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等多方面原因,本該今年元旦上映的眾多影片均延遲播出,其中就包括了《姜子牙》,雖然《姜子牙》重新定檔的10.1國慶檔,但是由於眾多原因,筆者終究是錯過了,最近《姜子牙》網絡平臺首映,筆者第一時間去補了這部備受爭議的電影。
本來作為《哪吒》的第二部,《姜子牙》不出意外應該也是口碑票房雙豐收,但是上映以後口碑卻兩極分化,先不說《姜子牙》的缺點在哪裡,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哪吒》好在哪裡。
《哪吒》首先取材於中國古典神話,這個受眾比較廣,畢竟大多數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哪吒鬧海這個故事,也相對來說比較了解,這就節省了很多介紹背景的篇幅,讓更多的人迅速融入到這個故事裡,然後是創新,《哪吒》不同於以往的橋段,而是改編劇,但是並沒有魔改,總體來說還是講哪吒,背景什麼的用哪吒的設定,但是故事則是全新的,再則該劇偏向搞笑風格,劇中很多場景不禁讓人捧腹大笑,綜上所述,《哪吒》是一部合家歡的電影,大人小孩都能看,大人看哪吒反抗命運的不公,小孩子看哪吒調皮搗蛋感同身受,每個人都能引起共鳴,這才是動畫電影的巔峰之作,《哪吒》,滿足了以上條件,所以締造了一個票房神話。
《哪吒》以前中國能拿得出手的動畫電影很少,《大聖歸來》算一個,《白蛇緣起》也算一個,由於動畫電影耗時耗力,製作時間是同等劇情電影的數倍以上,很多公司不願意從事動畫電影的製作,而且動畫電影需要各方面的硬體設施也很高,一流的劇情,一流的CG,一流的音樂,很多很多缺一不可,少了其中那一項,這個動畫片就是不成功的,因為動畫電影的高要求,所以業界比較出名的也就是迪士尼了。迪士尼真正做到了,大人可以看小孩也可以看,做到了有標新、有立意、有深度的動畫電影。
《哪吒》的成功讓我們對其續作《姜子牙》抱以厚望,但是上映以後評論卻是兩極分化,有說《姜子牙》全程不知道在講什麼,有說劇情太牽強,有說借著姜子牙的外衣說別的故事,原來我也以為是這樣,但是直到我看了才發現並不是。
《姜子牙》和《哪吒》的區別就是從一個小城故事擴展成了整個洪荒為背景,故事的延展性大大提升,想在有限的篇幅內樹立一個公正、偉大的動漫形象屬實不易,而且《姜子牙》沒有走《哪吒》的搞笑路線,而是注重了一定的內涵,深化了「人定勝天」的主題思想,融入了思考中國古典文化的內涵,無一處不顯示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哪吒》短小而精悍,《姜子牙》廣而有內涵,很多人看不懂可能是不適應這個敘事方式,不搞笑玩起探究思想了?要知道這是中國動畫必須走的一步,只知道搞笑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動畫電影是沒有靈魂的,其只能被稱作動畫片而非動畫電影,有思想、有內涵、看完能引人深思才是一個動畫電影應有的影響。
總體來說《姜子牙》有點操之過急,故事略微有點生硬,很多劇情有趕工的成分,但是瑕不掩瑜,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看的,其精美的畫面,優秀的音樂都是當前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證明我們現在的硬體設施確實是世界前列了,但是內涵上還略有不足,如何產出像《瘋狂動物城》、《千與千尋》這類優秀的動畫作品還需要影視人艱苦不懈的努力,畢竟能做動畫的都是最「純粹」的影視人,你們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