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旅遊的時候,本來只是想去靈隱寺,在查看網上購票時發現,靈隱寺必須購買飛來峰的門票,所以讓我對飛來峰產生了好奇。
飛來峰其實並不高,只有168米。1600多年前印度高僧慧理來到杭州初創靈隱寺,看到寺廟旁的這座山峰,稱這座山峰:"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而這座山峰就是今天飛來峰.,曾經也叫做靈鷲峰。
其實飛來峰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山下的佛教石刻造像,整個山峰幾乎遍布了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據統計,這些佛像多達340餘尊,這在江南是很少見的。
我去過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所以看到這些石窟藝術並沒有太多驚喜,但是能夠在江南出現這麼多的石窟造像或許真的很少見。
從山腳走到飛來峰頂,只要10多分鐘,途徑飛來峰山著名的翠微亭,這座亭子其實也有歷史淵源,據說它是由抗金名將韓世忠為悼念嶽飛而建的。
從龍泓洞口的明代的理公塔到龍泓洞,這些造型各異的佛像雕刻精細,容相清秀,體態窈窕,雖然歷史的變遷也讓很多佛像受損,但是大多數的佛像還保存完整。
沿著山間的石梯,從五代的西方三聖像、到北宋的盧舍那佛會浮雕、元代的多聞天王等等,他們依次的呈現在山體之上。
大家或許都知道濟公與靈隱寺的關係,其實飛來峰與濟公也有一段傳說,相傳一天,濟公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他為了救寺廟周邊的老百姓就勸大家趕快離開,後來飛來峰一來,大家都感恩濟公的救命之恩。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聽聽罷了。
飛來峰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經常機會的地方,尤其是像杭州江南城市,當年蘇東坡在此任職,就曾流連於此,寫下"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走到山頂,可以俯瞰靈隱寺的盛景,不過這座山相對來說景色還是一般,當然它的歷史的價值更多,所以它才有今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