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

2021-02-08 中東研究文選

翻閱世界歷史地圖集,就會發現這樣一個相同的事實,即地中海區域的圖面在地圖集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數量或佔總圖幅的一半以上,或至三分之二左右。這表明地中海區域自古至今一直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地理舞臺。僅以上古中古而言,古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均發祥於此,至今還影響著人類近半數的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也都孕育與此。古代史上一些顯赫大國,如亞述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與羅馬帝國等,曾相繼在這裡演出過聲震史冊的活劇。歷史留給這片土地的文化積澱極其重要。生息於此馳騁於此的阿拉伯人,公元七、八世紀建立其疆域幾乎環地中海的阿拉伯帝國。這個國家在其轄區內雖未給歷史留下足以值得稱道的經濟和政治業績,但其所建樹的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則以其內涵之豐富與光澤之璀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居顯要地位。

兼容並蓄是伊斯蘭文明的特色之一。富有智慧的阿拉伯人,一方面吸收沉澱於地中海區域多種文明豐腴的營養,一方面從南亞古印度文明和東亞古中華文明中擷取閃光的精華,然後加以融會貫通,進而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伊斯蘭文明。

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的另一特色是其中介性。阿拉伯人不僅融諸古代文明精華於一身,並轉而將其遠播於西歐,架起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傳至西歐的科學技術與世俗觀念,如中國的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三大發明,創造於印度的阿拉伯數字,以及古希臘的哲學與天文學等,為西歐人接受後,開啟了心智,因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對長期被基督教神學禁錮下西歐人的思想解放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勃興,乃至西歐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轉型,都起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文化似水向低流。阿拉伯文化與西歐文化宛如相鄰相伴的兩地湖水,彼此間相互流動,取長補短。中古之際,西歐社會十分落後,高水平的阿拉伯文明流向西歐,成了西歐走出「黑暗」中世紀的外在推動力量。時至近世,世界上最早邁入資本主義現代化時代的西歐,其洋溢著科學民主精神與盎然生機的新文化躍為天下先,因而出現西歐文化朝阿拉伯世界奔流之勢。阿拉伯世界得益於這種文化的活力而逐步匯入世界現代化的潮流。二戰結束後,隨著阿拉伯國家政治上的獨立,阿拉伯文化在各國呈現出「本土化」趨向,如埃及阿拉伯文化、利比亞阿拉伯文化、敘利亞阿拉伯文化等,國別個性日漸鮮明。但從總體上看,阿拉伯現代文化要趕上世界文化發展的時代潮流難度頗巨。


相關焦點

  • 「全能」阿拉伯世界,中世紀科學成果「登頂」,為何也只是曇花一現?
    中世紀,這是世界上文明發展的停滯期。對於歐洲來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對於阿拉伯世界,卻是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在中世紀的時間裡,阿拉伯世界科學走過了興盛到衰微的過程。這裡面的故事不為人知,卻記載在史冊之上。
  • 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真的在文明上超過了整個歐洲?
    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和羅馬帝國時期的歐洲其實是並不完全重疊。 在羅馬帝國時代,帝國的核心區域裡中世紀以及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歐洲比如高盧地區、德意志地區、波西米亞、匈牙利、波蘭這些地區幾乎都不包括在內。 是的,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主要地區在羅馬帝國時期不是邊境就是無人區。
  • 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阿拔斯王朝
    阿拉伯國家經歷了穆罕默德十年、四大哈裡時代發後,進入了家族統治時期。倭馬亞家族,於公元661年統治了阿拉伯帝國。一個身著白色長袍頭裹白色頭巾的男子騎著白馬飛奔過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最終逃到尼羅河的西岸。他是倭馬亞王朝的最後一位哈裡發,儘管他生前擁有「美索不達米亞之驢」的美稱,但是也阻止不了黑色飄逸長袍的阿拔斯家族用長矛結束他的生命。
  • 當代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
    阿拉伯一伊斯蘭文化,是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各族人民在吸收融匯東西力古典文化的基礎上共同創造出的具有濃鬱伊斯蘭特色的新文化,伊斯蘭文化以伊斯蘭信仰為靈魂,兼容並蓄鄉民族多樣性文化為一體,在政治經濟和種會生插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創新,進而形成多學科,立體化的知識形態和體系。
  • 《西亞古代民族與文明通史》阿拉伯人與阿拉伯文化2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限於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既堅守純潔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時又充滿包容,體現出開放的胸懷。當代的極端伊斯蘭教派絕不代表阿拉伯伊斯蘭文明。
  •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
    阿拉伯獨具特色文化的書目,到你走進不一樣的阿拉伯關於阿拉伯,你了解多少呢?關於伊斯蘭文化,你知道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阿拉伯文化,感受阿拉伯文化的魅力吧。《大中東行紀》一部遊歷大中東各國的書《大中東行紀》由作者逐一遊歷大中東各國的經歷,追述大中東各國的歷史與文化,並以人類歷史的縱深和國際政治的視野,探究中東、北非、高加索等地區硝煙不息的歷史緣由和現實原因,匯聚作者對人類不同文明之間橫向交流與縱向演變的觀察和體會。
  • 中世紀歐洲,「地球是圓的」都是異端,古典天文學衣缽在阿拉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從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到15世紀中葉文藝復興開始,這一千年的歐洲歷史,習慣上稱為「中世紀」。中世紀歐洲的特點是政教合一.基督教神學佔統治地位,「科學只是教會的恭順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所規定的界限」,尤其是5世紀至10世紀,更是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當時,西歐人連希臘科學家的學說都不清楚了,大地是球形的說法也被列為異端,而聖經神話卻重新成了宇宙體系的依據。這一時期天文學之所以仍然被列為高等教育的必修課,主要是教給人們如何計算復活節。
  • 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3)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二)天文學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前,阿拉伯人已具有某些天文知識,主要是佔星和風向.這是在沙漠中進行活動的需要。然而,真正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研究工作則是在翻譯了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阿拉伯人譯為《信德罕德》)及希臘人託勒密的《天文學大成》以後的事。在哈裡發馬蒙時代,穆斯林天文學家在巴格達、大馬士革、開羅和科爾多瓦等地修建了天文臺.自製了象限儀、星角器、星盤、日鋅儀、地球儀和天球儀等各種精密天文儀器,藉以觀測夭體運動。通過長期的觀測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阿拉伯帝國(十二):馬蒙
    阿拉伯帝國(十二):馬蒙 (13)阿明 阿布·穆薩·穆罕默德·本·哈倫·拉希德 (Arabic: , translit.
  • 中世紀只有「黑暗」嗎?沒有中世紀,就沒有新歐洲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一個「黑暗時代」。提到中世紀,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往往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的布魯諾,荒唐的贖罪劵,罪惡的「初夜權」,有導致一個城市1/3人口死亡的可怕的黑死病。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者們在大量的數據和紮實的研究基礎上,發現所謂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並沒有那麼「黑暗」,或者說,這是一個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時期。而且這個「黑暗時代」恰恰是今天西方制度的形成期。換句話說,要是沒有經歷中世紀,就沒有今天獨特的西方文化。
  • 穆斯林時代的西班牙,對整個阿拉伯古典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穆斯林時代的西班牙對整個阿拉伯古典文化的各個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儘管它處於較遠地區,並有著地方的特點,它仍然是屬於阿拉伯文化範疇的。甚至古希臘遺產也是從東方傳到西班牙的阿拉伯人手中,特別在阿卜杜·拉赫曼二世時代,從東方翻譯中心輸入西班牙的書籍大大超過了當地的資料。
  • 西班牙懸崖邊上的中世紀高樓
    山城昆卡建於中世紀的西班牙城市昆卡坐落於馬德裡以東170公裡喬卡河和胡卡河河谷交匯處的險峻山坡上。阿方索八世儘管昆卡曾經的城牆僅有一座城樓、兩塊石基和一座拱門留存至今,但城內卻保存了許多重要建築,其中包括西班牙第一座天主教堂薩拉戈薩皮拉爾聖母教堂和阿拉伯古堡遺蹟 El Castillo 。
  • 「迷宮」菲斯老城:9000多條彎彎曲曲的小街巷,中世紀阿拉伯畫卷
    因為周邊有菲斯河及其支流,非常適合農耕,所以在阿拉伯語中,菲斯的意思就是說金色的斧子,表達土地肥美。自從這個13世紀的上半葉開始,菲斯就一直是摩洛哥的國土,是一個充滿智慧與藝術的宗教首府,當時稱作是非洲的雅典。但是,就在這個20世紀初的時候,當時的君主為了對付農民起義,引狼入室,尋找法國軍隊幫忙,短短幾個月,這摩洛哥便淪為了法國的保護國。
  • 聚焦|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 ——約旦文化部長英語專場專題講座
    2015年10月12日下午,由翻譯學院阿拉伯文化中心主辦的「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約旦文化部長專題講座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翻旅大樓順利舉辦。
  • 開啟一段塵封的阿拉伯科學發展史
    但是他想要介紹的並不是一段伊斯蘭文明史,而是阿拉伯科學史,並且對「阿拉伯科學」下了精確的定義:並非「阿拉伯人的科學」,「從事這些科學活動的人是阿拔斯王朝治下的人,他們的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或者是深感有必要用阿拉伯語這一中世紀時期世界通行的科學語言寫作科學論著」。這是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定義。
  • 音樂的西流,阿拉伯音樂促使歐洲音樂擺脫宗教束縛邁向轉型和革新
    而對於伊斯蘭教音樂,很多人由於文化觀念的影響,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伊斯蘭教是禁止音樂的,但是伊斯蘭教在當時並沒有明確的禁止音樂的誕生以及傳播,相比於把上帝看的至高無上的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統治歐洲音樂的發展,然而在伊斯蘭教時代,阿拉伯音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 知行翻譯公司:阿拉伯語翻譯的難點是什麼?
    ,阿拉伯語屬於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它的使用者佔世界人口的6%,而且阿拉伯語有一點不同於其他語言,那就是它的書寫習慣是從右至左書寫,主要通行於西亞和北非。在中世紀的數百年期間,阿拉伯語曾是整個中東和西方文明世界學術文化所使用的語言之一,在西歐的語言中至今仍有許多阿拉伯語詞彙,足以說明阿拉伯語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 阿拉伯國家商務文化+阿語翻譯
    阿拉伯商務文化阿拉伯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但即使大部分中東國家都是阿拉伯文化,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還有很多細微差別,所以在來中東做生意之前,最好具體了解該國家的文化。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一些中東的商務文化和禮儀,包括中東日曆、談判文化、邀請招待文化等。這些細節可以幫您避免失禮。要掌握時機,需先了解中東曆法中東曆法是很多中國同胞容易忽視的細節。
  • 阿拉伯迷宮古城,九千六百條街巷如蛛網,GPS導航都無效
    這本書很多故事來源於中世紀阿拉伯的民間傳說,它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中世紀阿拉伯國家以及周邊地區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激發了東西方無數詩人、作家、學者、畫家和音樂家的藝術靈感,同時涵蓋了中世紀阿拉伯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部了解阿拉伯宗教、歷史、文化、語言、藝術和民俗等內容的寶典。那麼,《一千零一夜》的故鄉究竟在哪兒呢?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一千零一夜》的誕生地就在摩洛哥王國的千年古都菲斯。
  • 辛特拉王宮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皇家宮殿
    辛特拉王宮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皇家宮殿,內部裝潢和陳設屬於混搭風格,既有摩爾風格,也有阿拉伯風格,還有中國風格。辛特拉王宮坐落於裡斯本區的辛特拉,臨近裡斯本市,是葡萄牙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皇家宮殿,從15世紀初到19世紀後期或多或少有王室連續居住,作為「辛特拉文化景觀」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辛特拉王宮已經成為辛特拉最受歡迎、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歷史可以追溯至倭瑪亞徵服伊伯利亞半島時期。這座白色宮殿本來是摩爾人為裡斯本首長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