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綠色新清明 九龍宮徵集免費生態葬

2021-0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清明節將至,為了響應民政部的號召,突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價值導向,武漢九龍宮陵園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秉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面向社會低收入人群推出免費綠色環保安葬方式,大力倡導環保節地生態葬,並在現有的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墓葬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新型壁式墓。既讓逝者家屬用環保的安葬方式寄託哀思,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綠色安葬理念。並免費舉辦集中生態安葬紀念活動,讓更多人接受和認可生態殯葬模式。

武漢九龍宮陵園成立於1996年,是武漢市十大合法經營性公墓之一。坐落於九龍盤頂山和大別山支脈之間,陵園青山簇擁,綠水環抱,古典建築和歐式建築相互交映,自然美景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荊楚地區名門望族安息故人首選絕佳的風水寶地。園區內已全面實現禁燒,連續四年舉辦絲帶換紙錢活動,免費發送紅絲帶,園區設有休息區,停車場等公共設施,並為市民提供觀光車,服務大樓內提供免費茶水、糕點等。

從2014年至今九龍宮陵園已連續四年在清明期間舉辦免費絲帶換紙錢活動,禁燒前兩年,前來園區掃墓的客戶都不理解,有的還強行帶紙錢入園區,不配合園區工作人員。經過近四年的文明祭祀宣傳,加上近年來大家對環保、節能減排更加關注,今年清明前夕這一周,來掃墓的客戶基本都是拿的鮮花水果,提紙錢到園區的客戶數量已經寥寥無幾了,也沒有為焚燒紙錢物品與園區工作人員發生爭執和矛盾。經過幾年的努力有效的實現了園區全面禁燒,大力提倡文明、綠色祭掃,將環保的觀念植入前來祭掃的客戶。

據悉,今年清明節期間,九龍宮將舉辦生態安葬儀式,將逝者骨灰集中花壇葬,讓生命有尊嚴地在鮮花中回歸自然,為有需求的家庭免費安葬逝者骨灰。即日起,九龍宮將面向社會徵集自願參加此次活動的逝者家庭。(姚琴)

相關焦點

  • 100個生態葬墓位捐贈落幕 本網「寫」下關於他們的故事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鍾帆 黃瑤)骨灰撒進花壇、培土種上鮮花,逝者帶著親人的思念入土為安,從此與花兒作伴……4月2日,由成都市民政局聯合本網發起的「綠色清明 大型生態環保葬」公益活動進入尾聲,17位逝者的家屬來到長松寺公墓參加鮮花葬集體安葬儀式
  • 高價墓地遇冷 京畿廊坊推綠色環保生態葬
    高價墓地遇冷 京畿廊坊推綠色環保生態葬 「從今年開始,我們還會響應國家號召,推出花葬、樹葬等綠色環保生態葬,價位從100元-300元不等,對孤寡老人、軍烈屬等特殊群體還將推行免費安葬政策。」吳汝剛說。  墓地開發資源有限  記者近日走訪了解,由於墓地開發資源有限,目前廊坊市區墓園的可銷售墓地的總體數量並不是很多。  不過,公墓用地成為稀缺資源是不爭的事實。
  • 銅陵:倡導綠色清明 讓傳統節日過出新味道
    鮮花祭掃,寄託哀思,表達敬意;聆聽革命故事,不忘歷史……今年清明,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銅陵各界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祭掃主題活動,倡導綠色文明的祭掃方式成為清明祭掃的新風尚,讓傳統節日過出新味道。  為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倡導文明祭祀方式,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質,4月1日下午,銅官區金口嶺社區開展「鮮花換廢品,綠色清明節,文明寄哀思」主題活動,在社區「綠色垃圾銀行」門前,社區購買了祭祀用的菊花和康乃馨,居民紛紛從家中帶來了可再生利用的廢舊物品
  • 生態葬不應該只是口號!傳統殯葬能否被顛覆
    隨著人口老齡化,用地緊張問題,日趨加重,北京市政府一直在探索生態節地葬,倡導節約用地,同時加大生態節地葬補貼力度,完善生態節地葬形式,確保生態葬可有效落實。然而改變百姓傳統的安葬理念,非一朝一夕之事,還需要廣泛的普及。l 什麼是生態葬?
  • 萬物生長此時新,疫去春來更清明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改變了我們在清明時節傳統的祭掃方式,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寄託哀思,如何更好的倡導群眾移風易俗,表達對生命的敬畏。2020年4月4日清明,濟南市第二殯儀館在生態葬紀念廣場為因新冠肺炎疫情罹難者、寄存在館的逝者靈骨、採取海葬等生態葬逝者及大體老師們舉行公祭儀式,代市民祭掃故人。同時,啟動第三屆「愛蓮說」生命教育宣傳年。
  • 清明節期間暫停現場祭掃 倡導網絡祭掃 開展代祭服務
    3月27日,我市2020年清明節文明祭掃工作新聞發布會消息,今年清明節適逢疫情防控期,我市將暫停集體現場祭掃活動,開展「街頭禁燒」活動,開通「雲追思」網上祭掃通道……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打造「綠色清明」「和諧清明」。  清明祭掃活動從3月中下旬已陸續展開,至4月2日、3日、4日達到高峰。
  • 一壇花一棵樹一片海 讓生命在這裡延續——節地生態安葬漸成新選擇
    新華社杭州3月30日電 題:一壇花一棵樹一片海 讓生命在這裡延續——節地生態安葬漸成新選擇新華社記者又是一年清明,在外忙碌的人們陸續返鄉掃墓、慎終追遠。近年來,樹葬、草坪葬、花壇葬、海葬……生態安葬正逐漸成為安放逝者的新選擇,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延續。
  • 文化專家談清明:慎終追遠、行孝盡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丟
    隨著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遷,清明節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對此,記者近日採訪了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院長孫樹仁教授。  談網上祭祀、代客掃墓:慎終追遠、敦親睦族、行孝盡哀的核心思想不能丟  2007年我國將清明節列為法定假日,為清明墓祭創造了條件。近年來出現了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等新的墓祭形式。
  • 文明祭掃,別樣清明一樣情~
    掃墓祭祖是清明最基本主題,人們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然而,隨著節地環保「綠色殯葬」理念的不斷推廣,文明祭祀也在漸入人心,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場也不乏燒紙錢的市民。
  • 清明臨近倡導綠色祭奠 網祭名人網友大幅增加
    央廣網廣州3月29日消息(記者何偉奇)清明臨近,廣州市各區召開了2018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積極引導群眾文明、低碳、錯峰祭掃,告別祭祀陋習,倡導綠色祭祀,採取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網上祭故人、微信表深情等方式祭奠。
  • 參加生態葬的都是什麼人?大多為高知分子和離休幹部
    家屬為逝者完成環保生態入葬  長江網3月31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餘丹夏 通訊員王曉霞)3月31日上午,玉筍山人文生態園舉行第三屆免費生態環保禮葬儀式,伴隨著舒緩的音樂,禮儀師將裝有12位逝者骨灰的盒子緩緩放入至草坪地穴中
  • 北京桃峰陵園無償興建「革命烈士紀念園」 推出第七屆清明文化節
    2017年3月26日,近日,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由北京市昌平區民政局及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人民政府主辦,北京桃峰陵園、北京國賓國際禮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紀念桃峰革命烈士紀念園建園一周年暨第二批烈士入住綠色生態節地區公益活動在北京昌平區桃峰陵園隆重舉行。
  • 南京獎勵生態葬允許留名 免落葬服務費獎勵千元
    據南京市殯管處介紹,考慮到當前市民對生態葬的接受度不高,為方便操作與管理,對在經營性公墓內實行生態葬的予以獎補,而公益性公墓不在獎勵範圍內,城區居民可在市屬經營性公墓內實行生態葬,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五區均有區屬經營性公墓,覆蓋面可滿足全市市民的需求。
  • 河北張家口橋西區:倡導文明時尚新風 打造綠色平安清明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陳偉、王麗莎、張燕茹)春風送暖,又逢清明。為進一步鞏固戰「疫」成果,積極營造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祭掃環境,河北張家口市橋西區開展「我們的節日『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積極響應移風易俗,倡導祭祀新風,廣泛組織開展網絡誦詩、網絡祭祀等公益活動,營造出安全、低碳、文明的良好祭祀氛圍。
  • 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春深處,柳梢青,清明至。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
  • 九江白水湖村開展「文明祭掃新風尚 綠色低碳過清明」主題環保宣傳...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清明節留給中國人的記憶,不僅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畫風。「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說的是清明時節到郊外踏青;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則是古人在清明前後開展的文娛活動。  古人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 清遠多舉措倡導清明文明祭掃新風尚
    2017年清明節來臨之際,在這緬懷先賢、祭奠逝者、慎終追遠的時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清遠市文明辦多舉措發動全市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倡導清明文明祭掃新風尚。  一是發出文明祭掃倡議。
  • 南京擴大生態葬獎補範圍 每戶獎勵1000元
    本報訊(通訊員 黃雋 記者 馬道軍) 昨天下午,市殯葬管理處組織百名媒體記者、行風監督員和市民代表「探訪人生終點站」,參觀墓園,實地了解生態葬、節地葬式。記者現場獲悉,從即日起,我市開始執行新的生態葬獎補政策,將原先的「三不留」(即,不留名、不留灰、不留碑)改為「兩不留」(即,不留灰、不立碑)。今後,選擇樹葬、花壇葬、雨花石葬等節地葬式的,可以留名,同樣享受一次性獎勵1000元。2014年,殯葬部門推出了「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生態葬,凡在市屬8家經營性公墓選擇「三不留」的生態葬,給予每戶一次性1000元的獎勵。
  • 「綠色清明 遙寄哀思」集體代祭儀式今天舉行
    3月27日,由南京市殯葬管理處、棲霞區馬群街道主辦的集體代祭儀式在白龍山思親陵華僑永久公墓舉行,為所有無法現場祭掃的市民提供精神慰藉,最大程度寄託廣大市民在清明時節對親人的追思。上午十點整,「綠色清明 遙寄哀思」集體代祭儀式正式開始。
  • 深圳獎勵生態葬 當地戶籍逝者骨灰海葬可獲3000元
    為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節地生態葬,深圳市民政局日前印發《深圳市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8年10月1日起,若深圳市戶籍逝者骨灰海葬,每具骨灰可獲得3000元獎勵。公開報導顯示,深圳是國內較早推廣「生態葬」的城市,生態葬有樹葬、海葬、花壇葬等幾種形式,均為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