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去過日本旅遊的市民,都有一個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乾淨」。
日本人口密度大,但是垃圾分類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做到如此乾淨,和垃圾分類措施的實施,都有哪些聯繫?下月起,西安也將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如何向先進經驗看齊?近日,三秦都市報記者聯繫到長期居住在日本東京、大阪、札幌的3位中國華僑,了解他們是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的,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鑑。
廚餘垃圾處理 需要一系列複雜程序
地點:東京 受訪人:中餐館老闆
今年32歲的秦女士長期居住在東京,經營一家中餐館。
她說,垃圾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廚餘垃圾,在日語中稱作「生ゴミか」(生垃圾),屬於可燃燒垃圾。因為廚餘垃圾一旦處理不好,容易腐爛變質,產生惡臭,招來蚊蟲蒼蠅,傳播病菌。
秦女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廚餘垃圾也就是可燃燒垃圾,一星期可以扔兩到三次。垃圾要在餐廳堆放,所以處理工藝不僅複雜,還特別耗費時間。「因為廚餘垃圾要進行除水瀝乾處理後,和其他可燃燒垃圾放到一起,統一回收。」
廚房下水道堵塞的一大元兇是油脂凝結。日本不管是家庭還是餐館,做飯產生的廢油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秦女士經營的中餐館,鍋裡用於油炸食品的食用油,在每天打烊後,還要專門與其他水分分離,再在鍋裡倒入凝固劑,讓油凝固成塊狀,然後裝進可燃燒的廚餘垃圾袋內,避免破損造成油漬亂流,汙染環境。
秦女士說,這種油脂凝固劑在日本十分普遍,幾乎家家都在用,買凝固劑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餐後有油的盤子同樣要用紙巾拭去油汙,之後再進行清洗。這些汙損的紙巾也屬於可燃燒垃圾。
餐餘垃圾的處理並不僅僅是油,其他果皮的處理同樣複雜。秦女士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比如吃剩的西瓜皮,需要切成拇指大的小塊,鋪在紙巾上或者放入紙質垃圾盒中,拿到通風處晾乾。或者用紗布包裹食物,將四周捲起擰成條,穿過一個自製的狹小孔隙,用力擠壓排出多餘水分,避免西瓜皮隨意扔在廚餘垃圾裡,因積壓而流出汁水。
「我們必須在周一或者周四早上8點前,將廚餘垃圾放到指定地點等待回收。」也就是說,周一晚上的剩飯,只能等到周四早上才能丟。剛開業那兩個月,她經常因扔垃圾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將垃圾處理好,就要捂著剩菜剩飯,在瀰漫著腐爛味道的屋子裡再過一個星期。
所以,為了適應當地的規定,牢記廚餘垃圾丟棄時間,她不但在廚房裡設置了很多分類垃圾桶,還在餐廳後門蓋了一間小屋,專門用於儲藏垃圾。
垃圾不分類 房東受牽連
地點:大阪 受訪人:租住戶
今年24歲的小陳,在當地做銷售工作,租住在大阪梅田附近的一棟公寓樓內。
因為是公寓樓,房間都比較小,很少有人能在家裡騰出空間存放垃圾。所以公寓樓下會有專門的垃圾存放間。住在公寓樓的住戶,可以不受垃圾回收時間的限制,隨時把垃圾放到存放間。
小陳說,自己居住的公寓樓屬於比較新的,垃圾間配有工業級別的除臭裝置、水龍頭和下水管道,垃圾運走後即可清洗,儘可能清除垃圾帶來的臭味和濁液。自己只要按照規定,將垃圾在家分類處理好,放入垃圾間就行了。
「我不怎麼在家做飯,都是在外面吃,最多去超市買點零食,即便是在家裡做飯,產生的廚餘垃圾,除油汙外,也可以通過廚餘垃圾處理器,排入下水道。」小陳告訴記者,廚餘垃圾處理器通常安裝在廚房水槽下方,連接水槽的出水口。她只需將廚餘垃圾塞進處理器,蓋上蓋子打開按鈕,它就會自動將垃圾攪拌、粉碎。
在排水系統足夠強大的小區,廚餘垃圾會被打碎後直接排到下水管路中。但這種處理方式,現在在日本的部分地區已被禁用。
還有一些公寓,安裝有生物式處理器及家庭用的機械式廚餘垃圾處理器。機械式廚餘垃圾處理器,能用熱空氣將碎垃圾烘乾成粉末,處理後的垃圾,體積只有原來的1/7,住戶只需定期清理粉末盒即可。這些粉末經過簡單發酵,就可作為肥料給家裡的花草施肥。
小陳沒出國前,最頭疼的廁紙垃圾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日本的衛生間,都沒有專門的紙簍,廁紙都直接通過馬桶衝走。值得注意的是,女生在生理期使用的衛生棉等,在日本也屬於可燃燒垃圾,與廚餘垃圾的處理方式一樣。
小陳告訴記者,不可燃燒的垃圾,如塑料製品、金屬、玻璃、陶瓷、橡膠、皮革、刀具等,如果不是危險物品,就扔到透明度較高的長袋子裡。如果是針的話,就放入瓶子或罐子裡並蓋上蓋子。如果是電燈泡的話就用紙包起來,並在外面註明「危險」字樣。至於噴霧器的罐子、液化氣瓶等,因為存在安全隱患,得先用錐子或針戳個洞再扔出去。
她入住該公寓樓時,房東第一件事就是讓她熟悉垃圾分類,因為她是租客,如果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房東也會受到牽連。
家具電器等處理 要提前預約掏手續費
地點:札幌 受訪人:移民
今年40歲的王先生,一家四口居住在札幌惠庭市的「一戶建(院落)」。
王先生居住的惠庭市,每周二和周五固定收廚餘垃圾,每周一收瓶子、報紙等可回收垃圾,每月只有一次收電池、打火機、破損的玻璃杯等有害垃圾。家具、電器等物品,是要提前預約好時間才能扔的。
王先生家裡有兩個孩子,每天都要自己動手做飯,更少不了喝牛奶食用罐裝食品。所有裝食品的瓶裝物品,比如牛奶盒、罐頭瓶,在吃完後,都要重新清洗乾淨,將水瀝乾才能處理。「孩子喝完牛奶後,要將盒內的牛奶清洗乾淨,再將盒子剪開鋪平吸乾水漬,把整理好的牛奶盒與帶包裝的紙箱子、廢報紙等放在一起,等待處理。」
「一期一會」是他在日本投資的房產項目,他說,所有買賣「一戶建」住宅的住戶,都要對房間內前任住戶留下的物品進行處理,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大件家具。在日本,這種家用電器及家具要清理出房間時,需提前了解很多知識,不是你想扔就能扔的。
王先生說,大件物品的清理是比較繁瑣的,不過能了解的途徑也比較多。家裡一般都有個垃圾分類處理手冊,是社區固定時間分發的,上面有關於垃圾處理的所有細則。家具、電器產品、自行車等大件物品的回收,必須提出申請並且需要收費。
如果是因為回國或搬家而產生大量大件垃圾的話,需要提前預約。比如,你要扔一把椅子,就要打電話到所在地的大件垃圾受理中心進行申請,先預約時間、了解處理手續費,然後根據受理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去超市購買對應金額的「大件垃圾貼紙」。
當然,也可以直接在網站上查詢要丟的大件物品處理手續費。「一把椅子的處理費用,是100日元,把從超市購買回來的對應金額的『大件垃圾貼紙』,張貼在需要處理的大件垃圾物品上,在規定的時間丟棄到規定場所即可。」如果貼錯了金額,你所丟棄的垃圾會被貼上「違反規定」標籤,然後被重新放回你家門口,提醒你重新處理。
講述:街頭不設垃圾箱 外出自帶垃圾袋
遵守垃圾處理方法,是在日本生活的第一步。
今天,3位受訪者均表示,習慣和自律,是他們融入當地生活的首要條件。「你生活的地方有什麼樣的規定,你就必須去遵守。在垃圾處理上,可能你在國內會隨意一些,但是到了國外,就得改變自己的習慣,並嚴格遵守。」
日本的垃圾分類,並不是全國一個標準。每個地方具體的垃圾分類規則與要求,可能會有所不同,每個地區的政府官網都會有對應的介紹說明。因此哪怕是當地人,在搬家後也要第一時間了解當地的垃圾分類和回收規定。
三秦都市報記者從3位受訪者處了解到,他們外出時都會準備一個甚至多個垃圾袋,因為在日本街頭根本找不到垃圾箱。「車站、碼頭,會有臨時的垃圾投放點,供遊客或市民使用,但投放垃圾,僅限於一些可回收的簡單的幹垃圾,就是所謂的飲料瓶、票據紙張等。生活垃圾是不能扔在裡面的,如果發現有人將家庭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將受到嚴厲處罰。」
其他的垃圾比如果皮等物品,必須要帶回家重新分類處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因各地不同,垃圾要放入到當地指定的、對應顏色的指定垃圾袋,並封好口。指定垃圾袋分為可燃垃圾袋、可回收垃圾袋、危險品垃圾袋,可以按物品大小,在超市、便利店購買。
「除了將之視為公民道德的判斷標準之一,最重要的是,日本關於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稱世界之最。在日本各地,家庭垃圾如果不按規定的方式處理,不但垃圾車不來回收,還可能面臨天價罰款甚至坐牢的處罰。」王先生還介紹道,自己4歲的孩子,就在惠庭市的幼兒園上學,垃圾分類的方法和規則,已被編到課程裡了。可以說,在日本,環保意識早已深入人心,下到剛入學的小學生,上至七八十歲的年邁老人,每個人都要遵守垃圾分類的各項規定。
「現在我們的國家飛速發展,環保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垃圾處理問題,是應該好好規範一下。有時候我們回國探親時看到,很多市民也比較自覺,上街隨手扔垃圾的現象已經很少,垃圾打包扔到指定垃圾箱的也比較普遍,但是這些還不夠。有害垃圾的處理,藥品、汙染物的處理還缺少技巧。生活垃圾該怎樣分類,我們在做好宣傳的同時,也應該多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讓垃圾分類、科學處理深入到廣大市民心中,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乾淨,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秦女士說道。
文/圖 三秦都市報記者 葛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