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入帳篷,來到馬戲的瘋狂世界
太陽馬戲《KOOZA》來滬。
圖片說明:滑稽音樂(太陽馬戲團提供 下同)
舞臺上,穿著條紋衣服的「小天真」緊緊抓著風箏,可怎麼放也放不起來。跌跌撞撞,「小天真」誤入「魔幻師」的瘋狂世界,一個個眼花繚亂的馬戲演出就此展露面目。從10月初到11月底,加拿大太陽馬戲《KOOZA》(《浪跡天涯》)每晚準時在世博園區的大帳篷中上演。進入帳篷,進入馬戲世界。
1982年,一群年輕的街頭表演者來到加拿大魁北克市周邊小鎮聖保羅灣。這個名叫「高跟俱樂部」的團體為當地居民和遊客帶來了包括高蹺、舞蹈、雜耍、噴火、音樂等多種形式的表演。觀眾一致好評,讓演員們大受鼓舞。兩年後,適逢魁北克市慶祝法國探險家雅克·卡蒂埃發現加拿大450周年,街頭藝人蓋·拉利伯特藉此機會組織了一場名叫「太陽馬戲」的表演並大獲成功。從那以後,太陽馬戲團逐漸成長壯大,如今已為六大洲六十多個國家450多座城市的1.8億觀眾帶去馬戲表演。
圖片說明:國王與宮廷小丑
此次來滬巡演,太陽馬戲團將黃藍相間的大帳篷搭在世博園區,與中華藝術宮遙相對望。馬戲場舞臺頂部直徑36英尺,與底層臺階相距42英尺,這是標準馬戲場的直徑,也是以往讓馬匹能不受拘束地飛奔的最小區域。
劇名《KOOZA》源於梵文koza,意為「盒子」「胸膛」或「財寶」,旨在體現「盒子中的馬戲」這一基本創作原理。《KOOZA》於2007年4月在加拿大蒙特婁首次公演,時至今日,觀眾超過500萬人次。演出一開始,「魔幻師」就從一個大型的整人玩偶盒中一躍而出,出現在「小天真」面前。在旅途中,「小天真」將遇到許多服飾豔麗的滑稽角色,如「國王」「討人厭的旅行者」「惡狗」等。為了增強現場的互動性,「國王」「惡狗」等角色也會跑到觀眾席,出其不意地與現場觀眾互動。
圖片說明:圓環表演,演員同時轉動一個、兩個乃至七個鐵環
「追根溯源,馬戲藝術是建立在兩種有極端反差的情感上的,一種是恐懼,它讓我們屏住呼吸,心弦緊扣;另一種是驚嘆,它讓我們深受震撼,留下眼淚。」太陽馬戲團創始人蓋·拉利伯特說,「此次《KOOZA》的演出,將讓一切回歸太陽馬戲團創立伊始的本心,回到馬戲團早期那種無可救藥的瘋狂中去。讓感官做你的嚮導,帶你走進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吧。」《KOOZA》將雜技表演和小丑藝術融為一體,高空吊環、高椅、高鋼絲、雙人獨輪車、大跳板等高難度的雜技動作融合鮮明的滑稽幽默元素,演出場面驚險刺激。第二次來到大帳篷的觀眾小琴說:「雖然部分幽默的表達太過歐美化,沒辦法完全體會到;但雜技的肢體語言超越了一切,尤其是死亡輪的演出,最令人提心弔膽。」
太陽馬戲的舞美道具更為人樂道。舞臺上建造了一個雙層的「巴達蘭塔」,其裝飾靈感來源於印度教文化、巴基斯坦的公交車和印度珠寶。塔的側面環繞著兩段樓梯,利用繩索和滑輪,能將塔上的「篷布」結構像巨大的花瓣一樣打開。這座可以移動的「巴達蘭塔」,是重要的演出舞臺。演出服裝的設計同樣吸收了各種各樣的靈感,如兒童讀物的插圖、連環畫、電影《瘋狂的麥克斯》、時鐘的轉動、軍樂隊制服、穿越電影、小錫兵等。工作人員介紹,演出共出現170多套服裝和160頂帽子,包括鞋、道具、假髮等物品在內,共計1080件。其中,不少配飾都通過3D列印製成,因為材質較軟,不易傷到演員,同時也便於更換。「太陽馬戲將傳統馬戲與舞臺劇表演相結合,觀眾每次看完演出後,都會表示他們從未看過類似的演出。」太陽馬戲團公司總裁兼執行長丹尼爾·拉瑪爾說,「我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馬戲表演形式,這種模式就叫太陽馬戲。」
圖片說明:雙人獨輪車表演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太陽馬戲團都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極大興趣。丹尼爾·拉瑪爾介紹,太陽馬戲中10%的藝術家都來自中國,每場演出都有中國藝術家的參與,「中國是太陽馬戲最重要的市場,我們公司的未來就在中國。」
隨著太陽馬戲亞洲總部落戶上海以及《KOOZA》進入中國,明年太陽馬戲計劃在中國上演由電影《阿凡達》改編的馬戲表演《魅影—首次翱翔》(TORUK-The First Flight),此外,還將在杭州新天地開啟駐場秀,「目標是在上海、北京及其他大城市上演更多的駐場秀。」
圖片說明:重約725公斤的死亡輪高速旋轉,其動力僅來自兩位藝術家,他們在演出中不斷跳躍和反向旋轉,帶來一場挑戰死亡的演出
丹尼爾·拉瑪爾表示,以《KOOZA》為例,前期製作成本大約為2500萬美元,而在杭州的駐場秀,成本將在4000萬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將花兩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按照慣例,太陽馬戲團每年會將一半利潤用於研發新節目,「以後大部分的研發投入會進入中國,一定要去了解什麼樣的馬戲表演才能愉悅中國觀眾,要為中國觀眾量身打造馬戲表演。」在他看來,馬戲的未來一定是新技術和人的結合,「現場演出在未來會大大受到新技術的衝擊,如3D技術、虛擬視效、虛擬人物等。太陽馬戲設立了專業的研發實驗室,並獲得了不少新興的技術成果。在未來,真人演出帶來情感和感官上的刺激,而新技術可以增強藝術效果,兩者的結合會使演出更完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