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平米,意味著什麼?
四年前,山東人李文君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了一間幾平米的「移動照相館」上。
誰都沒有想到,他的這「幾平米」嘗試,會在日後的中國長出一個關於移動商業空間的新興行業。那些兼具功能和創意的可移動經營空間,成為天南海北許多人的夢想單元,在城市消費、夜間經濟、文旅景區等各大場景中寫下點睛之筆。
與之同時,一座連通全球的智能化工廠——「JEKEEN街景夢工廠」(後稱街景)拔地而起。
而前不久,直播界最新鮮的事情也與街景有關:這家夢工廠聯手吳曉波,成為首家在淘寶上賣「商業街」的製造企業。一天之內賣出5條「街」,還成為淘寶推選的「夜經濟」專題代表。
——那麼,街景夢工廠,究竟什麼來頭?
讓生意做得更容易一些
造出第一輛移動商鋪時,李文君40歲。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連續創業者,行業涉及整體家居、LED照明、相框……其中相框產業已經做到了同類產品領域的全國前三。
雖早已衣食無憂,但李文君總想再幹點什麼。
2015年底,他拉上一個搞製造的班底,在相框廠的空地上造出了一輛移動照相館。初心很純粹,就是幫影樓客戶做一些創新嘗試。
「四個輪子加一個店鋪的可移動經營空間,停在街頭就是一個活招牌,一個人氣熱點。」移動照相館出街後,影樓客戶的接單量迎來暴增。
這是「移動商鋪」的起源時刻,誰也不能預料這個「小發明」,會在四年後創造出一個新興行業。
李文君和他的移動商鋪
李文君現在的身份是街景夢工廠董事長,其位於山東濰坊的總部工廠佔地近8.5萬方。
走進這座現代化的工廠,第一眼就能見到展廳裡各式各樣的移動商鋪:三層樓高的火車瞭望塔,會變型的雙層巴士、糖果色的精緻餐車,能住下一家三口的寬敞房車,也有小到操作臺不到1平米的「創業神器」:經營用電動三輪車品牌「店小驢」……
如今,這些產品已供應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開羅還受到了埃及總統塞西的親自視察和點讚。
街景的客戶,也變成了品牌商、景區、城市商街運營商,甚至還有政府機構。但初心仍然沒變:讓生意做得更容易一點。
夢工廠裡有不平凡的夢
在甘肅金昌,有一對90後夫妻,經營著一個小小的餐車,名為「金昌無聲餐吧」。
夫妻倆都聽不見,靠著一塊寫字板和顧客交流,售賣雜糧煎餅和酸辣粉,以此經營自己的小日子。
這樣的生活在四年前於他們是一個奢望,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租下街邊的店面。但好在他們通過網際網路,發現了街景夢工廠。
「無聲餐吧」正是來自街景。在得知夫妻倆的情況後,街景夢工廠的研發人員——在工廠裡他們的頭銜是「造夢師」——開始為夫妻倆開動腦筋。
小小的餐車,不足五平米,但經過了特別定製。車身上印刷著一句溫馨告知:「因本人是聾啞人,給您在交流上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最顯眼的部分,留給了夫妻倆的夢想:「我不能給世界帶來聲音,我卻能給世界帶來美味。」
還有濰坊兩個高校學生訂購餐車用於勤工儉學,70歲的美國華人想借用移動商鋪把家鄉小吃引進到美國,殘疾人創業,家庭主婦再就業……這樣的故事在街景夢工廠的初期比比皆是。
儘管在當時,街景滿足的都是一些「小需求」,但李文君卻嚴格要求生產線優化,改造生產流程,做到「小快多」(小批量、多品類、快速生產),不但將成本壓縮到了傳統餐車的10%,還極力研究如何滿足顧客們千奇百怪的要求,實現定製。
李文君的想法很樸素,但思路卻很專業,他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憑藉技術實力、設計實力,甚至是產業鏈生態去著眼於普通人的生活,實現一些「小夢想」,服務一些「小需求」。
這些小需求,是別的工廠看不上的「小市場」,卻最終成為街景跨入更大市場的敲門磚。
「成就每一座城市的活力多樣性」
在建築規劃史上留名的家庭主婦簡·雅各布斯,於《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提出:「城市的活力來源於多樣性。」
但在很多城市裡,街頭的多樣性與城市管理總是存在矛盾,衛生安全、市容市貌、佔道等等。以往大家的思路都是規劃管理為先,還沒有人試著從小商販的角度切入,去解決城市難題,比如在幫助他們經營生活的同時,把佔道經營對城市景觀的破壞,變成一種景觀升級。
質變,來自2017年11月。13輛街景自主研發的移動商鋪,浩浩蕩蕩地向廣州番禺進發,目的地是廣州國際美食節。以「輕景觀」為代表的街景移動商業場景正式登場。
有心人會發現,正是在此之後,國內許多網紅城市,開始流行起移動夜市、移動商業街的風潮。
而在海外,街景的市場也快速生長:日本,第一批150輛定製房車於年前落地衝繩的一座小島;埃及,除了開羅市區的一座移動夜市,還有胡夫金字塔下的移動商業街和海外工廠正在籌建;還有中東地區、韓國、美國……
看上去,街景的成功在於踩準了許多時代趨勢,比如文旅融合、夜間經濟等等,但在李文君看來,這離不開對大時代中「小需求」的洞察。
如果把小商販的苦惱置於城市經濟的大背景下,會發現城市需要的消費活力、居民懷念的煙火氣,以及國家對經濟增長的種種政策,其實是同一種需求。它們都可以通過新的業態來解決。
比如街景的「輕景觀」,把景觀性做成了連接城市、大商業、居民和小商販的紐帶。
於是移動空間變成了場景中的奇幻「積木」,街景還適時地引入了拱門、景觀設施、桌椅坐具,甚至還包括垃圾收集站等等的配套設施,將經過市場最前線檢驗的移動商業方案,變成了服務於整個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
一百多年前,人們想要跑得更快的馬,福特提供了車;十幾年前,人們想要手機更抗摔能「防彈」,蘋果提供了智慧型手機。
當城市要經濟、大商業要活力、小商販要生存、居民要便利的需求同時交織,街景提供了 「移動商業場景」。
這就像簡·雅各布斯的獨特視角:從生活化的、情感式的居民需求出發,反而可以靠近並解決一些宏觀的、複雜的城市敘事。
為城市管理者帶來解決方案
每個小商販,每個小店、地攤,都是屬於城市的小單元,但它們共同組成了城市經濟的巨大脈動,街景在其中不斷地創造流行。
李文君曾帶領團隊,從德國、日本的頂尖車企工廠裡取經;在義大利,街景不但全資收購了一家餐車改裝公司,還在都靈附近的卡盧索拍下了一座因面積太大而荒廢許久的工廠。他們計劃在這裡建起一個直面歐洲市場的橋頭堡。
而在內部,街景的智能化改造一直沒有停止,從深入探索柔性化生產,實現移動商鋪的「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再到數據化、信息化升級,讓服務全球客戶所積累的產品製造數據,經過沉澱,最終在街景夢工廠的信息化製造終端中,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品。
同時在全球搭建起數個規劃設計院和產品事業部,不斷優化組織,挑戰極限速度:今天的街景夢工廠,最快只需要30多個小時就能夠讓單體移動商鋪落地,同時,還能圍繞這款產品形成一整套商業場景方案。
最終目標,是實現世界級的供應鏈交互,實現全域製造。
也即:小到一位商販,大到一條商業街,甚至是一座城市產生了需求,都可以在街景以最優程序快速實現。
普通人很難對這種技術實力有直觀的概念,所以,我們不如上淘寶看看。
親,上淘寶可以買條街了哦
8月的淘寶直播有一件新鮮事,前有薇婭賣火箭,後有財經作家吳曉波直播帶貨,賣出了5條「商業街」。接著萬能的淘寶也趕緊蓋章:是的親,上淘寶可以買夜市了哦!
街景夢工廠專程為淘寶銷售推出了「商街套餐」,換句話說,就是讓用戶可以像買漢堡套餐一樣輕鬆、快捷地買下整條移動商業街。
搭建一座特色夜市、建設一條主題商街的傳統流程,被街景用移動場景和工業化流程徹底重塑,現在,每個城市都「值得把線下商業重做一次」,畢竟就是上淘寶下個單的事兒。
難怪連吳曉波也感嘆評價說:街景夢工廠在做的實際上是整個商業,未來也希望街景能夠為中國夜經濟做越來越多的「套餐」。
截至目前,街景夢工廠已有500多種移動商業場景任選,而今年,他們還計劃推出180多款新產品,來豐富他們的產品庫和套餐。
一場全球化的移動商業浪潮正在掀起,還遠遠無法預料它的波峰和走向。就像當年李文君種下的移動相館的種子,最終帶來了一個行業的迎風生長。作為移動商業空間的創新者和推動者,今天的街景夢工廠在很多因之收益的用戶眼中,意味著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