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成都、西安、濟南被委以重任,還有哪些城市有望晉級?

2020-12-06 城市觀察

文丨西部菌

政策禮包繼續派發。

這一次,是重慶、成都、西安、濟南。

9日,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地獲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資格。

這是繼去年,天津、深圳、杭州、合肥及浙江省德清縣拿到名額後,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又一次擴容。

可能在一些人看來,這種行業性的創新發展試驗區,重要性並不是那麼突出。

但是,近幾年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投資潛力看漲,而新行業往往是城市洗牌的重要外部因素。相關政策的含金量,以及可能對未來城市格局的影響,不容低估。

這些入選城市的優勢到底在哪?未來還有哪些城市有望獲得資格?它對城市格局的影響又將如何體現?

01

為何是西三角濟南

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入選,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和優勢。

從發展方向看,重慶、成都,都是要利用人工智慧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

濟南則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是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從優勢上看,重慶是:

充分發揮重慶在人工智慧領域產業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基礎設施健全等優勢,聚焦智能製造、智慧城市重點領域加強技術集成和應用示範等。

關鍵詞:智能製造、智慧城市。

重慶作為老牌工業城市,產業鏈齊全,並且這幾年著力推進智能化轉型。入選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既是實至名歸,也是正逢其時。

成都則是:

充分發揮成都在人工智慧領域應用場景多元、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範,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慧新業態新模式。

關鍵詞: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

這與成都的航空實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生物醫療產業方面的優勢,同樣很貼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還有醫療行業的獨角獸。

西安:

發揮西安在智能感知處理、智能交互等方面的研發基礎和人才優勢,強化人工智慧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在先進位造、文創旅遊、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

關鍵詞:先進位造、文創旅遊、商貿物流。

西安這幾年致力於打造硬科技之都,文創產業由於「網紅城市」的造勢而迎來風口,商貿物流方面則在重點建設「中國孟菲斯」。在這些方面應用人工智慧,頗具針對性。

濟南:

發揮濟南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豐富、算力基礎和數據資源雄厚等優勢,加強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攻關,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製造、農業、交通。

濟南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實力可能被低估了,上述評價頗高。

而去年濟南就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國內一流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示範高地、智能產業集聚高地,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千億級。

可以看出,人工智慧在這些城市不僅有一定基礎,而且發展方向上都與城市所承擔的戰略緊密結合。

這也再次說明一個常識,城市競爭通常是是「贏家通吃」,搭不上國家戰略,就可能步步落後。

02

還有哪些城市將入選?

2019年9月的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明確,到2023年,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形成一批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

按照目前兩年9個城市的擴容速度,大致是每年新增4—5個的節奏。

而申請條件,主要包括科教資源、產業基礎、基礎設施、支持措施四大類。

並且原則上應是自主創新示範區或高新區所在城市。

同時,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

而2018年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20強城市榜單》如下:

由上述榜單可以看出,目前已入選試驗區的天津、深圳、杭州、合肥、重慶、成都、西安,均位列其中。唯一例外的是濟南。

所以,剩餘的十餘個城市,大概率也將在上述榜單中產生。

至於青島後續是否會和濟南同時入列,可能性估計不大。

03

10萬億產業的大蛋糕怎麼分?

前面之所以說,入選人工智慧試驗區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不僅僅是因為表面上的「名分」,更是因為,人工智慧作為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一種代表性方向,它將成為未來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先說前景。

早在2017年出臺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就提出「對人工智慧重大任務和重點政策措施,要制定具體方案,開展試點示範。」

而人工智慧的前景有多大呢?上述通知明確了三步走戰略。

其中第一步,就是到2020年:

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是到2025年:

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

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城市一旦落選,將在未來的10萬億產業競爭中被邊緣化。

所以,每個城市都不應該忽視這樣的機會。

04

人工智慧為什麼會影響城市命運?

再說現實。

「新基建」的概念最近很火。它區別於2008年的大基建,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建設的對象不同。

眾所周知,2008年那一輪主要是以高鐵為代表的「鐵公基」;但「新基建」,則主要瞄準7個方向:

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 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

人工智慧赫然在列。

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入選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也就是城市確立自己在「新基建」時代的站位。說得更簡單點,相關投資會更有保障。

「新基建」投資的大蛋糕是有限的,關鍵就看各個城市和區域怎麼分。而在上述七大領域中,具備相關基礎和發展優勢的城市,當然也就能夠有機會分到更多的蛋糕。

2008年那輪大基建,直接撬動了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等一批內陸主力城市的崛起。

而即將開啟的「新基建」時代,在上述七大領域中,哪些城市能搶得先機,就能有更大機會確立自己未來十年的競爭優勢。

05

新基建時代,哪些城市是大贏家

對標上述七大「新基建」方向,每個城市大致就能夠看出各自在未來的機遇。

從宏觀上看,此輪新基建,將主要有兩類地區受益。

一類是,城市群、都市圈。

這一點,信號其實已經非常明顯。西部城事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過說明。

一來,推動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將是未來幾年城鎮化的重點。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均上升到國家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點名,都一再說明了這一點。

二來,相關部門也明確:

今年將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各地區城市群發展,指導地方開展都市圈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提高重點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水平,規範發展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

也即城市群、都市圈將在「新基建」時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也是區別於2008年大基建普遍撒網的模式。

第二類則是省會城市。

自去年開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已全面取消,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也要放寬。

這一政策的最大利好無疑是大城市。而在這些大城市中,省會城市又處於受益最前端。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省份來說,省會城市,都是唯一的中心,在各個層面都有吸引人口和產業的優勢。

這從目前公布的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名單也能夠看出一定的端倪。

成都、杭州自不必說,合肥、濟南能過入列,除了自身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基礎,恐怕與戰略層面對於省會城市的更加倚重有一定關係。

特別是濟南,近幾年合併萊蕪,又與青島同時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勢頭可謂一路看漲。

濟南的城運「逆襲」,很可能代表的是一種大趨勢。

相關焦點

  • 重慶成都西安鄭州烏魯木齊 內陸五城被委以重任
    頗為巧合的是,本周一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顯示,將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億元,支持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城市開展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建設。近幾年,區域發展政策頻頻落子,不少城市都斬獲了大利好,城市被「點名」也是屢見不鮮。
  • 2020世界城市:廣州超深杭,鄭州西安濟南晉級,這些城市落榜
    在第二梯隊裡,成都位列 「Beta+」級(強二線),天津、南京、杭州、重慶位列「Beta」級(二線),武漢、長沙、廈門、鄭州、瀋陽、西安、大連、濟南位列「Beta-」級(弱二線)。哪些城市進步最快?哪些城市最令人意外?
  • 特大城市擴容!西安青島晉級,武漢成都離超大城市不遠了
    具體城市如下:來源:第一財經可以看出,目前城區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僅有一個,那就是上海,1500萬以上的還有北京、重慶;1000萬以上的有廣州、深圳、天津。如果從區域看,這6座城市基本都分布在前三大城市群。其中,京津冀有北京、天津;長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廣州、深圳。而唯一的例外是重慶,它屬於成渝城市群。
  • 合肥市晉級2020年新一線城市榜單?
    今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將在5月28日發布。正好還有8天的時間,據發布機構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透漏2020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將有新的城市晉級。新晉級的城市會是誰,或者說會是哪幾座?2019年的新一線城市榜單為15座,分別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在一線和新一線之外,有望晉級新一線的城市大概率會在以下7個城市中產生:東部經濟強市無錫、佛山,副省級城市濟南、大連、廈門。省會城市合肥、福州。
  • 我國有望成為副省級城市的3個市,東部2城入選,中部鄭州希望最大
    我國目前有哪些副省級城市?它們發展的到底如何? 目前,我國共有15個副省級城市,它們分別是深圳、廣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濟南、西安、大連、瀋陽、長春和哈爾濱等15個城市。
  • 2020年萬億GDP城市排名 萬億GDP城市有哪些?
    煙臺、常州、徐州、大連、唐山和昆明這6座城市,有望成為準萬億GDP城市的後備力量。  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這7座城市,在2018年-2019年跨越8000億元大關後,於2019年末突破9000億元,將在2020年末衝刺萬億大關。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注意到,若上述7座城市全部「衝關」成功,則萬億GDP城市的年度新晉數量將實現歷年之最。
  • 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11個特大,濟南晉級特大城市
    根據最新報告,目前我國共有6個超大城市,11個特大城市,13個I型大城市,超過60個II大城市。與過去兩年相比,蘇州、青島、西安、濟南先後晉級,成為特大城市。烏魯木齊、石家莊、福州則跨越一步,成為I型大城市。02具體來看,第一檔為超大城市: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
  • 地鐵大變局:成都鎖定「第四城」,還有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其他還有,蘇州、濟南分別宣布地鐵遠景規劃超過1000公裡;另外,一批三線城市,如濰坊、柳州、衡陽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都有了新的進展。更重要的是,有媒體報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審批條件擬再修改。綜合種種因素來看,全國城市地鐵格局,正在迎來新的變局。
  • 世界城市排名:成都躍升,鄭州超西安,濟南高於青島
    所以,從這個排名也可以看出,雖然四大一線城市格局被改寫的說法近年來時有出現,比如今年上半年,重慶GDP超過廣州,但其實真正的一線城市依然只有四個,那就是北上廣深。世界二線城市B+級別,僅有成都入選,並且它的排名較去年上升了12位。很顯然,這個排名,比成都在國內的GDP排名要高,但也反映出它的評價維度並不僅僅是GDP。
  • 西部三大國家中心城市重慶、成都、西安,綜合實力分析
    西安、成都、重慶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將超越南通、福州、合肥、濟南、東莞、泉州位居全國城市經濟排名第17位前面就是鄭州、長沙、青島等城市。西部三大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西部三市中重慶在人口、面積經濟總量排名第一,重慶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成都和西安,成都在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經濟總量也高於西鹹近6000億元,與重慶差距近5000億元。
  • 西部發展「最好」三座城市,西安、成都、重慶,誰算是「領軍者」
    最出色的,西安,成都,重慶,這是我國的三個城市,已經在新一線城市,這三個城市,西部地區的發展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西部其他城市發展的重任,大家都知道城市發展的火車頭的作用是重要的,例如我國的大城市周邊的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或多或少地,是蘇州的經濟發展,現在好很多上海的牽引,當初的經濟
  • 四川有望與成都「合併」的城市,一旦成功,實力或將追趕重慶
    說到四川,我們總是先把目光投向成都,它是國內有名的旅遊城市,不同於西安的雄偉宏大,成都的景點偏向於閒適小資,是個很有生活情調的城市。比如說寬窄巷子等景點,是遊客們爭相前往的景點,可以窺見過去成都的模樣。除了景點,成都的火鍋也十分出名,是遊客必嘗的美食。
  • 超大特大城市擴至16個,濟南為啥晉級
    而近日,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國內500萬人—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成功晉級。對此,專家認為,這不單單是區劃調整帶來的結果,更與濟南城市實力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增強、國內外知名度提高等一系列因素相關。
  • 中國西部這兩座城市正走向一體化,未來有望趕超成都重慶
    對於旅行,從來都記憶模糊,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儘管同學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可是旅行的彼時那刻我的心情一直是好的嗎?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可是,旅行回來,都懶得寫日記來記錄,可見內心底對旅行是多麼的淡漠!
  • 煙臺、常州、徐州、大連、唐山和昆明成為準萬億GDP城市
    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這7座城市,在2018年-2019年跨越8000億元大關後,於2019年末突破9000億元,將在2020年末衝刺萬億大關。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注意到,若上述7座城市全部「衝關」成功,則萬億GDP城市的年度新晉數量將實現歷年之最。
  • 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 合肥今年有望超過萬億大關
    原標題: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11城已破萬億元,西安增速領跑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
  • 世界500強中國企業分布在哪些城市:成都重慶天津竟然顆粒無收
    既然我國有100多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那麼這些企業都分布在哪些城市呢?發展得最快當然還得數深圳,今年這座城市有8家企業上榜,比去年增加一家,僅僅比上海少一家,而且超過香港的7家。相對而言,隔壁的廣州則只有3家,已經落後於杭州。深圳與廣州之間的這種此消彼長已經是大勢所趨,深圳將快速追趕北京和上海的步伐,而廣州接下來可能要與杭州、重慶、成都等城市之間開展攻防戰了。
  • 濟南首次躋身中國特大城市,下一個晉級對象或來自東北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20年最後一天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城區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特大城市達到10座,比上年增加一座,「泉城」濟南首次入圍。 年鑑顯示,2019年入圍超大城市的分別為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和天津,和2018年相比,「六大金剛」並未發生變化。其中,上海城區人口規模為2428.14萬,是全國僅有的城區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 城區人口處於500萬到1000萬之間的特大城市有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瀋陽和青島。
  • 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重慶、成都、西安的優勢與短板
    我們當時及時對《意見》部分內容進行了解讀,大家可以點擊以下文字進行閱讀:對於重慶、成都、西安等3個位於西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意見》提出的這句話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
  • 重慶,西安和成都,哪個城市更值得去玩?
    自從有了抖音之後,經常刷到重慶、西安、成都這三個城市景區景點;因此這三個城市被譽為抖音抖出來的網紅城市。這種說法有點誇張,畢竟抖音才冒出一兩年,而這三個城市都有幾千年歷史。但又不可否認抖音對這幾個城市旅遊發展推動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