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多條「前進路」?地名「重名」或要改了!

2020-12-17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海珠區南村站和番禺區南村站,兩地相距20公裡,但地名和公交站名完全一樣。類似情況在廣州並非孤例。

    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打開地圖軟體輸入一個地名,同一個城市出現多個重名的地名。近日,廣東省民政廳組織召開全省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視頻會議,傳達學習《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精神,並對廣東省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作出部署。據了解,目前廣州市民政局已傳達會議精神,準備著手啟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

    已約定俗成的老地名原則上不列入清理範圍

    據了解,此次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主要任務包括:第一,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第二,清理更新不規範地名信息。對標註不規範地名的地名標誌、道路交通標誌等公共標誌牌進行更換;對涉及不規範地名信息的身份戶籍、不動產登記、工商註冊登記等證照上的地名地址信息予以變更。第三,規範使用標準地名。清理房地產廣告、戶外標牌標識、網際網路地圖、在線導航電子地圖等載體上的不規範地名;加強地名公共服務能力建設,依託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及時為社會提供準確便捷的標準地名信息。

    省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各地要準確把握清理整治對象範圍和方法步驟,結合本地區實際落實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要明確清理整治對象和重點。清理整治對象主要是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違反《地名管理條例》和《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地名命名原則、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規範地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結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同步對有地無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寫、擅自命名以及少數民族語地名譯寫不標準、不規範的地名進行清理規範。要把社會影響惡劣、各方反映集中的城鎮新建居民區、大型建築物中的「洋」地名作為重點,堅決予以清理整治。《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頒布實施以前命名、已經約定俗成且不違背公序良俗的老地名原則上不列入清理整治範圍。

    最終確定不規範地名清單並及時向社會公示

    各地要合理確定清理整治清單,標準化處理不規範地名。要結合當地實際確定「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認定原則和標準,通過社會徵集、調查核實等方式,全面了解本地區不規範地名數量、分布等底數詳情,詳細掌握其在公共標誌、戶外廣告標牌、相關證照上的使用情況。要結合摸底排查情況,採取部門會商、專家論證、社會聽證等方式,對擬清理的不規範地名充分徵求各方意見,最終確定不規範地名清單並及時向社會公示。

    同時,要有序清理使用環節的不規範地名。對居民身份戶籍、不動產登記、工商註冊登記等證照上存在的不規範地名地址信息,各地可結合實際,在不影響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前提下,採取集中變更或逐步變更的方式予以更換,並確保變更期間相關證照正常使用。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為契機,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服務的長效機制和制度規範,明晰責任主體,加強地名規劃,加大對居民區、建築物、道路、街巷、臺、站、港、場等名稱的命名更名審核把關,完善地名命名更名專家論證、社會聽證和風險評估等制度,強化監督管理,堅決遏制新的不規範地名產生。

    走訪

    「同名同姓」路名擺烏龍 出行多不便

    在這些不規範地名當中,市民感觸最深的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多個地名同名或同音的「重」地名。南都記者通過手機地圖軟體搜索「前進路」,就發現廣州有好幾條前進路,分別位於海珠區、增城區、從化區、番禺區等地。

    南都記者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走訪,發現廣州地名「重名「的現象還真不少,經常把人「忽悠」得團團轉。比如:番禺區南珠路,海珠區南珠路;荔灣區寶華路,花都區寶華路;白雲區鳳鳴路,花都區鳳鳴路;海珠區松園路,花都區松園路;海珠區西華街,荔灣區西華路……

    這樣的「重」名路,很容易讓人一時間摸不著頭腦。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重複的路名?

    根據國務院1986年頒布實施的《地名管理條例》,各地都設有地名管理機構。新的路名需要「申請-審核」。申請主體各異,小區的內部道路由開發商申請,市政道路由相關政府部門申請,地鐵站名由地鐵公司申請。經民政部門許可後,方能使用。

    既然有如此詳細的規定,為何還會出現地名重複等不規範現象?這與地名管理跟不上城鎮化進程的步伐有很大關係。

    根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規定,同一城鎮內的路、街、巷、建築物、住宅區名稱,不應重名、同音。然而,這當中的「同一城鎮」,各地卻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地方把「同一城鎮」理解為「同一鎮」,這也可能導致重名現象在不同鎮、區的發生。2015年,廣州市番禺區民政局在答覆人大代表的一份建議時表示,省、市地名管理部門對「同一城鎮」的釋義為「同一城市」,這意味著在同一城市內,地名路名不應重複。

    除了理解上的差異,像「人民路」、「中山路」、「解放路」、「工業路」、「創業路」等高度重複的路名,多出現在近30年來工業化高速發展、行政區劃發生過重大變化的區域。在廣州,如果你要打車去「迎賓路」,的士司機可能會問你,是去越秀的「迎賓路」,還是番禺的「迎賓路」,又或者是花都的「迎賓路」。越秀區的迎賓路因廣東迎賓館而得名,而花都和番禺的迎賓路則是在設立廣州市轄區之前修建的連接廣州和當地的道路。這些路當時的命名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隨著花都、番禺成為廣州市的轄區,「擺烏龍」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家住越秀區的市民梁瑩就記得,有一次打算去花都的迎賓大道赴宴,當她坐地鐵到白雲機場,然後出地鐵站打車時沒有講清楚是哪個區的迎賓大道,她上車後又睡著了,結果當她醒來後發現被送到越秀區的迎賓路,當時非常尷尬。

    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因為廣州地名重名差點鬧分手:兩人本來相約南村站見面,然後一個去了番禺區的南村站,一個去了海珠區的南村站,各自在寒風裡站了半個小時,才知道去的不是同一個南村站。

    2018年5月,番禺某大型小區內60多條道路立上了新路牌,許多沿用十幾年的路名因「歷史遺留問題」遭到變更,理由是道路的命名不連續,跳過了「四街」等地名,不符合規範。牽一髮而動全身,該小區業主的身份證、戶口簿、房產證、快遞地址、銀行信息全都變成了「與實際地名不符」,對小區數萬名業主的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視點

    廣州市人大代表 曾德雄

    地名命名不能

    給人帶來困擾和誤導

    談到對不規範路名的清理,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文所所長曾德雄特別提到廣州地鐵2號線「飛翔公園站」沒有公園,「白雲文化廣場站」不見廣場等尷尬現象。在他看來,「名實相符」是地名命名最關鍵的,要做到避免重複,避免使用一些並不存在的事物來命名,不能給人帶來困擾甚至誤導。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胡剛

    保持路名的公共屬性,避免「過度商業化」

    對於重新調整命名可能帶來相應的行政成本,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提供規範、準確的道路命名實際上是一項公共服務,長遠來看,儘快實現不規範地名的清理整治對提升城市服務水平有重要意義,對降低命名混亂而帶來的一系列成本問題也是很有幫助的。胡剛還特別關心保持路名的公共屬性、公益屬性,避免「過度商業化」。他建議,在道路命名時儘量使用附近的公共設施、學校、醫院等事物來命名,避免使用商業樓盤、購物廣場、酒店等建築物來命名。

    連結 不規範地名主要包括:

    ●地名含義、類型或規模方面刻意誇大,專名或通名遠遠超出其指代地理實體實際的「大」地名,如「中央首府」「龍御天下」「歐洲花園」等;

    ●以外國人名地名以及使用外語詞及其漢字譯寫形式命名的「洋」地名,如「馬可波羅大廈」「曼哈頓社區」「香榭麗舍小區」等;

    ●盲目追求怪誕離奇,地名用字不規範、含義低級庸俗或帶有濃重封建色彩的「怪」地名,如「99大廈」「加州1886」「BOBO自由城」「皇庭御景」等;

    ●一定區域範圍內多個地名重名或同音的「重」地名,如某城市多處存在「建設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重名道路現象。

    AⅡ01、08版

    採寫:南都記者 吳廣宇 李拉 實習生 李昕洋

    通訊員 陳嘉茵

    攝影/視頻:

    南都記者 董梓浩

    實習生 陳詩韻 陳燦榮 張馳

相關焦點

  • 情侶因廣州地名重名差點鬧分手
    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經歷:打開地圖軟體輸入一個地名,同一個城市出現多個重名的地名。在不規範地名當中,市民感觸最深的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多個地名同名或同音的「重」地名。南都記者通過手機地圖軟體搜索「前進路」,就發現廣州有好幾條前進路,分別位於海珠區、增城區、從化區、番禺區等地。
  • 你家附近這些地名要改了!廣州這些地名,藏著感人故事
    「重」地名:一定區域範圍內多個地名重名或同音的「重」地名,如某城市多處存在「建設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重名道路現象。目前,廣東省存量不規範地名還未得到完全清理,新增不規範地名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區仍然存在違反地名管理法規命名原則、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規範地名,以刻意誇大的「大」地名、崇洋媚外的「洋」地名、追求怪誕離奇的「怪」地名、一定範圍重名或同音的「重」地名為主要表現形式(簡稱「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
  • 這個地名全國獨一無二,只要和它重名!一個字——改
    在前段時間看到頭條上的一片文章,大意是說馬鞍山是全國重名最多的城市,全國叫馬鞍山的地方有好幾個,有安徽的馬鞍山市,有甘肅的馬鞍山,有湖南的馬鞍山,有廣西的馬鞍山,甚至香港也有個馬鞍山……可是今天我說的這個地方全國沒有和它同名的,因為那些曾經和它同名的城市都因它而改了名。
  • 這個地名全國獨一無二,只要和它重名!一個字——改
    在前段時間看到頭條上的一片文章,大意是說馬鞍山是全國重名最多的城市,全國叫馬鞍山的地方有好幾個,有安徽的馬鞍山市,有甘肅的馬鞍山,有湖南的馬鞍山,有廣西的馬鞍山,甚至香港也有個馬鞍山……可是今天我說的這個地方全國沒有和它同名的,因為那些曾經和它同名的城市都因它而改了名。
  • 深圳地名規範醞釀大動作
    特區內414條道路有路無名或重名現象屢見不鮮,住宅樓盤動輒非「都」即「城」  深圳地名規範醞釀大動作  將要出臺的《深圳市地名管理條例》和《深圳市地名總體規劃》要對深圳的地名管理予以規範  本報記者馮傑  通訊員王海江曾綺玲  多條道路有路無名;道路重名現象卻屢見不鮮
  • 老編點評|地名重名已成困擾,如何才能不把他鄉當故鄉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近日有網友反映「京瀋高鐵北京朝陽站和遼寧朝陽站直接重名」,容易造成混淆。也許是「朝陽」這個詞語寓意太過美好,有全國知名的北京「朝陽群眾」,還有東北地區的好幾個朝陽,如吉林長春朝陽區、遼寧朝陽市、朝陽市下面的朝陽縣……我國地名的重名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 合肥路名被吐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卻道重名的還有幾條
    探訪  合肥多條道路出現重名  說到重名的路,合肥還真是有!記者在市內轉了一圈,發現了除了呂先生所說的太和路,還有不少同名的路。  嵩山路,一條位於肥西,與繁華西路交口,和玉蘭大道平行往東側大約500米左右。
  • 廣州迷惑地名大賞:在廣州問路,一個字都不能說漏,否則可能失聯
    北方平原多,受中原傳統文化影響,城市一般四四方方,道路橫平豎直,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南方城市隨地形、河流而建,所以城市道路交叉曲折,尤其像重慶那樣的山城,知道方向也白搭。但要說南方最容易迷路的城市,廣州必須有姓名。除了因為城市太大,許多在廣州迷路的外地人非常委屈——自己真不是路痴,實在是廣州的地名讓人崩潰。
  • 來廣州,我勸你千萬不要問路!在廣州論記清路名的重要性
    原來是廣州的道路,深藏著各種「陷阱」!在廣州,你要警惕這些各區都有的同款路和村 有個故事是這麼講的: 阿翰來廣州遊玩,順便探望租住在棠下的老鄉,他們相約在村牌坊下見面。但當他們都到了牌坊下,卻找不到對方,位置共享後驚呆了:老鄉住在白雲的棠下,而阿翰去了天河的棠下......
  • 老編點評|地名重名已成困擾,如何才能不把他鄉當故鄉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近日有網友反映「京瀋高鐵北京朝陽站和遼寧朝陽站直接重名」,容易造成混淆。也許是「朝陽」這個詞語寓意太過美好,有全國知名的北京「朝陽群眾」,還有東北地區的好幾個朝陽,如吉林長春朝陽區、遼寧朝陽市、朝陽市下面的朝陽縣……我國地名的重名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 成都多條街道重名 4條銀杏路讓人傻傻分不清(圖)
    如果您沒有導航,隨身又沒有攜帶地圖,想去銀杏路的話,恐怕要先掂量掂量:是去金牛區、錦江區,還是武侯區、成華區?因為4個區分別有一條銀杏路。日前,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布了一份「中心城區道路專名採詞特徵與現存問題研究」,指出有5條道路重名,包括果豐路、和平街、雙楠路、銀杏路、雙荊路。
  • 韓國的地名跟湖北重名的為何這麼多,就連國旗也
    從最初的漢城改名為首爾,當時的韓國正在大搞去漢化運動,只不過這個去漢化運動並不徹底,比如漢江如今還是叫做漢江,其實漢江當初韓國政府也想改名,只是種種原因到現在還沒有改。而韓國不僅僅這兩個名字有著濃濃的漢文化印記還有很多東西都有著漢文化印記,甚至是他們的國旗——太極旗。
  • 整治不規範地名?鄭州曼哈頓也得改?
    含義怪誕、低級庸俗的地名包括含義不符合公眾認知,故弄玄虛,難以理解的地名;未經批准,隨意使用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容易產生歧義的地名,隨意使用拼音字母且無實際含義的地名,含義不健康、有悖公序良俗的地名,如啞巴路,黃泉路等。
  • 我勸你千萬不要在廣州問路!
    當然在廣州,重名的地方不僅僅只有棠下據不完全統計在廣州,至少有12條路名或者地名在2個及以上的區擁有同款01南村南村鎮位於番禺區,與海珠區隔江相望;而在海珠區的江南西路附近光是廣州的中山路就有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八路一共8條,解放路也有3條,分別在越秀、番禺和增城。除此之外,海珠區和花都區都有一條松園路,白雲區、花都區都有鳳鳴路,荔灣區、花都區都有寶華路,海珠區、番禺區都有南珠路,越秀區、番禺區、花都區都有迎賓路;兩個潭村,一個在天河,一個在白雲;新塘則有三個,分別在天河、白雲和增城。
  • 青島城市道路命名有了硬槓槓:不以外國人名、地名或音譯外語詞語命名
    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六是不以外國人名、地名或音譯外語詞語命名;七是一般不以行業、企業、商標、商品、商業設施名稱命名;八是道路專名在全市範圍內應儘量避免重複,市區內道路專名不得重名(支路、分段、數字序列等派生路名除外),並避免同音、近音、諧音不雅。漢字書寫完全一樣的為重名。漢語拼音書寫相同但字形不同的為同音。
  • 韓國的地名跟湖北重名的為何這麼多,就連國旗也
    從最初的漢城改名為首爾,當時的韓國正在大搞去漢化運動,只不過這個去漢化運動並不徹底,比如漢江如今還是叫做漢江,其實漢江當初韓國政府也想改名,只是種種原因到現在還沒有改。而韓國不僅僅這兩個名字有著濃濃的漢文化印記還有很多東西都有著漢文化印記,甚至是他們的國旗——太極旗。
  • 老北京的「羊地名」:曾有多條「羊肉胡同」(圖)
    今天,本版專門與讀者一起探尋一下老北京的「羊地名」——據考,歷史上北京與「羊」有關的地名很多,僅收入各區縣地名志中的就有80多個。比如,軍博西邊的羊坊店遼代時已是「羊市」,曾叫「羊房店」、「羊望店」;前門大街的耀武胡同、菜市口南邊的南大吉巷等,過去都曾叫羊肉胡同。
  • 黃埔大道不在黃埔區,海珠路不在海珠區……廣州道道有「迷宮」!
    後面要說的更複雜。 在廣州,名字跟海珠有關聯的建築或區域名主要有三個:海珠區、海珠廣場和海珠大橋。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肯定對韓國的地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街道邊隨處可見的用韓語和漢語雙語標註的地名,以及各式各樣和中國重名的地名。」的,而是韓國的諺文表音不表意,為了準確表達地名的含義,所以形成了用漢語標註地名的傳統,這才有了那些和中國重名的地名。
  • 韓國有多少地名是從中國「偷」來的
    去過韓國旅遊的朋友,肯定對韓國的地名有很深的印象,例如街道邊隨處可見的用韓語和漢語雙語標註的地名,以及各式各樣和中國重名的地名。隨便舉幾個例子:漢江、襄陽、漢陽、丹陽、江陵、廣州、鹹陽、楊州、泰安、東海、海南、河南.一個中國人在韓國的地圖上看到這些地名,你覺得會是怎樣的心情?韓國地圖上的「中國地名」不要想太多,這些韓國的漢語地名並不是為了方便中國遊客而特意「翻譯」的,而是韓國的諺文表音不表意,為了準確表達地名的含義,所以形成了用漢語標註地名的傳統,這才有了那些和中國重名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