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培養,了解小麥的特性很重要。今天小編給大家說說小麥的特性。小麥的營養器官有根、莖、葉。它們起著吸收、生產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作用,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穗、花、果屬於生殖器官,主要作用是傳遞世代,提高經濟產量。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但它們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小麥根系起著支撐、吸收和代謝的作用。它負責吸收土壤的養分和水分,供小麥植株生長。所以無論是根的數量、質量、根的深度都對小麥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小麥的根部要足夠強壯,才能為植物本身吸收更多的營養,這樣才能種出產量更大質量更優的小麥。
小麥的根系分為種子根與次生根兩種,如果根十分細長,就為鬚根系。種子根:小麥播種後,種子吸水發芽。種子長出一個主胚根,然後長出幾個側根。一般來說,每種小麥都有5個種子根。種子根在土壤中比次生根深。在生長初期,根深50~60cm,冬季大於1米,挑旗的深度大於或等於2米。結果表明,種子根能在土壤深處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在小麥的生活和乾旱年份起著重要的供水作用。次生根:小麥長成3片葉後,即3葉期,次生根自下而上依次發生,分櫱節出現子藥,子根在子藥節生長,也稱為節根。次生根強於種子根,而且比種子根淺,主要分布在0-40cm的上層土層。在開花期達到1M左右的深度就會停止生長,次生根生長時間長,根量大,它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與營養,小麥後期生長所需的營養全靠它。
下面我們來說說根系的作用。吸收:無論哪種根系都要從土壤中吸收養分、水分。主莖主要生活在種子根上,分櫱主要靠自己的次生根生長。支撐作用:小麥地上部分的器官主要由根和莖支撐,對防止和減少倒伏起著重要作用。 代謝:根系能迅速將地上葉所產生的物質和土壤吸收的無機營養物質在傳遞到根系,直接影響到地上各器官的生長發育。根系生長不良很可能導致葉片的腐爛。
溫度、水分、空氣和營養物質對根系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溫度最適宜根系生長的溫度為16~20℃,超過30℃時生長放緩,當小麥變綠時,可以鬆土,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根系要想茁壯成長那土壤的含水量就要把控得當,過高過低都不利於其生長。空氣根需要大量氧氣才能生長。例如,過多的土壤水分、硬化和深播種會導致土壤通風不良,影響根系生長。土壤氮磷養分充足,次生根係數量多,伸長快,根系強壯。過多的氮肥會使莖葉的地上部分生長,但根系的生長發育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所以把控肥料的用量也是小麥種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小麥的莖通常被稱為麥稈。實際上,它由許多節點組成。節點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中莖:來自種子的下胚軸。可以起到調節深度的作用,即離地面2~4釐米,以防止凍結和殺死幼苗。分蔡節:是小麥植株基部不延伸到地下節之間,而和其他節緊縮在一起的節群。
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分布和儲存器官分為若干部分,根系吸收的營養物質首先分布在主莖和各部分和葉片上。分櫱節在越冬過程中儲存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提高了小麥的抗寒性,為小麥越冬和恢復生長提供了營養和能量。莖不僅是小麥植株的支撐器官,也是小麥中後期營養物質的儲存和運輸器官。在灌漿期結束時,莖中儲存的營養物質大量輸送到籽粒中,導致穗大,籽粒多,籽粒飽足,對防止倒伏起到重要作用。
影響莖生長的因素有很多。莖節生長的最佳溫度為12~16℃,有利於粗莖的形成。光對細胞伸長有抑制作用,當光照充足時,莖短而粗:麥田種群過大,田間冠層封閉,通風透光差,下部節間過長,細胞壁就會變薄。如果種植密度過高,葉片遮蔽陽光,有機營養就會不足。結果表明,小麥植株的水分和溫度差異較小,莖組織的木質化也會受到影響。施肥過多,氮肥會培育出大量的分櫱,小麥生長旺盛,葉下垂,光合強度降低,節間細長,易倒伏。缺氮肥、植株發育不全、葉面積小、光合不良、養分供應不足、莖弱也容易倒伏,如果情況嚴重,還會造成產量下降。
今天給大家分享了小麥的特性,大家都了解了嗎?大家還有什麼疑問都可以告訴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