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方案再升級 致力打造「鳥類天堂

2020-12-13 騰訊大燕網

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科學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打造生態品牌和綠色名片、建立社區共管機制、構建科普宣教和科技支撐體系……記者8日從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根據日前出臺的《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方案(2020-2025 年) 》 (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新區將通過系統保護、生態修復和科學管理,全面恢復溼地生態功能,經過幾年努力,將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建成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旨,以溼地保護為重點,以鳥類保護為核心,以觀鳥賞景為特色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國際重要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

全面提升北大港溼地生態功能

據了解,溼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而位於新區的北大港溼地,面積為34887公頃,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目前,隨著溼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逐年改善,保護區內鳥類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出臺的《方案》將進一步提升北大港溼地生態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科學規範管理保護區。

其中,《方案》明確,全面改善水生態環境。新區以保障野生動物棲息為重點,以保障水生態系統完整性為前提,建立行業需求、水務主導、屬地實施的多水源綜合補水機制。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科學調度水資源,全面監測水位水質。利用增殖放流等生物措施,人工浮島等科技手段,加快恢復適生水生植物群落,構建完整的水生態系統,保護區水質達到國家要求標準。

在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方面,新區將組織開展北大港溼地資源本底調查,摸清野生動植物、水生生物等資源,制定保護棲息地措施,實施科學劃分、分類管理。統籌考慮自然生境和人工輔育管理,營造淺灘島,豐富食物鏈,建設人工保育措施,改善候鳥棲息地生境。建立巡護監測系統,提高日常巡護及數據採集能力,實現數位化巡護。加強棲息地屬地管理,建立執法聯席會議制度,依法查處和打擊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和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

在打造生態品牌和綠色名片方面,新區將嚴守生產經營活動退出工作成果,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過程監管,確保退出成效。以改善水質為前提,實施增殖放流,天然養殖,跟蹤監測,適度打撈,輪捕輪放,建立野生動物食源管理機制。以公司或合作組織為依託,建立原產地保護和產品地理標識,打造知名綠色水產品牌。

推進社區共管 打造智慧溼地

同時,《方案》提出,新區將建立社區共管機制,成立社區共管組織,制定社區共管計劃,合理安排共管專項,建立基於溼地與野生動物資源的社區共管體系,引導企業、集體、社區主動參與資源共建共管,激發參與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構建科普宣教和科技支撐體系。新區將分類制定專項科教計劃,完善自然體驗科普宣教設施,製作東方白鸛等重點物種保護宣教片。應用數位技術、3D技術、全息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建設溼地自然博物館,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科普宣教體系。借重首都資源,加強科技交流,深化院校合作,建立以北師大為核心支撐,天津高校廣泛參與的碩士工作站、博士後流動站。以自然教育為主體,建成天津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利用大數據、雲平臺等科技手段,開發數位化信息管理系統,建成智慧溼地。

建立長效機制 鼓勵社會參與

據了解,新區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常態化巡查檢查,嚴格執行保護區管理責任制,依法查處違法案件。加強部門協作,實現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探索溼地管理新路徑、新方法,引領示範工程建設。

在鼓勵社會參與方面,新區將充分調動溼地保護相關專家學者、專業技術人才等社會資源力量,為溼地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及技術支持。積極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及重點項目進展,廣泛聽取意見,引導社會公眾、志願者團體、社會公益組織有序參與保護工作。

相關焦點

  • 天津北大港溼地打造「鳥類樂土」
    原標題:天津北大港溼地打造「鳥類樂土」   走進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會感受到都市中難得的愜意:成片蘆葦望不到邊際,時而一陣風掃過齊刷刷伏倒又站起,在溼地中覓食的丹頂鶴若隱若現。偶爾有人經過,成群受驚的遺鷗飛向天際。
  • 天津北大港溼地升級保護管理 打造國際重要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
    記者12日從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獲悉,該保護區內監測到的鳥類已超過276種,下步將通過系統保護、生態修復和科學管理,全面恢復溼地生態功能,把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建成以觀鳥賞景為特色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國際重要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
  • 北大港溼地:生產生活活動今年將全部退出
    新華社天津3月20日電(記者 毛振華)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將進一步升級。記者近日從天津濱海新區政府獲悉,為進一步提升溼地水生態環境、改善庫區水質,今年將實現北大港溼地生產生活活動全部退出。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鳥類遷徙通道,是世界八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部遷徙路線重要組成部分。
  • 生態保護見成效 天津北大港溼地再現東方白鸛
    人民網天津11月19日電(崔新耀) 為進一步展示美麗天津、生態濱海,展示天津、濱海新區和諧生態、宜居城市形象,11月19日,百餘名來自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飛區(沿線)有關國家、地區鳥類保護的官員,機構,專家,我國有關省市愛鳥護鳥組織及生態、鳥類專家,志願者、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中央級和省市級媒體記者,共同走進天津北大港溼地,用照片記錄下了極為瀕危的東方白鸛,以及遷徙中在北大港溼地落腳的多種候鳥
  • 北大港溼地展和諧生態畫卷
    水清、岸綠、鳥飛的北大港溼地,成為濱海新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近年來,新區持續推進北大港溼地保護,通過退出生產經營活動、建立補水機制等措施,進一步修復溼地生態。隨著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逐年改善,過境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部分過境候鳥更是在此繁衍,成為「留鳥」。生態修復不斷升級走進北大港溼地,深紅的鹼蓬草和金黃的蘆葦叢首先映入記者眼帘。
  • 生態系統完整向好 天津北大港溼地內鳥類已超過276種
    中新網天津2月1日電 (記者 張道正)記者2月1日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隨著生態環境逐步變好,截至目前,在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內監測到的鳥類已超過276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
  • 天津:北大港溼地保護修復工程啟動
    中國園林網1月8日消息:作為本市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和永久性生態保護紅線區,北大港溼地的保護與修復工程一直牽動人心。昨天,這裡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濱海新區將以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為平臺,設立6個由國內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專題組,對北大港溼地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力爭將其建設成為國內首個國家級生態公園。而涉及管理、生態補償等細則的《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也正在起草中,預計將於近期定稿公示。北大港溼地位於濱海新區東南部,總面積為43495.47公頃,是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
  • "觀鳥達人"溼地"論劍" 發現北大港溼地的鳥類分布新記錄
    原標題:「觀鳥達人」溼地「論劍」   手握高倍望遠鏡、身背長焦照相機、口袋裡還揣著厚厚一本鳥類圖鑑……25日,素有「鳥類天堂」之稱的北大港溼地迎來了一批「全副武裝」的客人,來自天津、北京、河北、河南、河北、湖北等7個省市的13支參賽隊在北大港溼地同場競技
  • 天津北大港溼地獲批國家公園試點
    原標題:北大港溼地獲批國家公園試點 天津市濱海新區生態系統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溼地,全區共有陸域溼地886平方公裡,是京津冀城市群周邊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
  • 北大港溼地將補水1.5億立方米
    記者昨日從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獲悉,隨著北大港溼地開始申報「國際重要溼地」有關事項,今年,北大港溼地將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計劃在3月到5月期間補水1.5億立方米,同時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生活活動全部退出。
  • 天津北大港溼地織密保護網 24小時流動值守
    連日來,北大港溼地迎來今秋首批遷徙候鳥。目前,溼地候鳥總量在15萬隻左右。為確保鳥類遷徙安全,北大港溼地實行全封閉式管理,28名巡護人員及轄區派出所民警24小時在溼地流動值守,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天津北方網訊:又到候鳥遷徙季。連日來,北大港溼地迎來今秋首批遷徙候鳥。目前,溼地候鳥總量在15萬隻左右。
  • 天津北大港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昨日從天津北大港溼地獲悉,根據國家林草局發布的2020年第15號公告,經《溼地公約》秘書處按程序核准,北大港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按照生態功能和環境效益的重要性,溼地分為國際重要溼地、國家重要溼地、省級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採取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等方式對溼地予以保護。根據《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我國於今年2月3日指定天津北大港等7處溼地為國際重要溼地。
  • 天津北大港溼地迎來超10萬隻候鳥
    新華社天津10月9日電(記者毛振華)秋意漸濃,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北大港溼地最近迎來大批候鳥停歇。據當地巡護人員估計,候鳥數量已經超過10萬隻。而在半個多月後,溼地將迎來候鳥遷徙的高峰。從呼倫貝爾到渤海灣鳥類遷徙通道,是世界八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東部遷徙路線重要組成部分。以北大港溼地為代表的渤海西部,又是這一重要組成部分中最為關鍵的鳥類遷徙通道。作為天津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溼地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完整的典型特徵,遷徙中的鳥類選擇在此「補給」。
  • 又是一年觀鳥時 天津北大港溼地迎接大批「遠方來客」
    昨天,來自北京、天津部分市民受邀走進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東南部的北大港溼地觀賞野生飛鳥,感受溼地自然美景。溼地面積為34887公頃,其中核心區11572公頃,緩衝區9196公頃,實驗區14119公頃,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
  • 天津市研究制定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圖)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 面積348.87平方公裡,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資源  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 面積104.65平方公裡,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和鳥類資源  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 面積62.70平方公裡,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和鳥類資源  本報訊(記者 劉雅坤 魏彧)昨天,本市先後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
  • 天津北大港等7處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內容提要:從北大港溼地獲悉,根據國家林野和草原局近日發布的第15號公告,天津北大港溼地等7處溼地被核准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天津北方網訊:從北大港溼地獲悉,根據國家林野和草原局近日發布的第15號公告,天津北大港溼地等7處溼地被核准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北大港溼地位於濱海新區東南部,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溼地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
  • 除了北大港溼地,濱海這些地方也是「觀鳥天堂」
    在新區,除了北大港溼地之外,其實還有不少「觀鳥天堂」。大家熟悉的臨港溼地公園,不僅環境優美,每年也會吸引大批候鳥聚集。 臨港溼地公園二期與一期相連,面積120萬平方米,分為科普宣教區,人工溼地開放區,原生溼地鳥類保護區、觀賞區。
  • 天津北大港溼地明年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火烈鳥在北大港溼地萬畝魚塘中覓食棲息。視覺中國資料圖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尚成海近日透露,北大港溼地明年將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濱海時報》12月5日報導稱,「記者從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現場觀鳥活動中了解到,隨著溼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北大港溼地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目前正申報國際重要溼地,並擬於2020年開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 四十餘萬隻候鳥飛臨七裏海、北大港溼地 天津投放2萬斤魚苗為候鳥...
    近年來,天津持續不斷加強溼地環境保護,北大港、七裏海溼地已經成為候鳥過境的重要棲息地,目前來津經停的候鳥已多達四十餘萬隻,其中不乏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七裏海溼地 候鳥群飛)為了更好地保障鳥類覓食活動,天津分別在北大港、七裏海溼地進行了保育放流,各投放1萬多斤的魚苗,這些魚苗都是鯽魚的,大小在5-10公分左右,適合鳥類採食。
  • 天津北大港溼地申遺工作正有序推進,已完成前期摸底調查工作
    天津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大港溼地申遺項目前期摸底調查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通過對北大港溼地開展連續調查與監測,建立監測技術方案,掌握了北大港溼地保護區遷徙水鳥的群落組成、重要物種的種群數量及其動態變化;二是通過對重點區域開展植被資源、動物資源、外來入侵物種、受幹擾威脅因素及面源汙染等溼地因子的監測,全面掌握了北大港溼地影響候鳥棲息的重要生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