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釀酒歷史的川南小酒坊

2020-12-23 澎湃新聞

川南地區是四川盆地東南部的簡稱,包括宜賓、瀘州、樂山、自貢、內江等地。這裡屬亞熱帶溼潤氣候,雨熱同季、氣候溫和、空氣溼潤、土壤肥沃,最適宜釀酒所需微生物的生長。這裡盛產水稻、小麥、糯米、高粱等糧食作物及甘美的水源,為釀酒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酒的生態區,因而也被譽為「中國白酒金三角」。

川南地區有著上千年的釀酒歷史,釀酒造詣極高。這裡不僅有享譽全球的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高端白酒生產企業,而在民間還有星羅棋布、規模不大的釀酒作坊。這些小型的釀酒作坊年產一般在100噸到300噸左右,採用土灶釀製,經過捂糧、熟蒸、藥釀、蒸酒和陳放等傳統工藝釀製純糧白酒。它們憑藉質量好、價格低等優勢,贏得了廣大農村的低端消費社會市場,顯露出極強的生命力。

川南農村。(2016年3月,川南宜賓)

川南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在廣大農村有著極大的消費市場。(2019年5月,宜賓喜捷鎮)

川南民間釀酒最早是家庭自產自用,後成作坊式生產,產量很低,生產出的白酒也全部在當地銷售。民國年間最盛,幾乎每個鄉鎮就有一兩家。(2015年2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這些作坊生產方式近似原始,一直沿用傳統工藝釀製白酒,酒質清冽醇厚,香氣濃鬱,口感純正,飲後不上腦,深受人們的喜愛。(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這些作坊的建築多為極具川南民居特色的陳舊老房子,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2018年11月,樂山孝姑鎮彭大龍酒廠)

潘澤君(左一)的酒廠,從建鎮時就有,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他接手後也有33年。(2019年5月,自貢懷德鎮西街酒廠)

作坊角落存放的舊物成了它們的歷史鑑證。(2018年11月,樂山孝姑鎮彭大龍酒廠)

作坊多是瓦屋頂,置有「亮瓦」,房梁高而漏空,用牆體磚砌成「梅花牆」,增加了作坊的採光和通氣功能。(2019年4月,宜賓勝天鎮陳燒酒酒廠)

作坊裡一般都有隔層,生產工具等都放在隔樓上邊。作坊僅是生產車間又是庫房。(2017年9月,川南勝天鎮陳三酒廠)

這些小酒坊多在鄉鎮居民房的深處,寸土寸金,擁擠不堪。這是酒坊「辦公」的地方。(2019年5月,內江龍會鎮金氏黑洞巖酒廠)

這些小酒坊一般都是土甑蒸酒,蒸酒的土甑都是由川南的青石板砌扎而成,歷史悠長。這是烤酒工利用紅糟保溫發酵的時間,清洗酒甑。(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酒坊釀的白酒是用本地糧食釀造,以高粱和小麥為主,取經原始森林淨化的天然純淨水浸泡發酵蒸煮而成,無雜質、無汙染。(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酒坊的白酒初蒸和復蒸都在土灶裡進行,火候的掌握至關重要,這需要有經驗的師傅來把關。(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李明富酒廠)

生產過程中都有大量的糠殼酒糟,它是餵養家禽、家畜上佳飼料,每逢趕場天,十裡八鄉的人們都會前來購買。(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李明富酒廠)

在起糟、運糟、攤糟的生產環節,整個作坊瀰漫著水霧。(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作坊空間大的水蒸氣就少,生產條件相對要好一些。(2017年9月,宜賓李莊鎮周氏老槽坊)

鑑別每甑酒的品質,都是大師傅憑藉經驗和口覺來決定。(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每天產出來的酒仍是肩背、槓抬地送到附近的庫房。(2015年10月,宜賓勝天鎮陳三酒廠)

條件較好的作坊酒廠有很多存酒的大陶土酒罐,有的還是地下的,名曰藏酒「地窖」。(2013年4月,眉山高廟鎮高廟白酒廠)

牟太興(右一)的藏酒方法堪稱一絕。將釀好的酒埋進菜地裡,有裝幾十斤的大陶罐,也有裝10斤的小陶罐。小陶罐則深埋,上面種菜下面「種酒」。這種藏酒方式釀出的酒特別的香,特別好賣。牟太興說這種祖傳藏酒方式到他那裡已是第五代,專家認為這種方式與窖藏、洞藏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在,「牟太興菜地窖酒」已是瀘州市非物質文件遺產。(2019年5月,瀘州分水鄉「灘灘上」酒廠)

這些小酒坊很多都是「前店後廠」的布局,有的甚至與作坊合為一體。(2019年5月,內江永安鎮李三老酒廠)

隨著市場的需求和生產條件的改善,大一點的釀酒作坊還可生產濃香麯酒,用窯泥封窯,保證糧食充分發酵。(2014年4月,宜賓李莊鎮天樂酒廠)

在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情形下,這些小酒坊也在加大投入,由燒煤產生蒸汽改為燒天然氣產生蒸汽。陳道熙的酒廠正在技改中。(2019年4月,宜賓牟平鎮牟平燒酒廠)

張芮,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民族文化影像藝術協會會員、藝術委員會專家委員,宜賓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理事,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網十佳攝影師等。多有作品在國內、外攝影比賽和刊物中獲獎及刊用;有個展和作品入展中國鳳凰民俗攝影雙年展、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有作品為四川美術館永久收藏;有作品入選中國西南六省區攝影聯展。

相關焦點

  • 劍南老街:一條老街,酒香千年!
    「劍南老街」牌坊下,一條平直的古街直指前方盡頭處的「天益老號」酒坊,酒香巷深,漫步老街仿佛走進歷史……劍南老街早在1500年前的南齊時期,人們開始運用自然之法釀製絕世美酒,也許我們腳下某處還有釀酒師傅跪拜酒神的膝印,也許我們腳下某處就深埋著汲滿酒味的頑石……刻有「永明五年」四字銘文的南齊紀年磚現世讓所有的猜想成為真實!
  • 當釀酒設備白酒酒坊注入畲族文化後,新月畲酒坊火了
    在旅遊景點開一個極具特色的釀酒設備白酒酒坊可行嗎?生意好不好?隨雅大釀酒設備白酒一起去參觀一下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畲酒坊就知道了。新月畲酒坊就坐落在這,酒坊老闆姓陳,主營紅曲糯米酒、桂花酒等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酒。
  • 在農村弄套全自動釀酒設備開小酒坊,自產自銷年賺十幾萬沒問題
    其實在農村弄套全自動釀酒設備開酒坊,是不錯的選擇不用背井離鄉,又能在家陪伴老人孩子。 在我們村就有這麼一家農戶,他開了間家庭小酒坊專門釀米酒自產自銷,一年下來就賺了十幾萬。
  • 匠心釀造 衡水義慶隆傳承十八酒坊千年古法
    原標題:匠心釀造衡水義慶隆傳承十八酒坊千年古法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手藝正處於失傳的尷尬處境。「古桃城,雖不大,燒鍋卻有十八家」,在素有十八酒坊美譽的衡水,釀酒的傳統工藝亦呈現凋落之勢。
  • 濰坊高密市單家酒坊釀酒釀造工藝入選濰坊市級非遺項目
    其中,高密市的單家酒坊釀酒釀造工藝榜上有名。高密市單家酒坊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單家先祖特別擅於用黑黍米也就是熟透了的紅高粱釀酒,專供王公及四方諸侯祭祀使用,這也是目前我國史料記載最早的紅高粱酒。後來,單氏家族的一個分支從陝西寶雞的眉縣遷移到山東高密,於明朝時期落戶東北鄉,單氏家酒的古老曲種和獨特的釀酒技藝也隨之而來。
  • 川南老窖,活著的傳統
    川南俗諺說,「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一口泥窖相當於一個隔絕氧氣的生化發生器,便於依賴厭氧菌的己酸乙酯的生成——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正是構成濃香型風格的主體成分。越老的窖,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產生的香味物質也就越多,酒香越濃。帶不走的窖泥五糧液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 新疆阿克蘇曾出土葡萄乾,再現唐代西域酒坊,見證新疆釀酒歷史
    02、瀰漫在西域歷史深處的唐代葡萄酒香坐在農家小院的葡萄架下,端起斟滿葡萄酒的高腳酒杯,透過似琥珀般的晶瑩液體,我們仿佛穿越時空來到盛行釀酒的西域,感覺整個唐朝似乎都氤氳在淡淡的酒香之中了。山河是這樣,城邑是這樣,詩人似乎也是這樣。
  • 司馬小燒酒坊,傳統工藝製酒
    在水鎮歷史風情街,司馬小燒酒坊是遊人參觀的一個院落,也是景區向遊客展示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作坊。司馬小燒也叫司馬燒酒,想來是由景區內的司馬臺長城而得名。相傳密雲當地美食有三寶:燒餅、燒肉、燒酒。據說在司馬臺地區有用紅高粱等五穀雜糧釀酒的習俗。
  • 石柱農村小酒坊釀的酒你喝過嗎?傳統釀酒手藝,從一粒糧食到一滴酒...
    在農村還能找到這樣一兩個小酒坊!這裡的酒產出全靠人力,釀出來的酒,味道醇香美味。想買這裡酒還得自己開車前往,主人一般不拿到石柱縣城去賣。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釀酒工藝已經逐漸被現代機械生產工廠所取代。農村現存的小酒坊已經為數不多了,可市面上賣的瓶裝酒仿佛不受老百姓的喜愛。
  • 建拙匠園種酒基地,依託全自動釀酒設備打造特色窖藏酒坊
    新鄉常總引進全自動釀酒設備做窖藏酒,並在酒坊內建了1 個 「種酒」基地,將全自動釀酒設備燒的酒「種」進去,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買酒然後種進院子裡。常總的「種酒」基地常總以前一直在做瓶裝酒代理,近幾年來,瓶裝酒市場一再緊縮,而當地又在搞旅遊業開發,所以他打算開一個酒坊
  • 中國傳統酒坊尋覓現代出路
    熱氣騰騰的酒坊裡,純正的糧食酒餾烤出來,透著濃鬱的香氣,也考驗著釀酒大師傅在配料和把握火候上的獨門手藝。「高粱不能攪成一鍋,要一層一層的覆蓋,讓蒸汽與高粱充分接觸。」郭玉根一邊向遊客講述手工釀酒工藝,一邊忙著往蒸鍋裡鏟高粱。他已經有30年的釀酒生涯,家中的老酒坊有200年歷史,祖上世代以釀酒為生。
  • 陝西唯一一家共享酒坊在渭南桃花源落成!
    ,距離渭南城區南8公裡,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烙刻在零河畔先民的遺蹟和仰韶陶罐裡散發的酒香。,在中國酒聖故裡落地了桃源酒坊,讓千百年來古法釀酒再得傳承。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祭拜酒神,表達了桃源酒坊釀酒人對天地神的一種敬畏,一種善待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其實,所有的神明都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人類創造一個神來保護自身,而神靈就是每個人心底的規範,也就是由於釀酒人自覺恪守著釀酒規範,所以,千百年來中國釀酒工藝一直流淌至今,生生不息。
  • 在農村開小酒坊,自產自銷年賺十幾萬沒問題
    就拿釀酒這個項目來說吧,在我們村就有這麼一家農戶,他開了間家庭小酒坊專門釀米酒自產自銷,一年下來就賺了十幾萬。但話又說回來,那麼,開間家庭小酒坊前景如何呢?下面一起來分析一下。一、開家庭小酒坊前景分析在農村開家庭酒坊,事實上也是一項很賺錢的項目。怎麼說呢?一是在農村人們對白酒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 用糧食釀酒設備開個酒坊,釀酒的利潤一般是多少?
    對於準備用釀酒設備開酒坊的朋友來說,釀酒的利潤,是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接下來楊俊麗老師先從釀酒的成本算起,跟各位分享釀酒的利潤。 1、釀酒成本計算公式及酒度換算公式。
  • 從事上10年的「釀酒事業」張大哥,我們來看看他的酒坊,上門指導
    從事上10年的「釀酒事業」張大哥,我們來看看他的酒坊,上門指導 2020-12-07
  • 用熟料釀酒設備開家酒坊現蒸現賣,怎樣選址你清楚嗎?
    我想用熟料釀酒設備在鎮上開一個臨街門面,怎樣選址比較好?這是每個釀酒人在用釀酒設備做酒前必須要考慮清楚的。開一個純糧酒坊,不僅僅要釀出好質量的純糧酒,更要選擇一個好的位置、有一套系統的營銷方法。 1、選擇散白酒店面可選擇在大型的菜市場門口或者旁邊。
  • 淮北明清釀酒坊重見天日 釀酒設備保存完好
    [發現]明清酒坊意外「現身」  2018年9月25日,在濉溪縣城關鎮北關的沱河路北側,濉溪縣北苑風景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施工中,工作人員意外發現地下有磚石建築出現。當地文物局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經過勘察,發現了疑似釀酒發酵池的遺蹟,推測這裡可能是一處古代釀酒作坊遺址,文物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報了安徽省文物局。
  • 百匠酒坊鹹寧團隊「茅臺印象」之旅圓滿落幕
    茅臺鎮歷來是黔北四大名鎮之首,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是中國醬酒聖地,域內白酒業興盛,集長徵文化和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多彩非遺,天釀傳承鹹寧團隊眾人於百匠曲尊酒坊合影留念合照中清晰可見茅臺著名天釀景區關於茅臺天釀景區茅臺天釀景區用地面積為76186.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360.56
  • 老嶽酒坊|匠心釀造品質,守護點滴醇厚
    老嶽酒坊  老嶽酒坊(嶽家坊手工精釀酒坊)位於鎮江市最南端的江南古鎮——寶堰,寶堰具有典型的江南小鎮風格,是鎮江南鄉有名的魚米之鄉。豐富的糧食產量,讓這裡的釀酒文化大放異彩。從清朝開始,這裡的釀酒業就頗具規模。  老嶽酒坊傳自正統寶堰米酒釀造技藝,酒坊第三代傳人嶽家林是鎮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堰米酒釀造技術傳承人。歷經四代釀酒匠人的洗禮,堅持傳統手工釀造技藝,從原料嚴格把關,純糧釀造,優先發酵,分層摘酒,土壇陳釀。精湛的手工技藝,加以原生態綠色發酵,釀出的白酒具有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甘爽,回味怡暢,飲後微甜,尾子乾淨等特色。
  • 從千年枸醬到仁戰1935,走進醬酒醇厚口感背後的文化歷史
    仁戰酒:從千年枸醬到仁戰1935,走進醬酒醇厚口感背後的文化歷史 發布時間:2020-12-15 17:14:0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