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注瀘州古建築 唐代建築南定樓有了最新進展
近來,位於忠山的江山平遠堂正在進行修繕工作,建成後市民在這裡可制高江陽半島,俯瞰全城,將山、江、城景盡收眼底。
江山平遠堂始建於宋慶元年間,歷代均有修葺,為磚木結構歇山式建築。站在江山平遠堂前,極目遠眺,江陽城廓和方圓數裡的山水田園景致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幽思深遠,形成了瀘州老八景(又稱古江陽八景)之一的「寶山春眺」。
現在隨著古樓臨江仙樓和南定樓的規劃,這對重振瀘州的歷史文化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南定樓到底還修不修?進展看這裡
記者查詢資料得知,瀘州南定樓,始建於唐代,後又經過宋人改建而聞名天下,稱為「江水南來第一樓」。在宋朝時期與黃鶴樓、嶽陽樓、大觀樓齊名。
南定樓影響廣遠,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有著凡到瀘州必遊南定樓之說,這裡也是文人墨客經常光顧的登臨把酒之地,留下很多詩詞歌賦。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南定樓消失在視野中。
明朝著名的《永樂大典》上曾有專章記載:「南定樓,在瀘州芙蓉橋後羅城上(遺址南定臺,在警察學院內),舊為水雲亭。」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晁公武改建此樓,取諸葛孔明建安五年《出師表》語為名,自為之記。
目前南定樓有無修建計劃?瀘州市規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南定樓早前列入了規劃,地點擬建在江陽區鳳凰山,但是由於歷史考證的原因和規劃的變動,目前南定樓的修建也處於前期研究當中,專家也在積極研究和討論。
「修建確實對瀘州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南定樓始終是屬於歷史古建築,需要歷史、考古等多個環節的考量,不僅要尊重歷史,還要有理有據,因此需要時間。」規劃專家說道。
臨江仙樓初址定於學士山公園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此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由明才子楊慎所作,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可謂老少皆知。而楊慎和瀘州淵源頗深,在瀘州期間寫了很多反映、讚美瀘州名勝古蹟、山川風景、風土人情的詩詞。
昨日,記者從規劃局了解到,臨江仙樓的選址擬定於龍馬潭區學士山公園內,早在學士山公園規劃之初,就規劃設計了臨江仙樓這一仿古建築。
目前正在進行前期的認證、研究,據規劃局專家的介紹,臨江仙樓的修建也面臨歷史、考古的相關問題,「如何修建,如何展現瀘州的文化歷史內涵」都成為規劃中的重點和難點。
到底該不該修建 來聽大家說
重修確實是一件好事,報恩塔、鐘鼓樓就是地標性古建築。
——市民張衡
凸顯中囯灑城文化顯赫的位置,這是由灑城文化特定歷史積澱而凝成的真正標誌性建築。
——網友暗香
記者 王燕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