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開始,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喀什地區文物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文管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工作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隊長、博士巫新華的率領下,頂著帕米爾高原強烈的紫外線,在位於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曲什曼村的一塊臺地上,對吉爾贊喀勒墓地進行大型考古發掘。
41座墓葬裡,有著3具女性、1具男性遺骨的那座墓,就在整個墓地的最高處,周圍是如星光般散發出去的黑白石條。諸多的墓葬裡,還分別出土了木質火壇、鷹頭、琉璃珠、瑪瑙珠、眉筆、沙棘種子、箜篌等各種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用具,以及大量的陶器、鐵器等,這些墓葬用品都在證明,這裡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的拜火教遺址,2500年前,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人,對火有著至高無上的崇拜。
石塊壘成的圓圈,用神秘符號表達了帕米爾高原的人對太陽的嚮往。黑白相間的放射形狀的石條,象徵著太陽的光芒。木質火壇,帶著燃燒的火焰被放入了墓中。琉璃珠、瑪瑙珠、眉筆、鷹頭,裝點著墓中的年輕女子,又顯示出她們身份的顯赫和高貴。在曾經的時尚和美豔中,墓主人帶著對火的崇拜,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祈求火給予自己精神的溫暖、慰藉和自信,並保佑他們平安、幸福。這一切,顯得遙遠而神秘,卻有著非同尋常的特殊意義。
十多天的時間裡,在帕米爾高原吉爾贊喀勒墓地考古現場,巫新華一邊帶領大家進行發掘,一邊對所有發掘出土的文物一一進行認真研究。他認為,帕米爾高原佔據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制高點,這麼大規模的拜火教遺蹟,在亞歐大陸是首次發現,對這處墓地進行全面解析,是中國考古學者對這一考古空白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人類宗教文化的研究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他還認為,國內外學術界一直認為拜火教起源于波斯或中亞地區,而這一發現,支持了中亞起源說,並有可能把拜火教起源地,定位於塔裡木盆地周緣或直接定位在帕米爾高原。
連日來,這個驚人的發現,吸引了疆內外諸多專家學者先後分赴墓地進行現場考察,疆內外知名媒體每天進行現場跟蹤報導。喀什地區以及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高度重視,召集疆內外的專家學者對發掘出土的拜火教遺蹟,結合現在塔吉克族人現代生活習俗的方方面面進行探討,並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
那麼,拜火教遺蹟為何會出現在帕米爾高原?這處大型墓地的發現有何意義?2500年前,這裡曾舉行過怎樣隆重而神秘的拜火教天葬儀式,然後,誰又將他們安葬在這裡?面對著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頭枕著塔什庫爾幹河,墓主人曾將自己生前怎樣的生活,全部帶入這沉睡了數千年的墓葬中?又留下了多少未解的謎團?這一層層厚厚的神秘面紗,正隨著諸多考古、歷史、民俗專家學者的介入,一點點被揭開。
據了解,拜火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既不是一神教,也不是多神教,而是獨特的二元論宗教。它最早流行於古代波斯帝國,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是最高主神,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語是「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它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的山結,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在這裡會集,它使這裡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同時,它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西端,橫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通道口。
就在這個地理位置極為特殊的地方,考古專家們從整個墓地發掘出土的古老神秘的拜火教遺蹟、墓主人身上佩戴的琉璃珠、可以彈奏出動人音樂的箜篌等,這些都在一一證明,在古絲綢之路還未開通前,東西方文化已經在這裡有了交流。
不知不覺中,拜火教通過帕米爾高原,傳入古老的西域地區,並逐漸與當地的原始宗教相融合,成為民間信仰的一部分。至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歷史上信仰過拜火教的民族,仍保留著拜火習俗,而現在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人,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能看到崇拜火的痕跡。
據塔吉克族民俗專家馬達力汗·巴倫介紹,塔吉克族人除了「肖貢巴哈爾節」外,和中國的彝族、白族、傣族等很多民族一樣,還有一個火把節。每年的6月22日,當一支支火把被點燃,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燒,似火龍飛騰,如紅色雲朵飄浮在高原的夜空,人們舉著火把,圍著篝火,歡歌起舞、嬉戲,讓燃燒的火焰照亮自己的全身,期望火能驅趕黑暗,帶給自己更多的溫暖和光明。
還有一個燈節,塔吉克族人稱為「巴羅提阿依」,每年齋月前一個月,燈節要舉行兩天。節日前,家家戶戶用高原特有的「卡烏日」草稈做燈芯子,裹上蘸過酥油或羊油的棉花,點燃特製的燈燭。全家人坐在炕上,每個人眼前,擺放著一盞代表興旺和吉祥的酥油燈。他們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並伸出雙手在火焰上烘烤一下,祈求一年的平安。之後,每家人再把最大的燈燭點燃,綁在木桿上,插到房頂上,讓「天燈」為自己帶來吉祥如意,每個人靜立房前,仰望熊熊燃燒的火把,默默地祈禱。
那一晚,整個帕米爾高原,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徹夜不眠,沉浸在歡樂中。第二天,全家人又去祖先的墳上掃墓,給每座墳墓點燃三五支酥油燈,擺上油饢、熟羊肉等祭祀食物,向死者的亡靈祈告,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哪裡有火,哪裡的塔吉克族人就能相互溫暖、幫助、團結在一起,共同抵禦一切的黑暗、寒冷。
可見,火,在熱情、純樸、善良的塔吉克族人眼裡,從古至今,都是溫暖、是光明、是平安和幸福的象徵。
如今,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這處遺址的重大發現,對現代東西方文明的溝通、對話和交流,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它將給現代的塔吉克族人帶來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又如何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更好的文化作用?
去年8月,巫新華就帶隊對這處大型墓地進行考察並初次發掘。今年6月又開始進行了全面的發掘工作,如今,吉爾贊喀勒墓地現場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中,這項工作將在8月4日結束。隨著一個個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我們期望它還將會有更多的謎團被揭開,顯示出更多更美好的文化內涵和意義。
作者: 張迎春 來源: 天山網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