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兩岸關係會更緊張。」不止一位臺灣問題學者做出如上判斷。
幾個月來,就像面對帶上面具的舞者,外界對蔡英文,只見其表,難測其意。然而每一天,有關兩岸關係的新聞幾乎都會出現在媒體要聞。平靜的表面下,兩岸誰都沒等閒視之。
蔡英文並不輕鬆,甚至壓力非常大:短短時間內,情勢已由眾人簇擁,轉為支持度斷崖下滑。觀察人士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蔡英文會否擁抱臺獨,需要高度警惕,大陸今後要做的,應是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以應對其臺獨冒險。
藍綠同時盛怒,政黨版圖重構竟來的這樣快
從民調數據看,藍營支持者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屢創新高。臺灣智庫最新民調數據顯示,82%的國民黨支持者對蔡不滿,對蔡表示滿意的僅為8%左右。而在蔡英文上臺之初,同一家民調公司的數據顯示,當時國民黨支持者對於蔡英文的不滿意度48.4%。時隔僅僅四個月之後,這一數據就飆升至82%。
這顯示,在2016「大選」中曾經四分五裂、潰為一盤散沙的藍營支持者,又開始逐漸歸隊,未來藍綠有可能繼續保持二極化現象,很難有其他政黨勢力完全超越由民進黨和國民黨構成的兩黨對立格局。
臺灣史上頭一遭,島內軍工教十萬人員大遊行。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蔡英文上臺後,沒有思考如何去整合藍綠,團結社會,反而挑撥政治對立和族群對抗,全力打壓國民黨及其基層支持者,很多藍營民眾對蔡產生高度不滿。近期發生的軍工教團體史上首次上街遊行,即為典型案例。數十萬人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集體向蔡發出怒吼。
不過,真正讓蔡英文感到憂心忡忡的是,與藍營一樣,綠營對其不滿意度也顯著升溫。例如,被稱為「小綠」的時代力量支持者中,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已由之前的7.2%上升為21.3%,增長幅度高達200%。值得提及的是,即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對蔡也未必全部滿意,依然有接近10%的民進黨支持者對蔡表示不滿。
藍營對蔡不滿固然可以理解,綠營不滿對蔡而言則是一個重大警訊。
未來蔡英文若無法有效安撫綠營,統籌各派,綠營內部完全有可能會率先發起「宮鬥」,逼迫蔡英文黨政分離、放棄黨主席位置。如此以來,綠營內部會如何分化重組,是否會出現「兩個太陽」,將成為觀察島內政局走向的一個重要觀察點。
失信中間選民,情勢急轉就在兩個月內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島內意識形態壁壘森嚴,藍綠各有其基本盤,彼此「鐵粉」互不相讓,甚至發生正面衝突。但在這種兩極化的選舉陣營之外,還存在著一個龐大的中間選民群體,這一群體大多拒絕從意識形態角度來支持某一特定政黨,更不會像深藍或深綠選民那樣,即使對自己認定的政黨「哀其不爭、怒氣不幸」,但最後一刻也會一如既往「含淚投票」。
中間選民大多願意從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角度來考慮政黨支持意向,如果判斷某一政黨的政策更加契合臺灣的現實需求,那麼這些選民就將支持這一政黨。也正是由於這種原因,中間選民一般也被視作是經濟選民或是理性選民。
中間選民在臺灣人數眾多、群體龐大,是歷次重要選舉中的關鍵左右力量。在藍綠基本盤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中間選民如何抉擇,會直接決定讓誰上臺。
蔡英文上臺之初,中間選民大多對蔡英文抱持「觀望期待」態度,希望蔡能夠如其競選承諾的那樣,帶領臺灣民眾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例如《聯合報》在2016年5月下旬也即蔡英文剛剛上任時的一項民調顯示,中間選民對蔡不滿意度僅有7%,滿意度則為44%,而49%的中間選民則選擇不表態,表示願意等等看,要對蔡靜觀其變,以察後效。2016年6月TVBS電視民調也有相似的結果,11%的中間選民對蔡不滿,36%的表示滿意,而52%的中間選民不願表態,依然處於觀望狀態。
然而,最近兩個多月來,外界漸漸看清,蔡英文上臺後,專心打壓自己的競爭對手,火速通過所謂「轉型正義條例」、「不當黨產條例」等,意圖將國民黨置之死地而後快,讓其永遠無法翻身,而對經濟發展部分,蔡英文卻是束手無策,2016年GDP「保一」(保持1%的增長率)基本無望。此外,其所重點打造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在很多中間選民來看,其實就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飢,根本不具可行性。李登輝、陳水扁時期,曾經3次推行過「南進」或「新南進」政策,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很多臺商賠得血本無歸,傾家蕩產。
蔡英文版本的「新南向政策」能有多大的勝算概率,島內中間選民自然疑慮重重。從民調數據來看,臺灣指標民調數據顯示,有高達77.7%的臺灣民眾認為臺灣經濟狀況糟糕,認為良好的僅佔9.9%,這也反映了他們對蔡英文發展經濟的信心已經降至冰點。
外界輿論評論認為,臺當局支持率下降與兩岸關係走下坡路有關。
由於蔡英文上臺後的施政方案完全是以政治清算而非經濟復甦為主軸,這也讓中間選民對蔡英文曾經抱有的幻想完全破滅。指標民調數據顯示,中間選民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已經高達40%,明顯超過滿意度的34%,不表態率也大幅下滑,只剩下26%。由此可以說明,大部分中間選民已經沒有耐心,更沒有意願再對蔡繼續觀望,而是明確對其表示不滿和失望。
無論蔡英文承認與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間選民正在轉向,蔡英文上臺之初所夢寐以求的超越藍綠、扮演「全面總統」的美夢正在走向破滅。2020「大選」中,中間選民若拋棄蔡英文,她的連任也終將淪為泡影。
青年困境愈顯,託舉力量急遽下跌
蔡英文在2016年「大選」中能夠獲得壓倒性勝利,與島內青年的支持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青年力量一舉將蔡推上「總統」寶座。
青年群體當時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蔡英文,可謂是對蔡寄予了高度厚望。TVBS當時對20-39歲青年所作的民調顯示,高達70%以上的青年對蔡投信任票,不信任的比率不足10%。
但蔡英文上臺後,由於自身執政乏術,青年群體的生存困境不但未能得到根本改觀,反而不斷在不斷加劇,畢業即失業的焦慮幾乎縈繞在大部分青年畢業生的心頭。根據臺「主計處」的最新數據,2016年8月份,臺灣24歲以下青年人的失業率高達12.82%,創一年來最高水平,比馬英九時期還慘不忍睹。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臺灣青年失業率遠高於整個社會的平均失業率4.08%。
這就意味著,很多臺灣青年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他年齡層群體具有穩定工作和固定收入,而自己卻無業可就、在家啃老。
久而久之,青年對於執政當局的不滿心理自然就會發酵積聚,並在某一時刻瞬間爆發。青年群體本來就有「去中心」、「反權威」和「反官僚」的天然特性,而蔡英文的執政不但未能化解青年的壓力,反而讓他們覺得更加窒息,這也導致他們對於蔡英文的支持度急遽下跌,而且跌跌不止。即使是政治立場高度親綠的《蘋果日報》,其網絡投票結果也顯示,87%的青年網民對蔡不滿,對蔡表示滿意的僅佔8.2%。《蘋果日報》一直是綠營的重要喉舌,其閱讀群體也大多偏綠。連偏綠閱讀群體中的青年讀者,都對蔡英文的滿意度如此之低,若是偏藍的青年群體,對蔡的滿意度自然更會縮水。
2013年,臺灣青年曾經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太陽花學運」,並間接成為壓垮馬英九執政的最後一根稻草,直接將國民黨在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以及2016年「大選」中推置到了全軍潰敗的邊緣。未來,這些青年群體是否會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產生相似的衝擊效應,外界拭目以待。
逼宮漸近,做好蔡英文摘下面具的應對
9月13日,蔡英文接見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時表示:臺灣願扮演美方信賴的安全夥伴。
蔡英文上臺後,民眾支持度出人意料的高開低走、節節下滑,民眾滿意度與不滿意度開始出現「死亡交叉」。此種形勢若無法得到有效遏制,蔡英文歷盡千辛萬苦謀來的「大位」,在下次「大選」中完全有可能被推翻,連任美夢也只能成為鏡花水月。
面對嚴峻的情勢變化,或許在蔡英文的沙盤推演中,與其首鼠兩端、兩頭落空,還不如緊抱綠營、死守一端,這畢竟是最安全、最保險的套路,確保其可以維繫基本盤的支持,不至於民調過於難堪。
即使是蔡英文自我克制,不敢輕易觸碰「臺獨」,估計深綠勢力也會上演「逼宮大戲」,「綁架」蔡英文往「臺獨」方向靠攏。由於勝選後在人事布局上「分贓不均」等因素影響,深綠勢力對蔡英文近期頗為不滿,目前已經兵臨城下,磨刀霍霍,全面反撲,「臺獨」大佬辜寬敏、吳醴培等人頻頻放話,唱衰蔡英文,彈劾「行政院長」林全。未來若進一步發展,這些深綠勢力或將加大對於蔡英文的牽制和掣肘,逼迫其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久的未來,蔡英文會不會被陳水扁「附體」,採用極端路線,值得各界高度警惕。陳水扁執政時期,曾肆意推行「臺獨」,最後四面碰壁,撞得頭破血流。歷史殷鑑不遠,蔡英文會否以史為鑑,知所進退,作出正確選擇,要在她摘下面具的那一刻給出答案。對於大陸而言,當前的時刻絕不能掉以輕心,今後要做的,就是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以應對蔡英文的臺獨冒險。
(鍾厚濤,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曾在香港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俄勒岡大學等校訪學。在人民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出版著作五部,在中國大陸、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發表論文四十餘篇,曾多次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鳳凰衛視、廣東衛視、深圳衛視、福建東南衛視、海峽衛視等媒體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