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瀘州古建築 唐代建築南定樓有了最新進展

2020-12-15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關注瀘州古建築 唐代建築南定樓有了最新進展

近來,位於忠山的江山平遠堂正在進行修繕工作,建成後市民在這裡可制高江陽半島,俯瞰全城,將山、江、城景盡收眼底。

江山平遠堂始建於宋慶元年間,歷代均有修葺,為磚木結構歇山式建築。站在江山平遠堂前,極目遠眺,江陽城廓和方圓數裡的山水田園景致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幽思深遠,形成了瀘州老八景(又稱古江陽八景)之一的「寶山春眺」。

現在隨著古樓臨江仙樓和南定樓的規劃,這對重振瀘州的歷史文化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南定樓到底還修不修?進展看這裡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瀘州南定樓,始建於唐代,後又經過宋人改建而聞名天下,稱為「江水南來第一樓」。在宋朝時期與黃鶴樓、嶽陽樓、大觀樓齊名。

南定樓影響廣遠,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有著凡到瀘州必遊南定樓之說,這裡也是文人墨客經常光顧的登臨把酒之地,留下很多詩詞歌賦。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南定樓消失在視野中。

明朝著名的《永樂大典》上曾有專章記載:「南定樓,在瀘州芙蓉橋後羅城上(遺址南定臺,在警察學院內),舊為水雲亭。」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晁公武改建此樓,取諸葛孔明建安五年《出師表》語為名,自為之記。

目前南定樓有無修建計劃?瀘州市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南定樓早前列入了規劃,地點擬建在江陽區鳳凰山,但是由於歷史考證的原因和規劃的變動,目前南定樓的修建也處於前期研究當中,專家也在積極研究和討論。

「修建確實對瀘州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南定樓始終是屬於歷史古建築,需要歷史、考古等多個環節的考量,不僅要尊重歷史,還要有理有據,因此需要時間。」規劃專家說道。

臨江仙樓初址定於學士山公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此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由明才子楊慎所作,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可謂老少皆知。而楊慎和瀘州淵源頗深,在瀘州期間寫了很多反映、讚美瀘州名勝古蹟、山川風景、風土人情的詩詞。

昨日,記者從規劃局了解到,臨江仙樓的選址擬定於龍馬潭區學士山公園內,早在學士山公園規劃之初,就規劃設計了臨江仙樓這一仿古建築。

目前正在進行前期的認證、研究,據規劃局專家的介紹,臨江仙樓的修建也面臨歷史、考古的相關問題,「如何修建,如何展現瀘州的文化歷史內涵」都成為規劃中的重點和難點。

到底該不該修建 來聽大家說

重修確實是一件好事,報恩塔、鐘鼓樓就是地標性古建築。

——市民張衡

凸顯中囯灑城文化顯赫的位置,這是由灑城文化特定歷史積澱而凝成的真正標誌性建築。

——網友暗香

記者 王燕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相關焦點

  • 瀘州南定樓,範成大和陸遊加持也沒留下來的古蹟
    註:圖片都不是南定樓,我假想的借用一些人曾經跟江陽沽酒客說,瀘州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值得書寫的,雖然記載從漢代開始有兩千多年,其實很長一段時間,瀘州的歷史或者說古江陽的歷史就是蠻夷的歷史,一段未開化的文明之地罷了。直到明朝開始,瀘州才漸漸有了城市的氣息,再往後依據水運而催生了當時瀘州較為發達的經濟。
  • 範成大與瀘州,田園詩人的江陽懷古夢
    據乾隆版《直隸瀘州志》載:悠閒自在、興致昂然的範成大坐在回家的船兒向東順流而下,到瀘州時登臨瀘州的南定樓,而作《南定樓》名篇,詩云:歸『艎』東下興悠哉,小住危欄把一杯。樓下沄沄內江水,明朝同入大江來。這裡有必要提及一下南定樓的來歷,它建於唐代,原名「水運亭」,當時江地面積並不大,是「帥守會僚屬將佐商務軍務」的軍事會議之地(《宋代瀘州酒樓考略》,趙永康,見《四川文物》1988年第03期p54 )在舊時,其建築和勘用「大廈」一詞形容。平時,南定樓主要供士大夫階層人士登臨覽勝。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日本建築在外觀上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確實如此。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圖 奈良法隆寺。
  • 中國唐代建築與日本古建築的比較,中國建築完勝日本!
    日本今天保留下來的較早的木構建築借鑑了很多中國唐宋等時期的木構建築,越近代的古建築和同時期的中國建築風格越不同,即日本在學習中國建築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建築體系結構。日本建築在外觀上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而且實際上確實如此。這種不安定的設計在地震中簡直是災難。反觀中國建築,在結構上有許多措施保證建築的穩固,側腳和升起甚至使得建築構件在搖晃中不斷扣緊,在造型上也追求給人一種穩定、安定的感覺,即使是張揚的唐代建築,飄逸的屋頂仍然有外形有力的鬥拱表達出撐託穩固之意。圖 奈良法隆寺。
  • 南定,有許多故事
    後因山東鋁廠的帶動,此處成為較早的工業區,故以前南定、後南定為基點而易名為「南定鎮」。 前南定村建於明朝,原名「南定」。據傳,最初由段、陳、許三姓遷來立村,因為地形複雜,村址難選,遲遲確定不下來,故以「難定」二字的同音得名「南定」。其後,為與村北的後南定相區別,改稱「前南定」。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淄川縣誌》中記有「南定」。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江蘇徐州燕子樓,唐代才女關盼盼的閨樓
    關於這座樓的由來,是在唐貞元年間,朝廷重臣武寧軍節度使張愔鎮守徐州時,在其府第中為愛妾關盼盼特建了一座小樓,因其飛簷挑角,形如飛燕,且年年春天南來燕子多棲息於此,因此而被命名為「燕子樓」。關盼盼,是唐代彭城人,約生活於唐代貞元、元和年間,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詩擅詞的才女,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輕盈柔美,婀娜動人。
  • 「姑蘇城外第一樓」被拍賣 古建築保護引起關注
    中新社蘇州七月十四日電 題:「姑蘇城外第一樓」被拍賣 古建築如何保護引起關注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十三日,被譽為「姑蘇城外第一樓」的古建築——山塘雕花樓,以二千九百萬元人民幣的高價被當地一位民營企業家拍得,蘇州古城區控保建築拍賣終於有了第二例。
  • 瀘州高鐵站建的怎麼樣了!快看最新動態!
    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咱們 心心念念的高鐵站的最新動態 瀘州高鐵站最新進展 目前,川南城際鐵路城北高鐵樞紐站施工現場,正在緊張有序的開展作業。
  • 山西一處古建築,是國家4A景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築
    這處很有文化魅力的古建築景觀就是鸛雀樓。古樓建築在我國比較常見,很多城市都有,但不是每一個城市中的古樓建築都有名氣,在我國像黃鶴樓、嶽陽樓和滕王閣等名樓還是不多的,而像這處古建築與它們相比也顯得名氣不是很高,而這也是山西需要改善的地方,都在對這處古建築看來,它卻有比較高的社會旅遊地位。
  • 仿古建築與古建築有哪些差距
    御繕坊唐山御繕坊打造絕美古建築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今天說說仿古建築那些事兒結構嚴謹,宏偉細膩,莊嚴優雅的古建築,有著其獨特的魅力。然而由於古建築大多以木材為原料,在戰爭及天災中大部分已經被摧毀,為復原歷史建築的面貌,仿古建築走進人們的視野。仿古建築設計是指專門用於模仿與替代古代建築、傳統的宗教寺觀、傳統的造景、歷史的建築、文物的建築、古村落群,還原歷史風貌概況的建築設計。
  • 別怪人說看唐代建築要去日本,多少人中國古建築第1瑰寶都不知道
    中國古建築研究奠基人之一,建築學泰鬥梁思成先生評東大殿:「國內古建築之第一瑰寶,佛殿建築物本身已是一座唐構,乃更在殿內蘊藏著唐代原有的塑像、繪畫和墨跡,集唐代建築、彩塑、壁畫、上世紀2、30年代,中國人剛開始研究自己國家的古建築的時候,日本人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已經領先我們快30年。那時候,足跡遍布中國的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唐代建築了,中國人要看唐代建築,只能到日本去。
  • 擴散| 老樓加裝電梯,天津最新進展來了!
    擴散 | 老樓加裝電梯,天津最新進展來了!南開區六個街道明年有電梯加裝計劃南開區的老舊樓房加裝電梯工作去年在全市率先開展,去年先後建成的南大西南村62號樓2門(錯半層入戶)、天大六村25號樓4門(陽臺外接連廊平層入戶)兩個老樓加裝電梯項目,運行近一年時間來,居民反映良好。今年,南開區又在全市最早啟動加裝電梯項目。
  • 唐代建築五臺山佛光寺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法,寺內除幾座墓塔外,其餘建築全部被毀。宣宗復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願誠主持重建。現存東大殿及殿內彩塑、壁畫等,就是這次重建後的遺物。金代於寺內前院兩側建文殊、普賢二殿。元代補修殿頂,添配脊獸;明清重建天王殿、伽藍殿、香風花雨樓、關帝殿、萬善堂等;清末普賢殿焚毀;民國初年增築窯洞和南北廂房,始成今日規模。
  • 【原創】八座唐代建築參觀指南
    【獻殿前簷的木雕也很漂亮】布村玉皇廟的情況就是這樣了,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幾處唐代建築的參觀方式相關閱讀:唐代木結構古建築新考(八座)(第二稿)>>>【大同善化寺普賢閣】相關閱讀:愛塔傳奇:大同善化寺普賢閣之唐代建築推斷>>>山西芮城廣仁王廟正殿廣仁王廟院子經過環境整治,
  • 瀘州舊聞史記之二——宋代瀘州來兩個翁一個當好官,一個留下詩篇
    十年(1217),遷直秘閣知瀘州,主管潼川府路安撫司公事,約已裕民,厥績大著。理宗紹定五年(1232),魏了翁晉銜寶章閣待制,又第二次任潼川府路安撫使、知瀘州。他到任後,封山育林,不準亂砍亂伐,開放與瀘南少數民族之間的邊界貿易,置贍軍田,修建義倉,維修城牆、箭樓、烽火臺,增設兵器,訓練軍隊,振興教育,創建養濟院,歷代瀘州地方志裡都有記載,是一個遺愛在民的好官。
  • 山西一處古建築,是國家4A景區,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築
    這處很有文化魅力的古建築景觀就是鸛雀樓。古樓建築在我國比較常見,很多城市都有,但不是每一個城市中的古樓建築都有名氣,在我國像黃鶴樓、嶽陽樓和滕王閣等名樓還是不多的,而像這處古建築與它們相比也顯得名氣不是很高,而這也是山西需要改善的地方,都在對這處古建築看來,它卻有比較高的社會旅遊地位。
  • 讀詩賞景:狀元楊慎筆下酒城瀘州美景海觀秋瀾,為何僅存於詩詞中
    明朝狀元楊慎的這首《海觀秋瀾》,盛讚酒城瀘州『海觀樓』上看到的勝景。可能也是每個瀘州人,最引以為豪的地方。不只是明朝的楊慎,在宋朝時期的嚴蒼舒,就曾有詩云:「瀘陽之南大江東,二水奔騰如海衝。誰能具此壯觀眼,南定樓中今臥龍。」
  • 《長安十二時辰》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全國僅四座!竟然都在山西!
    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被譽為「世間瑰寶」。南禪寺大殿俊美秀麗,平實質樸,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唐武宗滅法之前所建的佛殿。殿內保存有精美的唐代雕塑,同敦煌莫高窟唐塑如出一轍,為唐代藝術的典範。
  •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林徽因怒懟:我要去找出來!
    早在林徽因與梁思成留學期間,就有教授問他們有關中國建築史的問題,他們一臉茫然,不知道如何作答,因為那時候中國在建築研究上幾乎是空白,更不用說建築史了。所以兩人在美國留學期間就萌生了回國後,要考察中國建築,並寫「中國建築史」有關的內容。
  • 【備受關注】瀘州河東長江大橋,取得節點突破性進展
    自去年12月26日啟動建設以來 瀘州市安富第一過江通道工程(河東長江大橋) 建設進度一直備受群眾關注 就在今天 河東長江大橋主墩承臺首件澆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