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嘉興美食篇

2020-12-20 美食網校

嘉興,浙江省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是長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嘉興建制始於秦,有兩千多年人文歷史。嘉興自古為繁華富庶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而且還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勝利閉幕而備受世人矚目,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成為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紀念地。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市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吳淞高程),其中秀洲區和嘉善北部最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間,部分低地2.8米~3.0米。市境為太湖邊的淺碟形窪地,地勢大致呈東南向西北傾斜,由於數千年來人類的墾殖開發,平原被縱橫交錯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錯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種糧、湖蕩養魚的立體地形結構,人工地貌明顯,水鄉特色濃鬱。說道嘉興美食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嘉興的粽子。除了嘉興的粽子還有很多的傳統的美食:南湖菱 文虎醬鴨 宏達燒雞 杭白菊 八珍糕 姑嫂餅 平湖糟蛋 嘉善黃酒 槜李等等。

嘉興粽子是浙江嘉興特色傳統名點。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嘉興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孕育了長江下遊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我國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嘉興粽子作為一種端午節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曆秀水縣誌》卷一云:「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於臂。」明朝《崇禎嘉興縣誌》卷十五云:「五日為端陽節,祀先收藥草,食角黍。」說道粽子就不得不說五芳齋的粽子。五芳齋粽子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鹹甜適中而著稱。五芳齋粽子按傳統工藝配方精製而成,選料十分講究,肉粽採用上等白糯、後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則用上等赤豆「大紅袍」,通過配料、調味、包紮、蒸煮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嘉興五芳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黃等幾十個花色品種,1987—1989年曾連續三年獲得省名點特優產品「玉兔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商業部「金鼎獎」。

長安宴球。海寧的「長安宴球」是海寧一道美味名菜。宴球可分「落湯宴球」和「刺毛宴球」兩種,是主的給賓客的一道見面禮,宴球是圓的,蘊含了「大團圓」的含意。宴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魚,有白鰱、花鰱、草魚三種,以選用3斤以上的白鰱魚最佳,因為此魚肉細嫩活泛。而白鰱魚有當年、隔年之分,後者為上;又有內塘魚和養殖魚之別,內塘魚為優,因它吃草為主,養殖白鰱多吃油餅,多泥土氣,鮮味欠佳。當年的尤甚。宴球的另一主要原料是肉,肉要用肥肉,選料講究也頗多。推薦中心農貿市場。

海寧缸肉。海寧缸肉是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特色美食。海寧缸肉色同琥珀,入口則消,含漿膏潤,不油不膩,特異非常。它不是東坡肉,而是東坡肉的「娘」。用缸煮肉,為海寧一大奇觀。在海寧每逢過年過節,設宴招待親朋好友之時都可見到缸肉(俗稱「酥肉」);敬神祭祖,喜慶宴會,招待貴賓友人時,缸肉也必不可少。凡用缸煮其肉「色同琥珀,入口則消,含漿膏潤,不油不膩,特異凡常。」推薦賈師傅海寧缸肉,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醬鴨。醬雞選用本地農民當年放養的土種雌雞作原料。加工時整體燒制,原汁浸燒,三次出湯;再放入上等醬油、黃酒、白糖和香料等佐料浸燒 ;出鍋後又得塗上一層麻油 ,方告完成。成品醬雞由於是原汁原湯反覆燒制,雞體內的水分已基本蒸發,所以特別容易保存,有六月不餿,臘月不凍之說。外觀醬紅油亮,入口脆嫩鮮美,後味無盡。推薦三珍齋,文虎醬鴨。

南湖船菜。南湖船菜是江南水鄉傳統的漢族名餚,主要流行於民國時期。以八大碗八小碗為正宗,亦有八小碗六大碗或六大碗六小碗、四大碗四小碗等規格。船菜,顧名思義是在船上製作,又在船上享用的美味佳餚。船菜兼旅遊與美食雙重特色,在江南水鄉嘉興烹飪史上獨樹一幟。南湖船菜源於江南水鄉,經過嘉興南湖幾代船娘的不斷改良,已成為具有自己特色的宴席菜,為禾幫大菜中的一大菜系,在嘉興烹飪史上獨樹一幟。追溯歷史,南湖船菜在明、清時期盛名一時,當時的遊船一般在後艙設有廚房,船娘們在不大的艄艙中,發揮著爆、炒、燎、煮、炸、熘、燴、燜等絕技,因「船」而宜,準備了各色各樣的佳餚備料,隨時等候客人的招呼享用。南湖船菜貴在精細,原料主要來自南湖特色時鮮,如魚、蝦、蟹、鰻之類,尤其注重原料新鮮和烹飪手藝。船菜的品目有:五香乳鴿、翡翠蟹鬥、蜜汁火方、和合二鮮等,許多菜餚均在船上活捉、活殺、現烹、現吃,可謂鮮美絕口。南湖船菜中還有蝦仁、蝦圓、蟹粉、蹄筋、白木耳、蓮子等,名菜有蟹黃魚翅、八寶鴨、魚肚、冷拌鱉裙、火腿幢、粉蒸肉等。一般分6大碗、6小碗、4大碗、4小碗等規格。

姑嫂餅。姑嫂餅是浙江桐鄉烏鎮的傳統名吃,「姑嫂一條心,巧做小酥餅,白糖加椒鹽,又糯又香甜。」這是讚美桐鄉特產姑嫂餅的一首民謠。據《烏青鎮志》記載,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姑嫂餅的形狀酷似棋子餅,比棋子餅略大。姑嫂餅,扁圓形,厚薄均勻,表面印模清晰,底面光潔,粉質細膩、油潤,呈淺灰色,有麻油香味,酥鬆爽口,由於體積小面精,一口一塊,口即酥溶。姑嫂餅用料講究,先用上白麵粉用文火成嫩黃色,再將炒熟脫殼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後放上熬好的豬板油、少量精食鹽,放,進適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麵團用印模壓制而成。這一系列過程,稱之為「冷粉酥性操作工藝」。去烏鎮可以嘗試一下,口味都差不多。

平湖糟蛋,是浙江嘉興平湖市著名傳統美食,採用優質糯米和酒糟糟漬而成,曾列為貢品,得到乾隆皇帝「御賜金牌」嘉獎。經過糟漬後,蛋殼脫落,只有一層薄膜包住蛋體,其蛋白呈乳白色,柔韌細嫩,蛋黃呈半凝固狀,桔紅色,氣味濃香,味道鮮美。糟蛋宜生食,食用時,將糟蛋放於碗或碟內,只要用筷或叉輕輕劃破蛋膜就可以食用。食後餘香滿口,回味無窮。

八珍糕。八珍糕是西塘傳統特產,既是藥物,又是糕點,歷史悠久,有口皆碑。是獨特的糕中佳品。早在1920年有西塘老中醫鍾道生按「外科正宗」古方和自己臨床經驗首創製作。其製作方法是把八味中藥粉碎成末過篩,把蔗糖加水適量,加熱融化成糖漿。按配方混勻後蒸熟,製成條狀,然後切成薄片乾燥即得。1956年前一直在鍾介福堂中藥店生產、銷售,公私合營後,制糕工人和原配方都轉到西塘食品廠,從此產量大幅度增長,產品也遠銷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兒童的歡迎。

菜花魚蒸蛋。菜花魚蒸蛋是浙江嘉興的特色風味菜。菜花魚又稱,塘鯉魚。是魚中的上品,為野生魚種,市面上很少見。 此魚魚肉極為鮮嫩,松而不散,湯鮮且開胃。西塘人做菜花魚有清炒、椒鹽、燉湯等做法,最簡單也最美味的要數菜花魚蒸蛋,既有魚的鮮味又保留蛋的細膩滑爽。

嘉興的美食還有很多,西塘芡實糕,嘉興南湖菱,鳳橋水蜜桃,海鹽大頭菜,楊廟雪菜,姚莊蘑菇,烏鎮白水魚,鹽官汪菜,桐鄉榨菜,平湖瓜蔞,蒸雙臭,二錦餡等等,有吃過嘉興美食的朋友請留言,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無錫美食篇
    京杭大運河從無錫穿過,作為中國大運河的一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無錫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無錫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條,總長2480公裡。市區河道總長150公裡,平水期水體容積800萬立方米。
  • 舌尖上的美食——杭州美食篇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遊、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 舌尖上的中國——湖州美食篇
    湖州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 、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於戰國,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如莫幹山、南潯古鎮等。
  • 《請回答1988》竟是一部「舌尖上的韓國」
    最近《請回答1988》又榮登熱搜榜,這部溫暖無數人的劇又被網友發現一個新的觀看切入點——《請回答1988》美食篇,引發網友無限熱議。「鄰裡之間互換食物」、「狗煥和德善CP故事」、「阿澤和德善」、「小夥伴聚集一起看奧運會」,一個個鏡頭仿佛現在還歷歷在目,有的人看得又哭又笑,而小編看餓了……這明明就是一部「舌尖上的韓國」啊!看到這些圖片是不是感覺發現了一個新大陸?懊惱自己以前光顧著看劇情,忽視這些美食。
  • 舌尖上的江湖《九陰真經2》研發爆料之美食篇
    歡迎走進本期研發手札,《九陰真經2》美食篇,帶你領略舌尖上的江湖。食物分四種,酒水也算,但是不能...在《九陰真經2》中,食物大致分為四種(酒水也包含其中)所以雖然饅頭和米飯算不上什麼美味,但是生存才是硬道理,千萬不要小看饅頭米飯的價值。第二種:特殊用途/環境的食物江湖多變,當你嘗試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時候,惡劣的自然環境會給你帶來較大影響,比如雪山的嚴寒,沼澤的炎熱,或者長時間工作/PK對體力的消耗,這種時候就需要特殊的食物來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了。
  • 舌尖上的美食——台州美食篇
    台州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很多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國就好幾次介紹了台州的美食,餃餅筒、羊角腳蹄、蛋清羊尾、泡蝦,錫餅、蕃粉圓、燒餅、仙居「八大」碗、糯米蛋糕、扁豆仁糕、雞子面、糊糟羹、百合苔餅、黃巖蜜桔、三門灣鋸緣青蟹、仙居三黃雞、「溫聯牌」果蔗、臨海的麥蝦,大田大排面,「玉麟」西瓜、玉環長柿、湧泉蜜桔、玉環文旦、桐嶼枇杷、仙居仙梅、豆腐圓子等等都是非常受台州人民喜歡的傳統美食
  • 舌尖上的嘉興(第一彈)
    為了造福全人類,《小賤說》火力推送簡版嘉興美食推薦,拿走不謝,哇咔咔! 什麼? 還沒有關注《小賤說》,那還不得錯過很多美食美景呀!趕緊噠,點擊文上藍字,關注《小賤說》,麼麼噠! 言歸正傳,美食介紹第一彈,走個咧!
  • 舌尖上的中國——漳州美食篇
    漳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域,是海峽西岸城市之一,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生態競爭力位居福建前列 ,國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漳州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2014年當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百強城市,先後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 、中國溫泉之城等稱號。東山鮑魚。
  • 舌尖上的中國——揚州美食篇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江蘇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中國大運河高郵段及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8個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現轄區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
  • 舌尖上的中國——湛江美食篇
    湛江,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 雷州半島上,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湛江海陸空交通發達,是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的經濟中心,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
  • 舌尖上的中國——廣州美食篇
    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廣州叉燒包是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蠔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面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
  • 舌尖美食回歸!嘉興南門頭復市了
    拓展外送業務,同時勤練內功品美食、逛市集、聽書評……去年9月12日,位於市區梅灣街東區的南門頭美食文化廣場正式開市,老嘉興們那些鐫刻在記憶裡的場景和老底子味道,在南門頭得以安放。嘉興市南門梅灣裡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樊雪峰告訴記者,在對八大碗菜系進行多次調試後,他們將更具特色的菜品,組成新八大碗、八小碗菜系,「比如新八大碗中有一道菜叫做翅湯三鮮獅子頭,這個獅子頭足足有600克,在對各種燒法進行調試後,我們最終選擇了白湯,在工藝上也研究了很久才確定,我們希望南門頭的本幫菜能土一點,再土一點,不僅是本土的原汁原味,更是價格上的平民化,老菜新做,在恢復原本工藝的同時引發更多『尖叫』。
  • 舌尖上的中國——紹興美食篇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紹興菜富有江南水鄉風味,以淡水魚蝦河鮮及家禽、豆類為烹調主料,注重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
  • 舌尖上的中國——寧德美食篇
    寧德市中國大黃魚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北翼沿海、福建閩東地區,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離「長三角」和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擁有世界級天然深水港三都澳。
  • 舌尖上的中國——衢州美食篇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國家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成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級市。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49。衢州市人口主要為漢族。衢州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41個少數民族成份,2.08萬人口,散雜居在衢州市120個鄉(鎮)的山區和邊緣地區。
  • 舌尖上的中國——瀘州美食篇
    中國名酒,窖齡已有四百餘年,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際名酒金獎。具有醇香濃鬱、飲後留香、清冽乾爽、回味悠長的濃香型酒的特色,享有「拔塞千家醉,開瓶十裡香」的美譽古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經機械成型而成。古藺手工面分為水面和乾麵兩種,以乾麵為居多,而真正能夠長時間儲藏,長距離運輸的也只有古藺乾麵。古藺手工面,尤其是乾麵享譽整個四川乃至整個川南。
  • 舌尖上的中國之山東美食篇
    山東菜又名魯菜,中國八大菜系一,由膠東菜、濟南菜及自成體之孔府菜三大體為,以其味鮮鹹脆嫩,異味,製作精享譽海內。一、德州扒雞扒雞是中華舊風味異名吃,魯菜經,以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最富盛,屬中國四大名雞之首。德州扒雞者也: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淡雅、味透骨髓、鮮奇補。態上兩盤起,爪入雞騰,翅經項由口差而出,全雞上臥體,色黃,黃中透紅,望之似鴨浮水,口銜羽翎,甚美,為上者食珍藝術。
  • 【達鄉美食篇】冰葡萄酒
    【達鄉美食篇】冰葡萄酒 2020-10-1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拉麵
    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餚,麵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主角。    舌尖上的中國 拉麵受到廣泛歡迎    清末陝西人薛寶展著的《素食說略》中說,在陝西、山西一帶流行的一種「楨麵條」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陝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如韭菜,細似掛麵,可以成三稜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這種楨條面就是現在山西的拉麵。
  • 進入美食篇GO!
    展會引進中國咖啡聯盟杯咖啡衝煮大賽、廣州國際調酒大師杯賽、葡萄酒品酒師大賽等精彩賽事,高端技藝盡收眼底。 (原標題:進入美食篇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