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華日報》報導,臺灣「觀光局」正舉辦一項活動,即2010特色夜市選拔,期能將深具庶民文化底蘊的夜市,做為推展國際觀光的一大資源。
一項調查表明,高達七成的外籍學生,認為臺灣夜市文化,最能代表臺灣的特色。
夜市,源遠流長而又形形色色,舉凡吃的、穿的、用的、賞玩的,都可在夜市尋覓得到。說到夜市起源,無非是古代趕集,注入現代性演化形式,例如:宋朝朱淑真詩「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花市就是元宵節的夜市。
臺灣夜市型態不一,或吃穿用集於一市,惟以小吃居多。夜市自上世紀50年代興起後,發展相當快速,並由走動式飲食攤,集結成現今夜市。夜市興起過程中,曾肇生「攤販症候群」─攤場髒亂、衛生欠佳、妨害交通、噪音擾人,經政府不斷取締,攤商也自覺改善,終能步上軌道。
夜市已成為觀光產業,對於招徠觀光客,具有無窮魅力。「觀光局」舉辦特色夜市選拔,標誌臺灣夜市,雖是路邊攤,實已積蘊深厚文化。這項選拔活動,「觀光局」分為書面審查、複選、決選三階段,複選入圍的十大夜市,繼網絡票選完成後,將進行實地訪查,「夜市之王」下旬即可揭曉。
「水面細風生,菱歌慢慢聲;客亭臨小市,燈火夜妝明」,唐朝王建的詩,饒富江南夜市韻味。今之臺灣夜市,不論「夜市之王」花落誰家,美食競陳,香味撲鼻,熱鬧滾滾,應是共同的特色,夜市文化盡在此中。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