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阿拉伯世界,中世紀科學成果「登頂」,為何也只是曇花一現?

2020-12-23 廣志博士

世界的歷史不僅僅只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它是由這個星球上的眾多民族和國家一起構成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中國這些都是世界上璀璨文明的代表。他們憑藉著出眾的智慧、辛勤的勞動成就了這些文明之火熊熊燃燒。但是文明有過興盛,也走向過衰微

我們不能只記住登頂的感覺,也要記住落入低谷的時刻。中世紀,這是世界上文明發展的停滯期。對於歐洲來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於阿拉伯世界,卻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在中世紀的時間裡,阿拉伯世界科學走過了興盛到衰微的過程。這裡面的故事不為人知,卻記載在史冊之上。

一、充分吸收外來的文明成果,成功實現文明的轉型升級

(1)阿拉伯地處東西方交流的要道之中,地理位置優越

在漢朝時,張騫通西域,開啟了陸上絲綢之路。這一條道路恰恰好經過了一個大陸板塊——阿拉伯半島。這個歷史的機遇便在阿拉伯世界裡生根發芽了。在這個東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之中,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阿拉伯半島成為了東西文化的橋梁。

他們將東方的文明帶到西方、將西方的文明送往東方,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了文明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阿拉伯文明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科學文明。這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便是阿拉伯數字,這個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科學結晶。

對科學發展的重視,使得阿拉伯人從原始的遊牧民族邁向了更為先進的民族的行列;地理位置的優勢,使得阿拉伯人成功開啟了自家民族科學的起步。我們從歷史上也可以經常看到這個兢兢業業的文明傳播者。也正是因為這樣,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開始走上興盛之路。

(2)在傳播文明的同時,阿拉伯人也吸收了這些先進的科學成果

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從這些世界上先發展起來的民族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的科學成果。阿拉伯人學習了印度的十進位和數字計數法,推出了自己的阿拉伯數字這個對世界影響深遠的科學結晶。對於中國文明的學習,阿拉伯人也是非常上心的。

中國的四大發明都被阿拉伯人學到了手,他們更是將這些科技成果成功地應用到了商業上,為自己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質支持。

阿拉伯人通過學習這些科技成果,成功實現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同時在科學成果上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科學。科學的發展不只需要吸收,更多的在於研究和發現新成果。阿拉伯世界科學的興盛之路也並非那麼好走。

二、翻譯書籍和科學家的多方面發展,推動了阿拉伯世界科學的興盛

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世界,它與三大洲都有文明的接觸。在阿拉伯帝國的範圍內,有過古埃及文明、兩河文明等。對於這些大量保留下來的文明成果進行翻譯和研究成為了阿拉伯科學的興盛之基礎。

在哈裡發的時代,曾經興起過一場翻譯運動。在這場翻譯運動之中,不僅僅是在翻譯西方的科學成果;同時也對這些古代的文明進行了翻譯。古埃及、古希臘的文明也因此得以重現世間。而對於東西方著作的翻譯則使阿拉伯的科學研究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通過這樣的方式,阿拉伯世界的醫學、物理學、哲學等學科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這些著作的翻譯使得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能夠迅速跟上時代的潮流。但是,對於科學成果的吸收,阿拉伯人不僅僅只停留在已有的方面,他們還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家們對於這些科學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其中最為看重的就是哲學思想的研究。這一方面與神學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卻也成為了科學衰弱的原因。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說。這些科學家對於科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使得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

不僅如此,阿拉伯的科學家也是多才多藝的。他們經常是身兼多職的。在這些科學家裡面,他們有的是醫生,同時又是哲學家;有的是詩人,卻也是天文學家。他們這樣經常能夠通過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進一步推進科學的發展。

醫學上的成就、數學上的成就這些對於歐洲、乃至世界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世界總是在不斷運動之中的,盛極而衰似乎是一場詛咒。此時的阿拉伯世界的科學也即將面臨這樣的文明,開始走向衰微。

二、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阿拉伯科學開始走向衰微

(1)宗教的傳播,阻礙了科學的繼續深入

在基督教的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傳教活動便是十字軍東徵。在這一時期的十字軍東徵,對阿拉伯科學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十字軍東徵,這使得在阿拉伯世界開始傳播基督教。基督教的教義強制人們不能損壞人體為代價進行科學研究。

這使得一些生物科學的研究進展緩慢,甚至大部分的理論實踐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論之中。沒有進行深入原理探索的科學是缺乏生命力的。在這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科學開始走入了一個不太踏實的地步。然而,外來宗教的影響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在阿拉伯世界本土上發展起來的伊斯蘭教的影響才是更為巨大的。

早期伊斯蘭教為了自身宗教的發展出發,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了科學的發展。它的興起需要科學、哲學等各個科學的發展;然而,隨著科學的深入發展,必然就會對宗教的教義產生衝擊。此時的宗教便會走上科學的對立面,科學的發展也因此而受到限制;更有甚者,連科學家的生命安全也將無法保證。

從這一時期開始,正是因為伊斯蘭教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開始走下坡路。宗教為保證自身傳播和發展的需要,將科學研究的深入硬生生打斷。

(2)政權的衰弱,無法為科學的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長盛不衰的王朝;即便這個王朝是非常強盛繁榮,最終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拉伯帝國開始衰落,阿拉伯世界開始了崩解。此時的阿拉伯世界開始出現分裂的趨勢,帝國的上層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不僅如此,時常發生的叛亂使得這個帝國變得更加風雨飄搖。

在這個時候的阿拉伯世界遠沒有之前那樣安定太平。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科學家並不能安心地進行科學研究,在某些時候,科學家的生命就像飄零的樹葉、朝不保夕。

此時阿拉伯世界的不穩定性不只是因為自身內部,外來的衝擊更使得政權的穩定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伴隨著新航路的開發,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對世界的殖民瓜分。這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依舊是處於落後的封建時代。在自我政權的保護力度方面是遠沒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強大的。說到底就是現在的阿拉伯國家的實力被削弱了,而殖民者的到來也伴隨著亂局的到來。

隨著政權的衰微,此時的阿拉伯世界開始了分裂,這一個偌大的帝國分裂為十幾個小國家。而科學的發展在此時也宣告終結了。閉門造車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是這些明智的阿拉伯人所深信不疑的。但是缺乏變通和不注重自身實力的強化、鞏固則是將科學發展的土壤直接消滅了。

中世紀的阿拉伯世界在邁向現代的時候摔得很慘,這是無可非議;科學的發展總是受到時代的影響,也就此衰微。宗教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過多,未能成功的建設經濟與社會等成為了阿拉伯衰落的主要原因。

結語:

一座大廈的傾塌總是從內部開始的。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曾在世界上強盛一時,後來卻在西方文明崛起之前就步入了衰落。與其說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因遭受殖民和侵略而衰落,不如說其因為衰落才被殖民和侵略。總的說,封閉、保守、排外,宗教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過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使得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的發展被一重又一重的枷鎖所束縛。

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的發展中,有了自身的變化。有過輝煌,也有過沒落,但這都是綜合作用的結果。正如輝煌的科學成果卻在時代的潮流發展中被埋沒。宋代張載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靈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於我們現在而言,發掘古代的優秀科學結晶,為我們現在所用才是首要的。

參考書籍

《全球通史》

《地理大發現》

《震撼世界的伊斯蘭教》

相關焦點

  • 開啟一段塵封的阿拉伯科學發展史
    正是這樣一家造紙廠,讓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的開啟具備了必要條件。01翻譯運動的興起《尋路者:阿拉伯科學的黃金時代》的作者哈利利有一半伊朗血統,他坦言這是他特別關注伊斯蘭世界的原因。但是他想要介紹的並不是一段伊斯蘭文明史,而是阿拉伯科學史,並且對「阿拉伯科學」下了精確的定義:並非「阿拉伯人的科學」,「從事這些科學活動的人是阿拔斯王朝治下的人,他們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或者是深感有必要用阿拉伯語這一中世紀時期世界通行的科學語言寫作科學論著」。這是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定義。
  • 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
    翻閱世界歷史地圖集,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相同的事實,即地中海區域的圖面在地圖集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數量或佔總圖幅的一半以上,或至三分之二左右。
  • 中國古代的醫院為何曇花一現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中國傳統醫患關係注重患者的感受,注重個體療效,但是卻忽略了效率問題,而西方中世紀的醫院,在組織上已經具備了實現效率醫療的基礎條件。它像工廠一樣「維修」病人,以病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在許多方面也許了犧牲患者的利益,但卻滿足了工業化社會的效率需求。中國歷史上曾有很多「醫院」,但皆曇花一現。
  • 中世紀歐洲,「地球是圓的」都是異端,古典天文學衣缽在阿拉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從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到15世紀中葉文藝復興開始,這一千年的歐洲歷史,習慣上稱為「中世紀」。中世紀歐洲的特點是政教合一.基督教神學佔統治地位,「科學只是教會的恭順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所規定的界限」,尤其是5世紀至10世紀,更是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當時,西歐人連希臘科學家的學說都不清楚了,大地是球形的說法也被列為異端,而聖經神話卻重新成了宇宙體系的依據。這一時期天文學之所以仍然被列為高等教育的必修課,主要是教給人們如何計算復活節。
  • 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真的在文明上超過了整個歐洲?
    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和羅馬帝國時期的歐洲其實是並不完全重疊。 在羅馬帝國時代,帝國的核心區域裡中世紀以及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歐洲比如高盧地區、德意志地區、波西米亞、匈牙利、波蘭這些地區幾乎都不包括在內。 是的,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主要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不是邊境就是無人區。
  • 搶佔發明成果?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為什麼偏偏叫做阿拉伯數字?
    要了解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就不得不從科學的原點說起。如果我們穿越到中世紀,見到伽利略、牛頓,笛卡爾,然後這個時候你問他們是幹嘛的? 無論是如何去問,他們都不會說自己是科學家,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時代,還沒有「科學」的概念。對於牛頓而言,他是自稱「自然哲學家」的,所以他的代表作才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 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阿拔斯王朝
    (這裡不是笑話,「野驢」在阿拉伯諺語中是好戰成性的美稱。)上述場景發生在公元750年。此後阿拉伯歸阿拔斯家族。阿拔斯王朝的君主瞧不起倭馬亞王朝的國都大馬士革,因此他們將國都定在底格裡斯河東岸的巴格達。公元750年阿拉伯疆界然而西班牙那一塊卻一直在白色倭馬亞家族後裔手中,此後相繼北非的YSL王座則落在多個家族手裡。
  • 《西亞古代民族與文明通史》阿拉伯人與阿拉伯文化2
    例如:前西德歷史學家赫伯特·格特沙爾克在《震撼世界的伊斯蘭教》一書中寫到:「全世界都感謝阿拉伯語在傳播中世紀高度發展的阿拉伯科學知識方面所帶來的媒體作用……如果沒有阿拉伯語這個媒介,得到這些知識是不可想像的,或者說無論如何也不會了解得那麼早。」
  • 黎巴嫩公安總局:警惕「全能神」通過網絡向阿拉伯語受眾傳播
    中國反邪教網訊(記者厲潔,通訊員毛川)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2月26日報導,黎巴嫩公安總局(General Security)當日發出預警通知,要求民眾警惕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活動的反基督教組織「全能神」。   黎巴嫩公安總局在通知中稱,「全能神」不僅自詡為「宗教」,而且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侮辱基督教的內容,並通過臭名昭著的性誘惑、威脅勒索甚至綁架等方式來招募成員。
  • 從上帝到科學,是歐洲中世紀稱霸世界的原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末連結看看,這一篇來說說現代人類發展的基石——科學革命。全知的神這個世界充滿未知,這是現代人的共識,但科學革命之前卻並非如此!15世紀前,這個世界被認為全知是的世界,就算個人不知道,也是神認為一些不重要的,所以沒告訴人類。全知則無需探索,沒有探索則不會有新的發現。
  • 在阿拉伯土耳其電視劇登頂年度熱劇 中國劇收穫好評
    阿拉伯人都愛看什麼劇:土耳其電視劇登頂年度熱劇,中國劇集收穫好評環球時報記者 呂可丁隨著2020年進入尾聲,各路媒體開始年終盤點。自2007年被引入至今,土劇在阿拉伯地區的發展始終成上漲趨勢。2019年,土劇在眾多阿拉伯電視臺劇集排行榜上獨佔鰲頭,2020年登頂為阿拉伯地區年度熱劇。其中,《大使的女兒》在沙特MBC電視臺5套播出,反響如潮;《是你在敲我的門》因為太受阿拉伯觀眾歡迎,導致製片方不得不臨時決定將原定13集的劇集延長,以滿足觀眾期待;《機智醫生》則一改傳統的言情套路,在以愛情片為主導的土劇中成為一匹黑馬。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當代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
    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各族人民在吸收融匯東西力古典文化的基礎上共同創造出的具有濃鬱伊斯蘭特色的新文化,伊斯蘭文化以伊斯蘭信仰為靈魂,兼容並蓄鄉民族多樣性文化為一體,在政治經濟和種會生插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進而形成多學科,立體化的知識形態和體系。
  • 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3)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二)天文學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前,阿拉伯人已具有某些天文知識,主要是佔星和風向.這是在沙漠中進行活動的需要。然而,真正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研究工作則是在翻譯了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阿拉伯人譯為《信德罕德》)及希臘人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以後的事。在哈裡發馬蒙時代,穆斯林天文學家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和科爾多瓦等地修建了天文臺.自製了象限儀、星角器、星盤、日鋅儀、地球儀和天球儀等各種精密天文儀器,藉以觀測夭體運動。通過長期的觀測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 阿拉伯世界為何沒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中東地區的強國:埃及、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及伊朗)為何阿拉伯人就不能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形成一個力量中心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 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截止2016年總人口4.06億)第一個原因:阿拉伯人是一個語言宗教共同體而並非民族血緣群體。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主體民族作為統一的力量核心。
  • 印媒:阿拉伯之春曇花一現 伊斯蘭之冬卻有望持續蔓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2011年爆發反獨裁起義的阿拉伯國家中,只有突尼西亞被視為進行了成功的民主過渡。」英國《金融時報》25日稱,突尼西亞的伊斯蘭溫和派和世俗政治家就憲法達成妥協,該國去年得以舉行議會和總統選舉,包括伊斯蘭勢力在內的聯合政府上臺。由4個較為主要的突尼西亞公民社會組織發起的「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大會」 今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在中世紀的廢墟旁 伊本·赫勒敦的沉思超越時代
    阿拉伯世界逐漸被歐洲人極力渲染成野蠻、神秘、殘暴、原始、狂熱、愚昧的形象,這種情緒也極大地影響了歐洲崛起之後的世界史體系,至今阿拉伯世界的歷史仍然難以在世界史話語權方面得到更多的空間。    以至於很多人對於阿拉伯世界的歷史也充滿著陌生和誤解,認為那片神秘的區域除了揮舞的馬刀、疾馳的駱駝、妖豔的舞女、悠揚的吟唱之外毫無他物,至多剩下《古蘭經》和《一千零一夜》。
  • 「大V天龍」只是曇花一現?小東北透露:Weiwei要去世界賽了!
    這四個隊伍中將會有兩個直接進入世界賽,而剩餘兩支隊伍將會與IG和FPX兩個冠軍隊伍競爭剩餘兩個世界賽名額。 但是就是這支「拼湊」出來的V5,卻是再次創造奇蹟:他們一路殺進了季後賽,並且第一輪3:1戰勝了去年的世界冠軍FPX。雖然第二輪不敵SN,但是他們整個賽季的經歷卻是讓人熱血沸騰,他們創造了進步最快的記錄。
  • 阿拉伯數字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揭阿拉伯數字的由來之謎
    我們都知道,數學計算的基礎是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離開這些數字,我們無法進行計算.其實數字的由來,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創造的,而是發源於古印度,後來被阿拉伯人掌握、改進,並傳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將這些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的由來.以後,以訛傳訛,世界各地都認同了這個說法.
  •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關於阿拉伯,你了解多少呢?關於伊斯蘭文化,你知道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阿拉伯文化,感受阿拉伯文化的魅力吧。《阿拉伯的勞倫斯》一部優秀的傳記《阿拉伯的勞倫斯》是美國的斯科特·安德森所著的書籍,這是一部出色的傳記,傳主充滿魅力,傳記本身也文筆優美流暢,情節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戰東線史、英帝國外交政策、中東現代史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