帶著12斤鐵觀音到香港闖蕩,創辦「榮源茶行」,1989年又到雲南接觸普洱
  • 2015中國茶品牌年度大獎「金芽獎·陸羽獎」香港揭曉
    茶行業內經過多年洗牌,標杆品牌企業已初見端倪。因此,傳統的茶企業亟待樹立更具前瞻性的品牌願景和發展目標,從單純的生產產品,開始走向多元產品、網絡營銷、體驗銷售、個性化訂製及線上線下互動等更符合當代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多元概念。在本屆頒獎大會上,來自海內外的19家茶企業和15名國際傑出貢獻茶人分別榮獲年度大獎「金芽獎·陸羽獎」榮譽稱號。
  • 茶魂茶與景邁山布朗族茶文化
    2008年我上景邁山時蘇老師跟我說他們合作社做了一款茶,名叫茶魂茶,我問什麼是茶魂茶?他說茶魂茶就是芒景村布朗族合作社社員將自己家最大的那棵樹(茶魂樹)採摘下來匯總作原料統一製作加工的茶,每年做得40公斤左右,為市政府定製。我當時留下了兩公斤,回思茅後到興偉茶廠壓了一沱瓜,其餘散裝在最好的紫陶罐裡封著。
  • 鄉村旅遊看臨滄 | 勐庫鎮 茶魂·蘭魄
    茶魂·蘭魄雙江縣勐庫鎮境內棲息著目前世界上生長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廣、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 1.27 萬畝千年野生古茶樹群落,還因孕育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勐庫大葉種茶,被世人親切地稱之為「茶祖故鄉」,先後被認定為「世界古茶原鄉第一標誌地
  • 萬朵茉莉入茶魂,一壺飲盡秋日香丨花香好茶
    建國後,五窨更成了珍貴的國事禮茶。這次,我們找到了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威威,親制的「福州九窨茉莉針王」。那滋味,喝過一次,此生不忘。秋日賞月品茗時,若喝的是這茶,今年一定很難忘。何況九窨針王,需甄選「福鼎大白毫頭春芽頭」為坯,溫度稍有偏差,便會變酸變澀,因此極難製成。可陳師傅這九窨茉莉針王,香氣逼人、鮮靈通透,並且十泡香不絕。
  • 2020年雲南「茶王」「茶後」出爐
    2020滇茶杯第三屆雲南名茶評比大賽頒獎晚會暨第四屆中華茶文化年會頒獎盛典在昆明舉行,雲南「茶王」「茶後」當晚新鮮出爐。「白茶王」,紅茶組的金象獎「茶王」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第二次被封為「滇紅之王」,而「熟普茶王」奇妙地出現了比分相同的並列現象,組委會恆定錄取的76個茶樣和本界滇茶杯特別設置的24個單項獎全部出爐,吸引了世界愛好滇茶的所有茶友的目光。
  • 穿越千山萬水 夢回《古道茶魂》
    穿越千山萬水 夢回《古道茶魂》 2019-12-3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頒獎 13個茶樣問鼎「茶王」
    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暨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28日在廈門舉行頒獎典禮。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7月28日電 (楊伏山 林靜嫻)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文化季暨兩岸春茶茶王擂臺賽28日在此間舉行頒獎典禮,兩岸13個茶樣問鼎擂臺賽最高獎——「茶王」稱號,其中,大陸賽場的茶樣12個、臺灣賽場茶樣1個。
  • 宜昌茶葉網專訪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王曼源
    王曼源出生在「茶業世家」,祖祖輩輩種茶、賣茶,其父親研製的「鐵觀音」1945年就從新加坡捧回金獎,為國爭光。從小得耳濡目染讓王曼源深諳泡茶、品茗之道,對茶的熱愛也順著祖輩的血脈流淌到他身上。    作為烏龍茶的主產區、鐵觀音發源地,清幽的茶香並沒有讓王曼源家鄉的親朋好友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 石獅鐵觀音茶王賽落幕 茶王拍賣捐贈慈善事業
    中華名茶網石獅訊 近日,2020年首屆石獅市安溪鐵觀音茶王賽、茶王拍賣及頒獎典禮在泉州石獅世茂摩天城隆重舉行。作為此次茶王賽的重頭戲,50g茶王在現場進行拍賣,吸引了眾多鐵粉參加競拍,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 與紅網茶頻道打造茶網紅IP 她是怎樣說茶
    紅網時刻8月17日訊(記者 宋沛珊 實習生 萬怡沁) 在流量時代,如何讓茶走進尋常百姓家,茶人都在不斷探索。近日,湖南紅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唯一茶專業頻道「紅網茶頻道」與茶資(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IP合作,共同孵化「百姓茶網紅」項目。
  • 雲南茶山行 | 揭秘普洱「茶王」、「茶後」的地位之謎
    和各大茶山聲名鵲起,普洱茶中的名品:班章、易武封王,有了「班章為王、易武為後」的盛讚。這樣一位茶的全才型博士將會陪我們一起共度七天,深入普洱的最知名產地帶我們揭秘普洱「茶王」、「茶後」的秘密 Step1:學了解更多普洱知識
  • 人物專訪|「中國茶王」李群勇:一部開化版《一點就到家》
    近日,錢報記者在衢州開化縣採風中發現,10月剛在2020年全國茶葉加工工(精製)職業技能競賽中勇奪冠軍的新晉「茶王」,開化縣李群勇的勵志創業經歷,宛如一部「開化版《一點就到家》」。12月9日,2020「錢江源開門紅」高質量發展圓桌會暨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開化舉行。
  • 茶王茶 蜜桃香
    茶王茶 蜜桃香,首選北山堂。
  • 2018陳年老茶 「茶寶杯」五星茶王鬥茶賽全國徵集,第九屆中國世界...
    、茶業通策劃承辦,面向全國主要茶產區的茶廠、茶商、茶企、經營者或個人徵集陳年老茶茶樣,並於9月初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盛會契機,舉辦第九屆中國世界功夫茶大賽陳年老茶「茶寶杯」茶王賽及頒獎盛典,助力茶文化傳播,增強茶人之間的交流。
  • 茶王在勐海!
    氣候溫潤,物種豐富茶山疊翠,江河縱橫這裡有自然恩賜的原始熱帶風光有四季美奐的山川和風景有質樸純真的民族風情還有親近歷史脈搏的古茶樹茶王勐海,勐海人,民族情勐海,世界茶人的「尋茶聖地」,境內有聞名中外的樹齡長達1700年的野生種古茶樹「巴達茶樹王」和樹齡達800多年的栽培種古茶樹「南糯山茶樹王」,世居茶山的少數民族敬天愛人,在這裡和諧共生,他們與古茶樹相互依存了千百年
  • 萬朵茉莉入茶魂,一壺飲盡秋日香丨四時之味
    建國後,五窨更成了珍貴的國事禮茶。這次,我們找到了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威威,親制的「福州九窨茉莉針王」。那滋味,喝過一次,此生不忘。秋日賞月品茗時,若喝的是這茶,今年一定很難忘。何況九窨針王,需甄選「福鼎大白毫頭春芽頭」為坯,溫度稍有偏差,便會變酸變澀,因此極難製成。可陳師傅這九窨茉莉針王,香氣逼人、鮮靈通透,並且十泡香不絕。
  • 「茶王」誕生!首屆武夷「雙世遺」杯茶王賽揭榜
    「獲得水仙茶王的是291號……」當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峰、武夷山市茶業局副局長劉德發、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劉國英現場分別揭曉水仙、肉桂和大紅袍的茶王名單時,觀眾席裡掌聲雷動,歡呼聲此起彼伏。 「我得茶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