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限水,限廁紙後,Costco今天開始限購肉了!
為了讓更多的會員在「居家令」限制下活動所需的物品,Costco日前在其網站宣布,開始限制了每位顧客購買肉類。
「我們的買家和供應商正在努力提供必要的、高需求的商品以及日常受歡迎產品。」該公司說。
Costco表示將繼續進行必要的更改,以在此期間確保其員工和成員的安全。
將限制每位會員購買三件,牛肉、豬肉和家禽產品。
美國多個肉工廠關閉
事實上,由於美國多間肉製品公司出現聚集性感染新冠病毒的現象,多間公司不得不暫停營業,以致市面上的肉類出現暫時緊張的現象。
目前,美國共計23個州的62家肉品加工廠,出現3400例新冠病例,新冠病毒造成至少20名工人喪命。
疫情爆發期間,美國中西部地區22家美國肉品包裝工廠關閉。
包括擁有美國最大的家禽屠宰場、豬肉和牛肉生產商,如史密斯菲爾德食品(Smithfield Foods)、泰森食品(Tyson Foods)、和美國JBS等。
此外,美國食品業巨頭嘉吉公司(Cargill)也已關閉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其中一間牛肉工廠,該工廠約佔加拿大肉類加工能力的40%。
美國農業部的每周報告顯示,從4月27日起,牛肉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25%,豬肉產量下降了15%。
不久前,作為全球最大豬肉、牛肉和雞肉的生產商及供應商之一的泰森食品宣布,由於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一處豬肉加工廠中有890人確診,約佔該廠總員工人數40%,因此該工廠於4月25日關閉,並定於此後一周重啟。
然而當地時間5月4日,該公司又宣布,由於工人復工有困難,預計該公司肉類加工產量仍然將受到影響,且不排除繼續對一些工廠停工以進行深度消毒工作。此外,比肩泰森食品的史密斯菲爾德食品也在4月中旬宣布,將無限期關閉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蘇福爾斯的工廠並進行全面消毒,直至接到聯邦、州及地方政府的進一步指示
4月28日,美國食品巨頭——泰森食品在美國多家大報刊登廣告,稱「美國食物供應鏈正在斷裂」。同時,美國經濟學家預計,受疫情影響,美國各大農場在接下來的數周內,將因無法把養殖的生豬及時送出,需宰殺並處理掉至少150萬頭生豬。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8日籤署了行政令,要求美國肉類加工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繼續運營,但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泰森食品在5月4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受到嚴重影響,其在美國的六個主要加工廠中,有三個仍處於關閉狀態,另外三個正在減少產能。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格裡利市的一家肉類工廠因新冠肺炎疫情,4月期間停工兩周。工廠在4月24日復工之後,短短幾天內,確診員工人數翻倍,還出現員工死亡病例。
消費者與農場主的極端困境
5月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的養豬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兩難境地。這迫使很多養豬農場主開始盤算如何宰殺健康的豬,然後把屍體丟到廢物填埋場,或將屍體加工成肥料。
據美聯社美國得梅因5月2日報導,過去20年,迪安·邁耶都是養完豬後把豬送到屠宰場。而今,擺在邁耶面前的任務令他身心俱疲:他要在自己的農場裡將自己養的豬殺掉。
邁耶說,疫情導致大型豬肉加工廠臨時停業,因此他和中西部的很多養殖戶無奈之下只能對數十萬頭豬實施安樂死。這讓他們倍感痛苦。
報導稱,邁耶為了降低豬群規模已經宰殺了幼豬。他說,這很殘忍,但也只能如此。
邁耶說:「過去從來不用的豬圈現在也都用上了,就是為了能把豬養起來。現在用的豬飼料都是低熱量的,這樣做是為了讓它們長慢點。」
由於很多工作人員生病,平常每日最多可處理2萬頭豬的工廠現在都停業了,這讓養豬者們別無選擇。一些專家稱,養豬業類似於自動扶梯,只有持續運作才能有效向全國供應。
在美國,6萬多家養豬農場每年大約提供1.15億頭豬出欄。
美國官員們預計,如今全美每周無法處理的豬約達70萬頭,因此必須實施安樂死,其中大多是在農場進行宰殺的,此外可能每天還有多達1.3萬頭豬在位於明尼蘇達州沃辛頓的JBS豬肉加工廠實施宰殺。
美國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科林·彼得森當地時間周三來到JBS工廠,對該廠管理層應其請求同意實施宰殺表示感謝。
這種局面也意味著,大量豬肉無法送達食品雜貨店、目前開始恢復營業的餐館或食物救濟處。由於大量人員突然失業,食物救濟處對豬肉的需求量現已達到創紀錄的水平。當前在用大量冷凍肉來填補部分需求,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冷凍肉的供應量很快會下降,民眾很可能不久就會看到豬肉價格上漲,可選擇的豬肉產品也會減少。
報導稱,為了幫助養豬農場主,美國農業部已設立一家中心,旨在提供對豬實施安樂死所需的工具。
據美國農業部本周的報告,從3月到4月,全國範圍內儲存的冷凍豬肉數量總量為6.21億磅。
受這波肉品短缺報導的影響,不少地方開始出現搶購豬肉、牛肉和雞肉的現象。
麥當勞或停售巨無霸
麥當勞發言人表示,疫情下物資供應不足,前陣子麥當勞已經沒有生菜做漢堡包,如今可能連肉類都開始短缺。
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麥當勞可能會暫停營業,或者退而求其次,停止供應最受歡迎的巨無霸及麥香雞。
各大超市限購肉,但請保持理智
除了Costco,還有一些超市早在前幾天就限購了。
Kroger商店的豬肉價格打折,但是每人限購兩袋。
芝加哥的Costco每人限購一盒豬肉。
加州的Ralphs超市,豬肉每人限購兩盒。
Safeway每家僅限購買2包肉製品(包括豬肉、牛肉和禽肉)。
洛杉磯Burbank一些雜貨店,牛肉每人限購兩盒。
H-E-B超市的新鮮牛肉、雞肉、豬肉和火雞肉,總共限購兩盒,不是每樣限購兩盒。
面對美國肉類短缺的問題,一些美國人紛紛加入了「獵人」隊伍。
據外媒路透社報導,大衛·埃利奧特(David Elliot)是新墨西哥州一家醫院的應急管理員,他一直想成為一名王牌獵人,靠獵殺麋鹿來養活家人。
於是,埃利奧特有生以來第一次申請了年度麋鹿許可證,在此之前,他既沒有步槍,也從未獵殺過任何大型動物。
在美國大多數州,每個獵人只能獵殺一頭麋鹿,而且每年只能通過抽籤獲得許可。埃利奧特認為花60美元買一個抽籤沒什麼不妥,因為如果能獵殺一頭母麋鹿,就能得到91公斤的肉。
這樣做似乎有充分的理由,首先,埃利奧特賺錢不多;其次,隨著美國一些肉類加工商紛紛停止運營,肉類陷入短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尋找食物。
美國肉荒引連鎖反應?
而美國的「肉荒」似乎也在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作為美國的鄰居,加拿大就在加緊做好預防措施。據媒體5月6日最新消息,加拿大代表人士指出,疫情期間將啟動緊急資金(折算超過10億元)為農業提供支持。其中,將支出7700萬加元(3.87億元人民幣)幫助食品加工企業,並為牛肉和豬肉生產商提供1.25億加元(折合約6.29億元人民幣)資金。
事實上,在加拿大行動以前,據新華網此前報導,4月17日當天,美國農業部門已為農業提供了總額為19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下食品援助計劃」,打算以此向受疫情影響的農民、農場主和農產品分銷商提供幫助,保障食品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和美國是我國豬肉、牛肉等肉製品的重要供應來源。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我國進口美國豬肉16.8萬噸,同比增加6.4倍。而在去年11月5日,我國宣布對加拿大的豬肉以及牛肉產品解除限制,意味著加拿大的豬肉等肉製品將重新進入我國市場。因此,加拿大此番為豬肉以及牛肉生產商提供緊急資金,或許是為了保住自己在華的市場份額。
不過,由於意識到疫情下海外各行各業的生產都將受到影響,我國也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
我國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豬肉進口量達95.1萬噸,同比增加184.5%。另外,由於我國的疫情趨勢不斷好轉,我國也在加緊推進豬肉產業的復工。據我的農產品網數據統計,2020年3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381萬頭,環比增加60.7%;生豬存欄量為28739萬頭,環比增加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