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以前叫做九州,說的是哪9個州,現在還有哪些州的地名存在?
為了治水,他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至今仍然傳為美談。因為大禹治水有功,人們尊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後來大禹開創了歷史上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成為夏朝的開國帝王。為了方便治理天下,他把天下劃分成九州,並且令每個州的州牧都獻上青銅,鑄成了九隻大鼎。
-
中國古代的「九州」,分別是哪九個州?看看可有您的家鄉?
導語:中國古代的「九州」,分別是哪九個州?看看可有您的家鄉?九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禹貢》當中,當時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劃分為9州。自從戰國以後,九州就是古代中國的代稱。那麼,中國古代又稱「九州」,分別指哪九個州?
-
為什麼古代中國被稱為九州,九州分別指哪些州
說到中國,常常會用華夏,來指代中國,其實中國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九州,又名神州。經常會聽到神州大地,說的正是我們所在的土地上。根據先秦時期的古籍記載,從戰國時期開始,九州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時期的代稱,到了晉朝時期成為漢族的代稱。
-
中國代稱「九州」,指的是哪9個州?如今還有哪些州被保留至今?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其實中國這兩個字有史記載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西周的青銅器何尊有記載: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以前的中國跟現在的中國是不一樣的,西周時期中國指的是京畿地區,京畿也就是國都以及其附近。
-
中國九州是指哪九個州,至今還有幾個州名保留呢?
九州,就是一個巨大的井田制九宮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貢,所以有「八方來朝」之說。以長江、黃河為兩橫,江河的上遊、中遊、下遊為三豎,將中國正好分為九大塊。 因此,黃河、長江之中的地方稱為中原,所以中國最初可以解釋為「中間之國」。
-
中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那麼古代的「九州」究竟是指哪裡?
比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陸遊對於國土淪喪的痛心,而其中「九州」指的就是曾經的北宋,而從陸遊的角度來說以「九州」一詞來稱呼他的祖國並無什麼不妥。那麼「九州」究竟是指哪些地方呢?
-
「九州」,你們知道是哪九個州嗎?知道自己家鄉是屬於哪個州嗎?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到了現代,全國被劃分成了省、市、縣,稱謂變了,但地域不變,那麼你知道「九州」是哪九個州嗎?你現在居住的地方在哪一個州呢?冀州冀州是九州之首,包含地區廣泛,主要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德州市、聊城市、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濟源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兗州大體在古黃河和濟水之間,現在的菏澤市、濟寧、商丘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
中國的代稱叫「九州」,指的是哪九個州?看看你家鄉在哪個州?
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漢族先民們用來劃分民族地域概念的總稱。到了戰國以來「九州」更是成為了古代中國的代稱。每一個州代表的一片地域,當然如今已經用省市來劃分了,來看看你的家鄉在九州中的那個州。
-
中國也稱九州,到底是哪九州?每個現在都在用,卻個個超出認知
一、五服與九州《禹貢》的內容實分為三部分:一是九州的分劃,二是導山導水,三是五服制。所謂九州,是以名山大川為標誌,劃分天下為九個區域,取名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所謂五服,則是以王都四面五百裡為甸服,而後每隔五百裡往外增加一個圈層,形成甸、侯、賓、要、荒五服的圈層結構。
-
古代行政區域變遷之九州:作為古代中國的代稱,九州是哪九州?
中國的行政區劃是比較固定的。秦朝時,中國有大約一千個縣。清朝中期,全國大概有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個縣級行政單位。在這兩千年當中,中國增加了五六百個縣。主要原因是中國版圖的擴大,清朝的版圖比秦朝的版圖要大很多。其次是原有版圖內的蠻荒地區得到了不斷開發,人煙日漸密集,就增設了行政單位。
-
中國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現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這樣的嗎?
「九州」這個詞彙,自其產生起,直到今天,都是用來表達我們國家的疆域或領土範圍的。關於「州」的原始意義,在《說文·水部》中稱:「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繞其旁。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了解到州的含義,便能發現,最初「州」為水中可居住的區域,無實際邊界。
-
我國以前被稱為九州,是指哪幾個州?所轄區域與哪些城市相對應?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00,閱讀約2分鐘我國古代不稱"中國",而稱"九州",史書上又稱"漢地"、"中土"。"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史書《尚書·禹貢》中,是漢民族先民自古以來的地域概念。從戰國時期開始,九州就成為中國古代的代表名稱。《禹貢》一書記載,相傳禹在水,共十三年。在此期間,他的腳步走遍了每一個角落,為了便於治理和區分,他根據山川河流的走向,將天下分為九州,即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涼州、永州、冀州和兗州。
-
中華大地稱作九州,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是「哪九州」
相信熱愛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中國在古代有著許多寓意深刻的代稱。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古代的代稱「九州」,看看「九州」指的是哪幾個州,炎黃子孫一定要了解。先秦時期的《尚書·禹貢》是記載「九州」一詞最早的著作。
-
中國古稱九州大地,具體是哪九州?名字熟悉,所轄地區不一定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與「九州」有關的詩句,比如:曹植的「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岑參的「萬裡江海通,九州天地寬」;李商隱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陸遊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黃遵憲的「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這些詩句中的九州所代指的正是那些詩詞大家生活的古代中國
-
古中國也被稱為「九州」,為何是九不是八?你的家鄉在哪個州
「九州」是古中國的一個代稱,最早出自《尚書·夏書·禹貢》。相傳夏禹治水成功,將整個天下分為九州,又鑄造了九個鼎,收藏在夏朝都城。不過根據現代學者考證,《禹貢》是戰國後期作品,不是大禹時代的作品。但九州作為漢地的同義詞,卻一直流傳使用。
-
九州的來歷 我們常說的九州指的是哪裡?
對於我們稍微關心一點常識的人來說,都聽說過「九州」這個詞,而且知道這個詞說的是我們整個中華大地。在民歌、民謠及詩文裡,經常能見到有「九州」的稱呼,那么九州到底指的是指哪些地方呢?為什麼把中華大地稱作九州呢?
-
中國是九州之地,那么九州到底指的是哪些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傳說大禹在治水後,把中國化為九州,「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而這個九州具體在什麼範圍並不為人所知,而後來的九州也是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大而變化。《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和禹貢裡面的大致相同,只是禹貢中沒有「并州」,「幽州」而多了「徐州」,「梁州」。
-
九州、九天和九野,分別指的是什麼?九成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中華大地被分為九州,所以九州就是古代中國的代稱,但到底是哪九州,就很少有人能答得上來了。如果繼續深究,最早的時候,天分九野,低分九州,這是天文學上相互對應的兩個概念。如果要問你九天有哪九天?
-
中國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
」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一些典籍中,當時的九州是華夏大地所劃分的九個區域,只不過到了戰國以後,九州中的」九「變成了一個概數,後有十二州、十三州之說,再後來州數就更多了,而所謂的九州也就成了古代中國的一個代名詞,所謂九州大地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真正的九州也就只能從先秦時期的那些典籍中尋找。
-
中國古代代稱「九州」,說的是哪九個州?看看你的家鄉在哪個州
相傳大禹平定大洪水之後勘測了全國的地理人文,然後將全國劃分為9州,同時鑄造了九鼎,在九鼎上刻畫了各州的人文、地理情況,因此九鼎相當於當時的「國家檔案」,是國之重器,楚莊王想要稱霸天下,就派人去向周天子問:「九鼎到底有多重?」實際上就是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夠當得起天下之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