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敦煌」——克孜爾石窟

2020-12-12 今日中國

2015-08-13 13:43:00 來源:今日中國 作者:文\圖:虞向軍

  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新疆阿克蘇市拜城縣的懸崖峭壁之上,由於沙石呈赤色,在陽光的照耀下一片紅亮。維吾爾語稱紅色為「克孜爾」,石窟的名稱由此而來。

  克孜爾石窟是古龜茲國最大的一座石窟,也是新疆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窟,克孜爾石窟群現存壁畫約 10000平方米,有關專家說,這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敦煌的藝術寶庫,堪稱「中國第二敦煌」。它大約開鑿於公元 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

  龜茲古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曾經是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佛教從印度先傳入新疆,形成 「西域佛教」後,再傳入中原。龜茲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成為「西域佛教」的一個中心,也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一個重要橋梁。石窟則是佛教藝術的重要形式,通過建築和壁畫來宣傳佛教教義。

  龜茲石窟群比較集中,壁畫內容豐富,不僅有表現佛教的「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因緣故事」等壁畫,還有大量表現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畫。有研究石窟的專家指出,龜茲石窟是一部古龜茲文化的百科全書。

  而在龜茲石窟群中,克孜爾石窟被視為其中的精華,正是由於東來西往的多種文化藝術在西域地區的碰撞融合,才使壁畫的藝術水平達到如此燦爛的境界。

  克孜爾石窟的洞窟形制大致有兩種:一種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的場所,多為居室加通道結構,室內有灶炕和簡單的生活設施;另一種為佛殿,是供佛徒禮拜和講經說法的地方。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規則的修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個單元。

  最能體現克孜爾石窟建築特點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為主室和後室。石窟主室正壁為主尊釋迦佛,兩側壁和窟頂則繪有釋迦牟尼的事跡如 「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後,應按順時針方向進入後室,觀看佛的「涅盤」像,然後再回到主室,抬頭正好可以觀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彌勒菩薩說法圖。

  克孜爾壁畫給人一個總的感覺是色彩深厚、鮮明、對比強烈而不浮躁。顏色只有這麼幾種,表現力卻很豐富。還有一種調和畫面色彩的方法,即以白粉、墨為中間色,用它來平衡各個色塊之間的關係。比如新1窟後室洞頂的飛天,裸露的上身用赭色暈染,褲子平塗大片石綠,造成上暖下冷的對比,頭髮以墨色塗染,調和冷暖兩色。許多洞窟頂部的菱格故事畫中,大面積地使用石綠和硃砂,過於厚重感。為避免這個缺陷,畫師們往往在上面用白粉點簇一些梅花狀的小型圖案,既有裝飾效果,又打破了色彩單調的印象。

  克孜爾壁畫色彩運用上的另一個特點是交叉使用各種色塊。這在洞窟頂部菱格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克孜爾石窟拱形洞窟頂部多排列數十塊菱形方格作為裝飾,其中每一菱形方格以一種石色作為底色,不同底色的菱格均按一定的色彩調配規律分布。

  38窟主室左右壁上方的十四組伎樂,每組伎樂兩個人,一個膚色淺,另一個膚色必深,膚色淺的頭光為綠色,膚色深的頭光為白色,很有節奏感。克孜爾畫家要求相鄰近的兩個色塊在冷暖、亮度等方面儘可能形成對比關係,這種處理手法對敦煌藝術以及後來內地寺院壁畫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克孜爾石窟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藝術背景令人駐足良久,但是,石窟中處處滿目瘡痍,留下很多斧鑿切割的痕跡——19世紀末20世紀初,紛至沓來的西方探險隊從克孜爾石窟用膠布粘走了大量的壁畫,至今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中陳列著大量的克孜爾石窟壁畫。30年代初,德國考古隊的勒柯克,從這裡盜走了上百箱的壁畫、塑像和其它藝術品,現存於德國亞洲藝術博物館。

  成立於1985年的新疆龜茲研究院除了參與國家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的相關保護項目外,還組織專業人員對所管轄的石窟進行日常監測和搶救性加固保護與修復,使瀕臨損毀的壁畫和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還一直在進行著壁畫的臨摹工作。然而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研究院目前保存的壁畫臨摹品所用的顏料大多是國畫、水粉等化學顏料,不利於臨摹品的長久保存。從2009年起,龜茲研究院開始採用與最初壁畫相同的礦物質顏料進行臨摹,藍色顏料以青金石為主,紅色顏料以硃砂和鉛丹為主,綠色顏料以綠銅礦為主,這種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於自然與人為的原因,壁畫出現支撐體風化、壁畫空鼓和大面積脫落、顏料層起甲、粉化等各類病害,嚴重威脅著現存壁畫的長期保存。2009年11月,龜茲研究院委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克孜爾石窟壁畫第一期搶救性保護修複方案的設計工作。通過前期全面調查,選取了克孜爾石窟壁畫病害最為嚴重、且具有代表性的14個洞窟作為第一期搶救性保護修復的對象。2012年6月開始實施此項修復工作,壁畫修復工作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採用了傳統與現代技術的有利結合,使壁畫真正得到了有效保護。

  2015年,新疆龜茲研究院與上海商務數碼圖像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克孜爾石窟數位化及展示傳播工程項目第一期工作,對選定的窟9個洞窟建築和壁畫進行數碼和三維掃描,獲取高清數字圖像後,進行圖像色彩比對、全窟圖像拼接以及建數字模型等,並運用多光譜技術獲取可見光下無法看清楚的題記、煙燻壁畫和重層壁畫。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坐落於新疆拜城縣的懸崖峭壁之上的克孜爾石窟。

  鳩摩羅什銅像矗立在克孜爾石窟前。鳩摩羅什是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被稱為音樂窟的克孜爾石窟第 38號石窟,壁畫描繪了龜茲樂隊演奏的場景。

  中心柱式石窟的後室。

  新1窟後室洞頂的飛天。

  壁畫臨摹修復工作需要以礦巖為材料的壁畫顏料。

  新疆龜茲研究院的克孜爾文物修復工作室。

  新疆龜茲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對雕塑殘件進行清理修復。

  克孜爾石窟數位化工程項目。

相關焦點

  • 克孜爾石窟:深藏多少瑰寶
    資料照片   在百年來首次由中國主辦的最具規模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不無擔憂:「再不保護,數百年後就看不到克孜爾石窟了。」   克孜爾石窟?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時心中一定有疑惑。只聽說過敦煌石窟啊,沒聽過克孜爾石窟。事實上,克孜爾石窟比敦煌石窟早了整整三個世紀,它與敦煌石窟有一定意義上的傳承關係。
  • 克孜爾石窟——神往之旅,心酸之旅(圖)
    荊楚網庫車7月20日消息(記者陳莉霖)喜歡暢遊天下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但是克孜爾石窟(或稱為克孜爾千佛洞)的大名,卻不一定曾經有所聽聞。    如果莫高窟激起了你對歷史和藝術的好奇心,那麼你更要到克孜爾石窟一遊。
  • 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藝術,是中國歷史和龜茲文化的瑰寶
    【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或赫色爾石窟,屬於中國佛教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七公裡方向,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2014年6月,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才對佛教有了最初的認識,然後知道了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是中國的四大石窟,並且充滿了文化藝術色彩,的確讓我內心異常憧憬。沒曾想十多年之後,我作為媒體人隨同領導採訪,第一次走進了克孜爾石窟,親眼目睹了石窟內的佛像和壁畫,並拍了一些珍貴的照片。
  • 新疆人遊新疆|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是中國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群,也是新疆石窟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處。該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千公裡,與敦煌莫高窟等同享中國 「四大石窟」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堪稱「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 克孜爾石窟壁畫「真容」再現
    壁畫被切割後的克孜爾第224窟主室右側壁   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保存著中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克孜爾石窟。經過20年的努力,新疆龜茲研究院收集到400多幅流失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高清圖片。日前,隨著這批壁畫復原圖在北京木木美術館展出,壁畫流失、高清圖片的收集以及復原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壁畫之殤   克孜爾石窟大約建於公元3世紀。目前石窟留存洞窟339個,其內壁畫近4000平方米。
  • 旅遊發展 | 克孜爾石窟這些知識你應該了解
    克孜爾石窟 1961年,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鄉的克孜爾石窟,與故宮和敦煌莫高窟等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次向世人揭開了他那神秘的面紗克孜爾石窟群俗稱克孜爾千佛洞,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公認為中國四大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石窟分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和後山區,綿延3公裡,現已編號的洞窟有349個,遺存壁畫約10000多平方米。
  • 克孜爾石窟探幽
    提起中國古代的石窟文化,人們印象最深的是以龍門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為代表的四大石窟。
  • 流失海外的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記
    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七公裡木扎提河北岸卻勒塔格山對面的明屋塔格山斷崖上。克孜爾石窟現存洞窟339個,壁畫近4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繪泥塑遺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克孜爾石窟大約建於公元3世紀,止於公元8世紀至9世紀,是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
  • 克孜爾石窟鳩摩羅什沉思像塑造始末
    塑像的設計者閻玉昆等先生曾長期在莫高窟臨摹研究敦煌彩塑,還親自到克孜爾石窟考察壁畫及臨摹出土的彩繪泥塑原作,以確證鳩摩羅什塑像風格的合理因素。如鳩摩羅什的坐姿就參考了壁畫中思維菩薩的姿勢。因為,佛教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漢代之後儒釋道的融合才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化的性質和面貌。鳩摩羅什作為中國佛教思想史上裡程碑式的奠基人,其功績遠遠超出佛教文化的歷史範疇。當然,他的業績也直接影響到西域的佛教文化和藝術,石窟藝術便是其代表。
  • 人文地理丨「穿越」克孜爾石窟
    這裡,成為方圓幾十公裡荒原內一處有山有水有叢林有佛像的神奇所在……故事畫的海洋開鑿於公元三世紀末的克孜爾石窟,距離我們已經有千年之遙。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斷壁之上,綿延三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洞窟類型最全、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與敦煌、龍門、雲崗並列為全國四大石窟的克孜爾石窟,是漢唐時期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 克孜爾千佛洞,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歷史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值得提一句,克孜爾千佛洞是《絲綢之路》大型紀錄片最重要的拍攝地,穿越千年,這裡佛教盛行,僧侶眾多,佛教就是從這裡傳入中原大地
  • 探尋中國第一座莫高窟:克孜爾石窟,又被稱為「戈壁明珠」
    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它經絲綢古路傳入中國的第一站就是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石窟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10公裡處,距庫車縣70公裡,而庫車乃是紀元前亞利安人建古龜茲國的所在,因此這座位於絲路要衝和古龜茲國領地上的現今新疆最大的一處佛教遺蹟成了龜茲佛教藝術的典型代表。
  • 比莫高窟更古老的克孜爾石窟(圖)
    佛教在線10月13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在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各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克孜爾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國「四大石窟」之美譽。
  • 敦煌石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1987年12月,甘肅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敦煌石窟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 。石窟 克孜爾壁畫線描稿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最廣泛的題材是尊像畫,即人們供奉的各種佛、菩薩、天王及其說法相等;佛經故事畫,是以佛經中各種故事完成的連環畫;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券頂本身壁畫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公裡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但實際上,它的歷史比莫高窟更為久遠,它坐落在庫車和拜城之雀爾塔格山北麓幽靜的山谷中,渭幹河在它面前蜿蜓流過,這裡距拜城縣克孜爾鄉約7公裡,東距庫車城60公裡。
  • 全國四大石窟之一-克孜爾千佛洞(圖)
    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西距拜城縣城60Km,東南距庫車縣城70Km,距克孜爾鄉東南7Km處,交通便利。地理坐標:東經82°30′05″,北緯41°46′49″,海拔1200m.克孜爾石窟在渭幹河北岸明屋塔格山南坡懸崖上。石窟開鑿於公元三世紀的東漢後期,並延續到公元九世紀的唐、宋時期。是中國開鑿年代最早的佛教石窟。石窟規模宏大,整個石窟群排列在東西長2Km的明屋塔格山和蘇格特峽谷內的崖壁上。沿崖體走勢依次劃分為谷西區、谷內區、谷東區和後山區4個石窟區,現已正式編號的石窟236個。
  • 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極具文化研究價值
    大光明王本生    馬王本生    樵人背恩本生    兔王本生    馬壁龍馬本生    券頂本身壁畫佛教在線新疆訊 克孜爾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它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而被譽為「第二個敦煌莫高窟」。但實際上,它的歷史比莫高窟更為久遠,它坐落在庫車和拜城之雀爾塔格山北麓幽靜的山谷中,渭幹河在它面前蜿蜓流過,這裡距拜城縣克孜爾鄉約7公裡,東距庫車城60公裡。數百座石窟延展數裡,分布在明屋達格山崖上,分為谷西、谷東、谷內和後山四大窟區,尤以谷西區為最多,層疊櫛比,梯道相連,極為雄偉。
  • 鑑賞|絲路上的克孜爾:中國石窟藝術的起始點
    龜茲石窟群由大小總計二十餘處石窟組成,其中包括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等。(圖三)其中,克孜爾石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佛教石窟,也是龜茲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圖四、五)圖四 克孜爾石窟谷西區外景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鄉境內,地處天山南麓、蔥嶺以東,介於阿富汗巴米揚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間,現存洞窟349個,壁畫近10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繪泥塑遺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
  • 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開幕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董子龍)2018年7月18日「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及洞窟復原影像展」暨「克孜爾石窟與絲綢之路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木木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新疆龜茲研究院多年來對流失海外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成果展,由新疆龜茲研究院主辦,北京木木美術館承辦。
  • 中國最早開鑿的石窟,不輸敦煌莫高窟,距今1700多年卻鮮有人知
    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營建的一千年曆程,時值中國歷史上兩漢以後長期分裂割據,走向民族融合,又由巔峰而式微的重要發展時期,而這段時期正是中國藝術理論、門派形成的發展時期,因此敦煌石窟具有特殊的跨時代意義,不過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在我國新疆境內,其實還藏者可與之媲美的石窟,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只不過鮮有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