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名為「中國最長火車有多長」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熱烈討論,幾小時時間閱讀人數就達到了8000萬。這是一趟滿載2萬噸煤炭的重載列車,總長度約2614.3米,西出煤都大同,橫跨桑乾峽谷,穿越燕山山脈,直抵渤海之濱。有網友在該話題下評論說:這火車頭力氣這麼大,太強了;還有網友說:這就是前進的中國。
煤炭是我們國家的主要能源,它是火電廠不可或缺的「糧食」,冶金、供暖等等方面也離不開它,因此煤炭運輸這一話題很容易引起人們關注。我國煤炭資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點,其產地多在西北地區,主要消費則是集中在華東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這種長距離、大運量的運輸環節必須要考慮其運輸成本,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成本相對低廉的鐵路運輸方式都是現代煤炭物流的主要手段。鐵路部門也同樣將煤炭運輸當作鐵路貨運的首要任務,開闢大規模煤炭運輸通道,實施「北煤南運」、「西煤東運」,保障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加速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社會物流總需求呈下降趨勢,鐵路系統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主動擔當展作為,多家鐵路局集團公司根據地區需求下浮部分貨運雜費,降低企業物流成本,保障全社會復產復工所需原材料和產品運輸。例如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採取了「一企一策」運輸方案,加大煤炭、石油、金屬礦石等大宗物資快裝快運,常態化開行6000噸貨運直達列車,在山東主要港口組織開行敞頂箱班列,充足的原料源源不斷地從港口輸送到企業的生產線。
在危機中遇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12月4日,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區域鐵路運輸合同籤約儀式在濟南舉行,濟南局集團公司與包括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鋼鐵集團在內的40家山東區域企業籤約鐵路運輸合同,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到2021年,與濟南局集團公司籤訂運輸合同的國內重點企業將達到105家,籤約運量也將首次突破2億噸,路港企運輸合作新局面即將開啟。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國家經濟全面復甦崛起,中國將繼續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再出發,未來似一副油畫浮現在我們眼前,畫中是剛剛經歷了暴風雨衝刷的藍天,一列長長的鋼鐵巨龍已經駛上了美麗的彩虹橋。這樣的未來,誰不嚮往,誰不期盼?(趙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