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日元賣掉臺灣?侵佔臺灣三年後,日本為何又想賣給法國?

2020-12-23 妙讀歷史

甲午戰爭最大的惡果,就是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忍受半個多世紀後的苦難後,直到1945年寶島臺灣才重新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一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的屈辱歷史。

令人驚奇的是,日本佔領臺灣後僅三年,卻打算把臺灣「出售」給法國,當時連價格都談好了,只要1億日元,相當於2.7億法郎。由於年代久遠,可能大家對這筆錢到底有多大,沒什麼概念,那我們做一個比較。

《辛丑條約》規定清朝向八國聯軍賠償4.5億兩白銀,相當於16.88億法郎。換算過來,2.7億法郎就是7200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辛丑條約》的賠款可以買6個臺灣,即使是《馬關條約》的2億兩白銀賠款,也可以買2個多臺灣。

那麼,為什麼日本想賣掉臺灣?又為什麼是法國想買?眾所周知,割讓臺灣的是《馬關條約》,但日本和法國對臺灣的野心遠比《馬關條約》更早。

1874年2月,日本公然出兵臺灣,殺害當地民眾,企圖建立殖民政權。清政府派大臣沈葆幀與日方交涉,最後以賠償50萬兩白銀的代價,迫使日軍撤離臺灣。

日本並沒有放棄吞併臺灣的企圖,只是認為時機尚未成熟而已。甲午戰爭後,日本打敗清朝最精銳的北洋水師和淮軍,逼迫清政府割讓臺灣,實現了覬覦二十年的目標。

但是,臺灣島的中國軍民對日本殖民政府和軍隊進行了持續的抵抗,使前三任日本總督都焦頭爛額。在這些抵抗力量中,較為有名的是「簡大獅」、「猛虎」、「少貓」等等。

簡大獅的真名叫簡忠浩,祖籍福建漳州南靖縣,自幼習武,身材魁梧,能舉起門口的石獅子,繞行宗祠一周,被人稱讚力大於獅,因而時名「簡大獅」。

1895年,日軍侵佔臺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簡大獅全家數十口人被日軍殺害,他懷著國讎家恨,散盡家財,聚集起一千多志同道合的義軍,進攻臺北,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戰鬥。

簡大獅的義軍打死打傷300多日軍,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隨後,他又聯合「猛虎」柯鐵雄、「少貓」林苗生等其他義軍,四處襲擊日軍,打得日本殖民當局和軍警惶惶不可終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委派的第三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深感統治臺灣非常困難,每年光軍費就要700多萬日元,而且還看不到治安好轉的希望。乃木希典思來想去,與其背著這個包袱,不如換點錢用來擴軍吧。

於是,乃木希典向日本政府提出賣掉臺灣的計劃,並找法國人接盤,價格都談好了——1億日元。這筆錢可以補償日本歷年來在臺灣的投入,對窮兵黷武導致財政緊張的日本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巨款了。

法國為什麼會對臺灣感興趣呢?其實法國人跟日本一樣,很早就對臺灣垂涎三尺。跟英國相比,法國在東亞地區的殖民步伐略晚一點,主要的殖民地和據點只有一個越南。

1884年法國挑起中法戰爭,除了在中法邊境交火外,法國還在馬尾港摧毀了南洋水師,並多次臺灣的基隆港發起進攻。法軍一度登上陸地,企圖佔領基隆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

臺灣守軍在清軍將領劉銘傳的率領下,經過艱苦奮戰,把法軍趕回海上,挫敗了法國侵略臺灣的圖謀。直到中法戰爭結束,法國人也沒有能夠再次登陸臺灣。

但法國人對臺灣一直念念不忘,他們認為佔領臺灣後,法國就能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獲得優勢,甚至超過英美德等國,取得在華的特殊地位。因此法國才願意出價2.7億法郎,從日本手裡買下臺灣。

不過,日本政府對出售臺灣的計劃很不感冒,經過一番討論,終於否決了乃木希典的提議。這個乃木希典是名軍人,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因為攻克203高地而被奉為日本「軍神」。此時卻因為想出售臺灣,而遭到很多人的嗤笑和鄙夷。

臺灣人民對日本殖民者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1930年仍然爆發了霧社事件,使殖民當局心驚膽戰。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這才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相關焦點

  • 一段鮮有人知的屈辱:當年,臺灣差點被日本以1.5億法郎賣給法國
    在乃木希典看來,日本統治臺灣得不償失,軍費開支每年高達700萬日元,除了臺灣的稅收之外,日本還從甲午戰爭中國的賠款中拿出1千2百萬對臺灣進行軍費補助。龐大的經費開支使日本不但沒有從臺灣的割讓中得到實際利益,反而成了日本的沉重包袱。
  • 甲午戰敗後臺灣的反抗甚至差點讓日本將其賣給法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島以及澎湖列島。《馬關條約》籤訂後李鴻章將文本傳達給世界列強各國,在列強中間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沙俄向來將中國的東北作為其勢力範圍,不想讓日本佔領,而德國和法國也想在中國的東北分一杯羹,英國人則傾向於日本。
  • 日本在佔領我國臺灣期間,差點將臺灣賣給法國
    大家都知道臺灣在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日本在後來差點將臺灣轉賣給法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提到這件事就不得不提日軍中將乃木,乃木作為第三任臺灣總督,自上任後為鎮壓臺灣人民的反抗,大力推行「以臺制臺」的策略,但是由於臺灣各界的抵制,乃木的當官之路,可謂是當得十分的不順心。
  • 臺灣在甲午戰爭後的抵抗,幾乎讓日本把它賣給了法國
    《馬關條約》籤訂後,李鴻章向世界列強傳達文本,在列強中引起不同反響。俄羅斯一直把中國東北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希望日本佔領,而德國、法國也想在中國東北分一杯羹,英國則更傾向於日本。俄、德、法等國為了自身利益,勸日本不要佔領遼東半島。迫於壓力,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被清政府贖回。
  • 日據時代臺灣的「母國」是日本?史料記載:殖民者曾想賣掉臺灣
    臺灣的高中教科書中有些版本,把割據、殖民臺灣時代的日本稱為「母國」,不過這個「母國」,在殖民臺灣當時,有輿論曾經想以「1億圓將臺灣出售給外國或中國」,而此論點也由已故東京大學校長矢內原忠雄所寫的《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一書中得到證實。
  • 日本侵佔臺灣50年-臺灣成為日本侵佔的目標
    鴉片戰爭後的幾十年間,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到1901年被迫籤訂《辛丑條約》時,中國被迫8次賠款共19.53億兩白銀。日本僅在甲午戰爭中就從中國得到2.3億兩。日本明治維新後的70多年間,對外發動和參加14場戰爭,其中10場戰爭是針對中國的,從中可以看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日本一直是兇惡的入侵者。
  • 往大陸打詐騙電話,10個臺灣人在日本被抓了
    來自臺灣的犯罪嫌疑人向警方承認來日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往中國大陸打詐騙電話(圖片截取NHK視頻)據日本廣播協會(NHK)4月16日報導,上個月從日本成田機場入境的10名臺灣男女(年齡從10~40歲不等)因謊報入境居住地等涉嫌違反《入境管理法》被警方逮捕。
  • 日本侵佔時期的臺灣淡水
    淡水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位於臺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河光山色、風景秀麗,自古為臺灣八景之一,昔日有「東方威尼斯」之稱。1895年的淡水風景日本人剛剛侵佔的臺灣,在這張臺北大稻埕淡水河邊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清代純樸的臺灣風貌,婦女在河邊洗衣服,男人們坐在船艙裡聊天。
  • 日本侵佔臺灣後,是如何進行殖民統治的?
    自宋元起,已有漢民經澎湖遷居臺灣,到明末時,因閩南大旱,數萬沿海災民舉家前往,墾殖臺灣,兩岸交流日趨頻繁。如今的臺灣民眾,其祖上多來自福建沿海地區。在臺灣歷史上,曾有兩次被外族侵佔。一是明末時,西班牙佔據北臺灣,荷蘭侵入南臺灣,後荷蘭殖民者驅逐西班牙人,從1624年(明天啟)到1661年(清順治),荷蘭盤踞臺灣37年,由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1895年甲午戰爭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已無力於海防,被迫同日本籤訂《馬關條約》,除賠款2億兩白銀,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
  • 10個臺灣人為了往大陸打詐騙電話跑去日本,結果被抓了...
    對方稱因為工作出差以及朋友偶爾來日旅行的原因想買下千葉縣的這棟空宅,自己也一直想賣掉房子,最終雙方就以700萬日元成交了,在房屋合同上顯示對方在臺灣的地址是臺中市。 得知此事後,原房東憤怒的表示「這房子是我曾經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見證,因為想到這些回憶覺得寂寞才決定賣掉房子,如果早知道是被用來做犯罪活動據點我是一定不會賣給他的!我只希望普通人買走它。」
  • 日本警方逮捕一群臺灣團夥,專門針對大陸撥打詐騙電話??
    對方稱因為工作出差以及朋友偶爾來日旅行的原因想買下千葉縣的這棟空宅,自己也一直想賣掉房子,最終雙方就以700萬日元成交了,在房屋合同上顯示對方在臺灣的地址是臺中市。得知此事後,原房東憤怒的表示「這房子是我曾經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見證,因為想到這些回憶覺得寂寞才決定賣掉房子,如果早知道是被用來做犯罪活動據點我是一定不會賣給他的!我只希望普通人買走它。」
  • 論日本侵佔時期臺灣佛教的日本化——陳進國
    1934年,為配合對中國大陸的侵略,臺灣總督府提出了「國有神社,家有神棚」的口號。強調臺灣民眾每戶都必須設置神座以供奉神宮大麻(代表日本國家神道的天照大神的神符)。臺灣第17代總督小林躋造在1936年的「神宮大麻發行式」上發表《訓詞》,提出「敬神等於尊皇」的邏輯,並且強調「無論所信宗教為何,每家應設有神棚,安置神宮大麻,以為祭祀皇祖之聖壇」[7]。2.正廳改善運動。
  • 日元匯率狂瀉 「臺灣大媽」搶購日元現鈔
    原標題:日元匯率狂瀉 「臺灣大媽」搶購日元現鈔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日本央行祭出無限期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日元匯率狂瀉,激出一票「臺灣大媽」搶購日元現鈔。臺銀統計,光是3日一天,日元現鈔賣超量(銀行賣給民眾)便達16.8億日元(約4.55億臺幣),為平日的3倍以上。
  • 日本侵佔臺灣50年-日本在臺的殖民統治
    在《馬關條約》籤訂一百周年時,一些「臺獨」分子趕到日本馬關春帆樓,公開感謝當年日本對臺灣的佔領。他們之所以篡改日本侵略的歷史和本質,是因為他們日思夜想地要分裂祖國、爭當外國的附庸。他們懷念的殖民統治,到底如何?對臺灣民眾來說,永遠忘不了那惡夢般的年月,永遠忘不了日寇在臺灣實行殘酷統治的歷史。
  • 日軍侵佔臺灣秘檔首次公開出版
    由福建社科院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編纂的大型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軍事密檔·侵佔臺灣》日前發布。書中通過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現藏的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檔案,全景式地還原與展示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真相和確鑿罪證,澄清歷史,糾正被「臺獨」分子歪曲的視聽,肅清其負面影響。
  • 臺學者:太平島對臺灣形同雞肋 何不賣給大陸?
    臺學者:太平島對臺灣形同雞肋 何不賣給大陸?,全文摘編如下:  越南近日發生反華暴動,眾多臺商受災,臺灣一些「獨派」人士趁火打劫,宣稱「臺灣人應趁此進一步與中國切割」。其實不少人已經指出,越南人「就是打你臺灣人」,因為臺商在越南的形象實頗堪疑。此外,越南也認為臺灣「非法」佔領了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其實太平島與一般臺灣百姓並無多少利害關係,也許是臺灣「吃老本」,把太平島賣給大陸的時候了。
  • 日軍侵佔中國臺灣秘檔,首次公開出版
    今天(10月25日),大型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軍事密檔·侵佔臺灣》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書中通過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現藏的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檔案,全景式地還原與展示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歷史真相和確鑿罪證,澄清歷史,糾正被「臺獨」分子歪曲的視聽,肅清其負面影響。
  • 簡述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
    10天後,日本殖民者在臺北宣布建立殖民統治政權,宣布臺灣及澎湖列島「歸入大日本版圖」,並定此日為所謂的「始政日」,以此開始了日本對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史!當時日本殖民者以重兵登陸臺灣,企圖用瘋狂的武裝鎮壓臺灣人民。可是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這時也指望不了清政府的幫助,於是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政府宣告獨立,成為中國東藩。
  • 日本侵佔臺灣後怎麼講歷史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中,日本人不僅通過剝削和壓迫臺灣人民獲得大量財富,而且通過在教科書中編排「臺灣故事」的方式,為近代日本建構自我身份與文化認同「添磚加瓦」。這些「臺灣故事」成為解析被蓄意湮沒和扭曲的殖民地歷史的重要線索。北白川宮能久:臺灣神社祭祀的日本親王翻閱日本近代教科書中關於臺灣的描述,必須提到明治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能久。
  • 日本侵佔臺灣後,第一件事就是翻修了一個中國人的祠堂,至今還在
    荷蘭侵略者入侵臺灣地區長達三十七年,這一過程中臺灣民眾受到慘無人道的殖民統治,十七世紀中葉,鄭成功率領大軍遠渡臺灣討伐侵略者,終於,拔除了這顆貽害臺灣的西方毒瘤。在接手臺灣後,鄭成功立下嚴格的軍規,禁止部下騷擾臺灣原住民,並且,積極施行農業改良政策,開拓海外貿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