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珍貴保護建築伊維爾教堂殘破不堪(圖)

2020-12-12 央視網

哈爾濱珍貴保護建築伊維爾教堂殘破不堪(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2日 09:15 來源:

黑龍江晨報

教堂現狀

教堂原貌

    專家踏訪哈爾濱保護建築 伊維爾教堂殘破讓人痛心

    為了給上海一家出版社編寫一套中國旅遊城市的旅遊圖鑑,2007年的春節剛過,一個哈爾濱遊子回到故裡,要踏訪這座城市的保護建築和獨特景觀,讓更多的人了解哈爾濱。她第一站尋訪的是聖·伊維爾教堂,「尋訪的結果太讓我失望了,幾乎沒有勇氣再將尋訪進行下去,我沒有想到那麼珍貴的建築竟然都被破壞了。」柳嶽梅傷心地說。

    保護建築露破敗之象

    柳嶽梅,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古典文學博士,1996年離開家鄉到上海工作,是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目前在韓國德成女子大學任教。

    春節剛過,柳嶽梅就回到家鄉,開始追尋那些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哈爾濱老建築,當她站在經過百年風雨洗禮的聖·伊維爾教堂前時,她驚呆了,不是為了它的美,而是為它的衰敗。「我萬萬沒有想到聖·伊維爾教堂殘破得如此嚴重。」柳嶽梅一連用了5個「殘破」來形容聖·伊維爾教堂的現狀。

    聖·伊維爾教堂是哈市II類保護建築,位於道裏區霽虹街工廠胡同(原為軍官街)7—4號。建於1908年,由當時駐哈的俄國外阿穆爾軍區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將及官兵捐資修建,是一座軍用東正教堂。在人們都為哈市索菲亞教堂的美麗讚嘆不已時,卻很少有人知道聖·伊維爾教堂的存在。在回到哈爾濱之前,柳嶽梅搜集到一些聖·伊維爾教堂的照片,她說,自己在念小學的時候,曾經和小夥伴到聖·伊維爾教堂遊玩過,那時教堂旁邊還有個孤兒院。

    記者在柳嶽梅提供的老照片上看到,聖·伊維爾教堂平面為希臘十字式。屋頂上方大型鼓座託起大洋蔥頭穹頂,成為整個建築的中心,四個挺拔的小洋蔥頭穹頂環繞周邊,整個建築宏偉壯觀,外型輪廓簡潔、線條鮮明,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教堂佔地面積較大,周圍視野開闊,綠樹成蔭。

    風雨衝刷不去的記憶

    10日下午,雪後初晴。在道裏區工廠胡同裡,一片暗紅、灰黑的老式民宅擁擠而不規則地排列著,四周到處都是垃圾,街道上的雪已經化作黑泥。沿著胡同走到盡頭,迎著暮冬午後的暖陽,目光所及之處就是聖·伊維爾教堂。看見教堂的第一眼,已經讓柳嶽梅博士心痛了。

    教堂的殘破已經十分嚴重,洋蔥頭的穹頂早已不見蹤影,雖然有些雕飾依然清晰,但許多磚瓦都已經破碎,教堂的外牆壁上有多處裂痕,整個教堂顯得灰暗。周圍的居民稱,聽老一輩人講,教堂地下室中還保存著很多昔日神職人員的棺木,但由於教堂早已廢棄,無法進入看個究竟。

    在教堂西北20米處,有一間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平房,它就是聖·伊維爾教堂附屬孤兒院,是哈爾濱市III類保護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牆壁上的彩色馬賽克鑲嵌畫,寬約3米,高3米,倒心形。由大約1.7萬塊1.5釐米見方的馬賽克拼貼鑲嵌而成。畫面左邊是一位側身站立、挎籃子的俄羅斯婦女,身穿及膝裙子,上棕下藍,腿上是白色長襪。右邊是一隻狗,長尾下垂。女子身後綠樹環繞,一條小路伸向樹林深處,不遠處有一座木屋,後面是碧波蕩漾的湖水及淡青色的天空。雖然經歷了百年的風霜雪雨,但畫面依舊保存完好。

    站在夕陽下的教堂外,透過殘破的教堂,柳嶽梅似乎仍然可以看到其往昔的歲月:每天天不亮,神職人員就起來了,將教堂裡裡外外清掃一遍,準備迎接每一位信徒的到來。孤兒院的孩子們在繞著教堂嬉戲,不時地順著樓梯爬上爬下,教堂裡的每層樓閣都是他們捉迷藏的好去處,教堂前的草地更是他們做各種遊戲的「聖土」。孩子們玩累了,就到教堂裡聽琴師的演奏,優美的音樂和動聽的歌聲迴蕩在教堂的上空。

    喚醒沉睡百年的教堂

    柳嶽梅在聖·伊維爾教堂和其附屬孤兒院外拍了許多照片,她感慨地說,雖然今天的聖·伊維爾教堂殘破了,但輝煌難掩,古舊中透著昔日的華貴。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表達我對哈爾濱的感情,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字,愛!」柳嶽梅說:「參與這次旅遊圖鑑的編輯出版,就是想為家鄉做一些事。哈爾濱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太多了,像聖·伊維爾教堂這樣的老建築不僅凝聚著曾經在此居住的俄羅斯人的尋根情結,也寄託了老哈爾濱人對這座城市昔日異域風情的追憶。這種懷舊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濃厚,同時,它也是哈爾濱城市文化的重要識別標誌。我要用我的眼睛和我的雙腳一一尋訪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使更多的國內外友人認識到擁有這些老建築的哈爾濱的美,通過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來讓人們愛惜保護這些這些老建築,並延長它們的生命,更希望能讓它們重新煥發青春。」

責編:郭睿

相關焦點

  • 圖說龍江:伊維爾教堂
    聖·伊維爾教堂(Holy Iveron Icon Orthodox Church),簡稱「伊維爾教堂」,位於哈爾濱市道裏區霽虹街工廠胡同,建於1908年,面積為555.8平方米。教堂原為駐哈爾濱俄國外阿穆爾軍區的軍用東正教教堂,折衷主義建築,磚木結構。設計師為德尼索夫。 教堂的五個「洋蔥頭」圓頂曾被拔除,但建築本體得以保留,為哈爾濱市II類保護建築,但已殘破不堪。
  • 聖.伊維爾教堂 初露芳容已驚豔
    聖.伊維爾教堂建成於1908年,面積五百多平方米,原為駐哈爾濱俄國外阿穆爾軍區的軍用東正教堂,折衷主義建築,磚木結構。   聖.伊維爾教堂在哈爾濱70多個教堂中,地位和風格有些另類。   它具有俄羅斯傳統風格的球型尖塔教堂,又突出了東羅馬的拜佔廷風格。   教堂共有7座球型尖塔的洋蔥頭,分布在教堂大廳和鐘樓以及聖壇的頂部位置。7個蔥頭,別說在哈爾濱,即在當時的中國是唯一的。
  • 哈爾濱最容易錯過的景點,就在哈站旁,索菲亞教堂的「姐姐」
    索菲亞大教堂,卻很少人聽說索菲亞大教堂其實還有個「姐姐」——聖·伊維爾教堂,就在哈爾濱火車站附近,不知道的遊客很容易錯過這個高大美麗又莊重的建築。普通的教堂頂部只有1個穹頂「洋蔥頭」,伊維爾教堂卻有7個穹頂「洋蔥頭」。聖·伊維爾教堂作為聖·索菲亞的「姐妹教堂」,其建築紅磚的體量比索菲亞教堂的還大,也是目前哈爾濱市的宗教建築中唯一保有附屬建築的一例。
  • 哈爾濱聖伊維爾教堂絕美舊照首次公開亮相(圖)
    原標題:哈爾濱聖伊維爾教堂絕美舊照首次公開亮相(圖) 3日一早,春陽還未完全升起,位於哈站北側、哈市道裏區工廠胡同的聖·伊維爾教堂在薄霧中若隱若現,暗紅斑駁的牆壁不斷映射出滄桑的光線。「唰……唰……」一個身穿黑色棉襖、佝僂著腰的老人正仔細認真地清掃著教堂周邊的路面。 老人叫孫連慶,60多歲了,附近居民都叫他老孫。
  • 哈爾濱,有座沙俄侵略者鎮壓哈爾濱義和團運動而建的教堂
    哈爾濱站北廣場附近有一個很大的洋蔥圓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它建於1907年,是1908年建造的聖伊維爾教會的簡稱,伊維爾教堂的歷史價值非同尋常,不僅是俄羅斯侵略者鎮壓哈爾濱義和團運動的重要歷史證據,也是日俄戰爭的重要歷史見證人。
  • 哈爾濱火車站旁有座教堂,俄羅斯風情引遊客打卡,其實是個墳場
    然而,哈爾濱火車站北廣場的教堂卻引起大部分網友的熱烈討論。事實上,這座教堂叫做聖·伊維爾教堂。1908年,該教堂就已經出現在哈爾濱火車站的北廣場。雖然教堂的佔地面積只有555平方米,但聖·伊維爾教堂卻依舊成為火車站最典型的建築之一。
  • 1913年黑龍江哈爾濱老照片 最早的哈爾濱彩色照
    分享一組民國初期的哈爾濱老照片,照片主要拍攝的是當時的哈爾濱各大教堂。本組照片的拍攝者(整理者)是阿爾伯特·卡恩。以下是他在哈爾濱拍攝的6張照片,(照片拍攝者可能是Stéphane Passet,具體的拍攝時間應該為1913年6月份),小編整理出來,供大家閱覽。聖尼古拉大教堂原聖. 索菲亞教堂原聖.
  • 在中國居然有一個城市有54所教堂
    伊維爾教堂伊維爾教堂建於1908年,巴洛克式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位於軍官街(現道裡霽虹街)工廠胡同7-4。原為俄國外阿穆爾軍區的軍用教堂。設計師為K.X.德尼索夫。磚木結構,俄羅斯建築風格。伊維爾教堂平面呈希臘十字形,西側為主入口,上方為鐘樓,東側為聖壇。屋頂上方大型鼓座託起大洋蔥頭穹頂,四周分布結構相同的4個小洋蔥頭裝飾,鐘樓上方仍有鼓座,上方也聳立著一個洋蔥頭穹頂!所有的洋蔥頭都在文革時期被拆除了!現在的伊維爾教堂,殘破的外衣已經無法為他遮風擋雨,密閉的門窗也鎖緊了他的心房。夕陽下的一切都只能用殘破和悲涼來形容。
  • 哈爾濱經典大教堂
    採用了鮑·馬·圖斯塔諾夫斯基的設計方案,可容1200人做禮拜,氣勢恢宏,建築精美,被稱為遠東地區最宏偉、最壯觀的教堂。位於**街(現友誼路),是東正教北京傳教士團駐哈爾濱代表部所在地。聖·伊維爾教堂建於1908年,巴洛克式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位於軍官街(現道裡霽虹街)工廠胡同。折衷主義建築,設計師為德尼索夫。
  • 殘破不堪風化嚴重,桂花樓古城牆急需保護!
    市中區上河街街道辦事處桂花樓社區有一段樂山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牆,183米蜿蜒挺立的紅砂石見證了嘉州變遷,非常珍貴。 但近日市民曹先生向記者反映,由於缺乏有效的保護和修繕,這段古城牆風化嚴重,路面雜草叢生,急需得到保護。曹先生表示,桂花樓社區除了古城牆,還有幾處頗具特色的民國時期的民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進行儘快改造、修復,再現嘉州古韻,讓更多樂山人找回曾經的記憶。
  • 哈爾濱聖·尼古拉大教堂:一座建築的傳奇:
    ,這座佇立了近七十年的精美教堂建築化為烏有; 鏡頭三:2010年6月,在距離尼古拉教堂原址20公裡之外的阿什河畔,矗立起一座與一百多年前建起、四十多年前消失的尼古拉教堂一模一樣的建築,不同的是新的尼古拉教堂渾身散發著清新的木頭芳香。
  • 哈爾濱百年歷史老建築岌岌可危,緊鄰索菲亞教堂,呼籲搶修
    聖索菲亞教堂是哈爾濱城市的名片。當人們在教堂廣場歡聲笑語欣賞留念時,您是否注意到有一座三層的折衷主義風格米黃色老建築低調的藏在它身後。這就是位於哈爾濱道裏區地段街120號的北滿電氣株式會社舊址。有人會問:看似完好的老建築怎麼會「岌岌可危」呢?請大家跟隨筆者的鏡頭,走進這座百年老屋,光鮮的外表蒙蔽了內部的殘破與傷痕。
  • 大澤鄉起義紀念館殘破不堪 已列入修繕計劃
    大澤鄉起義紀念館殘破不堪 已列入修繕計劃 2012-05-24 14:43:03   來源: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 哈爾濱索菲亞大教堂:東北最大的教堂
    哈爾濱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坐落在哈爾濱市道裏區索菲亞廣場,始建於1907年,為一座歐洲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是哈爾濱市的標誌性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成為出行哈爾濱必有參觀的一處建築景觀!
  •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
    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哈爾濱地標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中央大街東側的透籠大街,是典型的拜佔庭式正教會, 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會堂,現在是中國保存最完全的拜佔庭式建築, 這個教會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構, 1997年6
  • 伏爾加莊園:哈爾濱最美的俄式風情
    這座橋的設計以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的橋為原型,橋身兩側的柵欄由圓環組成,環環相扣,是俄式橋梁的主要建築結構。這些圓環寓意著幸福圓滿,如果情侶們能手牽手、不回頭走完它,那你們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聖尼古拉(教堂)藝術館原聖尼古拉教堂亦稱中央寺院,老哈爾濱人稱為喇嘛臺,是一座東正教堂。
  • 一個你不曾見過的索菲亞大教堂——哈爾濱網紅地標重生記
    哈爾濱歷史上有三座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的大教堂:尼古拉大教堂、聖母報喜教堂教堂和索菲亞大教堂。現在這三座教堂只殘存一個半,尼古拉大教堂和聖母報喜教堂在文革中一個被完全拆除,一個殘存骨架,只能算半個。只有聖索菲亞教堂逃過一劫,有幸保存至今,已成為哈爾濱當仁不讓的地標建築,聖索菲亞教堂的留存至今,要感謝附近的居民阻止了革命小將的革命行動,而索菲亞教堂的重生,要感謝當時哈爾濱市市長汪光燾,沒有汪市長的遠見卓識,索菲亞教堂也許還要再沉寂幾十年。
  • 哈爾濱政協委員建議:在哈復建聖尼古拉教堂(圖)
    哈爾濱政協委員建議:在哈復建聖尼古拉教堂(圖) 2015-01-21 13:51:34同時,哈市政協委員於克飛在本屆哈市政協會上提交「關於拆除博物館轉盤道 創建哈市地標性旅遊景點」的提案,建議哈爾濱博物館轉盤道現有現代雕塑景觀與這裡整體風格不符,應儘快拆除。  博物館轉盤道 現代雕塑景觀與周邊歷史建築不協調  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博物館轉盤道建造了聖·尼古拉大教堂。
  • 臺灣西部最美自行車道變得殘破不堪(圖)
    原標題:臺灣西部最美自行車道變得殘破不堪(圖) 圖片來源:TVBS視頻截圖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臺灣新竹17公里海岸線,有一條曾經被稱為西部最美的自行車道,吸引許多觀光客騎腳踏車欣賞海岸沿途風光,但是現在卻爆出,因為缺乏整體規劃,現在沿途布滿垃圾,甚至是地基遭到掏空,一旁的設施也殘破不堪,路燈也損壞沒有修理,讓人大嘆離譜。
  • 1914年建的保護建築也敢做違建?來看看哈爾濱這座哥德式教堂
    大家好我是莊皓文,今天給大家拍的是哈爾濱東大直街的一座哥德式教堂。大直街是1899年形成,1966年改為東方紅大街,1970年紅軍街以東稱東大直街,紅軍街以西稱西大直街。努力看完重點在後面哥德式建築風格起源於11世紀的法國,後來流行於歐洲,主要見於天主教堂。建築特點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跟窗戶上的玻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