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七哀詩》有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2020-12-17 瑩瑩說文化

大家好,我是瑩瑩,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王粲的《七哀詩》,本文由作者瑩瑩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七哀詩》王粲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亂世流年,悲散離分,形勢所迫,去國他鄉,困頓所逼,棄子不還,禍亂何時休?故國何時還?饑民何時可以豐衣足食不用棄子而不還?「七哀,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文選》六臣注呂向注云)

西漢的都城長安城上空已是黑雲亂翻「亂無象」。「豺虎」所指李傕、郭汜等人,他們在這裡製造事端。現在的長安城已經亂得不成樣子,這些都是因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亂,他們大肆燒殺劫掠,「遘患」百姓遭殃。朝廷已經無力庇護他的子民,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局勢下,受難的百姓如我這般,只能忍痛告別養育我的故土中原,前往「荊蠻」即指荊州。「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這兩句是說,離開中原地區,到荊州去。這是因為當時荊州沒有戰亂,相對於長安而言是個不錯的安家之所。「復棄中國去」中的「復」字,可以看出,顯然這已經不是詩人第一次被迫離開故國了。往事不堪回首,心酸苦楚至眉頭。而今又要離中國,可見這是多麼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這年代裡的百姓又是多麼的多苦多難。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臨行時親戚朋友前來送行,不忍我離去,我又何嘗捨得離開這些相伴的親朋好友,一一道別之後,離了家門,出了城門,心中正因別離而感傷,駛出城門,平原之上未見有何人,見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無垠的平原。李傕、郭汜等人在這裡製造禍亂,給百姓造成了多大的苦難呀,才會有如此悽慘的畫面,出現在眼前。一路前行,唯有馬蹄聲。「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累累白骨是「蔽」於平原,就如同百姓受苦卻少有人知,少有人在乎。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路遇一婦人,面帶飢色,坐在路邊,輕輕地將襁褓中的孩子放在了細草中間,嬰兒脫離了母親的懷抱,開始啼哭,轉身離開的母親,聽到嬰兒的啼哭,忍不住回頭看,但終究灑淚獨自離開,不理解飢婦為什麼如此狠心地拋下嬰兒,上前制止詢問,通過這「飢婦」拋棄嬰兒的表情和動作「顧聞」「揮涕」的準確描寫,都能讓我們深刻體會婦人對嬰兒的不舍之情。「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飢婦帶著啼哭聲如此說道,「我自己還不知道死在何處,誰能叫我們母子雙雙保全?」也許婦人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路過的好心人身上,希望有好心人能夠可憐這孩子,收養他,給他一些食物,這也許是飢婦唯一能寄託的希望了。兒皆父母心頭肉,虎毒尚且不食子,母棄子,不歸還,兵荒馬亂,哀鴻遍野之景不難想見。

不等她說完,我趕緊策馬離去,婦人棄子的慘景,使人耳不忍聞,目不忍睹,自己也是一個去國他鄉之人,無能為力,徒有傷悲,又有何用。一路前行,南登霸陵高處,回首眺望長安,感慨萬千,如果有漢文帝這樣的賢明君主在世,長安就會不如此混亂、殘破,百姓不至於顛沛流離,自己也不至於流亡他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原來只有經歷過這樣動亂不安,方能真正體悟前人思念明王賢君的急切心情,不由得傷心、嘆息起來。

詩以描述詩人眼見為線索,見豺虎禍害下動亂的西京,見離別時友人追攀的離別,見城門路上空無一人,見平原遮蔽下的白骨,見一飢婦棄子不還的過程,南登霸陵岸,回首所見的長安。通過詩人的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後的親身體驗,表達了思念聖賢君主的急切心情,希望亂世能治、百姓能安的憂國愛國情懷。

賢明的君王,總是能造福百姓,免於戰爭,保一方安定,而不會出現這樣流離、動亂、白骨匿於原、飢婦棄其子等悽慘畫面。可以想見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瑩瑩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王粲的《七哀詩》寫他初離長安時的所見所聞,是漢末社會的難民圖
    七哀詩——王粲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 古詩鑑賞 ~ 王粲:七哀詩三首
    七哀詩三首王粲其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都城長安混亂無序,如狼似虎的董卓構成了這場禍亂。✦七哀詩:漢樂府中不見此題,可能為王粲自創。七哀,表示哀思之多。六臣(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注《文選》呂尚說:「七哀,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嘆而哀,鼻酸而哀也」。✦西京:指長安,西漢時的都城。東漢建都在洛陽,洛陽稱為東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董卓挾持獻帝遷都長安。✦無象:混亂得不成樣子。象,法度。✦豺虎:指董卓部將李傕(jué)、郭汜(sì)等人。
  • 韋應物的《長安遇馮著》,為什麼要特意寫灞陵
    《長安遇馮著》是非常特別的一首唐詩,因為這首詩的感情相對比較複雜,除了寫相逢的驚喜之外,還有對友人的調侃,更有人生的感慨。《滁州西澗》就不能只按字面去解釋,這首詩也一樣。第一聯:「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詩人為什麼要馮著的衣服上還沾著灞陵的雨呢?灞陵,也寫作霸陵,是西漢孝文帝劉恆的陵寢,因靠近灞河,因此得名。
  • 花意詩心:霸陵邊,楊柳岸,千古傷別?清明柳與介子推,詩詞不斷
    ;唐代盧綸《詩送從叔程歸西川幕》詩句「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都融入了這文化意涵。霸陵邊,楊柳岸,千古傷別春日遲遲,柳色處處入簾清。柳羽迎風,舒展和緩、從容的氣息,溶入人心。年年柳色同,牽繫今昔,望鹹陽古道上漢家威武已經絕響。這種傷今懷古的傷別,藉柳色懷漢風的氣魄何其雄偉!
  • 登霸凌岸回望長安亂
    作者:王粲七哀詩(第一首)[5][注釋2][5]追攀,趕上前攀著車轅依戀不舍[9]霸陵,漢文帝陵墓所在地,在長安東。岸,高地。「[10]悟彼」二句:悟,領悟,領會。《下泉》 是《詩經,曹風》中的一篇。毛《序》說:「《下泉》,思治也,曹..... 思明王賢伯也。」這兩句說領悟到《下泉》一詩作者思賢君明伯的心情,自已不由得傷心嘆息起來。漢文帝與民休養生息,史稱西漢賢君。
  • 煙雨夜讀|灞橋煙柳,曲江池館待人來
    誠如宋代著名詩人陸遊《耕罷偶書》詩:「灞橋風雪吟雖苦,杜曲桑麻興本濃。」只是為了風雪吟詩,不如多關心一下民生疾苦。陸遊倒也實在。憶秦娥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的秦樓月就以此地為起點。
  • 煙雨夜讀 |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霸陵在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東南57公裡處,是兩座西漢長安城東南的西漢帝陵之一。從《史記》來看,霸陵選擇依山而建,防盜是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加以考慮的。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六朝及唐代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 如今的霸陵,已難尋覓其蹤。這座陵墓「因山為陵,不復起墳」,即依山鑿挖墓室,無封土可尋。
  • 展覽預告|河山千萬裡 回首望長安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
    河山千萬裡 回首望長安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 >開幕時間:2020年12月25日15:00展覽時間:2020年12月25日-2021年3月14日 展覽場地:陝西省美術博物館三樓展廳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1年,也是長安畫派進京展60周年。
  • 曉白讀詩 |《望天門山》
    曉白讀詩 |《望天門山》 2020-12-27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詩西漢帝陵意象的本事—「霸陵」本事
    霸陵,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墓,位於漢長安城東南方的白鹿原東北隅,霸河西岸。霸陵以其薄葬之風和獨特建制向來為人稱道。1、漢文帝之節儉與霸陵建制「文高柏粱殿,禮薄霸陵原。」漢文帝以其節儉之風而名垂千古,成為了歷代帝王的楷模。
  • 讀詩詠柳,絮語把春留——茶之友丨熊宣德(麻城)
    回首歲月韶年,謹記培根「讀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的名言,遙想大唐盛世遭遇安史之亂,詩聖杜甫寫出了「國破山河在,恨別鳥驚心。」的噴世之言,金人南渡,大宋江山傾滅。陸遊謳歌了一曲「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駭人詩篇。在今天抗擊新狀冠狀病毒的戰疫中,習近平總書記指揮若定,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乘座高鐵來武漢現場抗疫,多少個解放軍戰士和白衣天使連續一月奮戰在抗疫一線。
  • 讀祖詠《終南望餘雪》,讓自己身心得到解放
    祖詠的雪,是自然和人間的精靈自然的美,和城市繁華與否無關——讀祖詠《終南望餘雪》,讓自己身心得到解放《終南望餘雪》唐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如果祖詠有幸能夠參加一次星光大道或者超級女聲什麼的綜藝節目的話,憑藉這首「終南望餘雪」一舉奪冠也不在話下。現如今,用一首歌紅一輩子的事情還少嗎?
  • 中華文學總群迴文詩練習
    回文體: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迴文詩雖然不乏遊戲之作,卻也頗見遣詞造句的功力。迴文詩是一種按一定法則將字詞排列成文,迴環往復都能誦讀的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交互讀。
  • 午休丨讀《驛路梅花》有感
    近日,讀魯迅文學獎評委、著名作家王劍冰老師的散文集《驛路梅花》,感觸很深,寫成文字,與讀者予以分享。其一,散文是用腳丈量出來的文字。王劍冰遊遍名山大川,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處都要留下文字,他以文人獨特的眼光來審視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他的好多遊記膾炙人口,尤其是散文《絕版的周莊》被刻於周莊古鎮,《吉安讀水》被刻於江西吉安白鷺洲,天河被刻於湖北鄖西天河廣場,《洞頭望海樓》被刻於浙江洞頭景區。其中兩篇題材還取自甘肅,《渭水源頭霸陵橋》,文中寫道:" 哪裡傳來陣陣鈴聲,增添了悠遠蒼涼的感覺,好像一個送別的場面的配音。
  • 海礁:讀楊朔的《望南山》和羅九平的《壺流河畔的槍聲》有感
    讀楊朔的《望南山》和羅九平的《壺流河畔的槍聲》有感文/海礁正值春節,本該串親訪友,熱情待客,互訴衷腸,熱熱鬧鬧,祝福拜年,可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能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偏偏今年又遇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漫延,
  • 讀睡詩詞精讀|《蝶戀花鴨鶩休休芳草岸》
    《蝶戀花鴨鶩休休芳草岸》文|李家榮鴨鶩休休芳草岸。夏雨連宵,水漲陂塘滿。楝樹新涼眠黑犬,槿花籬落黃鶯囀。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家榮,原名李茂青,筆名柳秦,庚午年生,粵北人。連州市賓於詩社顧問、茂名市鑑社社員,曾多次在詩詞徵文中獲獎,詩詞作品散見於多種刊物。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 《終南望餘雪》:只寫了一半的詩,卻成了詠雪的千古佳作
    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時所作。據《唐詩紀事》中記載,祖詠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題目是《終南望餘雪》。終南山在長安城的南面,距離大約有六十華裡,如果天氣晴好,就可以看見。祖詠看到考題之後,雙目遠矚,陷入沉思。過不多久,別人還在絞盡腦汁,不知如何下筆的時候,祖詠突然靈感暴發,揮毫潑墨,簡直就是一揮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