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太白:「漂浮育苗」助力10萬畝蔬菜提質增產

2020-12-18 農業科技報

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閆瑜濤 郭媛媛

為解決目前太白高山冷涼蔬菜生產過程中的「卡脖子問題」——根腫病的危害,提升種植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西安綜合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範站趙利民、張恩慧、程永安、惠麥俠等蔬菜專家教授攜手,從蔬菜育苗環節入手,在陝西省太白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全縣大力推廣蔬菜漂浮育苗技術,助力當地10.7萬畝高山蔬菜增產增收。「西農科技」賦能,「太白高山」蔬菜成為「供港菜」、「供澳菜」,並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僅2019年全年,太白全縣蔬菜產量達到46萬噸,產值約4.8億元。

圖為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西安綜合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範站趙利民、張恩慧、程永安、惠麥俠等蔬菜專家教授在太白縣咀頭鎮北溝村二組「漂浮育苗」大戶李馬宏家的大棚裡指導育苗工作。

科技育苗 專家團隊勤助力、多指導

「這個技術上世紀70年代就有了,以前在菸草種植上使用過。在無病菌條件下,對高山地區栽培的十字花科蔬菜進行漂浮育苗,可以提供無病菌苗,徹底擺脫了土壤這個育苗介質,從根本上杜絕了苗期土傳病害的發生,有效躲避根腫病的危害;漂浮育苗採用精量播種,一次成苗,節省種子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從基質混拌、裝盤至播種、覆蓋等一系列環節,可進行機械化作業,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率;是在塑料大棚內進行,人工控制室內溫度和溼度滿足菜苗生長需要,不受季節限制,從而減輕了外界自然條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影響,適於規模化生產,遠距離運輸,從而提高太白高山地區農民的蔬菜種植效益。」據趙利民研究員介紹,仲春時節,在地處陝西省秦嶺山區的太白縣,眾多農戶在西農專家的指導下,展開營養液上漂浮育苗作業。

圖為運用「漂浮育苗」技術,培育出的生長在營養池內泡沫盤上的蔬菜苗。

4月22日,記者在咀頭鎮北溝村二組漂浮育苗點看到,種菜大戶李馬宏正在梳理裡漂浮盤中多餘的弱苗,佔地4畝多的5個大棚裡,一盤盤泡沫盤內種滿了蔬菜苗,漂浮在長7米,寬1.2米的營養池內,有甘藍、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結生菜、辣椒等20多種個品種,每種蔬菜各佔一個水池。「漂浮育苗技術一學就會,省人工、省地方、好管理、苗子壯,比傳統育苗法好,我們農民特別喜歡。」 李馬宏興奮地告訴記者。

圖為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西安綜合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範站趙利民、張恩慧、惠麥俠

近年來,漂浮育苗技術已逐漸成為太白縣蔬菜育苗的主要技術方法,具有苗齊、苗壯、無菌、周期短、生長快、長勢旺、根系發達等特點,從源頭上杜絕了土傳病害的侵染,深受群眾青睞。截至目前,漂浮育苗這項新技術在太白廣泛應用,全縣漂浮育苗約400萬株,品種主要有白菜、甘藍、生菜、花椰菜、青花菜、萵苣、辣椒、甜玉米等,長勢良好,近期已陸續移栽大田。

助農增收 把技術帶到群眾家門口

「建大棚、搭苗池、配營養液、苗期管理,蔬菜育苗等生產過程,西農專家團隊全程技術指導,常常上地裡、到家裡探訪詢問。月初,我的漂浮育苗大棚內生菜苗長勢不旺盛,一個電話,專家馬上就趕到我家大棚裡,為我解決營養液配比的問題,現在苗勢健壯,都已經訂購出去了。」 咀頭鎮北溝村一組菜農魏麗麗說。

圖為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西安綜合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太白蔬菜試驗示範站趙利民、張恩慧、惠麥俠

漂浮育苗又叫漂浮種植,浮動園藝(外文Floating garden)。是一項新的育苗方法,是將裝有輕質育苗基質的泡沫穴盤漂浮於營養液面上,種子播於基質中,秧苗在育苗基質中紮根生長,並能從基質和水床中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育苗方法。

「賣完白菜、娃娃菜、早熟甘藍,在種植一茬生菜價錢不錯,生菜收穫後,8月初又種了一茬西葫蘆,可以採收到國慶節。我通過漂浮育苗技術種大白菜,去年每斤賣到1.2元,賺了不少錢。今年,我又新建了5個漂浮育苗大棚,有專家幫忙,心不虛,種菜非常安心,今年腰包又要鼓一圈了!」農戶李馬宏興奮地說。

陽光灑落大地,在位於北溝村村的一處育苗基地,西農蔬菜專家團隊成員趙利民、張恩慧、惠麥俠和程永安當地農民們辛勤地忙碌著。趙利民正仔細講解「漂浮育苗」技術注意事項,「你看,水有點渾濁,最好換一換,否則影響苗子生長。還有,棚裡應該適當通風。」說著便一步步地示範給農戶看,確保農戶知曉並會熟練掌握技術。

漂浮育苗技術落地生根,成為鐫刻在大地上的「楊凌印記」,既豐富了城鄉百姓的「菜籃子」,也鼓起了山區農民的「錢袋子」。

編輯:任靜

相關焦點

  • 玉溪峨山:571畝除蟲菊漂浮育苗
    原標題:571畝除蟲菊漂浮育苗   為推進除蟲菊產業穩步發展,峨山縣雙江街道從育苗環節抓起,提前安排落實各項工作。2021年,雙江街道計劃小春除蟲菊種植面積571畝,全部採用漂浮育苗,轉變傳統露地育苗方式,提倡乾濕育苗種植模式。
  • 「蔬菜大王」的豐收節
    公司旗下的聖壽源綠色蔬菜種植基地,流轉土地5300畝,今年育苗能力預計超過1.5億苗,是川內最大體量的育苗基地。「年初受疫情影響,緊急引進了定製的流水線程控多功能播種機,開動一小時相當於120個人的工作量。」科技助力,蒯世軍對今年蔬菜產值超過5000萬元信心十足。
  • 「轉方式 調結構」|35000平方米標準化鋼架蔬菜育苗大棚落戶大板鎮
    2019年,大板鎮狠抓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成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加強指導,積極引導農民轉變農業產業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以「節水、綠色、高效」為發展目標,推動由增產向提質導向轉變。
  • 雲南元陽:梯田紅米增產提質
    元陽梯田紅米增產提質九月,走進雲南元陽縣牛角寨鎮果期村委會紅稻良種繁育基地,村民徐美金一家正在梯田裡收割、打穀、捉魚。手捧著梯田紅米稻穀,徐美金的臉上露出笑容,糧食順利歸倉是他最開心的事。元陽梯田紅米增產提質「今年的梯田紅米長勢良好,產量得到提高。」徐美金說,經過初步測產,梯田紅米畝產量達442.5公斤,在原來358.3公斤的基礎上增產84.2公斤,增產率23.5%。「按合作社每公斤7元的價格收購,今年就有1萬多元的收入。」
  • 建甌:科技育苗 助力鄉村振興
    東南網訊 在建甌市東遊鎮科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育苗基地的溫室大棚內,一個個小巧的育苗穴盤整齊地擺放在棚內,種苗在盤內生長旺盛,放眼望去,綠油油一片。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基地佔地12畝,共有14個大棚,根據蔬菜生長季節特性進行育種,目前棚內正育有西蘭花種苗70萬株。基地採取訂單式育苗,周邊鄉鎮及浙江、江西等地的訂單絡繹不絕。
  • 擦亮老品牌,塑造新品牌 貞豐10萬畝花椒產業邁開提質升級步伐
    作為貞豐縣2018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貴州裕豐登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駐僅17個月,已處處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投入3.3億元,已建成優質花椒育苗、示範種植基地,花椒全產業鏈精深加工廠正加緊建設;  通過引進優良品種進行科研改良育苗,快速形成
  • 太白高山蔬菜南下粵港澳大灣區
    太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陸星推介太白高山蔬菜。岐山縣啟航陽光現代農業合作社、陝西和氏乳業集團有限公司、陝西小羊妙可乳業有限公司等23戶寶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組織了寶雞蘋果、獼猴桃、高山蔬菜等優質農產品現場展示及品鑑活動,廣州市民對寶雞名優農產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 芸樂收水稻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湖北荊州勝利召開
    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安排,湖北省植保總站組織,荊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湖北省荊州市水稻芸樂收提質增產控害現場觀摩會在荊州市荊州區梅槐分場拱橋隊勝利召開。室內交流會現場會議由荊州市農技中心副主任高紅兵主持,荊州市農技推廣中心李大勇主任宣布測產結果:經過收割、精準量地、稱重計算,按照13%的水分折算,水稻使用三遍芸樂收的示範區比未使用芸樂收的對照區畝增產153斤。
  • 蔬菜面積和產量居全省首位 豐富運城市民「菜籃子」
    「十三五」以來,我市以推進蔬菜產業增產提質增效為核心,全力推進蔬菜產業無害化、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工作,不斷提升全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我市蔬菜產業在蔬菜品種、物化技術、管理技術、生產設施、銷售方式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豐碩成果。
  • 陝西太白冰葡萄飄香
    近日,陝西太白的600畝高山冰葡萄進入了採摘期,一大早太白縣桃川鎮靈丹妙村的村民們,就來到了村上的冰葡萄種植基地開始一天的採摘作業。以往冬天都是的農閒時節,但如今這裡的葡萄園裡卻是熱火朝天的景象。近些年,陝西太白縣依託生態和地域優勢,引進冰葡萄產業項目,助力脫貧攻堅和群眾持續增收。桃川鎮地處秦嶺腹地,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夏季平均氣溫17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0℃,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6℃,是冰葡萄生長的理想產地。自2017年落戶當地實驗種植冰葡萄,今年實現掛果率達到了80%以上,年底前將完成第一批冰葡萄酒釀製。
  • 陝西啟動農機深松整地項目 今年將深松整地400萬畝
    陝西啟動農機深松整地項目 今年將深松整地400萬畝時間:2015-04-26 19:28:07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張娟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陝西省今年啟動實施農機深松整地項目,全年計劃完成農機深松整地400萬畝,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 臨朐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
    燕子崖村的燕窩農場盤活了700多畝荒山,如今已是花果飄香的金銀山。  面對農用地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三、農村勞動力佔總人口一半以上的現實情況,臨朐縣委縣政府領導意識到,必須整合資源,補短板、強功能,才能讓臨朐農業這盤大棋「一子落,滿盤活」。  在充分盤活、整合資源的基礎上,臨朐繼續探索以品牌為紐帶整合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全過程模式。
  • 烏魯木齊米東區將打造5萬畝綠色蔬菜種植基地
    央廣網烏魯木齊4月17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烏魯木齊臺記者古力尼歌) 今年,烏魯木齊米東區將打造5萬畝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年產蔬菜可達25萬噸左右。目前,該區各鄉鎮「春提早」蔬菜育苗工作已接近尾聲,到六月初,烏魯木齊市民就可以吃到黃瓜、辣子等地產新鮮蔬菜。
  • 響水十五公裡西蘭花,萬畝淺水藕基地,十裡桃園,萬畝中藥材...
    堅持綠色發展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金秋時節,走進我縣瓜果飄香的九豐農博園這一華東地區單體最大的農博示範館、農旅一體發展示範園,感受現代農業的奇蹟和農業科技的智慧。農博園使用水肥一體滴灌技術,水肥直達作物根部,不僅節水,還有利於植物吸收充足的有機養分,使農產品口感更好,品質更優,同時每畝還可增產300至500公斤。
  • 【春回大地 綠色陝西】春日秦嶺 太白十裡不同天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陝西臺 趙彥寧 鄧蓉 鄠邑臺 張江濤)春天的秦嶺,靚麗灑脫,層巒疊嶂的綠意灑滿山坡,給山林溝壑注入新的生機。節目最後一起走進今天的《春回大地 綠色陝西》。寶雞太白山春水初生,千峰競秀。太白山峰頂的「太白積雪」正在春的氣息中漸漸消融,化成山澗潺潺流水,迎接著一年中最美的時刻。
  • 嘉興秀洲區萬畝冬閒田披上「綠衣」 機械「鐵牛」助力冬種
    據統計,今年秀洲區將有24萬畝左右農田披上「綠衣」,實現「綠色過冬」,為來年農田增產、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機械「鐵牛」助力冬種  走進王店鎮建南村,種糧大戶魏元五承包的農田裡,工人正駕駛著「鐵牛」在田地裡穿梭,只見秸稈被「鐵牛」的鋸齒「咬碎」後,又深埋進土裡。
  • 閒諞太白
    1932年12月7日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萬餘人曾抵達黃柏塬、二郎壩;1935年3月10日、7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二十五軍曾先後到二郎壩、皂角灣、黃柏塬、核桃坪等地。3月10日在二郎壩皂角灣村留下了「春荒到財東富豪家裡去分糧食吃」的標語,當年的標語還在財東許雲開家的祠堂牆上。2020年4月太白縣人民政府立碑《紅軍標語遺址》,修建《紅軍標語紀念館》加以保護。
  • 「2018年度中國育苗基質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山東省壽光裕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設有大型基質原料儲備場,基質加工年生產能力為100萬袋,生產線全部自動化流水作業,工序及配方完全採用丹麥技術,企業擁有的大型基質原料儲備場完全可滿足壽光市及周邊地區各大育苗工廠,種苗基地,機制加工廠的原料供給。山東省壽光裕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育苗基質系列品種有博遠牌、禾苗壯牌等10餘個。
  • 首家蔬菜育苗上市企業實現「5G種植」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信每年用於研發的投入佔收入的10%以上。而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對安信多年發展智慧農業的一次檢驗。在生產上,安信種苗自主研發的播種機器人、自動嫁接機、智能除溼殺菌機器人等多項智能化農機裝備,在疫情期間,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