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鏡頭特寫:
一個建築,兩個世紀,三個年代,這可能是世界上也少有的一座建築的經歷吧。建設,毀滅,復建,簡單的六個字就概括了尼古拉教堂建築在哈爾濱的興衰過程。但如果你是了解哈爾濱的,如果你了解哈爾濱人對尼古拉大教堂的那種情結,你就會透過尼古拉大教堂百年變幻的這三個鏡頭的聚焦,來感受哈爾濱這座城市歷史的變遷了。
當尼古拉大教堂已經成為老一代哈爾濱人懷念的一種情結,成了哈爾濱歷史中無法揮去的遺憾,成了哈爾濱人心底一座美麗的建築豐碑的時候,一個六歲從上海隨父來到哈爾濱建設工業基地,從此便紮根於這片黑土的既有著南方儒雅、又有著東北倔強性格的企業家黃祖祥,開始了他的圓夢之旅——不僅是他自己的夢,更是圓哈爾濱人的夢。
當這片荒野成為黃總心中實現夢想的一片綠洲的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復活聖·尼古拉教堂這座精美的建築,「讓老哈爾濱人再見到這座老教堂,再聽聽教堂的鐘聲」,讓這裡成為給哈爾濱人帶來歷史回味與美的享受的聖地。
這個當年目睹了尼古拉教堂被毀、如今已經是功名赫赫的企業家,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回報著他的第二故鄉哈爾濱,他付出了人們難以想像的縝密設計、詳盡的規劃、建設的辛苦。
他請來了俄羅斯著名的建築學專家、功勳設計師,俄羅斯歷史文物建築保護協會主席柯拉金博士,他們從俄羅斯的資料室裡找出了一百多年前尼古拉教堂的原圖紙,從俄羅斯運來了60車皮上等的樟子松原木,從防腐防蛀的特殊處理,到從原木變成木方變成圓柱體到不用一個釘子的「木格楞」組合,這完全可以稱得上異想天開的建築卻在他這個機械製造專家的手中誕生了,復原了。
教堂的內部陳設都是按原比例製作的,比著當年教堂吊燈的圖片他們原樣訂製,請來俄羅斯專業的聖像畫家繪畫聖像,所有的燭臺、聖燈,都是專門從俄羅斯的教堂內部採購的,特別是代表著東正教最高級別的七口大鐘,也是在俄羅斯根據當年大鐘的原樣訂做的.
這座滿載著懷想的復建建築現在是「聖尼古拉教堂藝術館」,它雖然沒有宗教意義和功能,但每每走進這高聳的穹頂下散發著木質芳香的教堂建築裡的時候,那花色玻璃被陽光映照射到地上的七彩斑,那聖像壁上神像在金暉裡泛著的淡泊笑容,那聖經臺上金箔製成的熠熠發光的燭臺,伴著讚美詩音樂的低聲迴繞,這一刻你的心中真的會升起一種神聖感,為氣氛的感化,為建築的語言,為美的感受,為找回一個久違的夢。
當——當——當,當聖·尼古拉教堂的鐘聲在伏爾加莊園上空敲響時,雖然在哈爾濱市中心已經無法聽得到它迴蕩,但在哈爾濱人的心裡,它已經成了哈爾濱歷史的警鐘,蕩擊在人們的心頭,讓人在反思中感受著一份珍貴與幸福,享受著這片美麗和安詳。
每次去伏爾加莊園幾乎都要莊園的靈魂建築尼古拉教堂藝術館看看,陰鬱的天氣教堂藝術館裡籠罩的憂鬱氣氛讓人感受著歷史的沉重。一個晴朗的午間我走進了尼古拉,那從穹頂高窗間射進來的陽光讓這座教堂建築呈現著極其典雅而輝煌的光芒,這一刻我終於找到了感覺。儘管我的相機無法表現它的美,我的筆端也無法寫下它的曾經的厚重。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加我公眾微信,或者加"bcxzy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