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來到四川,點了盤魚香肉絲。
吃完之後擦擦嘴巴去買單時卻發現有些不對:
老闆,菜挺香,就是這魚香肉絲裡怎麼沒有魚?
不僅魚香肉絲,其他一些神奇的菜名也會讓人觸發靈魂之問。
獅子頭哪有獅子?
螞蟻上樹哪有螞蟻?
松鼠鱖魚哪有松鼠?
虎皮青椒哪有虎皮?
虎皮青椒???
……
老婆餅裡更沒有老婆?
老乾媽裡更沒有乾媽?
夫妻肺片裡更沒有夫妻?
麻婆豆腐裡咋木有麻婆?
是不是感覺合理了很多?
當然,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裡就一定要有啊!
報菜名,也不是定就得抱蔡明吧。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要求很高,包括它們的命名、品味方式、進餐節奏、娛樂穿插等都有要求。
菜餚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分為兩個流派——寫實命名法和聯想命名法。
寫實命名好理解,大多反映菜品所使用的食材和烹調方法,有時還會涉及到色、形、味以及盛放食物的器皿。
比如,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燉牛肉、清蒸鱸魚……
聯想命名法則包羅萬象,無奇不有。
可能根據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等等方面,為菜餚取的名字如詩如畫,情趣高雅。
比如「螞蟻上樹」,如果使用「寫實命名法」,大概會叫做「肉末炒粉絲」。取名「螞蟻上樹」,則既形象生動,又讓人印象深刻。
螞蟻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