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 Ins 上偷窺各大歐洲網紅的早餐、午餐、下午茶,心想大家為了「紅」也太拼,我們國內網紅只需要在任何地方穿個背心,或者掉肩白襯衫扭造型就能 6k 點讚,歐洲網紅還得做一桌子菜,再擺拍凹個型,競爭真激烈啊。
但大家都沒想到在歐洲,這些早餐是真的早餐,不是擺拍,當然網紅還是真的網紅。不過,早餐是他們普通人在家就做出來的早餐。下圖是在德國一朋友家,度過周末時候,我們一起做的早餐。不要驚訝,真不是酒店自助餐。
接下來,我要好好和大家介紹一下德國早餐,做一篇有態度的遊記。
看完圖,什麼都記不住,只記得豐富有格調。現在我們回放一下,我們打工一族或者大學一族的早餐圖,實話說大學一族的早餐可能畫面更「冷清」點。
大學早餐必備單品:白粥一碗
這是比較高級的大學早餐配套,有個炒粉了
肉粉,是剛出來工作第一年的營養餐
說到工作早餐,當然就少不了爆品「腸粉」了
但是留意,我們早餐匆匆帶走的腸粉,都是如圖,打著正宗粵式腸粉,但其實是一個潮汕小哥拉的潮汕腸粉。而且往往只有 3 個選擇:加肉、加蛋、加肉加蛋。能吃個「加肉加蛋」已經像吃了個巨無霸一樣滿足了。
如果你不同意我們的早餐如此冷清,那估計你已經是有點「層次」囉。所以,你常見的早餐會如下。
麥當勞,白領基本款
這個早餐如果你熟悉,估計已經是個小領導層啦,大快活早餐一套
看到這裡我們有沒有留意,以上的中式日常早餐裡滿滿的是什麼?是「飽」,看到的都是填肚子的食物,如何飽是我們的關鍵詞。所以,一份早餐裡含量最多的就是「澱粉」,粥、包、粉、薯。
而我們 365 天裡接近 200 天都在吃的「澱粉」早餐,是否科學?這裡放一張,在德國日常裡周一至周五都會吃的早餐圖(真的每個工作日都在吃),當然每個家庭不同,種類稍微有些不同。但萬變不離其中:硬芝士、軟芝士、鮮芝士、酸奶、火腿A、火腿B、果醬、朱古力醬。
而以上都是佐料,麵包才是他們最愛的食物,德國是最愛麵包的國家了吧。但佐料的豐富,讓人難以分辨究竟誰是主角。
德式早餐吃什麼?
十分講究的傳統德式早餐,其食物內容之豐富,滿足營養全面均衡的要求,一般由麵包、麵包佐料、雞蛋、水果及飲料組成。
—
麵包
首先,提到早餐的靈魂——麵包。
德國人很愛吃包。他們吃麵包,相當於我們吃米飯。早午晚三餐吃麵包,周末節假日也吃麵包,請客吃飯甚至開派對也仍然吃麵包。網上有調查顯示,德國每人每年麵包的消耗量接近 90 公斤,遠遠超過世界麵包消耗量排名第二的義大利。換算下來,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天要吃約 4.5 個切片麵包!
對麵包的狂熱,讓他們製造出了3000 多種的麵包!鄉村式的、烤的,還有小圓麵包和南德的麵包圈……種類多到無法想像。
而且它們的麵包崇尚「極簡主義」,90%的食材基本上只有麵粉、酵母、鹽和水,可以吃到麥粉的原味。所以他們的麵包是營養非常豐富、有益健康的天然食品,富含維生素B族、鈣、鐵、碘等多種礦物質。難怪當地的家庭主婦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出門去買麵包。新出爐的小麵包熱乎乎的,十分搶手。
這裡插入一個小科普知識。對比起我們常食用的米飯、粉、粥裡主要成分「米」實際是「精米」,為什麼說全麥麵包裡的「全麥粉」更有營養?其實主要是,我們現在食用的「精米」已沒什麼營養。
大米沒有營養,得從稻米的加工過程說起。稻穀子粒由穀殼、皮層、胚和胚乳組成。在稻米加工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主要有清理、礱穀、谷糙分離、碾米、擦米等幾道工序。這幾個工序下來,稻米去掉了穀殼、種皮、穀皮、糊粉層和胚芽和胚等部分,只剩下胚乳部分,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精米。從稻米到精米這個過程,到底丟失了多少營養呢?
由上圖可以看到,谷胚、糊粉層這些在稻米加工過程中被扔掉的部分,包含著B族維生素、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蛋白質和活性多糖等豐富的營養物質,而精米(胚乳)則只含有大量的澱粉和少量的蛋白質,營養含量只佔稻穀的5%,因此我們說精米是「沒營養」的。
而全麥麵包裡的全麥麵粉,是用完整的小麥磨製而成的麵粉,保有整粒小麥的胚乳、麩皮及胚芽。所以全麥麵包保留了麩皮中的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加之鐵的生物利用率高於普通的白麵包,因此營養密度更高一些。而上圖裡的麵包,大部分都是全麥麵包。
但是這種麵包有一個問題,就是單吃「麵包本人」是索然無味的,特別全麥麵包更是表面粗糙,吃起來刮嗓子,口感較差。因此,德國人會在麵包裡夾進各式各樣的佐料。你可以看到德國人吃早餐桌子上除了麵包,其餘大多數東西都是麵包的佐料,芝士、火腿,各種醬,蔬菜水果啦,非常的豐富。
—
芝士
麵包佐料的必備,當然是芝士。雖然德國並不算是著名的芝士產地,很多芝士都是來自荷蘭,西班牙,瑞士,自產的並不多。但德國的芝士價錢並不貴,超市賣的芝士更是超便宜。
像這種Gouda,超市2歐(約等於16rmb)就有一大塊
提起芝士,很多國內的朋友都表示拒絕,老是覺得它們很臭。但對於我這個非常討厭喝牛奶的人來說,這是我最能接受的奶製品了。
而且芝士其實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啊。芝士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鈣、鐵、鋅、多種維生素。1公斤的奶酪需要十幾公斤的牛奶才能製造而成。一片 Gouda 芝士的鈣含量相當於一杯牛奶。如上圖就是 Gouda 芝士。
來到德國之後,朋友教的早餐方式「亂夾饃」,就是把各種芝士、火腿、醬料都夾在一起。這樣吃,基本芝士味道已經不是很重,但會吃到淡淡的奶鹹香。德國早餐有趣的是,你在不斷嘗試不同的「夾饃」方式,總會有點驚喜,加點芝士和果醬?硬芝士和鮮芝士?It's all your choice. 估計小朋友會非常喜歡。
應該從哪種芝士開始嘗試?對於完全不愛吃芝士的朋友來說,Frischkäse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一款。
Philadelphia是Frischkäse最有名的品牌,0.91歐/100克
ja!的Frischkäse最便宜,0.33歐/100克
再進一步可以嘗試 Gouda 芝士,而 Gouda 芝士是按照成熟時間長短,分為 Jung、Mittel Alt、Alt。時間越長 Gouda 味道越濃鬱(奶腥味越重,越鹹)吃不慣芝士的朋友的最好選擇 Gouda Jung,味道最為清淡。
而在國內可以在大淘寶也可買到黃波芝士,屬於成熟的 Gouda ,一塊不過 30 rmb,不妨一試。
還有產自英國的切達芝士,口味也是比較淡和柔軟,很適合不大喜歡味道太重的朋友。
說到最後,為什麼我會成為「芝士迷」呢?因為我是個每喝牛奶都會拉肚子的人,芝士我最好的補鈣方式了。話說回來,我很好奇,為什麼國內那麼能接受咖啡、紅酒這國外兩寶,卻一直難以接受芝士,這個鎮山之寶?
—
香腸
接下來介紹,芝士絕配的早餐搭檔 —— 香腸。
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意式香腸了,在德國又被稱作「salami」。它們主要是以豬肉、牛肉或火雞肉為原料,有時候也會用馬肉或是野豬肉製成。下圖最上方深紅色的就是 salami 了。
—
各種醬
早餐的醬料也是各種都有,像果醬類的就已經有很多。德國非常盛產草莓這些漿果,所以在商店內各種果醬玲琅滿目,許多家庭主婦都以自已能製作果醬為榮。常見的果醬主要是草莓醬、覆盆子醬、英式橘皮醬、李子醬、杏子醬等。
除了果醬,還有大家都認識的榛果醬
還有親測非常好吃的鹹醬類。這款帶蔥的黃油就是我的最愛,可惜在國內大淘寶都找不到
這款酸酸甜甜的醬也挺不錯
早餐標配的水果和飲料,就根據每個家庭的喜好添加咯。(特別推介:奇異果和果醬還是挺配的。)
雞蛋的真愛粉
德國人真的很喜歡吃蛋,蛋是講究的德式早餐裡的必備品,但它不是那些一般美式早餐的 Omelet 或太陽蛋,而是水煮蛋。他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煮蛋機。
煮蛋機
德國人煮雞蛋也就著自己的講究,比如:
Weiches Frühstücksei:
3 bis 5 Minuten 軟一些的早餐蛋煮3-5分鐘
Kernweiches Frühstücksei:
6 bis 8 Minuten 較軟的煮6-8分鐘
Hartes Frühstücksei:
8 bis 10 Minuten 想要煮老些可以煮8-10分鐘
而吃水煮蛋時也跟我們很不一樣。我們是把殼剝掉後快速一口吞,而他們卻講究地把蛋放在蛋杯裡,吃的時候開一個小洞,用勺子小口小口地吃,還會加一點胡椒粉或者鹽。
嚴謹的德國人為了吃上一個美美的雞蛋,還發明了各種工具:
控制煮蛋時間的蛋鍾
盛放雞蛋的蛋杯
能完美打開蛋殼的工具
切成各種形狀的切蛋器
不會弄髒灶臺的開蛋器,這個我看到都覺得絕了,太搞笑了,不就為了顆蛋?
分離蛋清蛋白的分離器
看得出來,德國人真是雞蛋的真愛粉。他們吃一個蛋真的需要很多工具,真的是「神聖的蛋」啊!
巴伐利亞早餐
最後,得特別介紹一個德國地區的早餐,那就是巴伐利亞早餐。
早餐就開喝啤酒是什麼感覺? 在德國巴伐利亞,人們卻有從早餐就開喝的習慣。白香腸(Weißwürste)、蝴蝶結麵包(brezel)、甜芥末醬(süßer Senf)、白啤酒(Weizenbier),是巴伐利亞早餐中必不可少的。
朋友上鏡,正在給我們倒的白啤酒
這裡的白腸是巴伐利亞一種傳統香腸,由剁碎的小牛肉和煙豬肉製做,調味料有香芹、肉豆蔻、小豆蔻、蔥、姜、檸檬和洋蔥。香腸大約長四到五英寸長和一英寸厚。
吃白腸本身也是一門學問,因為它的腸衣是不可食用的,所以得從白腸的身上割一個開口,再用手剝掉腸衣,然後用刀切片,沾上甜芥末醬吃。
狂熱愛早餐的德國人
德國營養協會的調查顯示,德國人工作日平均每次用早餐的時間為 24 分鐘,周末則長達 33 分鐘。每次吃早餐時,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細嚼慢咽,不僅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會為一天帶來輕鬆愉悅的心情。吃過早餐,一家人便帶著快樂的心情去上學上班;周末的時候,德國人甚至會在花園裡放了一張長桌,上面鋪著白色的桌布,擺滿各種各樣可口的早餐食物,邊吃早餐邊聊天,氣氛十分融洽,時間持續兩三個小時。
如此豐盛的早餐,為了讓民眾更多地享受早餐帶來的健康好處,德國各個機構大力推廣早餐計劃。比如,在單位食堂推出優惠早餐,提供給在家沒時間用餐的員工。有的單位還會在辦公室設立一個廚房,員工可以自制早餐。
德國各機構還興起了「早餐會」活動,將工作和早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是德國式「早餐會」的高級粉絲。每次有外國領導人來訪,她總會找機會舉行一次「早餐會」,雙方邊吃邊就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這也被看作德國政府鼓勵人們吃好早餐的象徵。
2015年6月7日,德國Kruen,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抵達Kruen,共同出席早餐會
為了培養下一代健康的飲食習慣,德國還推出「學校早餐計劃」,每天早晨都會給學生提供營養早餐,在家裡已經吃過早餐的孩子則可以吃一份新鮮蔬果。兒童正處於生長旺盛時期,又活潑好動,需要相對比成人更多的熱能和營養素。早餐有助於補充糖原存儲和在一天開始時提供人體所需的熱能,有助於注意力集中,穩定情緒,成績也會更為理想。
不要再隨便地白粥配炒粉
科學的飲食就是最好的食療,而不是吃個穿山甲、燉個果子狸。而一天裡最該好好吃的就是早餐,因為在一天的開始能量不足,晚餐吃再好都只是個「安慰餐」。我們飲食習慣裡最隆重的是晚餐,由於這是唯一我們能聚會的時間,那麼能不能我們調整下行程?早起半小時,一起吃個半小時的早餐吧,一整天有一個好的電量,一個愉悅的心情和關係,不再用晚餐來「補鍋」。
各位答應我,給自己一個好的早餐,不要再隨便地白粥加炒粉,澱粉配澱粉。最後附上今日份十分鐘快手早餐。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1. 《像國王一樣吃早餐》,生命時報
2. 《德國人為吃雞蛋發明了N種器械》,凱撒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