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歷史不僅僅只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它是由這個星球上的眾多民族和國家一起構成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中國這些都是世界上璀璨文明的代表。他們憑藉著出眾的智慧、辛勤的勞動成就了這些文明之火熊熊燃燒。但是文明有過興盛,也走向過衰微。
我們不能只記住登頂的感覺,也要記住落入低谷的時刻。中世紀,這是世界上文明發展的停滯期。對於歐洲來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於阿拉伯世界,卻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在中世紀的時間裡,阿拉伯世界科學走過了興盛到衰微的過程。這裡面的故事不為人知,卻記載在史冊之上。
一、充分吸收外來的文明成果,成功實現文明的轉型升級
(1)阿拉伯地處東西方交流的要道之中,地理位置優越
在漢朝時,張騫通西域,開啟了陸上絲綢之路。這一條道路恰恰好經過了一個大陸板塊——阿拉伯半島。這個歷史的機遇便在阿拉伯世界裡生根發芽了。在這個東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之中,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阿拉伯半島成為了東西文化的橋梁。
他們將東方的文明帶到西方、將西方的文明送往東方,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了文明成長所需要的營養。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阿拉伯文明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科學文明。這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便是阿拉伯數字,這個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科學結晶。
對科學發展的重視,使得阿拉伯人從原始的遊牧民族邁向了更為先進的民族的行列;地理位置的優勢,使得阿拉伯人成功開啟了自家民族科學的起步。我們從歷史上也可以經常看到這個兢兢業業的文明傳播者。也正是因為這樣,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開始走上興盛之路。
(2)在傳播文明的同時,阿拉伯人也吸收了這些先進的科學成果
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從這些世界上先發展起來的民族身上學習到了很多很多的科學成果。阿拉伯人學習了印度的十進位和數字計數法,推出了自己的阿拉伯數字這個對世界影響深遠的科學結晶。對於中國文明的學習,阿拉伯人也是非常上心的。
中國的四大發明都被阿拉伯人學到了手,他們更是將這些科技成果成功地應用到了商業上,為自己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質支持。
阿拉伯人通過學習這些科技成果,成功實現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目的。同時在科學成果上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科學。科學的發展不只需要吸收,更多的在於研究和發現新成果。阿拉伯世界科學的興盛之路也並非那麼好走。
二、翻譯書籍和科學家的多方面發展,推動了阿拉伯世界科學的興盛
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世界,它與三大洲都有文明的接觸。在阿拉伯帝國的範圍內,有過古埃及文明、兩河文明等。對於這些大量保留下來的文明成果進行翻譯和研究成為了阿拉伯科學的興盛之基礎。
在哈裡發的時代,曾經興起過一場翻譯運動。在這場翻譯運動之中,不僅僅是在翻譯西方的科學成果;同時也對這些古代的文明進行了翻譯。古埃及、古希臘的文明也因此得以重現世間。而對於東西方著作的翻譯則使阿拉伯的科學研究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通過這樣的方式,阿拉伯世界的醫學、物理學、哲學等學科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這些著作的翻譯使得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能夠迅速跟上時代的潮流。但是,對於科學成果的吸收,阿拉伯人不僅僅只停留在已有的方面,他們還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阿拉伯世界的科學家們對於這些科學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其中最為看重的就是哲學思想的研究。這一方面與神學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卻也成為了科學衰弱的原因。這是後話,我們暫且不說。這些科學家對於科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使得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有了長足的進步。
不僅如此,阿拉伯的科學家也是多才多藝的。他們經常是身兼多職的。在這些科學家裡面,他們有的是醫生,同時又是哲學家;有的是詩人,卻也是天文學家。他們這樣經常能夠通過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進一步推進科學的發展。
醫學上的成就、數學上的成就這些對於歐洲、乃至世界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世界總是在不斷運動之中的,盛極而衰似乎是一場詛咒。此時的阿拉伯世界的科學也即將面臨這樣的文明,開始走向衰微。
二、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阿拉伯科學開始走向衰微
(1)宗教的傳播,阻礙了科學的繼續深入
在基督教的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傳教活動便是十字軍東徵。在這一時期的十字軍東徵,對阿拉伯科學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十字軍東徵,這使得在阿拉伯世界開始傳播基督教。基督教的教義強制人們不能損壞人體為代價進行科學研究。
這使得一些生物科學的研究進展緩慢,甚至大部分的理論實踐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論之中。沒有進行深入原理探索的科學是缺乏生命力的。在這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科學開始走入了一個不太踏實的地步。然而,外來宗教的影響也只是一小部分的。在阿拉伯世界本土上發展起來的伊斯蘭教的影響才是更為巨大的。
早期伊斯蘭教為了自身宗教的發展出發,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了科學的發展。它的興起需要科學、哲學等各個科學的發展;然而,隨著科學的深入發展,必然就會對宗教的教義產生衝擊。此時的宗教便會走上科學的對立面,科學的發展也因此而受到限制;更有甚者,連科學家的生命安全也將無法保證。
從這一時期開始,正是因為伊斯蘭教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開始走下坡路。宗教為保證自身傳播和發展的需要,將科學研究的深入硬生生打斷。
(2)政權的衰弱,無法為科學的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
在歷史上,並沒有一個長盛不衰的王朝;即便這個王朝是非常強盛繁榮,最終都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隨著時間的推移,阿拉伯帝國開始衰落,阿拉伯世界開始了崩解。此時的阿拉伯世界開始出現分裂的趨勢,帝國的上層開始了爭權奪利的鬥爭;不僅如此,時常發生的叛亂使得這個帝國變得更加風雨飄搖。
在這個時候的阿拉伯世界遠沒有之前那樣安定太平。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科學家並不能安心地進行科學研究,在某些時候,科學家的生命就像飄零的樹葉、朝不保夕。
此時阿拉伯世界的不穩定性不只是因為自身內部,外來的衝擊更使得政權的穩定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伴隨著新航路的開發,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對世界的殖民瓜分。這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依舊是處於落後的封建時代。在自我政權的保護力度方面是遠沒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強大的。說到底就是現在的阿拉伯國家的實力被削弱了,而殖民者的到來也伴隨著亂局的到來。
隨著政權的衰微,此時的阿拉伯世界開始了分裂,這一個偌大的帝國分裂為十幾個小國家。而科學的發展在此時也宣告終結了。閉門造車是不可能成功的,這是這些明智的阿拉伯人所深信不疑的。但是缺乏變通和不注重自身實力的強化、鞏固則是將科學發展的土壤直接消滅了。
中世紀的阿拉伯世界在邁向現代的時候摔得很慘,這是無可非議;科學的發展總是受到時代的影響,也就此衰微。宗教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過多,未能成功的建設經濟與社會等成為了阿拉伯衰落的主要原因。
結語:
一座大廈的傾塌總是從內部開始的。阿拉伯世界的科學曾在世界上強盛一時,後來卻在西方文明崛起之前就步入了衰落。與其說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因遭受殖民和侵略而衰落,不如說其因為衰落才被殖民和侵略。總的說,封閉、保守、排外,宗教對經濟政治社會的影響過多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使得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的發展被一重又一重的枷鎖所束縛。
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科學的發展中,有了自身的變化。有過輝煌,也有過沒落,但這都是綜合作用的結果。正如輝煌的科學成果卻在時代的潮流發展中被埋沒。宋代張載曾說為:「天地立心,為生靈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於我們現在而言,發掘古代的優秀科學結晶,為我們現在所用才是首要的。
參考書籍
《全球通史》
《地理大發現》
《震撼世界的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