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臺灣人如何過端午節?受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2020-12-25 凡人摸史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其歷史,朋友們都耳熟能詳,屈原是跳不過的字眼。大陸的端午老照片,大家應該看了很多,不如就來看看近百年前,臺灣人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划龍舟也是不可少的項目。東渡的漢人到了臺灣之後,發現平埔族噶瑪蘭人也賽龍舟祭祀溺亡的兒童。他們這種活動,自嘉慶七年(1802)就開始了。漢人紀念屈原,噶瑪蘭人紀念孩子, 都用龍舟,很容易就互相學習了。不過噶瑪蘭人的龍舟,規則與眾不同,常常爭不出勝負。

甲午戰爭之後,清朝被迫將臺灣割給日本。日本人也過端午節,不過,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採用新曆,因此將每年的陽曆5月5日定為端午。在臺灣的日本人過陽曆,臺灣人自己過陰曆。這是高雄的龍舟賽。

當時臺灣很多地方,都會掛這種日本特色鯉魚旗。

除了鯉魚旗和菖蒲,日本人在這天還為男孩慶祝。送他古代知名武將的人形玩具、小馬還有能驅鬼的鐘馗。

除了土著以及日本人的影響,當年前去開發臺灣漢人們,因為水土不服,死傷者眾。因此在端午節至陽之日,採草造藥。用什麼草,到哪裡採,都需要神明指點。

這是在製造百草丹。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很多人去求百草丹。後來醫學發展,這種草藥,就沒什麼人要了。為制草藥而形成的青草祭,也慢慢消失。

可見,臺灣的端午,有著各種民族的影子,有的是主動吸收,有的是被迫參與。但到得如今,同樣面臨著傳統習俗難以為繼的狀況。如果讓這些傳統繼承下去,估計是東亞各國需要解決的。(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繁體中文網站,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何異同
    不過,端午節最早在日本是屬於貴族享受的節日,通常只在皇宮內搞一些活動,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在江戶時代以後。  明治維新後日本廢除農曆,改用公曆,於是端午節的法定日期也改為公曆5月5日,但部分地區的端午傳統活動仍照舊曆日期進行。日本政府自1948年起把5月5日定為兒童節,列為公眾假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日本是如何過端午節的。
  • 日本人原來這樣過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說到日本的端午節,可能大家就不是很熟悉了。今天的文章,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日本人為什麼過端午節?第二個問題是哪些日本人過端午節?第三個問題是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
  •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
    在海的那一邊的日本人民什麼時候過端午呢?這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五月五日は日本の「端午の節句」です。端午の節句はまた「子供の日」とも言われ、男の子の祭り日です。5月5日是日本的端午節。端午節又稱兒童節,是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用武者形象的人偶來裝飾,豎起鯉魚旗,吃粽子和柏葉餅來表示祝賀。  大概就是這種↓↓↓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日本人過端午節嗎?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到了端午節,相比許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安排,有的回老家陪家人吃吃粽子,亦或者是出去旅遊。端午節的旅遊,也是很有意思的,說不定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有趣的龍舟,看到人們使勁地划龍舟,心裡也會鬥志昂揚起來吧,這是其他時候見不到的場景,這是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
  • 日本人怎麼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什麼不同? | 日本文化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話說古代時不時來中國學習一下的日本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呢?端午節傳到日本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至今日本人也是過五月五日端午節的,從中國傳入後成為武士階級非常重視的節日。自從明治以來棄用農曆,規定陽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為法定休假日,跟武士再也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變成了男孩節。
  • 各國的端午節怎麼過?韓國、日本端午節習俗有哪些盤點
    央視網消息:五月五過端午,划龍舟,吃粽子,掛香囊,雄黃酒……  這兩天打開朋友圈的你就如同置身於粽子王國。不過關於粽子的口味,卻總有鹹甜之爭。對我們這些願意安安靜靜吃一個粽子的吃貨而言,這些紛繁複雜的爭論都不重要。  其實呢,國外也有粽子。
  • 一樣的節日兩樣的風情 臺灣的端午節怎麼過
    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立雞蛋臺灣的小朋友或許不一定知道端午節的意義,但從幼兒園開始,在端午節一定都玩過一個遊戲,那就是「立雞蛋」:誰能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整點,把一個雞蛋立起來,就能得到好運。一般認為端午節正午,陽氣最重,所以能將雞蛋立起。
  • 受疫情影響 端午節整體機票價格下降30% 小長假怎麼過?元祖股份...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新華網報導,受疫情影響,端午節整體機票價格較去年下降30%。大數據顯示,北京受疫情影響訂單量下降,但是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出行依然活躍,位於飛機、高鐵熱門客源地城市排行榜前列。飛機出行方面,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端午整體機票價格較去年下降了30%,特別是往年熱門航線降價明顯,由此帶來端午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20%。上海、成都、昆明、重慶和西安成為飛機出行最熱門目的地城市前五名,其中,上海出發飛往深圳的票量最高,其次是成都、重慶和廣州。火車出行方面,端午相比五一的火車預定量明顯上漲。
  • 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法定的傳統節日,這個形成於兩千多年前的節日,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影響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在東南亞文化圈和華人聚集的地方,節日氛圍尤為濃厚。那麼究竟哪些國家和地區在過端午節呢?香港地區於1960年同樣頒布《公眾假期條例》把端午節也作為法定節假日。中國臺灣地區的端午節更有地方特色,習俗為吃五子:粽子、豆子、茄子、李子、桃子,驅五毒、飲午時水、沐午時水、午時立蛋以求好運,當然少不了划龍舟競賽。
  •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有多大?看看日本人過新年,和中國簡直太像了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很深遠,那麼日本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到底有多大呢?看看日本人過新年,感覺和和中國實在太像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
  • 日韓也過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有何不同?
    一般認為日本的端午節是在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593年,止於710年)由中國唐朝傳入。當地農民在農曆五月有一個被稱為「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與中國唐代端午習俗的內容結合,開始形成具備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節。不過,端午節最早在日本是屬於貴族享受的節日,通常只在皇宮內搞一些活動,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是在江戶時代以後。
  • 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端午節的,是誰傳過去的?你可能想不到
    在歷史上,日本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吳國、越國的移民漂洋過海遠抵日本,他們是第一批影響日本文化的中國人。唐朝時期,日本熱衷中國先進的文化與文明,派遣大批使臣赴中國學習,他們歸國後,為日本帶來了更多的中國文化。日本也過端午節,他們的端午節,與中國有相同也有不同。
  • "端午8天假"怎麼過?日本過端午節吃的粽子讓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端午節在日本已有悠久的歷史,又稱「端午の節句」、「菖蒲の節句」,與人日、上巳、七夕、重陽統稱為「五節句」。(節句:節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日本是如何過端午節的▼日本人過端午節必備的東西有:艾草、菖蒲、柏餅、茅卷き(粽子)…艾草大家都知道,而菖蒲在日本不單有闢邪的作用,其劍狀的外形令人聯想到斬妖除魔
  • [特別篇]日本的端午節
    兒童節剛過,端午節將至。可是誰能想到,在日本端午節和兒童節是同一天呢?
  • 不想當中國人,綠營分子卻想過端午?
    然而,島內某些綠營分子再度「借題發揮」,拿「亞洲其他國家也過端午節」的理由來詭辯自己不認祖宗也可以放假過端午節,真的是無恥極了。臺灣媒體人黃智賢日前在節目上批評綠營分子,既然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又幹嘛大張旗鼓地要吃粽子、划龍舟過端午節?難道只是因為好吃可口、熱鬧好玩,還是單純因為可以放連假?
  • 從古至今原來除了我們過端午節,還有這些國家
    而端午文化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會在端午節進行慶祝端午的活動。唐朝時王朝國力昌盛,當時的日本為了學習優秀的中華文化,前前後後向唐朝派出了十幾次遣唐使的使團進行中日文化交流。所以日本受古代中國的影響,自古以來就會有過中國節日的傳統。中國唐宋時期,剛好是日本的平安時代,也是日本古代的最後一個歷史時代。
  • 日本也過端午節!?日本粽子竟然長這樣!
    首先,日本也是要過端午的!在日本,端午節被稱作「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日本的端午節最早源於中國,一般認為是在飛鳥時代傳入日本的,最開始屬於皇室例行活動和女性祭祀活動,直到平安時代,端午節才開始慢慢變成全民的節日。日本端午節的時間起初是農曆5月5日,但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廢除農曆改用公曆,於是端午節的法定日期也改成了公曆5月5日。
  • 【放粽臺灣行】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原來這樣過端午節
    端午和中秋、春節同為臺灣同胞的三大傳統節日,其熱烈隆重非同一般。在端午節的前一周,從普通市民到機關團體,都緊鑼密鼓安排節日的各種活動。由於專門放一天端午節假,三天假日更增添了節日氣氛。人們紛紛參與包粽子、賽龍舟等節目。「祭夏粽」活動
  • 黃智賢開嗆「不承認是中國人,臺灣過啥端午節」!臺網友竟這樣說
    端午佳節即將來臨,臺灣不少人都規劃好要出遊。名嘴黃智賢6月20日在節目《夜問》上提到,下周即將迎來端午節,臺灣也有4天連假可放,但「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嘛,你不是中國人你跟人家過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黃智賢表示,除了上述習俗以外,臺灣還時常論戰「南北部粽」,許多人為此爭論不休,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外省粽子,但這些粽子背後含有民族的情感、家族的記憶,為何臺灣人要過端午節、吃粽子?黃智賢的言論引起熱議,臺灣網民辯稱,「越南人,韓國人也過端午」、「亞洲國家也很多在過啊」、「端午划龍舟是百越民族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