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四川美食聚集地,一般人都會覺得是樂山和自貢,但是在我的印象裡,還有一個地方,好吃的數量也是完全不輸這兩地,那就是川南的宜賓。
萬裡長江第一城、四川和雲南交界的地方、長江上遊開發最早的城市。
小燒烤、燃面、土火鍋、陰米子、水粉、河鮮、滷鵝、麥粑、沙河豆腐…
精心篩選過身邊宜賓人&吃貨的推薦之後,就是本篇啦。不如,元旦走起?
之前成都風靡把把燒,大家都覺得應該是宜賓傳過來的。不過這盤,宜賓人都給我糾正:把把燒是雲南的,宜賓的燒烤很好吃,但是叫小燒烤,它不是把把燒。
小燒烤的特色就是「小」,每一串的食物都很精細,選材很特別。最最有特色的,就是宜賓臭豆腐、粉腸、宜賓小香腸,別的地方吃不到。
尤其是宜賓臭豆腐,是這種長條↓ 吃的時候用竹籤夾成小塊在鐵網上慢慢翻烤,易碎所以特別考技術,好多地方都不做。
這家小燒烤特別神,是藏在一個縫紉小巷子深處的,走過一片改衣服、上拉鏈的地方,才能找到它。
仔細烤好的臭豆腐表面是硬硬的殼,吃的時候外香裡軟,口感綿綿的~ 還要夾著很嫩的折耳根和辣椒麵,趁熱吃!
牛肉每一串上面的肉給的挺小,但是吃起來肉汁的味道卻很濃,相當烤手藝。
粉腸是種很有嚼頭的腸,外層韌而化渣,裡面包著一點油,成都好像沒有?
還有這次沒有點的天味小香腸,也是宜賓小燒烤一絕。燒烤一定要趁熱,最好守著出爐就吃
翠屏區林家巷46號
每次在成都說起麵館,宜賓人總是很不屑,因為內心覺得從麵條本身來說,棍棍面就是比不上水葉子面的。
水葉子面新鮮、含水分充足,吃起來就是舒服~
更不用說在宜賓,每一碗麵的湯底都是完全不同的,和成都湯底相同,只是臊子不同的做法相比,更加講究。
↑每種口味一個鍋
這家店在宜賓的老街上,學校旁邊。傳說只有早上9點之前才能吃到招牌寬燃面。所以我們就去得很早。
早上一去就發現非常地道,因為當地人都坐在麵館門口、排成一排把面碗放在板凳上吃,也是名副其實的板凳面了~
幹的有湯的也有,幹拌很有特色,本地人更喜歡吃湯麵。吃幹拌的時候也會配一碗湯,是真正的湯頭,而不是只有下面的水~
寬燃顧名思義就是寬燃面,用寬面來拌燃面。
正宗的燃面挺幹的,上面的花生面兒顆顆不會太碎。吃的時候拌開,吃到最後幾口料最足,也最最好吃。
這碗面也是宜賓特色,叫臭千張面,中間那個就是臭千張。
是用豆腐皮來發酵後形成的一種美味,吃的時候有濃濃的發酵臭味+鮮味,受得了的人會覺得很鮮~我就特喜歡~早上來一碗簡直了~
翠屏區東城明倫堂173號
說要去宜賓吃說了很久,但是一直沒成行,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高縣土火鍋只有冬天才吃得到。
土火鍋是宜賓下面的高縣特色,用的是當地特產底板泥做的,所以煮出來的東西味道帶有一種特別的鮮味,冬天必吃。
一鍋土火鍋裡頭,葷菜一般有圓子、豬蹄、土雞、酥肉等等,素菜有芋頭、白菜、豌豆尖等等~ 圓子之細嫩,湯頭是完全天然的鮮美~
有點黃綠色的那個油其實是當地一種叫黃姜的原料煮出來的顏色,味道還蠻特別。
麥粑是一種用麥子做的類似饅頭的主食,但是吃起來比饅頭更鬆軟、香氣更樸實,天然食物的甜香城裡基本上吃不到。
最後走的時候每個人都買了10個20個回家… 冰箱凍起吃的時候蒸熱就行~
主營的烤全羊和生爆肥腸也是多值得一吃的,羊很嫩,不會有太多的碼味,羶味不重。肥腸的鑊氣很足,不過我們去吃的那天稍微有點老。
翠屏區南岸上渡口金沙江鐵橋與中壩大橋之間的江邊健身步道
宜賓河鮮一絕!尤其做法上,宜賓屬於川菜中的小河幫,麻辣鮮香搭配河鮮簡直就是和諧~
↑岷江和金沙江交匯的地方
這家店是當地非常有名的河鮮館,走到河邊就能看到,非常非常大的一個漁船,遠遠看去很多層。前臺的地方掛了無數牌牌,都是得的獎。
剛進去坐下的時候被服務員介紹的菜品嚇了一跳,全部都是280、680一斤的,嚇傻。不過一搜大眾點評,有團購,結果吃完團購的菜,還多滿意~
團購裡面本來只有5種魚,我們就把三個熱菜也換成了一種魚,於是就吃到了6種河鮮。從油炸船釘子到鯰魚、清波、黃辣丁、鯉魚、鰱魚,味道都不錯!
公認最好吃的就是鯰魚的做法,吃起來有油脂香味卻完全沒有平時吃的鯰魚土腥氣,且不是很辣~
黃辣丁的湯也是鮮味中帶著一點油香氣,喝了兩碗也不膩,黃辣丁的肉質也算得鮮嫩。出人意料讓人滿意~
濱江路水東門碼頭
宜賓的沙河豆腐也是很有名的特產之一,也是因為水質好,在川南,沙河被稱為豆腐之鄉,各種做法花樣繁多,吃法真不少。
最有名的一家叫鍾式豆腐,非常非常大,我們也去吃了,結果感覺很一般。
↑名店不好吃啊,這家不用去了
在旁邊買東西的時候順口問了句當地人,結果找到了真正地道的一家,店面不大,但是東西都比較好吃~
其中一個叫做「雞哈豆腐」的做法,看上去感覺有點像豆腐碎,裡面加了油、黃姜、松子等等,另外一邊在這基礎上還加入了紅油,細膩而又濃鬱~
還有一個用醪糟小丸子來煮勾了芡包了脆殼的玉子豆腐,甜絲絲的感覺,很古典的味道,像小時候的冬天媽媽會給吃的東西~
這個類似豆腐乳的豆腐,又像是沒有等待足夠長時間的豆腐乳,還沒有綿爛,把周圍掰開,中間半腐的味道很濃鬱,佐粥一定超棒。
也是可以買來當伴手禮的~
高縣宜威路
南溪白鵝是宜賓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一,2015年的商品鵝出欄數已經達到了480萬隻…所以宜賓也就有吃鵝的習慣啦。
宜賓賣滷鵝的小店有很多~沿著江邊的小路轉了個小彎就看到了好幾家。不過這家是宜賓人力薦的,說是只吃這一家就夠了,我們嘗過感覺果然是~
因為去的時候已經過了中午,最最有名的鵝腸已經賣完了,看到還剩下最後一點點珺把,趕緊買了一點,太脆了!滷子的味道深得我心,能吃到肉鮮味,也不會太鹹。
滷鵝切塊之後還有個蘸料,放的調料還是挺多的,不過滷鵝本身就可以直接吃,吃完我覺得直接吃就很棒,鵝肉鮮嫩多汁,咬下去不幹不柴,汁水有淡淡的滷鮮味。
鵝肝意外好吃,有一點點粉,但是不會幹,沒有腥味,很細膩。
搭配在賣的花生也很棒!每一顆都非常飽滿,外面裹了一層酥炸過的殼,粘著糖粒,嚼起來簡直香慘了~買了一盒回家放在桌上,吃起來簡直停不下來…
湧泉街72號
除了以上這些想要詳細給你們說的之外,其實還有一些,順便買到吃也很不錯:
園味燉雞面旁邊的凍粑,其實是熱的,吃起來Q彈微甜的感覺,有點像廣東的倫教糕,好吃。
當地很有名的無招牌南廣燒臘,很正的滷菜味道,下午去買,剛出爐的滷肥腸簡直太香太糯了。
香竹籠的銀絲卷,我們去的時候剛好碰到有阿姨買了兩大袋幾十個回家,說是家裡日常就要吃這麼多,吃不完凍起。
做法聽起來就是好吃的:把豬油揉進面裡,一邊揉一邊加油,最後搓成層層疊疊的形狀,吃的時候撕開是一絲一絲的,早上配茶簡直了!
大觀樓的包子,芽菜肉餡兒,比成都的包子用心好多,肉是一顆一顆的,個頭大,吃起來沒有包子臭味,就是皮子沒有那麼實,有點軟空了~
還有一個小吃——陰米子,本來看起來實在不起眼,結果完全徵服了我們!米做的甜品,或者加鹹的也行,吃起來軟糯香甜,有點糊嘴的感覺,冬天早飯來一碗一定很幸福~
當然此行也有一些不太盡人意的,比如留芬飯店和映秋飯店的李莊白肉、前面說到的鐘氏豆腐、父子燒烤附近的筠連水粉,和高縣的鐵板燒~
↑嗯,就照片比較好看吧
最後,呼應開頭的小燒烤,如果把把燒不是宜賓的,那麼是哪裡的呢?
噹噹噹,答案就是:雲南昭通!從宜賓到雲南昭通大概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如果你們要去泡溫泉啊啥的,還是可以吃一盤真正的把把燒~ 喏,長這樣:
昭通簡直就是把把燒之鄉,一條街上全是把把燒,而且名字都叫一樣的…… 我們吃的這家是當地人推薦,牛羊肉極小一串但是肉香很地道。
生牛肉也和成都的不同,吃起來幹辣椒香、肉質本身帶著點鮮甜感。
包漿豆腐又嫩又燙,折耳根給的很新鮮很濃鬱,味道真夠勁的~
好人做到底門面給你們一個,如果要去的話,看清楚招牌上的電話,就不得找錯。
宜賓的美食肯定還遠不止我們吃的這些啦~ 你還有啥子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