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廈門島外的老院子民俗園,經杏林大橋,到廈門島內鷺江道上的和平碼頭,坐遊船《海上看金門》。這是我們第一次到廈門島內,島內完全是一流的現代化城市,道路和建築比島外還要漂亮,自然房價也更高,富裕程度與一路上看見的福建其他地區相比是一個天一個地。鷺江道是廈門市沿鷺江的主幹道,對岸就是聞名遐邇的鼓浪嶼,相當於上海的外灘。當晚在島外看完演出後還要再進島內看燈光夜景,然後由集美大橋到島外酒店住宿,島外比島內便宜不少。
金門是個縣,1915年隸屬福建省泉州市,1949年後由臺灣當局管轄,是臺灣地區的「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所在地,轄區由金門島、小金門島(烈嶼)、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等1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51平方公裡。金門島位於廈門灣內,距離大陸的角嶼僅1.8公裡,離臺灣島有210公裡。金門群島是大陸與臺灣的重要聯繫,是標誌一個中國防止臺獨的地理依據,保持原狀是最佳選擇。
臺灣早已去過,飛機在臺灣落地後,走在臺灣的土地上心理沒特別感覺。
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三擔……在廈門的遊船上,只隱約看見小金門和大擔二擔,看不見大金門。直到第三天遊覽「英雄三島」之一的大嶝島,才看到金門。
大擔和二擔比較大些,還有三擔、四擔和五擔。烈嶼就是小金門,是個鄉鎮。大金門的古寧頭,曾經爆發過解放金門大戰,解放軍損失三個團。料羅灣是金門從臺灣獲得補給的唯一港口。大嶝、小嶝和角嶼,在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中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三島」稱號,如今它已成為對臺灣貿易的最近窗口,大嶝島有一個對臺小額商品免稅交易市場,我們去逛了一圈。
鷺江道
鷺江道
鷺江道
鷺江道上的和平碼頭
和平碼頭的和平號火車頭
建於1935年的和平碼頭,現在是遊船碼頭。
和平碼頭有各種遊船路線,其中《海上看金門》散客成人票是136元,跟團就全包在600元裡了。
在和平碼頭看對面鼓浪嶼,角上是鄭成功的雕像。
前面的三層甲板遊輪和我們的木船一起開動
我們的木船頭紅綠相間,色彩很漂亮。船朝著鷺江入海口開去,左面是彎刀高樓,右面是鄭成功塑像。
廈門鷺江邊林立著許多摩天樓,以這幢彎刀狀的高樓最醒目。
![]()
鷺江對岸的鼓浪嶼是廈門最熱門的旅遊勝地,安排第二天的整整一個下午可以去自由閒逛。
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屹立在鼓浪嶼東端的覆鼎巖。覆鼎巖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三面臨海。鄭成功雕像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巖精雕組合而成。地基深入巖層3米,並配備防雷設施,可抗12級強颱風,8級以上地震。
遊船左側出現一艘海軍軍艦
和在上海的黃浦江一樣,現在看見的海軍艦船都是很新型的。
![]()
和我們一起開動的大型遊船加速向金門方向駛去,過了右面的燈塔小島,就進入了大海。
廈門島入海口的高樓真像是直插藍天的一把彎刀,一直以為是一把單刀,隨著距離靠近,角度改變,才發現是雙刀。
我們向海上環保工人打招呼問好,他們也頻頻招手回禮。
兩把鋼刀出鞘,直插藍天,頗有氣勢。
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又叫廈門雙子塔,是廈門市第一高樓,高300米,64層,一幢是五星級酒店,另一座是頂級辦公樓。
有說是兩支玉米,或是兩片風帆,筆者怎麼看都是兩把匕首。
過了雙子塔,進入了面對金門的大海,左面是1894年興建的胡裡山炮臺。胡裡山炮臺的兩尊克虜伯大炮(現僅存一尊)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1893年生產的,口徑280毫米,炮重87噸,炮長13.9米,仰角可達30度,可360度旋轉,有效射程19760米,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廈門鐵工廠缺乏原材料,以每斤8分錢的價格購買了這兩門克虜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準備再拆東炮時,消息傳到市委市政府,市委書記出面制止,東炮得以保存下來。
船工開始喊話:快看前面啊,那就是大擔二擔小金門啊,我們要掉頭回去了。要回去了?不是海上看金門嗎?是啊,前面就是金門啊,看到了嗎?
從左到右,分別是小金門、大擔、二擔。大擔島距金門島約12000米,距廈門島約4400米,目前隸屬小金門,與二擔合稱「前線中的前線,離島中的離島」。大擔群島包括大擔、二擔、三擔、四擔、五擔等小島,總面積不到1.5平方公裡,島上沒有居民,只有大擔、二擔有百餘名臺軍駐紮。如今,每年都有上百萬遊客搭觀光船前往「海上看金門」。
從左到右,分別是小金門、大擔、二擔。這是我們離金門最近的距離。同時出發的三層遊船開得影都沒了。
日簿西山,回程中的雙子塔,左面是鼓浪嶼,右面是廈門市區。
繞著雙子塔的演武大橋觀景平臺
又看見了那艘軍艦
一隻小摩託艇風馳電掣地從旁邊掠過
夕陽西下,回到了和平碼頭。
再回頭看看剛才開過的距離,也就是雙子塔過去一點點。話又說回來,時間也緊,晚上還要看演出。
晚飯都來不及吃,再次開往島外,到老院子民俗園,《閩南傳奇》秀在老院子的文旅大劇院。這次走了緊靠集美學村的廈門大橋,在橋上拍的這張照片清楚地展現了道南樓、南薰樓、陳嘉庚鰲園和廈門解放紀念碑。右面遠處的海上是集美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