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垃圾分類新裡程 先來聽聽日本的垃圾分類及處理二三事

2020-12-15 中國網新聞中心

最近扔垃圾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大家會發現上海的垃圾箱發生了重大改變,升級成了標識明顯的分類收集垃圾箱,標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有些小區具體規定了扔垃圾時間,配合志願者服務。7月1日起即將實施《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為此,各個區出臺政策,為了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收集習慣,發放宣傳讀本,分類競賽,積分換禮等活動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上海垃圾箱舊貌換新顏

由身邊的變化聯想到曾經的日本

複雜的垃圾分類和限時投放是不是讓你心煩意亂?其實日本的許多城市,有著比上海更為嚴格複雜的垃圾分類制度。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又是怎麼扔垃圾的呢?小板凳和瓜子準備好,前排就座。

日本許多城市推行垃圾分類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當時只是將垃圾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經過40多年的發展,越來越細緻,甚至到了需要特地查詢的程度。

上世紀80年代經濟向好時期,大量生產消費產生了大量的垃圾,以往的填埋及焚燒已經不能滿足日趨飽和的垃圾處理負荷。到了景氣低迷時期,人們逐漸意識到資源的有限性,產生了 「MOTTAINAI」(「可惜」及「浪費」)的想法。諾貝爾環境保護獎獲得者旺加裡·馬塔伊認為「MOTTAINAI」的意境可以詮釋「環境3R」( 環境3R=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以及對不可取代大自然的敬畏Respect,遂將其推廣為國際化語言。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開始傾向於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來聽聽日本北九州市的故事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類規則大體相似,又各有千秋。以北九州市為例,從市民如何扔垃圾開始講起。北九州市在區分「資源」和「垃圾」的基礎上,將回收細分為13個品類,規定回收時間、回收地點及回收方法。

北九州市垃圾分類宣傳冊

如上圖所示,家庭廚餘垃圾等需要裝入指定垃圾袋中,每周扔2次;瓶罐類、塑料瓶和塑料容器包裝需要清洗乾淨,裝入指定垃圾袋中,每周三扔;小型金屬和小型電器需要投入區政府、超市及市民中心的回收箱;家具及自行車大家電等要提前預約上門回收。

垃圾投放處也有講究,除了固定投放區域,大家協商決定投放點,過一段時間輪換。佔地不大,為了防止鳥類啄食,大風吹亂,圍上了網兜。

垃圾投放處

垃圾投放處

為了方便大家查詢垃圾分類專門開發了APP,配合趣味性十足的小遊戲。

APP界面

分類回收來的垃圾去向哪裡呢?像小型金屬及小型電器通過回收處理製成建築材料、提取貴金屬。譬如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獎牌就來源於回收金屬。運到焚燒工廠的垃圾燃燒產生的熱能、蒸汽及爐渣也不浪費,有效利用起來。經過長期摸索和運營,已經形成了行政回收渠道,民間渠道,以及市民渠道和成熟的回收再利用體系。

分類回收的垃圾去向

北九州現在的垃圾分類井然有序,那麼是從什麼時候出於什麼契機開始這些舉措的呢?

北九州市曾經是日本的四大工業基地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經歷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接連不斷的霧霾警報、未經處理排放入海的廢水、泛濫成災的垃圾、甚至因為生產事故發生了公害事件。

不堪忍受環境汙染的北九州市民自發要求對環境進行治理,特別經歷過公害事件的母親們為了孩子的成長環境,發起環保倡議。民間也形成了許多環保組織,側面為推動環境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1991年5月起,市民、企業、學者、行政人員共同為北九州市提供與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資源回收及有效利用、垃圾處理方案。

1992年8月,上述團體從以往的「重視處理模式」轉為「回收利用模式」,推動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化,由此開始了區域內試點收集瓶罐類。

1993年,瓶罐類收集從區域內試點普及至全市範圍。市政管理人員走近市民身邊進行說明,並通過媒體報導,舉辦活動來獲取市民的理解,在市民的支持下,順利且迅速落實到位。

1997年11月,追加「塑料瓶類」為分類回收項。

1998年7月,導入「收費指定垃圾袋制度」。旨在提高市民的成本意識,減少人均垃圾產量,貫徹資源垃圾分類,提升垃圾禮儀,確保垃圾站周邊美觀整潔,垃圾收集業務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時至今日,也不斷有新的舉措來促進垃圾的減量化。譬如,店鋪超市舉辦活動,在即將過期的食物上貼上活動減價標籤,集齊多張標籤就有機會贏得電飯煲,水杯等獎品;家庭廚餘垃圾通過微生物發酵,變成農業堆肥,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正在說明廚餘垃圾再利用方法的志願者

北九州市充分利用多年以「製造業城市」發展起來的產業基礎和克服公害工程中培養起來的人才、技術和先進經驗知識等,創建了循環型的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內部設立用於扶持驗證研究,培育當地企業的「實驗研究區」;企業化運作的「綜合環保聯合企業」,聚集了塑料瓶、家電、辦公設備、汽車、螢光燈管、醫療器具、建築混合廢棄物、有色金屬綜合再生項目,「響(hibiki)再生利用工廠群區」,聚集食用油,有機溶劑,舊紙,飲料罐等再生項目。企業間相互協作,推進零排放型環保產業聯合企業化,成為資源循環基地。

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

經過「北九州模式」的轉型發展,2011年,北九州市與巴黎,芝加哥,斯德哥爾摩一起被經合組織(OECD)評選為「綠色增長城市」。環境方便的舉措不光帶動了垃圾處理產業,成功轉型後隨著在國際上知名度提升,不斷接待來自國內外的考察團和觀光團,同時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的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日本助力中國農村環保教育

日常扔垃圾這麼一件小小的事情,要做好除了在硬體配套和法律層面嚴格執行之外,宣傳教育和民眾意識啟發也非常重要。

日本學校的「食育」教育,讓學生自己種菜、除草、澆水,體驗蔬菜成長的過程以及收穫的喜悅,體會來自大自然的恩賜,儘量不剩菜,減少廚餘垃圾;學校供應的營養餐由學生負責運送及分配,餐後回收,整理垃圾;校外活動時組織兒童走上街頭,同當地老年人一起撿垃圾,美化身邊環境,養成良好的扔垃圾習慣,這些體驗型學習有助於提高環保意識。

食育教育

學生自主負責午餐分配

幼兒園小朋友和老人一起美化街道

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在環保教育領域也有所涉及,計劃同無錫市惠山區合作在該區以利民工程形式開展環境教育示範教室項目。今年3月底,在無錫國際賞櫻周開幕式上,磯俁秋男總領事(大使)同無錫惠山區吳建元區長同籤署了項目意向書,對於在惠山區內的環境學習示範教室建設項目的實施表示歡迎。該利民工程項目有助於推動實現無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雙方祝願該項目順利實施的同時,期待該項目成為惠山區人民同日本國民深厚友誼的見證,友好交流更進一步發展。

磯俁總領事(大使)同吳建元區長籤訂意向書

櫻花時節的籤約儀式

磯俁總領事(大使)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提到,這是一個體驗型環境學習示範教室的建設項目,旨在培養當地的基層社會民眾的垃圾分類習慣,能夠在同日本有著深厚淵源的無錫市開展該項目,感到無比喜悅,非常榮幸。

無錫市的黃欽市長在開幕式晚宴上表示,非常感謝磯俁總領事(大使)帶來無錫的利民工程項目。

為什麼會選擇在惠山區開展呢?因為當地對環保領域非常重視,此前也開展過領館的利民工程項目。

2009年的「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鐵路橋村高度處理型合併淨化槽設置項目」

2014年的「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前洲街道鐵路橋村農業高附加價值化項目」

環境學習示範教室建設項目將結合先前的利民工程環保項目,融入日本長期以來的兒童環境教育經驗,面向親子家庭等人群開展體驗型的趣味課程,期待讓參與者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從而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並且在此基礎上把廚餘垃圾加工成農業堆肥,實現再利用的綠色循環型農業。

今夏,垃圾分類成為茶餘飯後廣泛討論的話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儼然成為了一種熱點新時尚,不斷地升溫。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垃圾分類處理展
    2020上海垃圾分類展ECE 2020上海國際城市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及設備展覽會時間:2020年11月25-27日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盈港東路168號展會情況:2020上海垃圾分類展餐廚垃圾設備技術展暨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作為「世界城市日」重要主題活動之一,自2015 年開始已成功舉辦5 屆,正逐漸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成就宣傳推廣的國際平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就的展示平臺、上海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水平的體驗平臺、以及促進行業、企業交流與合作的高端平臺。
  • 在日本,垃圾分類是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它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原本混放在一個袋子裡的垃圾,從此需要嚴格按規定分成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如果扔錯,最高將被處以200元的罰款。一夜之間,扔垃圾不再是「隨手的事兒」,而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為了正確地扔垃圾,上海迅速掀起學習垃圾分類風潮。
  • 垃圾分類成為上海社交新話題 住建部推46城試點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喬雪峰)垃圾分類成為上海人的社交新話題,這一改善環境節約資源的新舉措未來如何向全國推廣,記者28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你是什麼垃圾?」——據說最近上海人見面寒暄的一開頭竟然都變成了這句話。上海市自7月起正式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措施。據稱,繼上海後,北京、廣州等中國其他45座城市也將陸續跟進,中國將開啟「強制垃圾分類」的時代。說到垃圾分類,很多中國人會想到日本。
  • 他山之石:從日本環保企業看中國的垃圾分類、汙水處理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日本環保企業看中國的垃圾分類、汙水處理 | 首席調研中信建投證券研究 陳萌 鄭小波參訪時間:2019年7月2日參訪地點:日本·東京★參訪心得★上海市於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強制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有些蒙?聽聽大連版分類歌
    「倒垃圾,倒垃圾,垃圾分類有意義,要想城市更美麗,我們大家齊努力……」當歌曲遇到垃圾分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當全國人民都在關注垃圾分類時,大連本土詞曲作家王大項老師卻靜下心來,結合生活中的情景填詞譜曲,為垃圾分類創作了主題歌曲,將20餘種常見物品巧妙地壓縮創編到歌詞當中。
  • 日本上勝町的垃圾分類
    新華社/法新  3月14日,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一位當地居民拿著廢舊報紙前往垃圾處理中心。上勝町是日本四國島德島縣的一個小鎮,在日本國內以垃圾分類細緻而著稱,分類達到45類。2013年9月,上勝町通過了「零浪費宣言」,提出在2020年之前實現零垃圾排放,盡最大努力消除焚燒和填埋的垃圾,建設不會產生垃圾的社會。
  • 垃圾分類:「新時尚」的美麗折射
    原標題:總書記關心的百姓身邊事|垃圾分類:「新時尚」的美麗折射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 「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
  • 上海高校垃圾分類,新技能get!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從此全面進入垃圾分類時期。 連日來,本網記者走進社區、商場、辦公樓、醫院等場所,調查了解上海垃圾分類的情況,今天記者走進上海的三所高校來看看進展如何。
  • 垃圾分類下的荒唐事
    垃圾分類做得不到位,就要面臨高額罰款。每次罰款至少1200新臺幣,折合人民幣260元。日本垃圾分類示意圖的中文版本居民在家對垃圾分類,工作量大嗎?聽起來只是順手的事情,其實並不簡單。丟棄瓶瓶罐罐和快餐紙盒之前,需要先清洗乾淨,將盒子壓扁;紙張必須疊整齊,燈泡必須用套袋打包。對很多家庭而言,垃圾分類是居家主婦每天都花時間處理的重要工作。
  • 垃圾分類有望開展區域協同立法,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垃圾分類|北京市...
    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1月5日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說,經過8個月的持續努力,居民分類參與率逐步提升,廚餘垃圾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4248噸/日,增長了12.7倍,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21.78%。加上餐飲服務單位廚餘垃圾1861噸/日,廚餘垃圾總體分出量6109噸/日(不含園林垃圾)。
  • 上海垃圾分類正式實施 2019年垃圾分類概念股一覽表
    綜投網(www.zt5.com)07月01日訊  7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根據規定,個人或單位未按規定分類投放垃圾都將面臨處罰。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 垃圾分類英文攻略:解救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人!
    為了可以去上海旅遊為了總會來到的垃圾分類快來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垃圾到底是怎麼分類的!(豬豬:這是人幹的事嗎,關我啥事~)其實中國實行垃圾分類相對國外是較晚的在國外垃圾分類的條例也是更嚴格垃圾分類最嚴格當屬日本(多達30多種~)不僅要分類,還要分時間投放日本法律明文規定:亂丟垃圾者最多可被處以5年有期徒刑並處以
  • 日本垃圾分類為什麼做得好:實行嚴格的家庭垃圾分類制度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郭菲 (日本大阪大學)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將於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引起了廣泛熱議。有的網友戲稱垃圾分類難度太高,一想到50元-200元的罰款就奶茶不敢隨便喝,外賣也不敢隨便吃了。說到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到鄰國日本。
  • 垃圾分類第一天 上海開了多少罰單?
    昨天是7月1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的日子。上海市今天共出動執法人員3600人次,檢查各類單位4216家。今天一共教育勸阻相對人881起,責令現場或者限期整改623起。首張罰單是處罰普陀區的一家奶茶店,因為幹垃圾和溼垃圾混裝,罰款50元。上海人的苦日子正式到來了?垃圾分類到底有何意義?
  • 小龍蝦是什麼垃圾?別笑上海人,長沙全面垃圾分類也快了
    「你是什麼垃圾?」近日,這樣的「拷問」成為上海人的日常。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滬上垃圾分類邁入「硬約束」時代。上海的垃圾分類「戰況」還沒看完,一張在朋友圈瘋轉的長沙市單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讓不少長沙人也趕緊學起了垃圾分類。
  • 智庫|日本東京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對上海有哪些啟示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時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為了貫徹習總書記的這一指示,上海市十五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於今年1月31日表決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並將於7月1日實施,從而宣告上海即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
  • 分好類的垃圾去哪了?記者探訪上海垃圾分類處理「末端」
    7月4日,荔枝新聞實地探訪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這裡負責處理的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北片區的乾濕垃圾。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近千噸垃圾究竟去哪兒了?跟隨記者的鏡頭,揭開你對垃圾分類的終極困惑。
  • 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及經驗借鑑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1、東京都垃圾減量上世紀80-90年代開啟,按垃圾性質分為企事業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1990年,面對都內高昂的垃圾處理成本與垃圾量的急劇增長,東京都環衛審議會提出垃圾減量的計劃目標,即到1996年,實現一般廢棄物中的「定點收集」垃圾量削減10%,「自送垃圾」減少22.5%
  • 日本如何推廣垃圾分類?筑波市市長:從娃娃抓起
    每經記者:楊棄非 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豔美日本筑波市市長五十嵐立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昨天(7月1日)是上海正式實施「最嚴垃圾分類」第一天。據媒體報導,近段時間以來,在上海各個小區裡,保潔阿姨們站在投放點,協助指導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並請居民以後在垃圾分類時帶著孩子,「親身教育體驗」。7月2日,在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現場,日本筑波市市長五十嵐立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之所以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得很出色,指導和教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