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遺購物節:78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 科學會堂商船會館首次對外...

2020-12-16 環京津網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昨天,上海市文旅局宣布一批精彩紛呈的活動。此次活動將結合當前疫情防控要求,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聯動」方式開展,著力凸顯「網絡消費新時尚」「在線文旅新體驗」「健康生活新熱點」等特色。

免費開放增加預約環節

全市78處文物建築6月13日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兩處文物建築均是首次對外開放,也是今年「遺產日」開放亮點。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此次免費開放增加預約環節。「確保做到有序、錯峰、限流,既滿足市民群眾參觀需要,滿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表示。

今年「遺產日」採取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加強數位化展示和網絡化傳播。圍繞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兩個主題,依託「文化上海雲」和「抖音」兩個平臺,重點聚焦雲展覽、雲展演、雲課堂、雲集市和雲旅遊等五個「雲」,引導公眾參與,凝聚社會共識,組織開展全市系列活動。

上海市文旅局將聯合六個中心城區,推出9條城市微旅行線上直播線路,遺產日當天將在抖音平臺全程直播。微旅行線路包括黃浦老劇場群、楊浦濱江工業遺產、虹口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徐匯西岸藝術園區、靜安蘇河灣沿線以及長寧新華路風貌區等,涵蓋革命史跡、名人故居、工業遺產等不同類別。屆時,建築和歷史領域知名專家將實地講解,帶市民從專業的角度雲遊文物建築,感受歷史建築帶來的經典與震撼。

「遺產日」當天下午,上海市社會文物行業協會將在虹口區多倫路145號舉辦「上海市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諮詢活動」。

非遺購物節本周六啟動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總體部署,市文旅局於今年「遺產日」期間推出「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上海非遺購物節將於6月13日啟動,一直延續到6月25日,也是上海「五五購物節」、上海文旅行業「五個一百」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屆時,「文化上海雲」線上活動平臺首欄設「2020上海非遺購物節」專版,推出統一的活動標識,對參與活動的非遺店鋪進行集中展示推介。這些店鋪來自16個區、百餘家項目保護單位、30多家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字號、多所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參與高校、多家文創企業,以及部分結對幫扶地區的企業和傳承人。近300家網店涵蓋傳統工藝、非遺美食、非遺文創等門類,匯集非遺主題產品上萬款。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活動,市文旅局邀請廣受青年觀眾喜愛的京劇演員王珮瑜為「上海非遺購物節」作專題推廣。

非遺購物節特別策劃「非遺 扶貧」項目。市文旅局與雲南、貴州遵義等對口幫扶地區加強合作,將上述地區的相關企業、傳承人的店鋪總體納入上海非遺購物節,並通過發放電商平臺入駐指導手冊、空中雲連線等手段進行集中推流、促進銷售。據統計,目前參與上海非遺購物節的近300家店鋪中,有70多家店鋪來自上海對口幫扶地區。

線上開設非遺發現之旅

今年「遺產日」深化「網際網路 非遺」,拓寬在線文旅融合的「新體驗」。「我與非遺面對面」「非遺講壇」等活動將在「文化上海雲」推出,「dou是文化守滬人」話題將在「抖音」平臺發起。這些活動邀請百餘名國家級、市級非遺傳承人以短視頻互動的形式,展示非遺技藝,講述非遺故事,普及非遺知識。

今年線上平臺特別開設 「非遺發現之旅」活動,在全市組織8個區,精選10條非遺旅遊線路以短視頻形式進行線上展示,共涉及全市近80個非遺項目,60餘個非遺旅遊景點。

在「文化上海雲」平臺,市文旅局還將集中推出一批市區非遺保護重要成果的精選視頻集錦,供市民觀賞,包括39部「非遺在社區」示範項目和示範點的成果展示短視頻、60部璀璨非遺《海派百工》微電影、10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宣傳片、國樂雅韻特別系列節目《魔都撞上張尕慫》等將亮相雲端,讓廣大市民在線上體驗高品質的非遺影像。

此外,今年「遺產日」主題緊扣「健康生活」。市文旅局重點在「文化上海雲」平臺設專欄,聚焦傳統體育、傳統醫藥類項目,普及非遺在增強國民體質、促進身心健康、預防治療疾病等方面的重要價值,營造全社會「參與非遺實踐、共享健康生活」的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焦點

  •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
    商船會館、科學會堂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除了公益講座,黃浦區還開啟了文物建築免費開放活動,其中的上海科學會堂更是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01商船會館首次免費向公眾開放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
  • 喜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百年上海科學會堂首次對公眾開放!
    2020年6月13日,上海,103年歷史的上海科學會堂首次對公眾開放。當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78處文物建築免費對公眾開放。6月13日,上海,103年歷史的上海科學會堂首次對公眾開放。當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78處文物建築免費對公眾開放。
  • 305歲商船會館修繕一新後,首次對外開放,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6月13日上午,會館街38號,高溫之下,依然有市民早早地在商船會館門口排隊了——這一天,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全市78處文物建築集中向公眾免費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兩處文物建築均是首次對外開放
  • 上海305歲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喚回黃浦江畔老碼頭記憶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王笈 康玉湛)位於上海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的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6月13日,滬上78處文物建築向市民免費開放,這座承載著上海航運厚重歷史的商船會館,也迎來了修繕後的首次對公眾開放。6月13日,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 張亨偉 攝   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乾隆、嘉慶年間擴建,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同治初年曾作為在南市籌辦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辦事處。
  • 本周六,上海78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這兩處首次對公眾開放
    市文旅局說,今年的「遺產日」,78處文物建築將免費對公眾開放。其中,科學會堂和商船會館為首次對公眾開放。部分場館會根據預約情況嚴格落實錯峰措施,請市民朋友們配合。文物建築開放信息詳見:浦東新區張聞天故居地址:川南奉公路4398號預約方式:68960317,滬遊碼免費開放時段:8:30-11:30(11:00停止入場),13:00-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春節期間周一開放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6月13日,上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正式開啟,78處文物建築向市民免費開放,跟著老建築去探尋城市的根,受到市民歡迎,尤其是首次對公眾開放的商船會館。當年的會館入口,是高大方磚砌的門頭,正門好像是一座城門,兩側放著兩隻石獅。
  • 外灘又一幢古建築修繕後回歸 305歲商船會館明天開放
    明天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申城78處文物建築將免費對公眾開放,其中有著305年歷史的商船會館在完成重新修繕後,也將首次亮相。這座當年上海248座會館中面積最大,建築格局與型制最為豪華的會館,將以原汁原味的風格重新喚回人們對黃浦江畔老碼頭的古老記憶。
  •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305歲商船會館,喚醒上海的歷史記憶
    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它剛剛完成修繕如今,首次對外開放更具有不一樣的意義↓↓↓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6月13日,地處上海外灘黃浦江畔,有著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據悉,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
  •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1/7)
    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有著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在修繕後首次對公眾開放。據悉,商船會館是上海最早成立、規模最大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上海和崇明籍沙船商「為敦鄉誼、相同幫」而成立。該建築群為磚木結構,現存主要建築有磚雕門樓、大殿、戲臺和清乾隆石碑等。商船會館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厚重歷史,對上海港初期的形成、興起和發展所做出的積極貢獻不可低估,也詮釋了上海「海納百川」城市精神。
  • 上海:擁有305年歷史的商船會館修繕後首次開放
    新華社上海6月13日電(記者孫麗萍)飛簷凌空、藻井華美,大殿正門高掛「國泰民安」匾額……擁有305年歷史的上海首個同業會館——「商船會館」經過保護性修繕,13日首次對上海市民開放,接受預約參觀。商船會館被譽為上海歷史的「活化石」,其落成比上海正式開埠(1843年)還要早128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今天的黃浦區會館街38號位置興建了這一恢宏會所。它佔地近20畝,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擁有神廟、戲臺、廂房、議事廳等,豪華程度一時無二。
  • 上海:商船會館對市民開放
    6月13日,市民在商船會館了解上海航運和城市發展史。   當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擁有305年歷史的上海商船會館經過保護性修繕,首次對市民開放。商船會館記載著上海航運發展、客商貿易及文化往來的歷史,見證了上海「以港興市」的歷史進程。
  • 商船會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與改造利用
    【商船會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與改造利用】本次保護性修繕工程設計本著「修舊如舊」的理念,依據歷史考證,力求在恢復會館(以最後一次重建為標準)的建築特色風格同時加固結構、更新機電,融入現代建築展示功能;努力實現建築修繕和文物保護相結合、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和發揮現代使用加之相融合、確保工程質量和控制修繕成本相協調的目標。
  • 305歲商船會館今天免費開放,它奠定了上海以港興市的繁榮基礎
    陽刻、陰刻、線刻工藝製作完成的石柱、從周邊居民區搜集而來的老磚鋪成的地面……正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始建於1715年的商船會館經歷長達半年多的精心修復後,於今天對市民免費開放一日
  • 上海305歲商船會館修繕完畢,800平方米動用近60名工匠,未來考慮開放
    歷經半年修繕,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商船會館」於12月22日正式落成。這是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擁有305年歷史。記者今天從建設方綠地集團獲悉,商船會館將具備一定公益性質,未來考慮開放。從設計到施工共花費兩年時間商船會館位於董家渡核心區域的綠地外灘中心。這是一處清代江南風格建築,飛簷戧角起翹較大,整體造型輕盈。「商船會館的現存建築只有戲臺和大殿,而這兩座建築單單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
  • 商船會館與輪船招商局
    當年輪船招商局最近,在南外灘觀賞了始建於清初的商船會館,又趁興到外灘端詳了落成於清末的輪船招商局大樓,不禁思緒萬千……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開放「海禁」。由於上海「襟海帶江」,為我國水路交通之要衝,翌年在這裡設置江海關(也稱江海大關)。乾隆《上海縣誌》記載:「自海關設立,凡遠貨貿遷,皆由吳淞口進泊黃浦;城東門外,舳艫相銜,帆檣比櫛。」為了「聯絡同鄉、同業感情」,上海和周邊的船商聯合在黃浦江邊「董家渡馬家廠」(後為會館街38號)籌建商船會館,並於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基本竣工。
  • 新修商船會館一瞥
    而會館弄在外馬路到中山南路之間,是因原泉漳會館而得名的,原名泉漳會館街。一街一弄,差了一站多路,走是要走一會兒的。今年1月1日元旦放假一天,想起前幾天有朋友問起商船會館是否已經修好了,於是就坐車來到董家渡路以南的原會館街,看一看上海最早的會館——商船會館,現在怎麼樣了。
  • 商船會館重現黃浦江轉折點 , 綠地外灘中心彰顯上海氣魄
    如今,在這個滄桑而又古老的轉折點上,一處能讓人感受到萬千風情的經典之作——商船會館,在歷經300多年的歲月洗禮後,再一次成為了上海灘萬眾矚目的焦點。商船會館古戲臺12月22日,商船會館的修復落成,正是綠地控股集團對整個董家渡城市開發更新的起筆。
  • 滬上78處文物建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免費開放,虹口區文物建築一覽
    滬上78處文物建築「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免費開放,虹口區文物建築一覽 2020-06-13 0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煥彩重生的商船會館
    商船會館,對上海人而言是一個神奇的傳說。商船會館是上海第一所同業會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上海各幫沙船商集資在小南門外馬家廠北(今黃浦區會館街38號)興建。商船會館佔地近20畝,規模宏大,號稱「極締造之巨觀」。會館坐西向東,面朝黃浦江。正門額上刻「商船會館」四個大字,兩側偏門額分別刻「海晏」「河清」。大殿為歇山頂雙合式建築,神龕祀天后。