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人均創收117萬 創造便利店神話

2020-12-15 聯商網linkshop

說到便利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家門口的那種小超市,通常是私人所經營的,店面面積不大、但品種豐富,非常地接地氣,偶爾還可以幫你籤收一下快遞,這種就等同於大超市的縮小版,幾乎等同於零售店。

而另外一種便利店則是比較新型的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像全家、喜士多這種,裡面不僅提供其他超市均有的食品或用品,還提供一些速食的食物,如飯糰、便當等。這種便利店。最近幾年在中國的一些都市裡也是非常地流行,給上班族還有學生人群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今天這裡要講的日本7—11就屬於第二種類型的便利店,不過這家7—11日本公司可不是一家尋常的便利店,它自從美國引進開始,就連續保持了41年的增長勢頭,另外它更是創造出了每個員工創收117萬元的神話!

要知道,馬雲爸爸的阿里巴巴,擁有3.6萬多名員工,一共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平均下來也只是人均創收117萬人民幣。

這麼一個小小的便利店是如何和阿里巴巴肩並肩,創造出便利店界的神話呢?下面,就讓商道君帶你走近日本7—11吧!

成立近百年,它如何成為最會賺錢的便利店?

日本7—11這家公司,是從美國引進的。

1927年,第一家7—11美國德州達拉斯創立,初名為南方公司,主要零售冰品牛奶和雞蛋。

到了1964年,它推出了當時便利服務的"創舉",將營業時間延行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自此,"7-11"傳奇性的名字誕生。

美國7-11便利店,除經營日常必需的商品外,還協助附近社區居民收取電費、煤氣費、保險費、水費,甚至快遞費、國際通訊費等,對附近的生活居民切實起到了便利的作用。

1964年,7-Eleven開始特許加盟經營,九年後,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與美國南方公司籤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日本第一家7-11開業。

1987年,美國南方公司多元化擴張失敗,並在3年後申請破產。隨後,也就是1991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業伊藤洋華堂購買了這家公司73%的股份,成為美國南方公司最大股東。

1999年4月28日美國南方公司正式改名為7-11 INC.。

2000年7月7日,7—11從那斯達克交易市場晉升到全球最活絡的紐約證券交易市場,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它的全球競爭力被肯定。

而目前北美州共有接近6000間7-11,每日為6百萬顧客服務,而在全球,7-11已共計擁有27000個零售點。國際市場包括日本、澳洲、墨西哥、臺灣、新加坡、中國及關島等。

除北美本土市場外,日本及臺灣擁有最龐大的網絡,分店數目超過10000及3400家。而至今,日本一直都是7—11的最大股東,對7—11的決策發展擁有最直接的話語權。

和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便利店相比,7—11絕對算得上是老牌的便利店了。雖然它的成立時間特別久遠,但可貴的是它能夠不斷與時俱進,在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上都能夠做到系統的優化,以至於最後創造出人均利潤117萬元的驚人神話。

那麼7—11到底有什麼成功秘訣呢?和其他便利店相比,它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它又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呢?

人均利潤117萬的成功秘訣原來有這些!

7—11的成功秘訣到底有哪些呢?為何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它依然能夠經久不衰、成為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便利店呢?其實,它有以下幾個成功秘訣。

從單體商店中發展加盟店

日本7-11從開設模式上就和其他便利店有很大不同,它不是直接建立加盟分店的,而是從各單體商店按照7-11統一模式管理發展起來的。這種特殊的創建方式,減少了加盟店開設的成本,因為每家加盟店都是在那塊區域有一定基礎和影響力的。

一些自營的小型零售店,比如小雜貨店或小酒店只要在日本7-11的許可下,並按照日本7-11的指導原則就可以改建為7-11門店。日本7-11會隨之為這些門店提供獨特的標準化銷售技術,並決定每個門店的銷售品類。

這種從單體商店中發展加盟店的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創新而獨到的。

在最優位置生根

在日本零售業中,便利店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7—11便利店連鎖公司不同於其他零售店和便利店,店址的選擇是其經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便利店的開發主要考慮4個因素:店址、時間、備貨和速度。對店址的選擇。7—11的出發點是便捷,對於每家店的選址它都經過深思熟慮,只讓店鋪在最優位置生根。

如有紅綠燈的地方,越過紅綠燈的位置最佳,它便於顧客進入;有車站的地方,車站下方的位置最好,來往顧客購物方便;有斜坡的地方,坡上比坡下好,因為坡下行人較快,不易引起注意。另外7—11還儘量避免在道路狹窄處、小停車場、人口稀少處及建築物狹長等地建店。

選擇最優位置生根對於7—11今天的成功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對加盟者要求嚴格

7—11不同於其他便利店,它對於加盟者的素質和個人條件也有較高的要求。在素質方面,它主要強調經營者要嚴格遵守其經營原則,包括鮮度管理、單品管理、清潔明亮和友好服務。

而個人條件則包括加盟者的健康狀況、對便利店的了解程度、性格、夫妻關係融洽否、孩子的大小及本人的年齡等。

經營便利店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特別是在沒有旁人頂替或應急時經常要通宵工作,沒有強壯的身體是無法應付的。此外,夫婦間的關係、孩子的大小等也決定了經營者是否有充沛的精力從事便利店的管理和經營。而50歲以上的人則直接被7—11排除在加盟者之外。

快速迭代,高效配送

迭代迅速是7—11便利店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在7—11,商品周轉極其迅速。像在2016財年,7-11日本公司庫存周轉天數就只有10.1天,一年周轉了36次,這比美國亞馬遜公司還要快。

另外7-11總部推薦的商品SKU總數大約4800種,單店銷售約2900個,每周新品上架100種,商品年換手率約70%,這與其他同等的便利店來說,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水平。

迭代快速不僅對於產品本身有要求,還與物流配送的速度也密不可分。一般一家7—11隻有10平方米左右的大小,但是其提供的日常生活用品卻高達300餘種,由於其沒有直接的庫房作為後方補給,所有商品必須要通過物流配送中心得到及時補充才可以。

而7—11一直採用的就是共同配送的配送方式,共同配送不同於由供應商直接往店鋪送貨的配送方式,而是由供應商先將貨物送到店鋪指定的配送中心,再由指定的配送中心於適當時間往店鋪配送。它以計劃訂貨和計算機系統支持為基礎的。

這種共同配送方式極大地減少了物流成本,7-11通過集中化的物流管理系統直接削減了相當於商品原價10% 的物流費用,從而為其樹立便利店業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一家便利店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與它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分不開,也與它獨特的商業發展模式密切相關。能夠全方位、系統性地考慮到全部店鋪的系統性發展,並且努力做到與其他同類便利店有所區別是7—11制勝的重要原因,而這也對於我國層出不窮的24小時便利店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來源:商業匯評(微信號:viewswire))

相關焦點

  • 從臺灣7-11看便利店經營發展
    從此,日本的7-Eleven便進入了高速成長期,當年就開設了15家門店,而與此同時的美國7-Eleven卻是處在命運的十字路口,1992年,作為加盟者的日本7-Eleven正式當家作主,完全接手了其總部的一切工作。現在,它業務遍及四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共設立23000多個零售點,每日為接近3000萬的顧客服務,穩踞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的寶座。
  • 7-11便利店簡介
    重慶 2013年12月24日早上7點,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11在解放碑和沙坪垻齊開兩店,標誌著7-11正式入駐重慶。在重慶的7-11裡,有針對本土市場專門銷售的雜醬面。[3] 2014年1月15日,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11總部店在重慶江北紅旗河溝洋河一路正式開業。
  • 日本7-11便利店試行非24小時營業 「老了」還是「困了」?
    即將縮短營業時間的7-11,成了懸在日本便利店業頭上的一把劍。畢竟作為「便利店之王」,7-11的改變或將掀起新一輪的便利店運營浪潮。不再7×247-11總部表示,自本月中旬起,將在東京、愛知及兵庫等8個地方的10家分店進行縮短營業時間試驗,營業時間從早上7時持續至晚上11時。激發此輪浪潮的石子是1700萬日元的罰款。
  • 日本7-11便利店市場擴張戰略分析
    日本7-11便利店市場擴張戰略分析  在2000年日本零售市場上,傳來一個令人驚奇的消息,日本7-11便利店以高達2.2萬億日元的銷售額終於超過大榮公司,榮登日本零售業榜首。成立於1973的日本7-11便利店多年來一直高速成長,至去年底已在國內開設了8600餘家便利店,並於1991年控股美國南陸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
  • 再見了,7-11便利店?
    據此前相關報導7-11的日本母公司宣布計劃進行大規模調整:2022年前,全球將裁員4000人 更重磅的消息是公司旗下便利店的店鋪數量也將調整將關閉1000家「7-Eleven」便利店 而早在今年3月份「7-Eleven
  • Boulder鉑德宣布入駐7-11便利店,稱創造中國電子菸首例
    藍洞新消費報導,9月4日消息,Boulder鉑德在官方微信宣布入駐7-11便利店系統,鉑德方面稱創造了中國電子菸的首例。Boulder鉑德表示,本次入駐7-11系統的產品是即用即拋型電子菸新Bling,已經在9月3日正式入駐南京7-11便利店系統,Boulder鉑德表示自己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家進入7-11便利店系統的電子菸品牌。7-11便利店又稱Seven&11,在2018年世界500強中排名第127位。
  • 外資便利店巨頭7-11登陸鄭州,便利店市場再掀波瀾
    7-11與河南叄伊籤訂特許經營權協議□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丁洋濤文朱哲攝影中原大地的便利店市場從來都不缺乏熱鬧,這次的外資便利店在鄭州區域的破冰之旅由日系便利店巨頭7-11開啟。12月18日,外資便利店巨頭7-ELEVEn便利店(以下簡稱:7-11)宣布,其將7-11在河南的獨家特許經營權授予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下簡稱:河南叄伊),借勢登陸鄭州,這是其入駐除北京、天津等城市外少有的北方城市。
  • 加盟7-11便利店:撿鋼鏰前先避坑
    以最早推行加盟制度的便利店品牌7-11為例,其在北京地區分為特許加盟連鎖和經營委託加盟兩種方案。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加盟商提供店鋪和裝修,以及自備80萬元的資金。後者的店鋪、裝修和設備由7-11提供,資金要求也降低至35萬元,但相應的毛利分成比例也較低,一般只能拿到32%,並且加盟商還要承擔人工、商品廢棄等成本。
  • 全球開店7萬家,利潤比肩阿里,這家便利店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作者:電商君7-Eleven神話44年不倒 某人在知乎上講了個「日本往事」:有次在7-Eleven買盒飯,我最喜歡的豇豆肉絲排骨土豆飯周杰倫7-Eleven廣告中的昆凌店長在網際網路無情衝擊實體店的今天,44年歷史的7-Eleven卻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2016年,擁有3.6萬名員工的阿里巴巴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創造利潤117萬人民幣。
  • 物流配送,7-11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來源: 奇點商業店商作為便利店,7-11便利店自然帶有連鎖便利店的屬性——標準化,在門店裝修上、產品管控上、產品陳列上、門店經營上等方面都具有統一的標準。而7-11便利店與其他便利店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標準化與個性化並存。7-11便利店的個性化體現在千店千面,即根據門店所在區域的屬性以在陳列貨品上有所針對。
  • 從製冰公司轉型到便利店,47年內開店7萬家,如今可以比肩阿里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線下零售肩負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然而有這麼一家零售店,擁有47年的發展歷史,始終保持著高速增長,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7-Eleven。很多人都以為7-Eleven起源於日本,但其實並不然,最初非但不是日本企業,還是一家普通的製冰公司。1927年美國南大陸製冰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成立,直到1946年才正式更名為7-Eleven。南大陸製冰公司發展之初,除了產銷冰塊外,還會順便售賣包括麵包、熱狗在內的小吃和其他生活用品,而這也為後來轉型便利店鋪了路。
  • 7-11、屈臣氏等中外資本爭搶內地便利店市場
    7-11、屈臣氏等中外資本爭搶內地便利店市場  9月下旬,知名港企萬寧、屈臣氏相繼發布了要在內地大有一番作為的「豪言」,其進入內地市場的都將是面積1000平方米以下的便利店。港企曾經憑藉著這些便利店完成了對香港零售市場的全面把持,把想進入香港的家樂福等外資大賣場完全「驅逐」出境。他們也想借著自己的傳統優勢項目實現在內地市場上的遍地開花。
  • 乾貨分享| 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品牌便利店設計借鑑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陸陸續續引進了三大國際便利店巨頭——7-11,全家Family Mart,羅森。 二十年過去,三家連鎖便利店在大陸都經營得有聲有色,而它們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也為內資便利店提供了發展的範本。
  • 面對物流配送,7-11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筆者上篇文章總結了一份7-11便利店的促銷指南,這次筆者講講其物流配送系統。作為便利店,7-11便利店自然帶有連鎖便利店的屬性——標準化,在門店裝修上、產品管控上、產品陳列上、門店經營上等方面都具有統一的標準。而7-11便利店與其他便利店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標準化與個性化並存。
  • 中國便利店的2019:外資加速布局 本土便利店追趕
    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是全國便利店最密集的地方,羅森在上海市及其周邊地區布局有1220家門店,7-11目前僅有141家,而全家佔據絕對優勢擁有超過2000家門店。全家便利店在上海有強大的門店密度優勢,藉由門店發展而來的湃客咖啡成為了全家的特色商品,正計劃獨立發展。
  • 廣州便利店最大兼併 7-11收購快客110多家門店
    繼去年10月買下「可的」在穗的8家自營店後,便利店老大廣東賽壹便利店(以下簡稱「7-11」)昨日又宣布,將收購上海快客廣州分公司100%股權。收購雙方未透露交易金額,但表示完成後,所有快客店將更名為7-11店鋪。  據了解,控制南中國地區7-11的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由香港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控股65%,廣東信捷商務發展有限公司參股35%。
  • 便利店新武器:7-ELEVEN們的自有品牌
    Unifresh是2012年8月7-ELEVEN在上海地區推出的純天然鮮榨果汁。7-ELEVEN在上海由臺灣統一集團經營,在2009年才進入上海市場,目前只有大約100家店面,但這款果汁卻成功在上市4個月內就創造出30萬瓶的銷售紀錄,平均每個門店每天能賣出約25瓶—這對新上市、沒有知名度的產品來說已經是很高的銷量了。
  • 7-11便利店,真的要說再見了?
    「港味」7-11的成長與跌落1927年誕生於美國的7-11,其前身為「南大陸製冰公司」,後來因當地居民的需求,開始銷售牛奶、雞蛋等生活用品,才開始出現便利店的雛形。1992年,深圳開設7-11便利店,1995年,廣州開設7-11便利店,
  • 中國沒有真正的便利店
    便利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宜居程度的標準之一。一個地區要想擁有便利店,首先你得足夠富有。便利店發展風生水起的日本、香港和臺灣,人均GDP都在兩三萬美元以上。而在中國內地,領銜便利店市場的上海、深圳,2016年人均GDP分別為1.7萬美元和2.5萬美元。(2017年7月11日,杭州的淘寶「造物節」上一家無人超市正式迎客。
  • 一窺便利店王國三巨頭7-11、全家、羅森的「秘密」
    以2016年上半年日均銷售為例,7-11為66.7萬日元,羅森為54.7萬日元,全家為52.9萬日元。根據三大品牌顧客感知價值評價所做的定位圖,可較清楚地看出:7-11的產品競爭力更強,創新反應更快;羅森在試圖創造新文化和新技術產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