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方壘
6月19日至7月20日,短短一個月時間,在濟南臥虎山水庫北岸存在了近30年的「畫家村」35棟別墅、涉及15000平方米的違法建築全部拆除。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重點督辦、社會廣泛關注的環庫路以下的「畫家村」成為歷史。
11月5日,記者來到這裡,但見遍眼綠色。一片片錯落有致的草坪從遠處看如同綠色的梯田一般,每片區域還安裝了自動噴淋設施,保證草坪的日常養護。
「畫家村」為何備受關注?濟南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道忠向記者介紹,位於濟南臥虎山水庫北岸的「畫家村」是上世紀90年代初臥虎山水庫列入一級水源保護區前,政府招商「創舉」工程,既不是自然村,也不是行政村。後因政策原因,「畫家村」沒有完善相關手續。1999年至2015年,市政府三次動議對該建築群進行拆除,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
「這些建築所有人社會關係複雜,社會敏感程度極高,拆除難度極大。」王道忠坦言。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山東,在向山東轉辦群眾信訪舉報件中,數次提到了臥虎山水庫周邊違建及汙水直排的問題。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濟南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畫家村」整改勢在必行。
「整改不是一拆了之,我們堅持依法整改、和諧拆除、綠色拆除相結合。」王道忠表示。
「拆除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畫家村所在地仲宮街道辦西許村黨支部書記張殿祥告訴記者,從去年8月份也就是環保督察後,開始對畫家村進行調查摸底,堅持「一戶一檔」的原則,對房子是誰的、面積多大、有沒有相關的手續等進行深入細緻的摸排。今年春天,開始入戶測量登記。
「畫家們不理解,有牴觸情緒。這麼好的地方,他們肯定不想搬。如此一來,就只能不斷入戶做工作,少的入戶三四次,多的不下十次。」張殿祥告訴記者。
6月12日,南部山區管委會成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臥虎山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地上建築物拆除工作指揮部,在準備拆除「畫家村」的同時,還建立了專門工作隊伍,確保快速推進無紕漏。在推進的過程中,緊扣「依法拆除」,每個環節工作開展前,諮詢法律專家的意見,再作進一步安排部署,切實做到程序完善、方法合規、行動依法。
「從6月19日第一拆開始,便24小時沒有間斷,拆一戶做一戶工作,畫家們的態度也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再到主動配合。」張殿祥說。
在部署建築物拆除的同時,指揮部積極策劃區域生態環境的整體提升,按照拆除—推平—覆土—綠化壓茬推進的方針,結合一級水源保護區的現狀,在拆除清理地上建築的同時,因地制宜研究綠化美化方案。「我們要求拆除隊伍儘可能不損傷區域內可保留的植被,寧肯增加拆除難度,也要將拆除行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王道忠表示。
張殿祥向記者介紹,拆後綠化工作已於10月底完成,綠化面積達25000平方米,綠化區旁邊還種植了一萬平方米的油菜花田,今後還將進行植樹綠化,進一步美化岸邊生態環境。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